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赣,一个字,一条江,撑起了一个省。江右曰北,江左称南,其他为中。北为平原,赣语片区;南为山陵,客家语系。

常年生长于赣南的我,此刻站在赣北——宜春高安市相城镇会上村一个叫大塘自然村的地方。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会上大塘村


此片此文,只为一个人,记录一个村,保留一份情。

大塘村,只是相城镇会上村多个自然村中的一个,常住人口已无法再考证,单从现有存留房屋估计,在八九十年代全盛时期应该不少于200户。全村主干道为一条呈东西走向的碎石泥路,贯穿村头村尾,南北两边屋巷错杂,易迷外人。

中国乡村多以姓氏为名,大塘村有简姓、吴姓、况姓及胡姓等,然均未以此命名,而贯之以“大塘”,为何?走遍全村后,在坍圮的古屋前,在古井边,在铺满水葫芦和杂草的大池塘旁,或许我找到了答案。

高安是一座有底蕴的城,北宋和南宋间留存下来的村落不下百座,大塘村是否属于其中一座?毋庸置疑,答案只会更肯定,因为蹲坐在大池塘岸边时,我发现被村民用来浣洗的半截马条石上面居然刻有明灭可见的字迹:大中祥符三年……顿首泣血。无法考证,为什么古人墓碑石会出现在这,但村中牛栏矮房残垣上随处可见刻有字迹的墓碑马条石,似乎在述说着当年不可细说的历史。

大中祥符,是北宋时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由此可见,大塘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大塘,大池塘,当年的池塘有多大现已看不出了,芦笋、水葫芦占据了它的身心。我尝试着下水,三伏天里格外的冰凉,水清但深不可测,或许这和边上百年古井水脉相连的缘故吧。我伫立于此,闭眼遐想着在浩荡历史中大塘村的盛况,伸手想触摸大塘村残留的温度,飞绪想象着大塘村村民早晚间浣洗、挑水、沐浴的场景……

古人喜水而居,没有河,那就退而求其次,塘也行。于是大塘就成为了村民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圣地。各族各姓和谐共处,围着这口大塘繁衍生息,在边上建起了屋舍、打起了水井。子孙多了,开枝散叶,绕后重新建房,重打水井……于是你就会发现整个村落呈现阶梯式发展:大塘边上房子最老旧,往外其次,现在还有人居住的房子多半在最外圈,而且房子牢靠如新。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大塘村民望不见长江,但能在月夜之下,凝望大塘摇滟接星津。

“背灯和月就花阴,廿年踪迹廿年心。”改编纳兰性德的词句来形容某人对大塘村的感情或者大塘村今昔变迁,不晓得合不合适,无可厚非的是走出去的人对大塘村的现状和情感颇有类似。

徜徉在村里,锈锁闭门,少见行人,藤蔓爬墙,青瓦长草,断壁残垣,触目及是;求财升官、搬迁外居等各种因素让曾经鸡犬相闻、邻里往来成为了过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大塘几人还?”不管大塘怎么变,不管离大塘有多远,只要是从大塘走出去的人,心里永远盛着一池大塘。这是也是我为什么会出现在大塘的原因,不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我那位心系大塘的人。

唯有门前大塘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送给某人。

曾松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