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最喜欢哪首宋词?为什么?

忧幽栀子


我最喜欢的宋词是林逋所作的《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是北宋初年的著名隐士。他独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写出了他孤高自许的情怀,最为世人所称道。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位清心寡欲,几乎不识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该是与爱情无缘吧?其实不然,一阙《长相思》,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以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写“吴山青,越山青”,两个青字叠写,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少江南特有的青山绿胜景。这儿的吴和越,特指春秋时代的吴国和越国,钱塘江以北多属吴国,以南多属越国。这儿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但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世间苍桑。“两岸青山相送迎”,吴山和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对人间聚散离合已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此处以拟人的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题。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这没有人能够理喻的离别痛苦,却落在了你我身上。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为什么人间常有的离别,却让他们如此感伤?“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以“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以此洒泪相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在于: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该词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句句押韵,连生切响,前后相应,显示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而这,得益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因为自唐代白居易之后,文人多用《长相思》之调来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林逋沿袭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青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


中华文化传播人


宋词中,我尤其喜欢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时,娶十六的王弗为妻。王弗蕙质兰心,知书达理,且相夫教子,侍亲甚孝,夫妻恩爱无以复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可见苏轼对亡妻的哀思无所不在。其时,苏轼年已四十,距离亡妻忌辰,已整整十年。在此期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颇受朝廷压制,被贬到密州后,心境悲愤,生活也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这更增添了他对曾经患难与共的爱妻的怀念。这层深深埋藏心底的思念,不经意被梦中的一场相见触动了,往事蓦然回首,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洞开,奔泄不止。然而夫妻阴阳两隔,且坟墓远在干里之遥,又上哪里诉说呢?这种孤独寂寞、凄凉无助中产生的近乎绝望的深情,推己至人,让人柔肠寸断,格外心酸。   

  时光流转了千年,也依然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苏子心中的创痛,以及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真情。

所以喜欢这首词,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见异思迁、及时行乐的滥情年代,庆幸还有这样真挚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祭奠。


三㚞


我喜欢的宋词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清新,轻松,清静。通俗,文白,质朴。幽默,滑稽,趣味无穷!

昨天晚上雨不大,风却很大,让盛开的海棠失去了她的生机,让我没有了赏花的兴趣。无奈之下,只好去睡觉!睡到床上,还是担心室外风雨中的海棠!想起床出处看看风吹雨打中的海棠到底怎么样了?但是一想到被风雨摧残的海棠,就心灰意冷,只好多喝点酒强迫自己睡觉!

虽然晚上睡得很香,但还是有几分醉意!想出去看看昨夜被风雨摧残的海棠,又担心海棠的零落,让自己更伤心!只好让身边的小女孩,让她掀起窗帘,替我看看海棠怎么样了!她说还是老样子!

这个小女孩真粗心,怎么还是老样子呢?

我偷偷地朝窗外看了一眼,笑着对小女孩说,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叶子还是一如昨天那样葱茏,花却吹落了不少!

少女游春赏花,怜花惜花的轻松愉悦与略带几分伤感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野老人


最喜欢的宋词应该就是东坡先生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看诗要分文,情,境。先看文,文为诗词之皮,本词词句激烈,一气呵成,出城,狩猎,宴聚,层层递进,来体现文题。

再看情,情是诗词之骨,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情感便随之迸发,卷平冈,气势之足,意气之盛,一览无遗。尚开张,又何妨,何日遣冯唐,气势积累之下,壮志豪情步步高升,最终,西北望射天狼,情感最终爆发而又不失前题。整首词情感表现都在掌控之中,步步引导,积累气势,最终而成,完美之极。

最后看境,境是诗之魂。但境究竟是什么,很难一概而述。在我看来,境可以看作感情极致之后所表现的整体效果。境让人读诗时有一种感动和体验,是诗人和读诗人沟通的桥梁。这首词整体体现了抵抗外敌和为国效力的情绪,这种情绪弥散在整个词中,这种感情到达了极致就是让人感同身受的境。

所以,最喜欢的宋词就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当然东坡先生也是最喜欢的词人。


诗是情之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年辛弃疾65岁,驻守京口(今镇江),当朝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但因为这个人好大喜功、急躁冒进,辛弃疾感怀良多,遂做此千古绝唱。

一开始,即大气磅礴,抚今追昔,遥想孙权建立的霸业,而今都已不复存在。宋武帝刘奇奴北伐建立的不朽功勋,想起来,都是那样令人激情满怀。而宋文帝就不同了,虽然也是北伐,结果却是仓皇南逃。诗人老了,回忆当年的抗金历程,历历在目;而现在的人早已忘记了家恨国仇,悲情难以自抑。

该词立意高远,慷慨悲壮,一气如注,响遏行云。把历史典故、风景名胜、议论抒情、古今对比穿插在一起,浑然天成,变现了词人非常想冲锋陷阵,却又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词作本身,用典贴切,紧扣题旨;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又天衣无缝的巅峰之作!


清风明月品国学


我记得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宋词: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学课本里,留下了宋词最初的记忆。每个人都能在宋词里找到自己。我最喜欢″三苏"之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词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正是满腹经纶,仕途一贬再贬的苏轼伟大的地方。




灞陵山水


你好,我是历史小酒馆儿,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喜欢的一首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2.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3.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4.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5.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历史小酒馆儿


非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莫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从写作技巧上就不用多说了。从情感上来说,最生动地描述了苏轼作为一代知青的傲骨。

甚至可以说,它代表了古代中国文人身上的那种清高与自傲,这是我们文化中的珍贵品质,坚持自我,不同流合污。

往往这样的诗句,也是塑造传统精神的契机。还有比如就是李清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一种褒贬,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舒适是一代才子,自然有持才傲物的资本。作为普通人,尽管没有那样的才华,但是也可以从词句中获取力量。

世事污浊又如何?世态炎凉又怎样?我,还可以是我。我还可以活出自己的一口气。

读苏轼的这首词,就能有这口气。这口气,也是喜欢苏轼在这首词的最大理由。


思考铁锤


是这首: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腥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大意:

秋蝉不停地鸣叫,声声凄凉急促。面对长亭,已是傍晚,一场雨刚刚停止。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却连喝酒都没有半点心情。正留恋不舍的时候,船家又催促上船准备出发了。我们紧握双手,两眼都是泪花,竟哽咽到说不出话。想着这一别去往南方,将相隔千里,那黄昏云雾沉沉的南方天空是那样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悲,更何况在如此冷清的秋天,这离别怎能经受得住 ? 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那佛晓的清风和西斜的月亮与我作伴了吧 ! 这一去,其间虽有良辰美景,怕是如同虚设了。纵然有万种情意,又能说给谁听呢 ?

品读这首古诗词


刘楚云817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化的又一巅峰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词人,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提起中国文化史,宋词是不可翻越大山。在众多词作里边,如果逼着我挑一首作为自己的最爱,我想就是这首:

《满江红》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为何在众多词作里边首推《满江红》,因为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所蕴含的大爱吗!

当下的我们,正手拉手、心连心,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新冠病毒。“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当下的“必需品”,也是我们如今的“营养品”!龙的传人必须《满江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