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普通本科準備考研,但是在本科期間沒有什麼獎項,考研複試會有影響嗎?

楊楣


開始準備考研,我們擔心應該是初試,至於複試反而就目前來說並不重要!過不了初試達不了線,一切都是妄談,對於複試,我們瞭解其基本的形式和考察內容即可。

現在考研複試佔比比較重,但整體上依然還要看初試成績的,尤其是排名靠前的考生基本上只要複試積極準備,一般問題都不大。考研複試一般包含專業課筆試、外語聽力筆試、綜合面試和英語口語,個別專業會有實驗操作和上機。

本科階段沒有什麼獎項其實是大多數考生的實際情況,若是都有各種獎項,要麼就推免保送了,要麼就直接簽約就業了,這一點上你無需太過擔心,基本上沒啥特別大的影響;整體上來說,導師們也沒指望多數考生真能在本科階段作出多少成就來,更多是考察一個人的科研潛力與個人素質。在考研複試中起到比較大的作用的獎項,通常是指一等獎學金及其以上,或省市級國家級的比賽獎項、發明專利、核心期刊論文等等,與其憂慮這個,不如把平時成績儘可能考好點,初試成績儘可能提高點好。

總之,有獲獎是錦上添花,無獲獎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浪子回頭金不換,何況這次改變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自己努力去爭取,去拼搏了,無悔則已!別的不說,先會搞定初試先!


張雪峰老師


很多本科生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本科期間成績不好,沒拿國家獎學金、沒參加什麼比賽、競賽,會不會影響考研複試,會不會因此而不被錄取,那麼在這裡我要說的是,考研複試相對來說比較公平,參考的主要因素還是成績,與本科期間獲獎多少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參加複試的時候,當時我報考的專業有幾個一線城市的二本學生,看了他們的簡歷,嚇死我了,參加了很多競賽,拿了很多獎項,而我作為一個內地省份普通的二本學校的學生,成績不是很優異(中上等),也幾乎沒參加過各種競賽,沒獲得什麼獎項,但是最終還是被錄取了,而且面試的時候,老師也沒提這些,只是問我今後有什麼打算,想做什麼。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院校是如何進行復試錄取的。

  • 考研成績下來以後,院校招生辦會根據報考的情況,確定複試名額,一般按照1:1.2的比例進行復試。這個完全是根據分數和排名來確定名額的,所以只要分數達到報考院校的複試線,都是有機會進入複試的。


  • 複試一般分為筆試和麵試,學校會根據筆試成績確定面試名額,一般來說除了報考人數極多的學校(比如說重點高校)筆試通過人數較多以外,普通院校筆試通過的人數就接近院校招生的名額數了,也就是說,只要面試合格,基本上不會出現不被錄取的情況。學校一般不會把考生本科的情況作為錄取與否的標準,只有在競爭激烈的學校,才會適當參考學生本科的狀況。比如說,某所院校某專業招生100人,實際複試人數120人,這120人複試筆試全部合格,且其中排名最後30人成績一樣,那麼面試的時候,這30人就會被刷下去20人,如果這30人面試都比較不錯的話,那麼學校會參考學生本科學習狀況、獲獎狀況來決定是否錄取。但是要知道要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渺茫的。
總之,對於普通本科考研的學生而言,不要過分擔心本科成績太差,參加的活動少,獲得的獎項少,就感覺會對複試造成不好的影響,而是要積極準備複試,爭取在複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樣才能確保被錄取。

佛系教育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普通本科高校的考生來說,如果在本科期間並沒有獲得任何獎項,包括專業技能獎項等等,並不會對考研複試產生負面影響,實際上有很多最終成功走進研究生課堂的普通高校本科生,都沒有獲得過什麼獎項。

考研複試通常會注重三大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專業知識結構;其二是實踐和科研能力;其三是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價值觀。隨著當前考研競爭日趨激烈,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在考研複試環節也更加註重專業知識的考察,基本上會把大部分本科期間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都考察一遍,有的高校還會隨機選擇考察科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考生的複習難度。

不同高校在複試的過程中,往往都會有所側重,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很多高校更注重考生的實踐能力,在考研複試過程中會安排上機考察,而且所佔的比重也比較大,因此考生應該重點做好相關方面的準備。對於本科生來說,培養目標是具備初級科研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所以不少理工科專業通常都比較注重實踐能力的考察。

按照歷史經驗來看,不少重點大學的本科生往往會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一部分考生在本科期間也會參與到一些課題組當中,從事一些基礎的科研任務,還有一小部分考生在本科期間就發表過專業論文,這部分學生在複試時會有一定的優勢。

最後,如果本科期間獲得過各種獎項,不論是專業類的還是非專業類的,在面試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如果沒有也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好巧,我也是普通本科考上了211研究生。

作為一名研究生學長來告訴你。

本科期間沒什麼獎項對研究生複試沒什麼影響。

研究生複試主要看你三個方面

1.你的專業知識,老師會問你專業性的知識,你做過什麼,其實我們本科學生真的 做不了什麼東西,也很少有獎項。

2.你的科研能力,畢竟讀研究生需要有自己的思路,要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未來的規劃和心理素養。一個有明確未來規劃,有較好心理素質,開朗的學生,老師是比較青睞的。

我是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學長,歡迎留言討論!

點個關注,帶給您更精彩的生活!


大冰的阿偉


本科期間獲獎多→選好導師→複試得高分→被錄取或拿獎學金。

很多研究生導師,都喜歡要本校的學生,或者是985、211重點大學的學生。

所以,在複試階段,導師選擇準研究生的時候,都會考察學生的本科成績,比如學習成績表、專業排名、獲得獎項等。

本科成績不好、沒獲得獎項,影響複試原因:

1、很多學校都是考研名校,忽略專業課學習。

很多二本普通院校,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不高,很難找到好工作。所以,這些學校的學生都選擇考研尋求出路。

有些這樣的普通本科院校,考研率奇高,比如曲阜師範大學、平頂山學院、商丘師範學院等,學生一入學就開始準備考研,只注重考研的四門課,而其餘的專業課成績很差。

所以,這些的學生考上研究生後,專業基礎太差,跟不上導師的要求,最終導師很反感。有能力的導師,不願意接受普通學校專業課成績差的研究生。

2、影響複試成績,進而影響是否被錄取。

在研究生複試考試之前,都要提前找導師。因為:

(1)好的導師,錄取研究生名額有限,等考上時再去找導師的話,好導師有可能沒有名額了。

(2)提前找導師,已經成為考研究生必須的環節了。提前跟導師聊一下、見個面,如果他覺得你本科成績優秀、獲獎比較多,就會答應考上就錄取你,並且他在做面試考官的時候會給打高分。如果他不做考官又特別想錄取你,也會給同事考官打招呼。

所以,在找導師的時候,獲獎多、成績好的學生就有優勢,並且在複試時候,這個導師做面試官會給高分。


我的經驗:我畢業的大學,雖然是普通二本院校,但是我本科階段成績比較優秀,獲得過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等,所以導師提前就約定要我了。在複試面試的時候,他作為考官給我打了高分,最終讓我拿到了12000元的一等入學獎學金。

現在考研人數越來越多,考研競爭越來越大,研究生錄取學校為了錄到優秀的學生,普遍將複試比例提高到1:3,讓更多本科成績好、獲獎多的學生進入複試,然後供導師們選擇。

綜上所述:本科期間獲獎多→有利於選導師→有利於複試得高分→有利於錄取或拿獎學金。


牽牛花牽牛郎


沒有影響的,因為考研的學生很多也沒什麼獎項,大家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就算有獎學金(除非國家獎學金)其實對考研複試也都沒有什麼幫助!老師看重的那些含金量的獎項很多保研的學生都拿不出,考研的學生能拿出來的更少了!

1.很多考研學生都沒有老師看重的獎項。

那些能夠讓老師眼前一亮的獎項本身都非常難得,保研的學生都很難獲得,考研的學生獲得的概率更小了,其他的獎學金等獎項老師也不會特別看重。考研的學生現在糾結這些獎項還不如多複習一下,到時候複試的時候能夠多回答出來老師問的專業問題,所以沒有獎項就沒有獎項,專業基礎知識紮實也是能夠錄取的。

2.考研複試讓老師眼前一亮的獎項有哪些呢?

考研複試是讓老師對你的專業知識方面、英語方面等綜合進行考察,認為你滿足讀研的能力。大學裡面有一些獎項卻能夠直接說明你具備了這些能力。比如中國或者美國的數學建模大賽,基本所有理工科的老師都會認這個比賽,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比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也就是俗稱的挑戰杯,這個比賽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大學生當中是鼎鼎有名的;比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能夠在這樣的比賽獲獎說明了英語能力是非常突出的。

當然這些比賽獲獎是非常難的,不過如果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或者專業內的一些比賽也還是可以的。

3.獲獎難不如弄科研經歷來的實在。

想要獲得這些獎項都是非常難的,但是一段實在的科研經歷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考研的同學也可以加入到老師的課題組去學習東西,這些也都是能夠在考研複試當中發揮一定作用的。


高校研究生


一般來說,複試只看考生的筆試和麵試成績,根據成績是否達到分數線來決定是否錄取。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如計劃招1名研究生,但是有最好的兩名學生的筆試和麵試成績完全一樣,面試中表現的能力也不相上下,這樣老師或許會綜合考慮本科時期的表現來決定誰被錄取。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非常之小。

我當年也是普通二本學校本科生,考研考的的是本專業國內排名相當靠前的學校,最後成功進入心儀的學校。本科期間只得過校級三等獎學金,個人覺得這個對複試並未有什麼幫助。記得當初成功進入複試面試的時候,有三位面試老師,但是並沒有老師問我本科期間的表現,老師更關注的是你的專業素養:包括專業基本功以及你對你所考專業的認識與理解。其次文科語言類的專業會比較重視英語。

當年一起考研的同學有很多,但是最後成功的並不都是本科專業排名靠前的人。因為決定你是否被錄取的最後關鍵是你在考場上的分數,而不是本科期間獲獎與否。

考研複試也是分為筆試和麵試兩個環節。筆試和內容還是專業基礎知識,所以在確定自己進入複試之後,還要將自己的複習筆記再看至少兩遍。有些學校面試佔的比重會比較大,但重點也還是考察專業基本功。所以不要擔心本科期間的學習狀況會影響到自己的複試成績。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複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最好的狀態準備複試,取得好成績。


王小跳


要說有影響也有影響,要說沒影響也沒多大影響。畢竟複試是與導師面對面接觸,與人打交道根本沒有規律可言。

簡單解釋一下這兩方面吧。

本科沒獲獎影響複試

這裡說的獲獎一般指的是在學術上、科技創新方面獲的獎,比如大學生科技競賽等等。為什麼導師會青睞這樣的獎項呢?因為研究生說到底是搞研究的,雖然是初級研究,但是學術性還是很強的,那些獎項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你有一定的科研基礎,可以很快上手研究生生活;另一方面來說,雖然考研的人那麼多,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研究生,只是為了學歷罷了,而在這個背景下,你本科有一定的科研基礎並獲得過獎項,從這一成果上可以反映出來你的科研潛質,相比較來說,導師會認為你可能會適合科研,所以,你如果有獲獎經歷,導師是比較重視的。

獲不獲獎不影響複試

說了影響的原因,再說說為什麼有的時候也不影響吧。這裡我就說一點,大家看看現在考研的人越來越多,讀研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幾百萬人中,有幾個本科是名校?有幾個有過獲獎經歷?又有幾個在本科的時候踏實做過科研?所以說,你的很大一部分的競爭對手其實都和你是差不多的起點。所以,起點一樣的話,大家在同一起跑線參加複試,那就沒什麼影響不影響了吧。

不過,最後我還得加一句,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吧。這樣當機會來的時候,不管什麼時候,你都能從容抓住,而不是成為一個擔心別人把機會搶走得恐懼中的人。


看哥聊考研


考研複試是考研的最後階段,因為複試採用的是差額複試,也就是進入複試人員大於擬錄取人員。所以,複試還是有很大的競爭的。如何在複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這就取決於個人的全方面的能力。

第一,關於考研錄取的分數

考研的錄取分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筆試成績+複試成績。兩個成績乘以不同的權重,得出一個總分,進行排名。因此,筆試和麵試都非常重要。

第二,對於複試成績的內容

複試面試過程中其實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包括考生本科期間的能力結構、知識結構、計算機操作能力、外語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並不要求十分精準的答案,但是要求考生流暢清楚以及有邏輯性的陳述即可。對於本科期間的獎項,如果你的問題回答非常精確,個人能力很強,獎項問題可能不是問題。

但是,如果你和其他複試同學能力差不多了,分數也差不多,而其他同學有很多獎項,你沒有任何獎項,如果二者取其一,我想,有獎項的同學很定有優勢,而你的複試成績肯定是要受影響的。這是事實,沒有辦法,我經常參加一些評審就是這樣。如果同等條件下。有獎項的肯定要由於沒有獎項的,如果能力突出則是例外。

所以,現在不要考慮獎項的問題。提高分數,提升能力才是關鍵。


義哥說教育


本人工科研究生,目前研一。根據我的經驗來看,本科期間的獎項是有助於複試的,畢竟這體現了本科期間個人的努力成果。不過,你放寬心,有獎項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使有,大多數人也是水的,或者一些毫無價值的獎,老師都是過來人,一看就知道,所以影響不大,好好準備自己應該做的,不要去想這些別的因素,專注於自己,往往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