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殲轟7是否可以改裝成強擊機?

華夏之洪


各位是不是對強擊機這個概念有什麼誤解。啥叫強擊機?不是能夠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就叫強擊機,而是專門設計來對地攻擊的飛機才叫強擊機。蘇聯人叫強擊機,西方叫攻擊機。本質上都是一個東西,A10和蘇25這兩款飛機就屬於標準的強擊機。

在多用途戰鬥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強擊機之所以還能夠屹立不倒主要靠兩點:一是超強的裝甲防護,二是超強的低空性能。這兩點帶來的是低空超強的生存性,舉個例子,一臺A10可以貼著敵方坦克集群的頭頂掠過狂轟濫炸而不擔心被高炮之類的東西擊毀,而你要讓一臺F18這麼飛的話,飛行員就得罵娘了。

那麼殲轟7能執行這種高度危險的超低空攻擊任務嗎?答案是完全不可能。總的來說飛豹A是一架擁有三代機航電,二代氣動設計水平的作戰飛機,整體飛行性能介於二代三代之間的戰鬥轟炸機。這款飛機強調的是長續航時間和高載彈量,這是填補70年代南海空中戰巡的空白。這款飛機主要搭載亞音速反艦導彈,對可能進犯南海的敵方軍艦形成威懾。

但是這款武器的低空性能十分堪憂,因為它本來不是為了執行這種任務設計的。飛豹的機翼翼載高,且沒有增升設計,基本是白板後掠翼,不利於低空俯衝後拉起。這在強擊機中絕對算致命的問題。在那個苦逼的年代,在氣動外形和載荷之間,我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載荷。


強武堂


殲轟7毫無疑問就是強擊機,倘若說他不是那麼空軍站出來第一個不服!

目前我國替代強5型強擊機的唯一機種就是殲轟7,並且空軍殲轟7全部交付的是強擊航空單位,有誰見過殲轟7交付殲擊航空·兵的?答案是完全沒有。

在很多人眼裡殲轟7的使命與蘇30與殲16一樣,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後者是多用途殲擊機,並不是戰鬥轟炸機。

實際上與殲轟7最接近的是美軍的FB-111,俄羅斯的蘇-24與蘇-34,但俄羅斯空天軍與中國·空軍編制不同,俄羅斯空天軍的對陸作戰單位分強擊航空·兵與前線轟炸航空·兵,俄軍的強擊航空·兵裝備的是蘇-25近距支援強擊機,前線轟炸航空·兵裝備的才是蘇-24與蘇-34.

然而在我國空軍卻沒有這麼複雜,對陸的統一叫做強擊航空·兵,所以殲轟7與強5就有了替代關係,不過顯然的一點是強5能幹的殲轟7同樣能做,所以中國空軍這樣的編制並不會影響作戰效能。

更何況像強5這樣的近距支援攻擊機在美俄也面臨著淘汰,美軍的A-10攻擊機將在2032年前全部被F-35戰機所替代,而俄軍則選用改進型蘇34與蘇57替代原有的蘇25攻擊機,所以不難看出殲轟7替代老強5其實是裝備更新換代的一種進化。

最後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想要深度探討軍武動態的歡迎關注頭條號《軍武大咖》


軍武大咖


殲轟7的定位為殲擊轟炸機,實質就是一種多用途戰機或攻擊機,以對地攻擊為主。

殲轟7安裝有專門的對地攻擊雷達,可以在高空對地面目標進行雷達成像掃描,主要從中高空對目標進行攻擊,專門針對於敵方縱深內的目標,所以相當注重大航程與大載彈量的設計,但是它不能成為強擊機。

人們所說的強擊機又稱:戰場火力支援機,兩者的設計定型完全不一樣。我軍的強5,美軍的A10,俄製蘇25,這是目前僅有的3款強擊機,它們特點大體一至,強調作戰效能高,可以高強度出擊,一天至少3架次,一般戰機與它們沒法比,高生存力,幾乎就是飛行坦克,安裝了大量的裝甲等。可以在前線跑道上起降,一般戰機保證不了,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維護性,一般戰機沒法比,機動能力強等等。

強擊機在設計上相當簡單,沒有機載雷達系統,航電相當簡單,與現代戰機理念不同,其攻擊行動基本在低空進行,甚至超低空,強-5可以在50米的高度發動攻擊,載彈量還不多。

強擊機是準備用於一線作戰支援,專門對付大規模坦克群的,各個方面與殲轟7的設計完全不一樣,幾乎就是殲轟7不善長什麼,它要求什麼的,其所長的地方反而不在強擊機的要求之內。

這是兩種不同特點的戰機,所負責的任務相差很大,幾乎沒有誰可以代替誰的問題,殲轟7的設計讓它根本沒法轉職為強擊機。


南國軍情


其實,我國可以說到現在為止嚴格來說沒有一種機型屬於強擊機。雖然我們一直將強5定位為強擊機,但實際上從強5的性能來看,更接近於超音速戰鬥攻擊機 由於脫胎於殲六,強五的空戰能力是骨子裡帶的,如果給強五加上一臺對空火控雷達,其空戰能力不在同期的戰鬥機之下(強5有一種實驗型的空戰版,但當時中國空軍並不感冒,嫌其速度太慢,因此下馬),巴鐵的隊內模擬空戰中強5III就有多次擊落幻影III的記錄。超音速能力,在空戰中很重要,但對於強擊機來說反而成為一種劣勢,太快的速度會使對地攻擊的精確度和單次攻擊的飽和度造成影響,這也是美蘇兩國的專用攻擊機A10蘇25都採用亞音速的原因。




至於殲轟七,本身同樣立足於超音速戰鬥轟炸機,其仍然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雖然機動性相對於殲7、殲十、殲十一等專業的空優戰機要笨一些,但仍有自保的能力,甚至中低空機動性要強於殲八。東海與日本自慰隊的RF4的對抗中,機動性和航程都佔了優勢,最終迫使其逃離。

當然,殲轟七的主要任務還是對海攻擊,其實相對於對海攻擊來說,對陸要難一些,畢竟海面空曠,而陸面地勢起伏要大的多,技術含量更高一些,殲轟七的初期型號不被空軍看中,卻得到海軍的喜愛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將殲轟七改為類似於蘇25、A10的專業強擊機,個人感覺還是不太合適。原因有一下幾點:

1.成本太高。

殲轟七畢竟是一種重型機,其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相比與輕型、強調出勤率的強擊機要高的多。

2.大材小用

要知道強擊機主要的任務是近距火力支援,攻擊目標都是一些相對來講價值比較低的陣地工事、坦克、甚至是步兵,對付這樣的目標即便完成任務,其使用成本也過於昂貴,伊拉克戰爭時,美軍很少用F/A—18EF去打裝甲車、坦克就是一個例子,而且也難以發揮殲轟七大航程的優勢。

3.使用靈活性欠缺。

強擊機高批次、大出勤率是一大特點,這與其低廉的價格和相對簡單的後勤維護有關,而重型的殲轟機則要“高大上”一些,出戰前的後勤準備工作相對較繁瑣耗時也更長。

另外,在執行強擊機的重要任務——對步兵的火力支援時,如果換成超音速殲轟機來執行,在協同作戰和使用靈活性上都會不及亞音速強擊機。

所以說,殲轟七改為強擊機,雖然可以滿足一定的作戰要求,但仍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天涯咫尺1986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殲轟7完全可以取代強5(強擊機)的地位,但不需要改裝,其實現在傳統的強擊機,完全可以被多用途戰鬥機所取代。

這說白了就是技術的進步,過去像A-10,蘇-25這種對陸攻擊機,面對現今的紅旗-17或者道爾M1這種野戰防空力量,在低空已經很少再能有生存能力了。




圖注:紅旗17

除此之外,很多人對攻擊機有一種天然的痴迷,認為攻擊機就是對付坦克裝甲洪流最有效的手段,其實這是錯誤的,比如大名鼎鼎的A-10,這幾十年的優秀戰績,全都是在美軍有絕對制空權下取得的,如果對手不是像伊拉克、塞爾維亞、塔利班這麼垃圾,仍然掌握局部制空權,結果就非常難說了……

而且數次中東戰爭已經證明,面對完善的蘇聯地面移動高炮和防空導彈網絡,A10可能會遭受巨大損失。即便可以抵抗23毫米高炮,也絕100%幹不過導彈。


圖注:俄羅斯“鎧甲S1”野戰防空系統

美國曾經估算,一旦美蘇開戰,前線的250架A10攻擊機在一天內就會損失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援軍不能及時趕到,現有的A10攻擊機最多堅持就能兩個星期。

同時現在精確制導炸彈的巨大進步,已經完全可以讓像殲轟7這樣的多用途戰鬥機,有遠超A-10的戰鬥力了,就拿殲轟7和強5來說,殲轟7無論在載彈量、航程,還是航電雷達完全就是碾壓的級別,強5唯一有的優勢就是便宜、皮實!




而目前中美俄為什麼還保留強擊機的原因,非常複雜,像我國主要是為了保留編制,不能一下子把強5退役,讓飛行員都改做地勤吧!

美國我不太清楚,但保留A-10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對手太弱,如果都是中俄這橫的跟螃蟹是的主,你看它還用A-10不?A-10的退役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至於毛子……唉呀(掩面……嘆氣!)

第一是窮!沒錯就是窮,換不起,毛子現在一年的飛機產量還不如咱們成飛一家,它到想換,換不起啊……

第二是沒技術!毛子現在的精確制導彈藥,說多了那都是淚啊……

圖注:最先進的飛機,掛著最落後的鐵炸彈。

第三也是對手太垃圾!就敘利亞那種游擊隊級別的反政府武裝,你給它道爾它也不會使,不用蘇25欺負它,毛子欺負誰去……

反正主要原因就這幾條,不可能說的不是完全正確,有懂行的朋友歡迎指正,謝謝大家……


武備趣科普


殲轟七雖然帶一個殲字,和殲擊機大相徑庭,根本不能對空作戰。


強擊機就是對地攻擊機,殲轟七本來就是一架攻擊機,不用改裝。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殲轟7不能勝任強擊機的任務。

殲轟7設計時要兼顧空戰,所以採用了低翼載設計。優點是機動性較好。缺點是低空穩定性不夠好。而強擊機是低空對地攻擊,需要很好的低空低速穩定性,所以A10和蘇25都採用了高翼載的平直翼設計。

殲轟7的低翼載的低空穩定性問題也導致了好幾起事故,海航某師長因此犧牲。


孃孃的最後憤怒


殲轟七本來就是強擊機,強擊機這個名稱是沿自前蘇聯的稱呼,西方就叫攻擊機,相比A-10和蘇-25,還有強-5,只不過殲轟七的設計方向和任務目的不同罷了,A-10和蘇-25著重對地打擊和戰場支援,而強-5雖然也注重對地打擊,但是更注重超音速突防能力和戰術核彈投擲能力,而殲轟七則是注重對海攻擊能力,一般反艦導彈的重量都比較大,強-5的航程較短,載彈能力太低,不能滿足要求,為了彌補強-5的缺陷,所以不得已研製了殲轟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