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熱門故事,周口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

流傳在陳勝故里商水縣的陳勝故事

王明見

距離周口市商水縣舒莊鄉小陳莊村不遠,有一片高地叫扶蘇墓,扶蘇和商水縣有什麼關係呢?有這麼一個傳說,是和商水縣舒莊鄉後陳莊村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聯繫在一起的。


熱門故事,周口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

陳勝墓


秦時有個地方叫陽城(河南省商水縣)。離陽城不遠有個小陳莊。這莊東頭有個壯年小夥子,名叫陳勝,既無父母又無哥嫂,只有兄妹倆在家過活。那陣子正是秦二世橫徵暴斂的時候,連年徵糧抓兵,鬧得老百姓沒法過日子,年輕點的差不多十有八九都被抓去當兵了。陳勝在幾次抓兵時雖然僥倖躲過,家裡日子卻過得非常困苦。兄妹兩個風裡來雨裡去,頭頂露水腳踏霜辛苦一年,收下的糧食到頭來都被朝廷徵得一乾二淨。

這一年夏天,秦二世為了鎮守邊疆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派了兩個都尉來陽城抓人。陳勝這次不巧被抓去了,都尉見陳勝身高力大,就叫他當了個臨時的小頭目——屯長。

這次一共抓來九百多人,全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會齊。被抓來的人誰都不願去漁陽,就在路上拖延了幾天。這時正碰上黃梅季節,一連幾天的大雨,把淮北平原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藉口雨路難行,待到了蘄縣(今安徽宿縣)更不願走了。

陳勝看到大夥都不願走,就乘機偷偷地對大夥兒說:“天下大雨呀!無論如何不能按期趕到了,就是趕到漁陽,按朝廷的律令,誤期也要殺頭的!”九百多人本來就不願意去漁陽,現在聽陳勝這麼一說,大夥兒心都亂了,都尉說話誰也不聽了。都尉見不能按期趕到漁陽,又見大夥兒不聽他的活,整天火冒三丈地亂打人。這樣一來,大夥兒的怨氣更大了。

陳勝見人們都有抗秦的情緒,便私下去找另一個屯長吳廣(河南省太康縣人)商議。他倆一見如故,碰到—起,什麼話都能談得來。

陳勝說:“這次抓咱們去漁陽,去是死,不去也是死,你看怎麼辦?”吳廣說。“我看活路只有一條。起義造反!”

“我也早想反,就是怕大夥兒不齊心。再說當初秦國滅了咱們楚國,把鐵都收盡了,哪來的武器呢?”

吳廣想了想說。“聽說蘄縣城裡有個算卦先生,斷卦如神,不如找他算一課,也許會有辦法。”

陳勝到了城裡,果然找到了算卦先生。陳勝上前搖了一課,那個算卦先生將陳勝打量一番,問道:“你問的什麼事?”

陳勝說:“我想辦一件事,問問能不能辦成?”先生說;“事能辦成,可是一半靠人,一半靠鬼神。”陳勝又問:“怎麼靠人,怎麼靠鬼神?”先生笑著說:“卦上這麼說,我就這麼講。卦上沒有的事我就不知道了。”陳勝見他不講,只好回來了。


熱門故事,周口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

長城日出


陳勝回來,把算卦先生的話告訴吳廣。吳廣琢磨了好一陣也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陳勝說:“依我看,一半靠人,是要靠我們被抓來的九百人,至於一半靠鬼神嘛,我看蘄縣老百姓家家供奉狐狸大仙,我們就說狐狸大仙顯聖,叫我們這麼幹的。你看如何?”吳廣說:“陳大哥說得對!”於是兩個人就商定由吳廣在夜裡學狐狸叫。

當天夜裡,大夥剛睡著,就聽見大廟後邊有狐狸叫,叫的是:“大楚興,陳勝王”!

大夥兒聽了都很奇怪,你交頭我接耳地議論紛紛。都尉聽到叫聲就派人去查,卻什麼也沒查到。打這以後一連幾夜總是叫聲不斷,大夥兒都說這是狐仙顯聖。

雨過天晴了,雖說水還沒有退盡,路卻可以走了。都尉立即下令出發。吳廣說:“現在已經誤了期限,誤期就要殺頭。依我看,不如大家散夥吧!”都尉一聽,勃然大怒,拔出寶劍就砍吳廣,被吳廣劈手奪過劍來,一劍把都尉砍死。另一個都尉見事不好,剛要逃走,被陳勝一把拉住,也殺死了。

殺死兩個都尉之後,這九百人全都擁護陳勝為王,起來造反。陳勝命吳廣到城裡買了匹白綾,把白綾剪成小塊,上面寫上:“秦當滅,楚當興,陳勝要為王。自帶鋤頭、竹竿、木棍,在南門土臺會齊。”寫好後,派人到田裡捉魚,再將白綾塞進魚肚子裡,挑到街上去賣。這時老百姓因為莊稼被洪水淹沒,只能吃魚當飯。他們上街買回魚來,剖開魚肚子,發現裡面都有寫著黑字的白綾,都說這是“天書”。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時間,四面八方人人都知道了。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扛著鋤頭、木棍、竹竿,直奔城南土臺子,都來參加陳勝領導的反秦起義隊伍。


熱門故事,周口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故事

陳勝塑像


陳勝站在土臺上,命令手下人砍樹為兵器,每人拿根大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揭竿起義”。因為那時候的秦朝大公子扶蘇很得民心,聲望很好,陳勝他們就假稱是公子扶蘇的軍隊,替老百姓出頭打天下的。陳勝正在土臺上和大家說話,忽見一隻花鹿遠遠地跑來,陳勝拔出一支箭,搭上弓,對大家說;“我若有王位,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權。我陳勝稱王,並定國號為‘張楚’。這箭就能將鹿射死!”說罷,弓開弦響,一箭正射在鹿身上,鹿負傷逃走,死在一個空湖裡。於是,後來人們就把陳勝射鹿的土臺稱作“射鹿臺”,死鹿的地方稱做“死鹿湖”了。

陳勝起義後進展順利,很快就攻佔了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為了起義軍名正言順,就在老家今天的舒莊鄉後陳莊村附近,為公子扶蘇立墓,以示紀念,也就是今天的扶蘇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