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文 | 煙雨客


詩思在何處?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

誠如宋人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中說:“相國鄭綮善詩。……或曰:‘相國近有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灞橋,在陝西長安東,是送別之地。


煙雨夜讀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唐昭宗時的宰相鄭綮很會做詩。有人問他最近寫詩了嗎?他說:我的詩思在灞橋風雪中的驢子上,此處哪能寫詩呢?

誠如宋代著名詩人陸游《耕罷偶書》詩:“灞橋風雪吟雖苦,杜曲桑麻興本濃。”只是為了風雪吟詩,不如多關心一下民生疾苦。陸游倒也實在。


憶秦娥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的秦樓月就以此地為起點。其實,霸陵漢孝文帝劉恆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即今霸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


煙雨夜讀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霸陵在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東南57公里處,是兩座西漢長安城東南的西漢帝陵之一(另一座是漢宣帝劉詢的杜陵,其他九座西漢帝陵,都在渭河北面的咸陽原上)。至於為何霸陵選址在此,據推測和漢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關。但從《史記》來看,霸陵選擇依山而建,防盜是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加以考慮的。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六朝及唐代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


出咸陽要先經此地,人們在此依依惜別。尤其是唐代西安的霸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霸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


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黃鸝愁絕不忍聽。


煙雨夜讀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在此地送別的感受,應是俯仰古今,神遊八荒。這種愁緒,刻骨銘心,也深深印入人們的靈魂深處。斷腸處,有哀音。……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宋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陸游也曾在這裡別離。他在問灞橋煙柳,在等著誰歸來?就如那多情的南山月,也似有所期待。


煙雨夜讀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霸陵因“因山為陵,不復起墳”,即依山鑿挖墓室,無封土可尋。並且史料文獻對霸陵的記載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據僅有的記載來推測霸陵的具體位置和內部結構。霸陵陵園史稱“盛德園”,內建寢殿、便殿等。但也沒有發現陵園的遺蹟。


據記載,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內部以石砌築,並有排水系統,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工程十分浩大。但估計,後來排水系統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門後來被水衝開,墓室結構遭到破壞。霸陵最遲在西晉即遭盜掘,並在當時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


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宋 蘇庠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閒休。

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


送別之地的愁緒,未必真有離人可送,一到此地,就已黯然銷魂了……柳色有恨,木葉多愁,這種情景,早已在心底設定了。

霸陵道中

清 彭端淑

日久行無色,馬隤氣不驕。

秋風清渭水,衰草霸陵橋。

客路驚寒近,鄉山入夢遙。

不堪回首計,發白已蕭蕭。


秋風涼,衰草黃,寒冷近,鄉關遙……唯有滿頭的白髮,似乎在提醒詩人,這一世的山水,何其迢遙。


煙雨夜讀 |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