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據說,清宮太監打板子,能把豆腐裡面打碎,外面完好,是真的嗎?

竹喬喬


這就是古代的杖刑,提問者說的這個並不太誇張,這個說法有些史料也是有記載的。

杖刑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有歷史的,在隋唐時期,杖刑是我國的五刑之一,也就是用荊條或者大板子打人屁股,據記載,這種刑法在我國很早就已經出現了。

這種刑法的可恨之處,是對女人的懲罰比較嚴重,特別是在宋明清三個朝代,只要女人犯了錯誤,要被執行杖刑,必須“去衣受杖”,也就是說,這種刑罰,對女性來說,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是對心理的一種折磨。

不過,杖刑是講究技術的,提問者說的太監,在某些時候,太監確實是行刑者,不過,一般執行杖刑的並不是太監,而是有專門培訓過的人來執行。

有一本書叫《活地獄》,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杖刑的技巧,執行杖刑的這類人被成為皂錄,此類人是專門執行杖刑的,這些人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必須事先訓練,必須得心應手。

這些人有著高超的技術,有些犯人被打的已經流血了,看上去非常嚴重,但是骨頭並沒有受傷,有些人稍微打了一下,但是半條命沒有了,這就是打屁股的藝術。

根據《活地獄》的描述,皂錄在練習杖刑的時候,用的就是一塊豆腐,豆腐擺在下面,拿板子去打,只能夠發出聲響,但是就是不準豆腐被打破,據說豆腐的裡面被打爛了,但是外面還是非常齊整完好的,通過這一考核,皂錄就是打屁股的一把好手。

《歷代刑法考·刑罰分考十四》這本書對杖刑也有記載,根據這本書的記載,明朝的錦衣衛在訓練打屁股的時候,先用皮革製造兩個假人,一個人的屁股上放上磚頭,一個人的屁股上包著紙,之後讓校卒打。

據記載,放磚頭的假人是讓行刑者練習“外輕內重”手法的,而放紙張的假人是讓行刑者練習“外重內輕”手法的,可見在訓練的過程中,對行刑者的要求有多麼嚴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很多行刑者因為會這門技術,獲得了大量的灰色收入,因為只要犯人肯給錢,行刑的人就可以亮出自己的技術,不讓犯人太難受。

而最受罪的還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老百姓手裡本來錢就不多,在家人挨板子的時候,也拿不出錢來,結果只能受皮肉之苦了,有些可憐的百姓會被活活打死。


朗照千江月


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的。

笞刑和杖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板子“,打板子這是一門技術活,古代一些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打豆腐表面不破,而裡面盡碎的情況。

明朝的《歷代刑法考》這本書裡面就有對杖刑的描述,明朝惡名昭著的暴力偵察機構錦衣衛就是用刑的一把好手,裡面對於杖刑的訓練也是極其規範的。



錦衣衛在進行杖刑的訓練時,通常會製作兩個皮質的假人,一個假人在屁股這個位置放一個板磚,這個就是外重內輕的手法,也就是會造成一種打豆腐,豆腐不破而裡面盡碎的效果。而另一個假人就是放置一個紙包,用以練習外輕內重的手法。


而且不要小看這個杖刑,在古代很多時候杖刑都是會出人命的,由此也催發出了一個潛在行賄的地下行業。

所以我們一般在電視劇裡面也可以看到一般要遭受杖刑的人都會去賄賂這個打板子的人,一般來說,給過錢的大多都是皮肉之苦,並不傷及根本,而家境貧苦的人沒錢賄賂他們一般就要吃苦頭了,往往在遭受杖刑後基本不是死了,就是半殘之身。


這個歷史很正


我們在觀賞很多明朝或者是清朝的宮廷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類似於這樣的場景,比如說某個太監或者宮女甚至是妃嬪,因為觸犯了皇帝或者是自己的組織,會被處以仗著的情況,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板子,可能我們現在能看來打板子,好像並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懲罰,但是看到被執行刑罰的人卻是怕的要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個所謂打板子的刑罰可不是我們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刑罰的執行是非常講究的,因為如果說這些犯人們所犯下的過錯非常嚴重,或者說皇帝已經明令要求進行重罰,那麼可能這些所謂的宮女太監的小命就不保了,因為放在古代時候,這種打板子的懲罰確實是能夠打死人的,就好像一塊豆腐,我們看著表面完好無損,但是裡面幾乎已經被徹底打碎了,這就是打板子的人所需要掌握的技術,可以說這是一門不是誰都能幹的技術活。據說這些負責行刑的人想要真正達到這樣的高度,那就需要不斷的學習跟實踐,而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學習的工具就是打豆腐。

這些人最開始練習的時候,他不是一上來就能夠達到拿豆腐練手的地步,先是要拿石頭或者是磚頭,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層紙,用手中的木板要透過紙張將下面的硬物打碎,但是要求是紙張卻不能夠出現損壞,只要出現損傷那就是不合格,然後等到這個人什麼時候能夠把下面的這個硬物打碎,然後指又沒有一點事情的時候這時候才是僅僅掌握了打板子秦華的基本功然後接下來才是正式開始用豆腐來練習。最後等到能夠把豆腐的表面控制的完好無損,而裡面全部打碎的時候才算正式出師。

現代人因為醫學知識比較發達,所以很多人都會了解相關骨骼的一些知識,大家也都明白,無論外表傷勢看起來有多麼嚴重,只要人的身體裡面的經絡和骨頭沒有受傷,那麼基本上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打板子這種刑罰針對的是屁股,而屁股又是人的身體中肉最多的部位,儘管說這上面的經絡也非常多,但是卻能夠比其他的部位更抗打。已經出師的負責打板子的人已經掌握了打屁股需要用多少力度,根據自己主義子的意思,在執行打板子的過程中,用出多少力?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清宮電視劇中,主人公或者是裡面的配角,因為犯錯而被打板子都是很常見的事情。而打板子的人則根據皇帝或者是妃子的意思,來負責打板子的力度,很多時候可能皇帝表面上非常生氣,喊著要拖出去重重仗著,但是負責打板子的太監,已經領會到了皇帝的意志,可能外表看著打得非常嚴重,但實際上僅僅只是一些皮外傷而已,並不會讓受刑的人出現內傷的情況。看起來誇張,但是回去休養一下屁事沒有。

當然也可能出現皇帝表面上看起來古井無波的樣子但是內心是非常生氣的可能輕描淡寫的吩咐一句,但是太監已經明白了,皇帝想要對這個人下死手那麼拖出去就會往死裡打,完全不留後手,這時候看起來可能表面上沒有什麼傷痕,但實際上內裡的經絡和骨頭基本上已經被打爛了,這個人要麼就是被打死了,要麼就是被打殘了,下半輩子基本上也不用想再走路了。

不管怎麼說,這種所謂的打板子站著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這只是懲罰手段中的一種,想怎麼打,打得多狠,這一切的標準都掌握在皇帝或者是妃子這樣的上位者手裡,他想讓你活著你才能活著,他想讓你死,你基本上也別想活了。不得不說,打板子雖然簡單,但確實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


小芊芊愛歷史


“杖刑”在歷史上非常悠久,屬於“五刑”中,相對較輕的一種刑罰。所以“打板子”經歷幾千年的流傳,那絕對是一門技術活。


所以不要懷疑打板子可以達到“皮肉完好無損,裡面骨頭盡碎”的技術。這本質上靠的就是腕力功夫,要的就是內傷。

這是符合現代物理力學原理的。“用力大但接觸時間短”和“用力小但接觸時間長”,理論的可以造成相同的“衝量”。

但是相同“衝量”到了屁股上,可以變成兩種表現,一個種就是“皮肉完好無損,裡面骨頭盡碎”;一種就是“皮破肉爛,但不傷筋骨”。

所以在古代打板子,那是技術活,有些人一練就是一輩子。

就像剃頭匠出師之前,拿個冬瓜學著剔瓜皮上面的絨毛。

打板子的也要勤學苦練,從學站姿開始,到學掄板子,再到打磚頭,最後練墊著豆腐打磚頭練和隔著豆腐打磚頭,一直等到豆腐完好無損,磚頭粉碎,那就可以出師了。


這就和練切墩的廚子可以在豬尿泡上(現在改用氣球了)切肉絲才能出師,是一樣的。

所以哪行哪業都一樣,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些人當學徒幾十年,一輩子就靠一門手藝討生活,平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有些活被琢磨透了。

都是打板子,大人喊“給我往重了打。”音調不一樣,打法也就不一樣。

有些看起來,慘不忍睹,皮開肉綻,血肉模糊。結果回去受幾天罪,金創藥一上,沒幾天皮肉結痂長好了,又能下床活蹦亂跳了。


有些看起來,沒什麼傷痕,皮不破,肉不爛。但實際上這人已經動不了了,骨頭都已經斷了,命好的躺個大半年,還能一瘸一拐爬起來。命不好的回家沒幾天,一命嗚呼了。

清宮戲裡那些太監們,別說打板子,就連皇子請安,哪塊磚頭磕頭響,都被他們做成了生意,全有門道。




炒米視角


所謂的打板子,其實就是杖刑,這種刑罰到了宋朝以後,要求受刑者脫掉衣服,必須飽受皮肉之苦。


當然了,這類刑罰的刑具也不同,清朝主要用大竹板,而且規定長度為5.5尺,直徑為2寸,把手處直徑為1.5寸,重量不超過2斤。

按照現在的比例換算,大約是長1.8米,直徑為6釐米,堪稱是打人利器!

在古代一直有專門吃這碗飯的手藝人,這類人的打人技巧極為高明,據說那些清宮太監打板子,能把豆腐裡面打碎,然後還能保持外面完好無損!

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這些專門負責打板子的太監,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他們在打人之前,首先要把一塊磚頭用紙包好,如果要用陰損的招數,外面的紙不能打破,但是要求裡面的磚頭必須打碎。或者是把外面的紙打破,但是不能傷到內部的磚頭。


用紙包豆腐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為了掌握打人的尺度,能夠達到這樣的要求,才能勝任這一職務。

當然了,是要把人打出內傷,還是做些表面功夫,主要看上面的臉色行事。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曾回憶當年被打板子的一段經歷,當年他無意間打碎了師傅的碗,結果被拉去敬事房打了二十板子。

那是負責打板子的太監心狠手辣,把他的左腿壓到了右腿上,這樣打板子的時候,左邊的屁股受力更多,最後受傷更重,因此在他足足躺了半個多月才能勉強走路。

這也是因為孫耀庭沒有背景,只是一個小太監,如果遇到一些貴人,那些行刑太監就不敢這麼放肆了,自然要動用一些手段,防止打的過重,事後遭到報復。


所以說,那些清宮太監打板子,想要做到把豆腐裡面打碎,但外面完好,並不算困難。


東方大史


關於古代刑法,那真的是毫無人性人重大發明,特別是滿清十大酷刑,在《宮女談往錄》中被多次提及。

笞刑或杖刑就是我們俗稱的“打板子”,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懲罰手段,電視裡常演有的人打了20板子便喪命了,而有的勇士捱了50-60板子只在床上躺幾天,擦點藥就好了,同樣是挨板子,為什麼結果差距那麼大呢?

杖刑名義上並不是死刑,但是很多時候卻能夠將人活活打死,漢代,死於笞杖是很平常的事情,隋唐以後,笞殺或杖殺的事情史書也多有記載。

隋朝楚州參軍李君才死於笞刑,大理少卿趙綽、鴻臚少卿陳延均死於棒殺。

唐宋以來,死於這種刑法的官員不在少數。

“板子”是扁平狀,主要目的是施以懲戒,給犯人保命用的,但是自從漢代以來,直接清朝,這玩意活活打死的人不計其數。

打板子可是一門技術活,不是誰都能上的,首先要拜師,從師傅那裡學會如何打,那可就是一項差。

練習的技術手法有兩種:

第一種:將豆腐包在牛皮紙裡打,紙碎,而豆腐不碎。

另一種是:將石頭放在軟布里,軟布毫無損傷,而石頭成為粉末。

這兩項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從外表看起來力度都非常重,但實際受傷程度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是表皮不傷,而筋骨傷,另一種是隻傷表皮卻不傷內裡。

清朝宮內打板子,不僅僅是肉體上的懲罰,還有心裡上的處罰,打板子是需要脫去褲子的,這無論對於男人還是對於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侮辱,很多女子因無受刑法後,無法忍受侮辱,而選擇了自殺。

清朝光緒皇帝的珍妃曾經就因為惹怒慈禧而遭受“褫衣廷杖”。

這種懲罰自從發明開始,就一直盛行不衰,明朝時期,由於內閣大臣與內廷太監不同,太監以實施廷杖的機會下了殺手,當場杖斃了不少大臣,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明朝的“庭擊案”。


雨霽視角


確實是可以做到!關於練打杖的分寸主要在於控制打杖的速度,儘量的讓棍棒跟豆腐接觸的時間越短,用現代物理計算動量守恆公式ft=mv,其中m是棍棒的重量,v是棍棒接觸豆腐時的速度,t是接觸豆腐的時間,而f則是作用在豆腐上的力,通過計算得知,當棍棒的重量與速度不變的情況下,接觸豆腐的時間越短,對豆腐造成的作用力就會越大。也就是剛剛接觸豆腐皮就立馬剎車的那種情況威力最大,這才會造成豆腐表皮無事,豆腐內部碎掉。

打仗也是一門技術活,因為這個一個很得罪人的事,如果拿捏不住分寸很可能吃不了兜著走。當時執行打杖的都是下人(大部分是太監),被打杖的都是主子。她們之所以被打往往是因為宮鬥。而宮鬥這種事根本就也不知道結局如何,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翻身。所以打杖的人也是非常專業的,他們能根據跟被行刑者的關係親疏來控制下杖的力度。

比如,跟他們關係好的人行刑者就會下杖的時候下壓一下,儘量增加棍棒跟屁股接觸的時間(但又不要碰到骨頭),這樣的話同樣挨一杖的話就比較不會痛,因為作用力時間長,作用力小;

跟他們關係不好的人行刑者就會下杖的時候往上稍微收尾一下,儘量打在表皮面,這樣棍棒跟屁股接觸時間短,往往作用力非常大,直接肌肉壞死也不是不可能;

而碰到那種死對頭或者有人授意他們下死手,這時候他們下棍的時候就會往骨頭上招呼,打傷筋骨很可能造成永久性癱瘓。比如尾椎骨或者盆骨粉碎性骨折,可以直接造成被行刑者癱瘓。


優己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我們說的打板子也就是“杖刑”,屬於我國古代“五刑”之一,不過這個刑法最初興起的時候只是一種懲戒較輕的方法,基本受到只是皮外傷,回家休息一個月就可以基本痊癒。


但隨著各方勢力的不斷爭鬥,打板子就成了一種”可以控制的量刑“,對於普通的犯人就用普通打二十板子,遇到敵對的或者是某方敵對暗示的就往重裡打,還會出現”杖斃“的情況,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對於手藝人的手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比如表面看起來沒事但傷卻受了內傷,輕則終身臥病在床重則落下暗疾在一段時間內過世,原來簡簡單單的力氣活也變成了一種技術。

前端時間有一段視頻在網上活了起來,說是一名和尚在表演墊著豆腐批轉,具體是這樣的:視頻中一位中年和尚首先在桌子上放了一塊稍硬的滷水豆腐,解著在豆腐上放了一塊紅磚,這塊磚一半在豆腐上一半騰在了空中,只見那名和尚氣往下一沉,接著手腕一用力磚就變成了兩半,神奇的是磚下面的豆腐還完好無損。



這打板子也是個技術活,氣在內腕在外,打內得用氣而外傷就得用腕,通常可以打出內傷的看起來都不是太重,外表也看不出來什麼,但卻會哧溜哧溜的疼,這和我國中醫按摩的手法是一樣的,講究的是手法,經驗好的老師父不用看全靠兩隻手摸,很多喝很多藥治不好的身體疾病在老師傅這裡按上一個小時就好了。


歷史伶俜者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只要把東西弄深了,都能弄出絕活出來。這不宮裡的太監打板子的時候都能夠打出一個絕活出來,據說能夠把人打的外面簡直看不出來,裡面卻是受了極嚴重的內傷。



在電視劇裡面看到皇帝發火的時候,都會把自己手上的臣子處以杖刑。杖刑這種刑罰實際上非常的可怕,據說有很多大臣都被杖刑而死。當然在宮中這種刑法也是經常使用的,宮中有很多太監或者宮女,他們如果不受規矩的話,有可能就會被處以杖刑,有時候這些奴才觸怒了皇帝,也有可能被皇帝直接處理杖刑,這個時候他們都非常的害怕。



因為宮中實杖刑的那些太監可謂都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們都經過專門的訓練,有的都打了幾十年的板子,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的生不如死。這個時候要看皇帝的心情,或者是他們所犯的事情大小,如果犯的事比較大,或者是皇帝相當的惱怒,那麼他們就小命難保了。當然如果有人賄賂太監,或者是被罰的人,地位非常的尊貴,他們也不敢下重手,這個時候掌管杖刑的太監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在表面非常的慘,但裡面事實上並沒有太大的傷害。



他們這種功夫可謂是一直傳承下來,並且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他們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是用磚頭訓練。就是在磚頭上布一層紙,在上面打,把磚頭打碎了,紙卻不能夠出現問題。久而久之,他們的功夫晉升之後,就可以用豆腐代替磚頭,從而實現能夠把豆腐打碎,而外面的紙卻不成問題。總之這絕對是一門技術活,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有成效。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這是真事,不過不僅僅是清朝打板子有這種手法,明代也有相關的記載。打板子也就是古時候的杖刑,從東漢時期起被被作為一種刑罰,此後一直沿用到清末時期。打板子看似很簡單,其實裡面頗有講究,無論是板子的材質還是行刑的手法。每個歷史時期杖刑所用的板子材質有所不同,從起初的木板到後來的荊條,到了清朝時期杖刑改用竹板行刑。而行刑手法則更值得交流。

明清時期杖刑手平常會專門訓練打板子的手法,主要往兩個方面訓練,一是,把犯人的皮肉打的血肉模糊,但不傷及筋骨;二是,只把犯人打到皮肉紅腫,但皮膚內部受傷嚴重。行刑手能將打板子做到上述兩種境界才算是比較厲害的。練就了此等手法後,行刑手不僅可以根據上頭的指示完成各種打法,而且犯人家屬為了減輕犯人的傷痛,也會以錢財贈行刑手。所以這些行刑手平日裡會專門去練習打板子手法的,在他們看來,這也是一條財路。

而練習杖刑打法的方法則有多種,有以豆腐為道具練習的,也有用皮革做成人的模樣, 然後在裡面藏磚頭或紙張,以此來練就下手的力度。總之,無論用哪一種方式訓練,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上文說的那兩種效果。

清代文學家方苞以及較近年代的法學家沈家本等人都有過關於打板子的記載,他們或以親眼所見或以文獻研究證實了明代東廠、錦衣衛,清代宮廷及刑部所用的打板子確實很講究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