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連線武漢|空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生:穿防護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連線武漢|空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生:穿防護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連線武漢|空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生:穿防護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華商報訊(記者魏光敬)突如其來的疫情,繁重的治療,緊急趕赴湖北的緊急趕赴湖北的駐陝官兵(空軍軍醫大學)牽動三秦父老鄉親的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只能通過零星一些消息對外公佈。

三個房間消毒後穿防護服上兩層樓進治療區

1月29日,華商報記者向前線工作人員聯繫,考慮到前方任務繁重,希望醫務人員在休息間隙,接受一下簡單採訪。

1月30日一天等待。直到1月31日直到晚10時,剛下班的前線醫生唐都醫院傳染科副主任張穎回記者電話,簡單回覆前方消息。2月1日下午3時,張穎下班後,再次給記者簡單回覆信息。

對於雙軍人家庭的張穎來講,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他們夫妻的使命。除夕夜,一聲軍令,身著迷彩服的她乘機隨隊伍奔赴湖北。武漢市武昌醫院是一所公立三級綜合醫院,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後,給武漢這座城市帶來新的希望。

在疫區工作,自身的防護是首位的。張穎介紹,她們居住和上班的地方雖然不算遠,但需要班車接送。班車將他們送到住院部門口,他們再步行到三樓(潛在汙染區),進行更換防護服,全面消毒,該樓層也是醫護人員記錄患者病例的辦公處。更換防護服後,醫護人員再到五樓的治療區,該區域管控非常嚴格,嚴禁人員出入,主要是進行隔離治療的重度汙染區域,患者主要在該區域進行治療。

張穎介紹,按工作要求,進入工作區域,他們要在第一個房間穿貼身衣服消毒;再到另一個房間,穿連體衣服消一次毒;穿外層的防護服,再到一個房間裡進行一次消毒。穿好隔離服,戴上手套和口罩進入消毒區域後,在潛在汙染區,進行紫外線消毒區,在完善一系列的措施後,才能到隔著玻璃的重度汙染區(治療區)。

连线武汉|空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生:穿防护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少餐、少食、少喝水病區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患者多,任務重,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張穎介紹,在治療區,醫務人員要進行各種操作和護理,並及時記錄。工作時間,由於穿著的防護服不透氣,再加上高強度工作,身體散發熱量,衣服經常汗溼,護目鏡經常被霧氣燻得霧濛濛。口罩、護目鏡也會把醫護人員的臉部勒出深深的痕跡,非常不舒服。

張穎介紹,因為穿著防護服、消毒等程序特別複雜,上班時間內,醫護人員都不出治療室,也不能喝水,連大小便都無法解決,大家只能少餐、少食、少喝水,甚至戴著尿不溼上班。

張穎介紹,從上班前防護開始的一系列防範措施,再到下班後的消毒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還要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病情記錄,也會消耗大量時間。這期間,醫務人員還要研究、討論救治方案,所以說醫護人員在病區連續工作六七個小時是再經常不過的事。

连线武汉|空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生:穿防护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醫護人員休息時間不允許串門

繁重的工作,醫護人員是如何保障休息的?

張穎介紹,治療區域和休息區域不在同一個地方。由於醫護人員在一線工作,特別是在重度汙染區的病房裡長時間工作,自身有被感染風險,所有的醫護人員休息時只能在自己房間內休息,不能外出和隨便行走,更不允許同事之間相互串門。

在談到基本生活如何保障?特別是就餐如何保障?張穎介紹,工作強度大,工作性質特殊,少餐、少喝水是必要的,有時候只能吃盒飯或簡單的速食品。

張穎介紹,治療區域不能帶手機,家人擔心的問候,只能靠下班休息時報個平安,有時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後才能騰出時間回覆。

張穎70歲的母親患有慢性腎衰重病,因為要每週透析2—3次,所以一直住在她的宿舍裡,她出征後,全部重擔放在年邁的父親身上。出發那天下午,她的媽媽還在醫院透析。12歲的女兒在家裡無人照看,只能送回老家姑姑的家裡暫時居住。

張穎告訴記者,一線的工作是繁重的,但同事之間感情是真摯的。他們穿著護防服,不能說話,只能靠手勢來交流。為了區別方便,同事之間相互在防護服上寫上大大的名字。這些名字都是個性的寫法,有的寫著“人民空軍”,有的寫著“黨員”,還有直接寫著自己的名字,而張穎的防護服上寫著“唐都張穎”,旁邊還有一個大大的愛心。

張穎說,她很喜歡同事在她的防護服背後幫忙寫的名字,還畫了一顆愛心。這顆心是醫者的大愛之心,更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定信心。

连线武汉|空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生:穿防护服得少餐、少食、少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