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協會轉載】最新解讀!20多家公募公司把脈A股:"中長期絕佳買點"

轉自中國基金報 李樹超 方麗

春節後首個交易日,A股迎來重挫,滬指一天重回2700點。

朋友圈傳播很廣的一條段子:大家不要太難過,如果病情控制得住,錢還能漲回來;如果病情控制不住,要錢也沒用。


【協會轉載】最新解讀!20多家公募公司把脈A股:

在A股3000點“恐高”的投資者,目前不少股票9折開賣,現在該不該出手呢?

雖然A股一天內重回2700點,但多家機構人士集體“看多”A股,認為當前股市調整主要是情緒面宣洩,從市場流動性、整體估值、外資流向等因素看,股市大幅調整則是中長期絕佳買點。

從板塊投資機會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對餐飲、電影、旅遊等行業形成利空,但對醫藥、科技、消費等板塊形成利好,未來有望持續受益。

滬指重回2700點

春節後首個交易日,避險情緒集中釋放,A股市場大幅低開,滬指開盤跌幅超8%,在隨後銀行、醫藥等板塊帶動下,盤中跌幅有所收窄。

截至今天收盤,滬指狂瀉230點,以2746.61點報收,跌幅7.72%。滬深300跌幅7.88%,創業板指跌幅6.85%。中信30個一級行業滿盤盡墨,電子、綜合金融、機械、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醫藥、銀行等板塊盤中跌幅收斂,相對大盤有顯著的超額收益,流感、生物科技和醫療保健等概念股更是逆市大漲。

不過,雖然A股開門遭受重挫,但市場的亮點也不少:

一是今天A股大跌,“聰明資金”則趁機抄底,北上資金全天淨流入181.91億元。

二是政策呵護有加,助力A股共克時艱。繼證監會暫停融券賣空之後,中國央行果斷出手,向市場注入1.2萬億元流動性,並下調逆回購利率下調10個基點,以進一步降低市場資金成本。央行還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市場流動性情況,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

第三,多家公募基金集體“看多”A股,認為當前調整是中長期絕佳買點。

【協會轉載】最新解讀!20多家公募公司把脈A股:

博時基金:

短期波動之後將重拾企穩反彈趨勢

對於首日暴跌,博時基金表示,目前市場的共識已經形成,新冠疫情對交易節奏的影響是確定的,開盤後權益市場有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劇烈震盪。但疫情雖然會對短期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衝擊,卻很難改變經濟自身的運行趨勢。

在政府的調控和全國人民努力下,疫情會及時得到控制,經濟在短期波動之後也會再度重拾企穩反彈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也將催生和推動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新的生活和商業模式發展,為價值投資者帶來全新的機會。

博時基金認為,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的衝擊,2020年資產配置策略是明確的:基於從衰退到弱復甦的宏觀場景的判斷,風險資產優於無風險資產;風險資產中基於盈利增長而不是估值提升的成長和金融優於消費和週期。

在新冠疫情衝擊的背景下,資產配置何去何從,關鍵是要判斷這種衝擊對前述宏觀場景的破壞程度如何。我們認為本次疫情衝擊主要在四個方面: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流動性與政策。

第一,對經濟增長的衝擊。我們判斷疫情對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拖累1.5~2個點,對全面的衝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GDP的下行對風險資產的衝擊是明確的,但下行空間也是有邊界的,這是資本市場的支撐線。時間放長一些,我們會看到無論是2003年非典還是這一次的疫情,經濟本身都處在短期上升階段,疫情雖然會對短期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衝擊,但是很難改變經濟自身的運行趨勢。

第二,對通貨膨脹的衝擊。2020年初市場對通脹的擔心除了豬肉外,還有對非食品價格上漲一級PPI對CPI的衝擊,目前看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因此,經濟斷不會陷入滯脹狀態。不僅如此,通脹的下行為貨幣政策的放鬆打開了空間。

第三,對流動性的衝擊。央行明確金融市場開市後,人民銀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因此貨幣政策會馬上反應,為市場注入流動性。流動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結構上。基於對經濟衰退的預期,國債收益率短期下行是大概率的事情,疫情衝擊結束後,收益率將會重新上行。

第四,政策衝擊。政府目前的政策是全力穩疫情,穩定社會和經濟,穩預期。未來的政策將會以保增長為主要目標。在對內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同時,對外開放的步伐也會加快,非常時期,海內外都看到了中國的力量,信任和決心是開放的基石。

總體來看,雖然短期疫情對國內經濟及部分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我們中長期仍然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潛力,尤其在科技,消費,醫藥等領域將會有長期持續的投資機會。

嘉實基金:

長期看好A股、港股投資機會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對市場短期影響主要表現為情緒面因素。從歷史週期來看,疫情衝擊不會對整體宏觀增長和企業盈利方向造成根本性影響,而這才是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因此不必恐慌。

如果把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分為三個階段,則從2019年12月武漢爆發疫情到2020年1月中旬是第一個階段,市場對疫情認知不足、反應溫和,恆生指數反彈至近期新高29056點。隨著1月19日週末爆出新增感染病例,市場開始快速下跌並進入第二階段,至1月31日恆生指數跌到26312點,從17日近期高點累計下跌9.4%。1月30日夜裡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此次新型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措辭比市場預期溫和。參考非典疫情和巴西寨卡病毒疫情的情況,在當前位置我們對股指的表現並不悲觀,港股市場已完成了大部分跌幅,未來一段時間有望逐步過渡到第三階段,期間市場將築底反彈。

新春伊始,與2019年相比,A股市場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將由估值驅動逐漸切換為盈利驅動,趨勢性機會依然存在,結構性機會豐富,但波動率可能會加大;同時拉長時間週期觀察,目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無論是上證50還是滬深300,放在與海外市場橫向和A股市場的歷史縱向比較,仍然是系統性低估的,看好中長期投資機會。未來,科技、先進製造、大健康、大消費等依然是值得關注的長期方向。

華夏基金:

疫情階段性衝擊市場不改變中長期運行趨勢

從A股自身估值、市場流動性、疫情對實體經濟影響、歷史經驗、監管政策呵護等各個維度看,疫情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構成衝擊,但下行空間有限,大概率不會改變市場的運行方向。因此,投資者不必過分恐慌,如果市場短期出現恐慌性下跌,反而是不錯的佈局時機。

首先,從A股估值看,無論是縱向歷史比較,還是橫向和國際市場的其他主要指數比較,都具有較強的配置價值;再從實體經濟看,疫情對短期經濟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使經濟增速和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在市場流動性方面,居民資金、機構資金和境外資金對A股的配置是長期趨勢,增量資金入市為A股帶來活水;此外,借鑑2003年SARS疫情對A股市場影響的經驗看, SARS疫情在短期(大約1~3個月)內,對實體經濟和大類資產價格走勢產生了一定影響,但並未影響中長期趨勢。

總之,疫情的出現,將對A股的短期市場構成衝擊,並不改變我們對今年A股市場整體偏樂觀的判斷。回顧歷史,A股全面熊市的出現往往由一些重要根本性因素出現,例如通脹引起的宏觀緊縮、全球經濟危機,全面貿易摩擦等,而疫情的爆發對市場更多的是階段性衝擊,並不改變中期或者長期的運行趨勢。考慮到A股市場目前估值處於歷史偏低區間,企業盈利增速逐步觸底反彈,流動性環境邊際改善,在增量資金流入下,等待疫情形勢明朗後,A股指數整體向上空間將再次打開。

工銀瑞信基金:

A股的投資吸引力正在進一步增強

今日市場震盪下行,主要指數均告下跌,市場調整主要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的影響。春節期間(1月24日-1月31日)A50指數期貨、恆生指數和中概股普跌,跌幅分別為7.7%、5.7%和5.3%。為此,今日市場大跌並不超出投資者預期。

短期而言,疫情的不確定性很可能還將對市場帶來情緒面擾動,加大市場波動。不過我們傾向於認為,今日市場大跌是資本市場對疫情這一外生衝擊所帶來的風險的一次集中釋放,建議更應著眼未來。

首先,從市場行為來看,今日北上資金逆勢大幅流入,顯示中長期資金對A股市場充滿信心。其次,當前各部門全力抗擊疫情,一些積極信號正在顯現,我們對本次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充滿信心。再次,短期疫情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中國經濟的強韌性經得起檢驗。最後,當前國內逆週期調節政策也在不斷髮力,也體現出政府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和呵護。

今日人民銀行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兩個期限公開市場操作的中標利率都較前期下降10個基點。與此同時,各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發文緩解並解決目前一些企業和員工遇到的困難。

為此,綜合來看,儘管短期市場仍可能出現一些波折,但經歷今日市場大幅調整之後,我們認為,A股的投資吸引力正在進一步增強。風險方面,繼續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及政府相關政策。

廣發基金經理李耀柱:

受疫情影響有限科技長牛格局不變

新冠肺炎疫情會影響市場短期的風險偏好,短期市場面臨回調壓力。但從中長期看,影響市場的變量還是經濟基本面和政策變化。考慮到疫情對資本市場本就是‘黑天鵝式’的衝擊,短期回調反而為投資者提供較好的中長線佈局機會。

面對市場的短期波動,我們需要用中期與長期的核心邏輯進行思考,這也是未來更多超額收益的來源。

新冠疫情對市場短期衝擊主要體現在情緒面,長期影響不大,預計在看到疫情有所緩解、更多對沖性政策利好落地之後,市場情緒將迎來修復。如果疫情使得經濟短期增長壓力加大,寬鬆貨幣政策將有助於流動性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和市場利率環境的下行,對於科技板塊也將構成利好。

對照2003年,春季躁動的五朵金花在疫情結束後依然主導市場,其相對優勢持續到2006-2007年的大牛市期間。此次疫情發生前,科技成長是結構性行情主力,背後的原因也是科技成長是當前中國經濟最具備中長期基本面優勢的板塊。因此,長期看,科技行業長牛格局不變。

富國基金:

新冠疫情將是經濟短期衝擊

相比2003年SARS,當前中國有更先進的醫療技術、更完備的醫療衛生體系和更豐富的政策經驗;相對於墨西哥和巴西,中國有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和最為廣闊的內需市場。

短期來看,儘管2020年春節長假後的旺季開工被相應推遲,工業生產等產業鏈將受到負面影響,與消費有關的領域衝擊顯而易見。但另一方面,未來逆週期調節政策的力度或進一步加碼。1月31日,央行、財政部等五部委《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已從貨幣、信貸和區域等方面加強對於抗擊疫情的支持。

對於A股市場,短期更容易受情緒影響,而中期流動性、經濟運行節奏和政策取向更是決定市場的核心邏輯;一旦疫情勢頭得到遏制,屆時開放的格局、有吸引力的估值、海內外機構投資者的紛至沓來,A股仍將是全球投資者最為矚目的市場。從近期海外及港股市場的反應來看,即便短期A股回調,預計幅度可控;同樣,短期的、一次性衝擊造成的回調,往往是理性投資者積極佈局的寶貴時間窗口。

興全基金:

市場短期受疫情衝擊,

長期趨勢未改或成配置良機

興全基金密切跟蹤疫情進展,認為疫情將在一定程度上對2019年以來逐漸企穩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產生短期衝擊,但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長期趨勢都不會發生改變,對於長線資金而言短期調整或成為佈局優質資產的良機。

我們預見,上市公司一季報等顯示的短期盈利數據的波動會影響投資者的短期情緒和風險偏好,從而帶來股價的短期波動,但我們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觀點未變,仍將堅持投資佈局於基本面優秀的上市公司。

從理論上看,無論是DCF還是DDM的估值模型,影響權益資產價格的核心要素是企業長期盈利前景和貼現率。長期的盈利前景取決於長期的經濟趨勢,而隨著資管新規打破剛兌,貼現率亦將下行,此兩者均會有利於提升權益資產價值,整個市場的長期趨勢不會因為疫情的衝擊而發生大的改變。

不同的投資者因不同的投資風格、不同的投資時間維度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行為。短期的趨勢投資者會考慮做出短期迴避風險的動作,但對於理性的長期投資者而言,短期事件衝擊或是一個不錯的資產配置時點。SARS期間,巴菲特逆勢大手筆買入中國石油H股堪稱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其持有四年後在2007年市場一片樂觀之際拋出,獲取盈利近10倍。

我們將在不斷關注疫情控制情況及其影響的同時,冷靜思考投資初衷和投資期限。作為基金管理人,我們對市場的長期趨勢將繼續保持樂觀,並將積極捕捉超跌品種和高景氣優質資產的佈局機會。

大成基金:

疫情影響偏短期

中國經濟的全球相對優勢仍然存在

大成基金認為,儘管短期衝擊較大,但疫情不會影響A股的長期走勢。展望2020 的資本市場,我們有理由相信金融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充裕,當前市場估值中位偏低,權益資產長期佔優趨勢清晰。

大成基金認為,政府有充足政策空間緩解疫情影響。由於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產生的短期不利影響,預計政府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並且政府尚有政策空間來應對此次疫情影響。預期貨幣政策將有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包括注入流動性與引導LPR下行,降低資金成本,緩解困難企業財務壓力,並擴大融資規模。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財政赤字率有望進一步上調,力度可能加大,節奏上也可能提前,減稅或增加政府補助是可行之策,如定向對受影響行業公司發放補助,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大成基金稱,由於節前的市場情緒在高位,大部分板塊從去年末開始都經歷了輪動的上漲,預計短期內市場仍有一定的調整壓力。除了消費板塊、復工相關產業鏈受到正面衝擊外,春節前行情中包含的由於庫存週期回暖帶來的順週期板塊修復性行情邏輯也遭到破壞。

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資本市場短期負面情緒的衝擊歷史看都是長期投資者的良機。大成基金分析,當前市場估值中位偏低,權益資產長期佔優的趨勢還是比較清晰的。企業盈利和投資者情緒雖然短期受到衝擊,只要觀察到疫情可控的信號出現,延期的消費將逐步恢復,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將得以修復。

中歐基金:

疫情短期影響顯著,

需耐心等待積極信號

回顧歷次全球疫情,我們可以看到,從疫情初始到疫情爆發期,資本市場跌幅均小於10%,而爆發期後的1月和3月,均帶來顯著的正收益,多數市場在疫情爆發期3個月後漲幅達到20%以上。

對於資本市場,一方面,疫情的集中爆發對旅遊、餐飲、交通等領域造成衝擊,企業的延遲復工亦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經濟弱勢企穩的節奏被打亂;另一方面,疫情對風險偏好形成壓制。目前疫情正處於集中爆發階段,股票市場短期或許仍有調整,需耐心等待一些積極信號的出現。

我們認為,疫情對資本市場帶來顯著影響,市場信心需要一段時間進行修復,對於股市,從中期的維度看,市場主線依舊在消費和科技板塊上。結構上,我們依舊看好服務板塊,包括科技、傳媒和教育,持續關注5G、消費電子、PCB、光伏和雲遊戲等方向。

關於債券市場,我們回顧非典時期經驗發現,疫情主要影響消費部門,對投資部門幾無影響。在疫情結束後,可能會有報復性反彈出現。由於央行貨幣政策會通盤考慮全年,鑑於經濟回落,預計今年將延續寬鬆政策,忽略短期供給不足導致的通脹,預計下半年降息將有所提前,同時專項債可能增發。

融通基金經理劉安坤:

A股悲觀情緒釋放或近尾聲

市場以較大幅度來反映疫情對經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悲觀情緒的釋放或近尾聲。從歷史疫情、突發負面事件的經驗看,指數單日跌幅超過7%的天數也屈指可數,尤其是可比的2003年SARS疫情跌幅、海外假期港股的跌幅均未出現過如此大的跌幅。我們認為接下來市場將進入一個磨底消化階段,大體呈現U型走勢,底部向上的拐點需要觀察疫情新增疑似和確診指標的變化,目前尚處於不確定階段。

劉安坤分析,2月3日大盤下跌7.72%,使得最新EPR(1/pe-十年期國債利率)衡量的風險資產相對無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已經達到了2016年以來的高位,股票下跌、債券上漲的格局利好EPR繼續上行,甚至會達到極值。據統計,上一次,EPR位居高位是2018年年底,隨後的2019年A股上演了牛市,從這個指標來看的話,味著權益的大類資產配置價值正在逐步提升。

從中期的角度看,劉安坤認為,A股在短期衝擊後,將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理由如下:

一是疫情結束後,經濟活動將迎來強力補庫存、中美貿易談判進入第二階段進一步推進、國內的貨幣信用政策也會適度寬鬆以配合經濟回升,A股將有望迎來持續的反彈過程。

二是短期衝擊後,A股的估值將再次回到歷史較低的水平,相較於美股、國內房地產等資產將具備更高的配置價值。

三是目前處在資本市場改革的加速階段,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入長線資金是改革的重要方面,這將長期優化A股的投資生態。

綜上,劉安坤建議大家理性看待短期的疫情負面衝擊,從中長期角度做好資產的配置選擇。從全年的角度,仍可以從行業景氣度、估值性價比的邏輯來關注細分行業,一是新能源車、5G、消費電子等高景氣的成長行業,二是受益於基建投資、地產竣工的工程機械、消費建材、家居家電等高性價比行業。

平安基金:

中長期向好趨勢不改

短期內,A股市場情緒短期受到打擊,權益市場會產生一定的調整。預計疫情時間對於生產、消費的衝擊可能集中在一季度,A股趨勢上漲的核心邏輯中長期均不受疫情擾動,此輪調整或帶來今年重要的擇時機會。

判斷理由包括:一是以2003年非典的經驗來看,新增病例數和疑似病例數的高峰即為市場疫情行情的底部區間,非典期間上證綜指最大調整幅度為9%,隨後市場有所修復,僅改變短期走勢。二是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鬆及外資的入場也將對A股行情形成支撐。三是今日低開後,部分A股估值已經到較低位置,配置吸引力提升,預計隨著A股調整,外資或將不斷進場。

中長期看,此次疫情面前,我們看到了一些問題,相信這次疫情,也會進一步改善我們的治理結構、生活習慣等等,使得整個國家的機體更加健康。參考2003年應對非典的經濟政策重點就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在本次疫情下,國家或將同樣把經濟重點放在新興產業上。新興產業或有望加快發展勢頭,帶來更強的長期經濟增長趨勢。

從配置建議看,調整後建議佈局前期市場主線,以非典的經驗來看,市場反彈會延續前期基本面“景氣”行業的主線,建議繼續關注前期的景氣板塊:電子、新能車、光伏、傳媒、計算機等,以及前期受情緒影響超跌的可選消費。

招商基金:

中期建議關注兩條線索

招商基金認為,今日市場大幅調整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春節休市期間國內肺炎疫情持續發酵,引發市場悲觀情緒,同時海外股指同期跌幅較大,令A股本身積累了較強的調整需求;另一方面,節前機構的倉位和風險偏好均相對較高,受到疫情的利空影響之下,短期內降倉的壓力較大,導致部分個股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加劇了市場參與者的恐慌情緒,令指數承壓。

對於後市,招商基金認為,短期來看,目前疫情的新增病例數尚未出現明確拐點,其對於經濟的負面影響尚待評估;但與此同時,今日大幅下跌之後,A股的估值再度回到偏低區間,同時對沖政策也在逐步出臺,今日早盤央行宣佈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10個基點,有助於緩解市場對於經濟的悲觀情緒。

而隨著近期債券收益率的快速下行,大類資產配置中權益類的性價比再度顯現,今日北上資金也大幅淨流入180多億元。中期來看,市場見頂仍需等待疫情的進一步明朗化,同時機構偏高的倉位仍有一定下行的空間,指數整體的調整空間或有限,但部分偏高估值的個股仍有下行壓力。

板塊上,短期而言受益於疫情的傳媒(遊戲、互聯網等)、醫藥以及得益於避險需求的公用事業板塊值得關注。中期而言,招商基金建議關注兩條線索,一條是行業延續高景氣同時估值迴歸合理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產業鏈等)和科技成長,另一條是雖受損於疫情但具有強競爭力的優質消費類和服務類的公司,值得逢低吸納。

博道基金投資部副總經理張迎軍:

疫情對經濟和股市衝擊可控

我們認為疫情短期內會對A股市場造成劇烈波動,但不會對中長期市場趨勢構成實質性衝擊。

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衝擊依然在可控的範圍內,與2003年SARS相比,本次疫情受衝擊最大的行業是旅遊、零售、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服務性行業以及一些中小企業。

究其原因在於疫情只是短期內推遲了社會總需求,中斷了部分社會供給,而沒有嚴重傷害到中長期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例如高素質勞動力大量減少、行業龍頭企業運轉停滯、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失靈等。

因此,當疫情結束後,特別是加上政府逆週期的政策調節,社會總需求與中斷的供給能夠得以逐漸恢復。

過去幾年,A股市場的有效性在快速提高。一方面,核心資產股票價格迭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市場上還存在一批市盈率在5-6倍的股票。這種市場定價體系背後的邏輯是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基於中長期視角對中長期投資邏輯進行定價。

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市場的影響與SARS相似,更多的是短期衝擊與影響,類似上市公司一次性損益對公司估值影響有限。從中長期來看,目前市場長期趨勢的主要驅動力並沒有發生變化,如市場的估值較低、外資的持續流入以及非標資產、房地產資產在內的全社會資的再配置的大趨勢,而短期事件性從中長期來看對股市影響應該不大,不影響全社會資產配置的大進程,並不改變A股市場中長期方向和運行趨勢。

而當全國範圍內新增被感染人數等指標趨勢性見頂回落——疫情最壞的情況出現時,或許就是本次疫情引發A股市場調整底部出現的時間週期,這也是投資者增持A股優質上市公司較好的時機。

海富通基金:

A股中長期受疫情影響不大,

仍有估值擴張空間

本輪新冠肺炎對市場短期風險偏好或有壓制,但中期走勢仍熱取決於流動性狀態。其中,整體宏觀流動性易松難緊,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中期來看,市場整體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我們認為當下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市場估值中位偏低,A股中長期受疫情影響不大,鑑於2003年非典市場覆盤經驗,疫情短期對風險偏好或將有所壓制。疊加短期市場情緒在高位,短期回調符合邏輯。

但中長期,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及穩增長、去槓桿的訴求需要一個充裕的流動性環境,這是與2003年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因而金融市場流動性仍將充裕,A股估值易升難降。對於受肺炎影響較小的、且有一定業績支撐的部分科技、必選消費等板塊或相對佔優。

綜上,我們對於中長期市場走勢不悲觀。短期內受到春節休市影響,開市後A股市場或將參照港股完成補跌。基金投資層面,海富通旗下各基金將聚焦於基金經理能力圈,深入挖掘超跌個股。對於新基金,我們將力爭抓住短期衝擊帶來的波動獲得較好的建倉機會。

上投摩根:

避險情緒集中釋放

A股大幅低開後企穩

上投摩根認為,疫情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仍在,A股短線波動也在所難免,但不確定性造成的短線急跌往往帶來股市長期投資機會,因為中國經濟由注重數量到質量的轉型不會變,醫療保健、消費和科技業受益於中國長期結構性發展的趨勢不會變。

隨著風險逐漸釋放,投資者可逢低佈局、著眼長期。

配置上建議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是佈局低估值的價值龍頭,包括低估值、穩定增長的金融、地產和傳統週期製造業等行業的龍頭公司;另一方面則是科技成長方向的“大創新”,包括新能源、5G和人工智能領銜的科技成長股,如電子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

泓德基金研究部總監秦毅:

本次調整或將是中長期的絕佳買點

首先,中長期來看,疫情只會改變短期經濟運行狀態,不會改變經濟運行的大趨勢。此次疫情對中長期經濟運行趨勢的影響有限,反而會提升國民的健康意識、健全應急措施預案、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等。短期來看,宏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在短期均承壓。參考SARS疫情,我們預計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限,短則一個季度,長則兩個季度或將終結。

其次,對市場的影響。從去年12月到春節前,市場積累了一定的漲幅,部分行業和個股漲幅可觀,市場本身存在一定的內在調整需求。而疫情作為突發事件,對短期宏觀經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加速了這一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市場或將進入調整期,而這一調整或將為下一階段的上漲蓄勢。並且從更長的維度來看,本次調整或將是中長期的絕佳買點。

最後,對行業的影響。疫情對於人群流動、聚集的行業負面影響較大,諸如餐飲、電影、旅遊等。旅遊、交運、線下培訓等行業同樣受衝擊明顯,但作為剛需產業,疫情結束後或將迅速復甦。另一方面,居家隔離帶來了另一些行業長線或短期受益。如遊戲行業,《王者榮耀》近期創單日流水歷史新高(20億元人民幣);再如醫藥行業,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不論短中長期均有望受益。

總之,疫情作為突發事件,並不改變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特別是長期增長價值顯著的優質個股,並未遭遇實質性風險,那麼在疫情之下的波動反而給市場造成了整體低估的機會,為這些好股票創造了較好的買入時機。隨著疫情危機逐步解除、市場從波動走向平穩,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好股票依然有望在經歷波動之後創出新高。

中郵基金經理國曉雯:

後續指數回調空間有限不改中期向好趨勢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當下正處在防控的關鍵階段,從今天A股的表現來看,市場恐慌情緒較為嚴重。回顧2003年“非典”,當年的疫情並未改變經濟發展和市場的中期趨勢,A股雖然也經歷了階段性的情緒面調整,但後續仍然企穩上升。

本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12月8日出現首個病例到2020年1月中旬的階段,屬於市場認知不足、反應溫和的階段: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繼續19年四季度以來的反彈。從2020年1月下旬開始,隨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重視,市場對其影響認知逐漸充分、對其影響也開始擔心,市場逐步演繹至第二階段。春節長假前A股自前期高點已經累計回調了約5%。從幅度上看,如果以當年“非典”疫情作為基本情形來參照,後續市場指數回調的空間將十分有限。

總體來看,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繼續影響A股的短期情緒面,但不改變中期向好的趨勢。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出現恐慌情緒,就是抄底優質公司股票的好機會,好公司的長期價值並不會因為本次疫情而受到影響。同時由於之前市場的持續上漲,部分股票的估值偏高,我們預計這次市場由於疫情影響的調整,將提供一個更便宜價格買到好公司的窗口。行業方面,短期內我們看好的科技、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製造、光伏等。

中金基金投資部副總經理蘭蘭:

疫情會平復醫藥行業中長期趨勢不變

從經濟總量和結構來看,本次疫情是一次性的短期衝擊。

從經濟總量上看,本次疫情主要的影響來自復工/開工的延期,以及局部區域出於隔離的需要,人為劃片阻隔道路割裂流通,這些影響偏線性,一旦疫情結束,很快就會迴歸正常。

從結構來看,線下交互場景相關的生意受到的影響最大,比如餐飲、旅遊、交運、幼教等等,尤其疊加那些春節前要大量墊資備貨的行業(例如餐飲等),在疫情期間這些影響很大,因為需求急跌而成本剛性,已經看到有較大的餐飲連鎖企業表示現金流壓力很大。這些行業,一旦疫情平復,很多反而會有補償式需求,例如今年推遲的旅行計劃,會放在明年,這涉及到一個需求的時間分配。

疫情對部分醫藥公司短期及中長期影響偏正面,比如疾病診療方式及治療方案、居民消費習慣及消毒意識等;中長期來看,醫藥行業趨勢不變,優質龍頭企業的競爭力將會持續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會給醫藥行業帶來短期波動:針對有些細分領域是正面影響,有些是負面影響;不同領域後續在不同基數下,可能相反增速波動。

其中,正面影響細分領域包括口罩等耗材、藥店、檢測、相關預防藥物、相關治療藥物等,同時,非時間剛性的可選消費短期可能出現延期消費情況,但是真正的治療級健康需求才是醫藥行業增長的驅動力,未來隨著疫情平復,短期的正面或者負面影響都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另外,疫情會推動醫藥診療方案、設備及人們健康習慣及意識的深層改變,這加速了醫療水平提升、消費升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金基金選擇佈局符合醫藥消費長期趨勢、同時考慮短期波動影響的龍頭公司來獲得投資收益。

北信瑞豐研究總監龐琳琳:

疫情擾動不改長期趨勢

堅定踐行價值投資

我們認為,疫情對資本市場的衝擊也更多是短期的,難以產生持續衝擊。從一系列歷史相關經驗來看,疫情往往只是在最快速發展期才可能是資本市場的核心矛盾,從中期看資本市場還是根據內生趨勢決定的方向運行。

長期看,隨著銀行理財債券等資產剛性兌付的打破,“房住不炒”的嚴格執行,整個社會無風險利率水平會下行,A股市場的估值吸引力顯著提升,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如果市場短期因此出現明顯調整,將帶來中長期較好的投資機會。

目前疫情情勢仍很嚴峻,對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短期影響,但我們認為影響的時間和幅度有限,不必過度擔憂。

一方面,從內部環境看,“穩增長”依然是經濟的主基調,政策託底明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整體偏寬鬆。從外部環境看,國際環境也在持續向好發展,隨著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達成,企業外部壓力得以階段性緩解。另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未來改革預期明確,後續有望在保持市場穩定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優化投資者結構。

此次疫情對於市場的影響將呈現出兩大特徵:其一,在短期內,衝擊是顯而易見的,市場可能將出現明顯回調。其二,在中長期看,疫情不會改變市場運行的主軌跡,短期若回調幅度過大,則是加倉優質資產的絕佳時期。

從經濟增長動力的角度分析,我國經濟正處在從追求高速度發展向高效率、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追求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這樣的目標驅動下,新科技、新基建等方向作為未來經濟增長動力所在將是長期投資價值所在。

萬家基金:

目前應為買入而非賣出時機

受疫情影響,市場情緒降溫,股市開盤走勢頹靡,由於疫情導致的消費和生產活動影響,我們預計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至5%下方,這意味著貨幣政策有進一步寬鬆空間,財政政策也有望加大力度。

央行下調逆回購利率10BP,幅度大於此前的每次5BP,有利於緩解市場情緒。央行降息,逆回購降息之後,預計月中的MLF利率及20日的LPR同樣會下調,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望下降。

貨幣政策方面,由於疫情導致的消費和生產活動影響,我們預計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至4-4.5%左右經濟承壓也對貨幣寬鬆有一定訴求,未來一段時間,預計降準降息均有空間,我們處於明確的貨幣政策寬鬆週期之中。

經過週一的下跌之後,股市已經回到明顯低估區域,考慮到後續可能存在的多重對沖舉措,以及疫情衝擊主要是短期性影響因素,一個月以上維度看,我們認為目前應為買入而非賣出時機。對於債券,經濟承壓,以及央行降息,均形成利好,短期持有為主,不建議追多,考慮到資金面維持寬鬆,回購利率中樞下移,槓桿策略仍可行。

九泰基金:

疫情不改長期趨勢,

市場仍將回歸自身邏輯

九泰基金認為,疫情不改長期趨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實體經濟以及A股市場的預期及情緒都構成了一定影響,市場普遍認為,疫情只是階段性主要矛盾,疫情過後仍然講迴歸自身邏輯。

市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疫情帶來的大跌,二是疫情後的修復,三是自身運行趨勢。另外,由於一季度經濟增速乃至就業面臨較大壓力,今年貨幣政策和流動性寬裕情況預計要好於年初市場預期。

從一年以上的長期看,經濟增長趨勢不會因疫情而中斷,對市場的影響可忽略不計,短期擾動是長線資金的買進機會。

短期預計市場在快速補跌之後會圍繞基本面受疫情影響較小的行業先展開結構性行情,近期行業重點關注醫藥、遊戲與視頻等在線消費、公用事業、黃金等。

東海基金:

如果調整幅度較大是較好佈局機會

本次疫情將短期影響2020年1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從疫情的嚴重程度(擴散性)、爆發的時點(春節)、管制措施強度(全國性)等維度看,本次疫情對消費、投資、生產等經濟活動的衝擊已較“非典”疫情嚴重。主流經濟學家預測疫情對2020年1季度經濟增速的影響在0.4%至1.5%之間,這將可能使2020年全年增速低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宏觀政策需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

參考“非典”疫情、2009年禽流感(H1N1)等歷史經驗,傳染病疫情不改變經濟增長的潛在趨勢。以下幾方面影響可能較為突出:一是,從“非典”疫情影響看,服務和商品消費首當其衝,疫情結束後可選消費可能大幅反彈。二是,推遲復工等措施影響生產、投資活動,後續需關注疫情全球擴散對出口的影響以及國內企業的債務壓力。三是,疫情嚴重的湖北地區可能滯後全國復工,應關注電子、汽車等行業供應鏈所受衝擊。

我們對市場大勢的判斷為,未來一週疫情拐點確認前,市場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佔主導,市場整體無明顯交易價值,不建議加減倉,如果調整幅度較大則是比較好的佈局機會。結構上,若疫情拐點和復工逐步確認,建議加倉科技成長、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可選消費、建材等,提升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