03.02 九移都城,秦国为何最终选定咸阳为国都?

用户65268749


秦国在统一天下之前一共经历了九次迁都,其实这九次迁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六次基本是出于发展目的迁都,后三次则属于战略目的迁都。了解了每次迁都的目的,最终为何定都咸阳就很好理解了,当然是出于战略考虑。

(秦国次此迁都地图)

第一阶段:前六次迁都的目的地分别是:西垂(今甘肃东南)、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张家川县)、汧邑(今陕西陇县南)、汧渭之会(今陕西眉县东北)、平阳(今陕西眉县西)、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内)。从上图的迁都路线来看,基本是一路东迁。我们知道秦国是游牧出身,最开始生存在众多游牧民族的夹缝当中,在征战中逐步强大,而一路向东迁都可以看做是秦国从游牧向农耕转变的过程,从较为落后的游牧民族逐渐靠近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西周腹地。

第二阶段:我们分别对这一阶段的三次迁都进行分析,这三次迁都都和秦国面临的局势分不开

  1. 从雍城到泾阳(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雍城可以说是秦国监督时间最长的都城,前后长达294年,之所以迁都至泾阳,主要是秦灵公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泾阳此时只是作为雍都的陪都。

  2. 从泾阳到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这次迁都是在秦献公时期,我们知道战国初期秦国被强大魏国打的挺惨,秦献公于是选择了和魏国死磕。由于魏国和秦国的争夺重心主要集中在河西之地,所以献公决定将都城东迁至岳阳,此时的栎阳更像是一个前敌指挥基地。

  3. 从栎阳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这次迁都是在秦孝公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秦国从此逐渐变强,但此时变法只能算是初步成功,新法依旧受到保守派和旧贵族的强立阻挠,为了扫除障碍,而且栎阳由于距离河西之地太近,太过靠近前沿阵地作为国都太过危险,所以最终决定迁都。而这次之所以选择咸阳,则是因为咸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来讲,咸阳扼渭水之渡,地势平坦,北有九峻山,易守难攻;南临渭河,水源充足;临近西周故都丰镐,开发较早农业发达;遥望终南山,物产丰饶。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于志在天下的秦国来说,咸阳作为国都再合适不过,秦王居于咸阳,大有居中指挥,傲视群雄之态。


香茗史馆


仔细推敲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代有“盘庚迁殷”,明清时期有“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来说是一件影响重大的事。盘庚迁殷是为了躲避黄河水患,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抵御残余的蒙古势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么,估计鲜有人知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曾经九都八迁,最终落定在咸阳,这其中有什么缘故。

上图是秦国都成迁移的地图,王国维曾在《秦都邑考》中提出秦国多次为了战争和扩张而迁都。秦人属于嬴姓,源出东夷,商朝末年,秦人在渭水中游一带守卫商朝的边疆。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秦人原本守卫的商朝的领取被周人侵占,秦人无奈迁移至汉水上游地区。周王朝建立以后,秦人归顺了周天子,周天子认可了他们的地位,允许秦人占据“西犬丘”,秦文公继位以后,秦人逐渐占领了陕西岐山地区,彻底结束了游牧民族的生活,进入农耕社会,秦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在秦国崛起的600年间,共经历了37为国君,建立了9个都城。从西犬丘到秦邑(今甘肃天水清水县)、汧城(今陕西陇县),汧渭之会(陕西眉县)、平阳(今宝鸡陈仓)、雍城(今宝鸡凤翔)、泾阳(今咸阳泾阳)、栎阳(今西安阎良),公元350年最后定都咸阳,一路向东最终建立大秦帝国。

秦国的前六次迁都实为战略性考虑,由于秦人前期过着游牧的生活,当时的秦国在山东诸侯国看来就是蛮夷之邦。秦国出于文化融合,从西部蛮荒之地迁到迁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西周都城腹地,是为了消除东方诸侯国的鄙夷和偏见而进行的迁都

秦后三次迁都,则是为了一路东进,为实现大秦东出,一统天下而进行了。

雍城->泾阳:秦灵公是为了旧贵族势力的羁绊,迁都泾阳,同时泾阳肩负临时陪都的责任,有一定的军事性质。

泾阳->栎阳:秦献公时期,为了收复被魏人侵占多年的河西之地(河西之地本属秦国,魏国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侵占数十年之久),一雪前耻,完成秦国历代君主的夙愿,把秦国都城迁到栎阳,栎阳战略位置重要,更加方便指挥秦国的军事调动。

栎阳->咸阳: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突破重重阻力,力推变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变法终见成效,秦国军事,经济实力倍增。出于政治、军事方面的战略考虑,同时伴随着秦国人口的增加,栎阳逐渐不再适合做国都,遂把都城迁到位置更加优越的咸阳。

从地图上来看秦国数次迁都,秦国的建都有以下特点:

1.地理上处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分明,降水充沛;

2.依附河流而建,水源充足,后期建立的都城,皆位于八百里秦川,农耕发达,人口兴旺,便于发展经济。对外则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秦国是可歌可泣的诸侯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