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對於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紫外線照射能否有效滅活?

法律人兒


對於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紫外線照射能否有效滅活?

當然!

紫外線是一切微生物最大的天敵,可以輕輕鬆鬆殺死任何微生物,自然包括武漢新冠病毒。

太陽暴曬可以殺菌殺(病)毒,靠的就是日光紫外線

“曬太陽,不生蟲”,是老百姓的一種最基本常識。

用學術一點的說法,就是日光暴曬可以殺菌消毒。

對於今天的人來說的這種最基本常識,但上溯到19世紀,卻是一項重大科學發現。

早在1887年,有兩位科學家就注意到,日光可以抑制試管中微生物的生長,經過長時間暴曬後,密封試管內可以保持長達數月的無菌狀態。

今天看來,這實在太過平淡無奇,卻開啟了紫外線殺菌消毒的歷史,被譽為“光生物學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發現之一”。

在隨後的觀察中,科學家發現,日光對於微生物的抑制和殺滅效應與光照劑量、微生物的敏感性相關,但更依賴於光的波長。

1890年,微生物病原學奠基人科赫發現,陽光可以殺滅結核桿菌,這也成為曬太陽有助於結核病治療的基礎。

經過不懈努力,到1905年,科學家就已經建立起了紫外線和可見光光譜與殺菌效應之間的關係,認為紫外線-C具有最好的殺菌效果。

到20世紀中葉,科學家已經確定波長260 nm的紫外線具有最強的生物學效應。

到1960年,紫外線生物效應基本機制揭曉:

紫外線-C可以使生物細胞染色體上兩個相鄰胸腺嘧啶之間形成嘧啶二聚體,即紫外線直接作用於生物細胞遺傳物質,是殺菌和誘變(致癌)的生物學基礎。

紫外線殺菌消毒的原理

在今天,紫外線是一種常見的殺菌消毒手段,應用於空氣、水、和物體表面消毒。

其中水消毒是目前最成熟和廣泛最應用的技術。

紫外線是如何殺菌的呢?


紫外線是一種波長短的高能電磁輻射,輻射能可以作用於特定結構生物活性物質,激發最外層電子而發生光化學反應。

紫外線可以導致光化學反應是有條件的,就是被照射物質的分子機構與紫外線輻射能(波長)相匹配,這種物質結構集團被稱為髮色團。


紫外線根據波長可以分為三個頻段,其中能量最高,也就是最具有殺菌作用的是紫外線-C。

可以吸收紫外線-C的髮色團是富含包括C= O、C= S和芳族環的有機分子。

而後者大量存在於生物細胞遺傳物質(DNA和RNA)中。

就是說,紫外線直接作用於細胞核染色體,導致相鄰胸腺嘧啶形成嘧啶二聚體,從而阻礙染色體的正常複製,可以直接殺滅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這也是紫外線是迄今發現的最強致癌因素的分子機制。

因此,不管是細菌還是病毒,只要接受足夠劑量紫外線的照射,統統都能被殺滅。

因此,根本不需要進行實驗,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紫外線一樣可以輕鬆殺滅新發現的武漢新冠病毒。

紫外線消毒可以在武漢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基於以上基本知識,人們會覺得紫外線應該是一種很好的空氣和物體表面消毒方式。

科學家開始也是這麼想的。

從1930年代開始,科學家就嘗試將紫外線空氣消毒用於傳染性和危害性最大的傳染病防控,其中最主要的是結核病和極易傳染的麻疹。

雖然,開始階段的一些研究似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最終的研究都歸於了失敗。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由於紫外線能量很高波長很短,紫外燈和消毒目標之間存在任何物體都能吸收阻擋其有效照射,因而,相對固定的紫外線燈難以很好地進行室內空氣和固定物體表面的消毒。

另外,紫外線如果直接照射到人體,也會引發生物學效應造成損傷。

最常見的就是引發眼睛發炎,即人們常說的電光性眼炎。

如果長期照射還容易誘發皮膚癌。

加之紫外線的不可見性,在有人的室內開啟紫外線也不容易被發現,更增加造成意外損害的危險。

因此,紫外線不用於有人的室內空間的消毒。

2009年甲流大流行後,我國很多教室中(違規)安裝了紫外線燈,就連續發生意外開啟造成學生大面積損傷的事件。

因此,目前國外紫外線空氣消毒主要用於某些醫院或其他公共場所,也不會採取室內空間直接照射的方法,而是採取以下兩種照射方式:

只照射室內分隔的上層空氣,就是天花板以上的空間;

或者,照射密閉空間的空氣循環通道(比如,供暖、空調或者單純的通風通道)。

這要求在建築物建設之前就必須設計好。

由此可見,紫外線空氣消毒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固定安裝的紫外線燈也不可能常規用於室內固定物體表面的消毒。

當然,上世紀90年代之前,我國醫院的手術室、治療室等都常規安裝有紫外線燈進行室內空氣消毒,後來隨著技術進步逐漸被淘汰了。

目前來說,紫外線除了用於水消毒,最常見的是使用可移動或者手持紫外線燈進行一些小的物件的表面消毒。

比如,日前答主在回答紙幣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時就說,可以使用紫外線照射來進行紙幣消毒。

由此可見,儘管紫外線具有強大的消殺功能,但在目前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卻幾乎沒有什麼用武之地。


掙脫枷鎖的囚徒


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鹼,而且的話這種紫外線照射的話是可以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高溫溫度達到56度以上,超過30分鐘也可以對,這種冠狀病毒有滅火的作用,除了紫外線以外75%的酒精,乙醚,甲醛,含氯的消毒液,對這種冠狀病毒都是有一定的滅火作用。



1.紫外線是廣泛抗菌作用的,定的紫外線可以對細菌的DHA和RHA具有阻斷作用。防止組織再生細胞破裂。是對病毒也有一定的減少病毒複製的作用,進一步的可以殺滅細菌和病毒。紫外線除了這種抑菌殺菌的作用。還可以除蟎,空氣淨化。

2.紫外線除了一種殺菌的作用以外,但是也可以會出現副作用,比如說長期在紫外線輻射的話,就會對眼睛皮膚視神經損傷容易出現皮膚炎皮膚癌。所以說紫外線不能一直對著人照射,一般的話需要20~30分鐘就能起到強烈的抗病毒殺菌作用。

3.紫外線是可以殺死目前的冠狀病毒的,但是一定從預防作用做起,減少這種冠狀病毒的預防接觸史。目前的證據冠狀病毒是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要傳播途徑,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的傳播和接觸傳播。病毒的傳播就是呼出的氣體或者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大部分可能跟唾液打噴嚏,分泌物的傳染途徑。基礎傳播,比如說接觸病人這種病毒以後接觸這種病毒以後的手摳鼻孔,揉眼睛就會出現這種傳播途徑。

同時接觸醫院的門把手,醫務人員的衣服醫務人員必須洗手,儘量減少醫院的逗留時間,不要接觸,手,鼻,口,眼,打噴嚏的時候一定要用紙巾,減少外出,特別是免疫力比較低下的年,年幼的兒童或者老年人,這種情況下就會感染這種病毒,是平時要多飲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注意屋內通風,外出時一定要戴口罩,儘量不要外出,不要接觸外人,現在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癒的在醫護人員的大力搶救下,大部分人還是可以通過治癒恢復健康。最終達到治癒的目的。



精神科汐煒醫生


這幾天,大部分地區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陽光,於是不少人開始琢磨,在家待了這麼久,能不能趁著難得的好天氣下樓遛個彎?是出門曬曬太陽好,還是繼續待在家裡好?

那麼,陽光和紫外線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嗎?開空調或暖氣有用嗎?如何對空氣和環境進行消毒呢?……

對於這些問題,來看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專家們的權威解答——

No.1

太陽的溫度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嗎?

不可以!

太陽的照射溫度不能達到56℃,且日照紫外線的強度達不到紫外線燈的強度,如果要去人群密集場所,仍需做好必要防護。

No.2

新型冠狀病毒更怕熱還是更怕冷?

怕熱!

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但耐低溫。超過56℃,且維持至少30分鐘以上即可滅活新型冠狀病毒。

No.3

環境溫度是否影響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

不影響!

溫度主要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存時間,不影響傳染能力。室溫條件下,新型冠狀病毒可在不同體液、物體表面均存活2~10天不等。

No.4

開空調或暖氣可以殺滅新型冠狀病毒?

不能!

用空調製熱或暖氣都不可能達到56℃的條件,在56℃的室溫或洗澡持續30分鐘,可能會造成全身燙傷。

No.5

除了怕熱,新型冠狀病毒還怕什麼?

消毒液、乙醇、含氯消毒劑等。

醫用酒精、按需稀釋的84消毒液、乙醚、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各種消毒劑,請按照說明配置和使用,並注意安全。

No.6

如何對空氣和環境消毒呢?

通風、紫外線、消毒劑。通風:房間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紫外線燈(36瓦):每天照射一次,每次>1小時,照射房間時不應有人在室內而且要關門。

物品表面和地面:採用84消毒液(按說明書使用)或含過氧乙酸、過氧化氫的紙巾徹底擦拭消毒,每天2次。


藍方塊


可以,一定強度的紫外線可以有效殺滅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所以它可以滅活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

研究表明,紫外線主要是通過對微生物(細菌、病毒、芽孢等病原體) 的輻射損傷和破壞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線對核酸的作用可導致鍵和鏈的斷裂、股間交聯和形成光化產物等,從而改變了病毒遺傳物質DNA或者RNA的生物活性,使病毒自身不能複製,這種紫外線損傷也是致死性損傷。

紫外強度要求

雖然太陽光中有紫外線,但是陽光中的紫外線達不到殺滅新型冠狀病毒的強度。要求用於消毒的紫外線燈在電壓為220V、環境相對溼度為60%、溫度為20℃時,輻射的 253.7nm紫外線強度不得低於70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線燈在距燈管1米處測定,特殊紫外線燈在使用距離處測定,使用的紫外線測強儀必須經過標定。

適用範圍

適用於室內空氣、物體表面和水及其它液體的消毒。


大釗Eleven


可以,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


烹飪老師


目前還沒有權威證明殺菌燈能將病毒滅活,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細菌的滋生和蔓延。


九錦朝鴻


應以醫學界的科學論斷為準吧。


雅靜9292


應該效果不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