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鄉村醫生出路在哪裡?

長江老農


懂醫技,能為人看病時時有出路,象我們村的村醫只買藥,不會看病而且門經常鎖著,永遠沒出路。


山老頭123456


如果新聞報道屬實,2020年全國鄉村醫師實行5年一考核,不合格者將會被迫退出,執業或助理全科醫將會逐步替代。另外,如果“六統一”全國施行,收入將會穩定下來,但未知數還很多。如果資質齊全,不怕沒路。如果只有鄉村醫師證,那只有老老實實做好公衛,熬,看能不能熬到退休。


雄獅聯盟19767322


現在的鄉村醫生,已非昔日的“赤腳醫生”!經過多年的“洗禮”和“淘汰”,剩下的也都是“身經百戰”,擁有“一技之長”的“全科醫生”。雖然現在隨著“鄉村一體化”進程的不斷進步,農村的人口越來越少!然而,剩下卻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孺。他(她)們年齡偏大,幾乎已經喪失了田間勞動能力,兒女出外打工,或者陪孩子上學,都不在身邊!有個“頭疼腦熱”的,既不方便去城裡的大醫院,也沒有兒女照顧,這時,就顯出鄉村醫生的重要性:無論多晚,無論多遠,只要一個電話,就能在第一時間來到患者身邊。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佔大多數人口,而鄉村醫生是最接近農民的醫務工作者。多年的就醫習慣,廉價的醫療費用,已經讓鄉村醫生成為農民朋友,最“貼心”的,最值得信任的健康“守護神”。隨著國家“撤鄉並鎮”的政策逐步深入,隨著“醫藥改革”的加大力度,我更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在不斷加強鄉村醫生醫技水平的同時,實現“鄉聘村用”的利好政策,讓更瞭解農民醫療習慣的鄉村醫生,“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用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為新時代,新農村貢獻應有的力量。





用戶18004479998


鄉村醫生出路在哪裡?



鄉村醫生是我國特有的一個職業,一個就業的群體,主要解決了農村的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而且也方便看病的問題。畢竟鄉村醫生,紮根在基層,服務在基層,可以說是農民家門口的醫生,家門口的醫院,對於一些頭痛感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不用大老遠跑到鄉鎮和縣城裡的醫院進行治療,花費高,特別有麻煩。

鄉村醫生可以說是一個萬能的醫生,不像城裡大醫院是一個專科的醫生,他們對疾病研究得雖然不是太透徹,但是他們對病的原理大體瞭解,有時真能做到藥到病除,方便了農民看病的問題。當然也有一些鄉村醫生技術不精湛,坑害老百姓的現象非常嚴重。

目前鄉村醫生收入是比較低的,大多都是不在編的醫生,也就是一些村醫。也有一些地方鄉村醫生進行了改革,為這些鄉村醫生買了保險,而且工資也提高了,實行的鄉村醫生職業化,每月的工資平均在700元左右,加上藥方的提成,一般在1000~2000元之間,當然醫術好的鄉村醫生就會被聘用到鄉鎮或者是縣級醫院就診,工資就高了。我們這邊有一個村醫對兒科疾病技術非常高,現在每個月能拿到7000~8000元的工資,比一些正式工工資都高一些。



當然對於大部分鄉村醫生,狀況都是非常差的,隨著農村人口逐漸流向城市,農村出現了空村的現象特別多,村裡只有剩下老人和孩子,農村醫生就醫的對象越來越少,收入也越來越低,對於這種現象怎麼能解決呢?出路在哪裡?

首先,要解決這部分鄉村醫生的養老問題,也就是說像我們這邊進行了鄉村醫生醫療改革,對他們納入了鄉鎮醫院的管理,給予一定的保底工資,然後加上業務提成和獎勵,併購買了社會保險。這樣就解決了鄉村醫生這些人的養老問題、醫療問題。不再讓他們為了村民服務在流淚,在辛苦,在擔心,在彷徨。

其次,鄉村醫生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的鑽研醫療知識,做到真真正正的為農民服務,解決農民的看病難的問題,花錢多的問題,畢竟“醫者父母心”,掌握精湛的藝術,保持良好的醫德,看病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尤其是對醫生來說,一傳十十傳百,藥到病除,效果是相當明顯的,不愁後路養生之道。

第三,鄉村醫生服務的對象比較少,所以空閒時間比較多,需要在服務的同時,尋求第二職業,以增加家庭收入,維持家庭開支。現在經濟發達的社會,網絡特別暢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第二職業的項目。比如說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可以通過自己的醫學知識,對於一些詢問者的問題,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實際能解決的方法給予解決,而且這方面的問題特別多,健康類的都是可以回答的,精湛的回答就會得到好的報酬,在業餘的時間如果有一定的文采,每個月幾千塊錢是可以有的,還在邊學習當中邊提高自己的醫術。





總之,鄉村醫生的困境越來越嚴重,主要是農村人口逐漸流向城市,鄉村醫生服務的對象少了,收入就少了。鄉村醫生的出路,首先在於鄉村醫生的醫療機構改革,解除他們的養老之憂;另一方面就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有了精湛的藝術,不愁招不來金鳳凰;當然也需要閒暇之時,再創收,做到家庭事業兩相顧。大家對於鄉村醫生的出路在哪裡?請留言交流。


宗元三農堂


鄉村醫生還是把該考的證書儘快考出來,考證的過程也是複習精進醫學素養的過程,最起碼的像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這2個是合法行醫的一個門檻,若是有能力的話,繼續考取執業醫師證書,這樣的話,自己就可以開辦個人診所,有處方權,收入方面有改善,並且執業醫師的職業前景要更廣闊一些,自己不辦診所,還可以去醫院任職。當然這些都建立在,鄉村醫生年齡不是太大(年齡越大,記憶力、精力、學習能力多數會有所降低,考證並不是那麼容易),且很強上進心基礎上。

另外還有一個,若真的是家學淵源,只是缺了一紙證書那種鄉村醫師,除了考執業外,可以報考中醫專長醫師考核,這個證書考出來,也可以辦個人診所。

總之樓上諸君說的都有道理,並不是危言聳聽,鄉村醫生想保住飯碗,必須拿起書本學習、考證,提升自己的技能,否則,真的會被淘汰的


球球泡泡


鄉村醫生出路在到低在哪裡?這是每個鄉村醫生都在思考的問題。自解放以來,國家十分注重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特別是毛澤東主席在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發表"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去"這一偉大指示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級醫療機構在當時從農村抽調優秀青年男女進行培訓,為農村培養出許多全能醫護人員,解決了農村農民看病難問題。當時電影《紅雨》《春苗》就是展現了農村赤腳醫生為農民治病服務的景像。當時農村農民小病不出村,稍嚴重點可究近到公社衛生院,大病不出縣就可治療。重要一點就是每年交五角錢合作醫療費,到哪都可免費治療。不怕沒錢治不了病。哪時農村醫生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隨著村集體解散。原來建立起的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體制紛紛解體,農村深受人們喜愛的赤腳醫生除年嶺較大醫術較好的改為私人診所個體行醫外,其餘人員全部迴歸農田。再以後的農村村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現象就開始出現了。主要點集中在國家對農村醫療衛生不重視。農村醫療衛生人員斷層。就拿我們村來說,村裡現在就有一個六十幾歲而且身體常有病的老醫生支撐著。只能打個針取個藥什麼的,給病人輸液都困難。讓孩子們學醫為村民服務將來接自已班,孩子們嫌開診所不掙錢還麻煩都不幹,還勸年老的母親把診所關門。這位老醫生常說“我現在不確錢,我身體也不好,早想把門診門關了。年輕人有個病可以外出治療,可老人和小孩子怎麼辦?特別是大半夜的"。

講了一大堆無關話題,誰看了誰煩,可不講歷史誰知道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重要性,別特是年輕的一代,不是農村醫生無出路,是政策方面不建全。建議國家引起重視,出臺一些政策。另外農村醫生要多學習醫療方面知識,提高技術水平,特別是一些獨特醫療技術。

究竟鄉村醫生有沒有出路呢?我懇定地說有出路。現舉例說明,原我村村醫張天柱,也就是前面講到的我村老村醫他的丈夫。張醫生腦子非常聰明,在生產隊時學會了泥水匠工,生產隊解散時已三十多歲了,當時他媳婦是村赤腳醫生,後來自已開辦了一家診所。由於醫術高服務態度好。四鄰八鄉病人都來看病。媳婦有時忙的連飯都顧不上吃,張天柱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決心學醫和媳婦同開診所,老岳父是有名的老醫生,中西醫全懂,張天柱把老岳父請到診所坐珍。自已跟著老岳父學習半年,經過考試正式成了一個全科村醫。後來又到縣醫院實習三個月。回來後正式行醫,當時他婦夫二人開的珍所很出名,聞信趕來治病的人很多,當然收入就別說了。再後來張醫生又到外地跟一個名醫學治偏癱症病。學成歸來治好好幾例大醫院都治不了的病人,一躍名聲大振。遠近的病人特別是偏癱病人都找來治病,有時小診所門前停好幾輛車,治病排隊等待。可惜在一次出診回來的路上遭遇車禍身亡。

不是鄉村醫生沒出路,怪只怪你醫術不高沒絕活,如果服務態度再差點,那就更別提了。總之,隨著黨中央三農政策落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一定會有提高,農村村醫待遇也會提高,只有你有好的醫術,好的服務態度,鄉村診所一定會紅火起,當然我們不是盼望病人多起來,是希望國家支持農村村醫在醫療衛生防役工作中能發揮較大作業啊。一點個人看法,不對之處清指出


滄海一柱在農村


現在的村醫算是在農村首富,城裡有房有車,手裡還有存款,改革給村醫改發財了。


青青葵園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濫用抗生素的大背景下,限制輸液的限輸令在全國範圍內嚴格執行的今天,不打針、不輸液、少吃藥的綠色療法已經成為了當今醫療界的大趨勢。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移動互聯網更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兩大趨勢的結合誕生了大健康產業未來最大趨勢:醫藥新零售。鄭州御品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醫藥新零售的發起人和開創者接受了歷史所賦予的重任,為從事大健康產業的名醫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一條創造歷史的新路!

在2019年8月30號這天,鄭州御品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舉辦了一場中醫學術研討會全國各地的名醫共同交流學習醫藥行業新零售模式。

早上10點,全國二十多個省份一百多位名醫到達鄭州御品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辦公室進行簽到,特別是四川、內蒙的幾個客戶是買了幾千元的機票來參會的,也有很多客戶乘高鐵而來,場面熱鬧非凡。

10點半之後,我們公司組織各位名醫到達御品堂工廠進行參觀, 各位名醫對御品堂工廠的出口變色退熱貼製作流程十分感興趣,積極的進行拍攝和觀摩。之後各位名醫朋友們到達了我們存放中醫小兒穴位貼的倉庫,在倉庫中我們公司物流部的員工們正在給之前參加活動的醫生們打包贈送的產品,這一幕讓各位名醫朋友們都瞭解到我們公司在產品發貨方面給大家提供了保障。

參觀完御品堂工廠以後,我們到達苗草堂工廠進行參觀,各位名醫參觀了山楂雞內金的製作過程並進行品嚐,他們對我們產品取材的考究和生產工藝的嚴謹讚不絕口。

下午16點,客服一部總經理張愛紅向大家分享了鄭州御品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之後,我們公司的中醫學術培訓部主任趙素芳給大家分享了中醫小兒穴位貼的學術知識與應用方法。

之後,與我們公司合作的老客戶上臺分享他們中藥穴位貼的使用經驗,他們每個人侃侃而談,中藥穴位貼的引進幫助各地大夫在成為一方名醫的同時又增加了收入,他們每個人臉上無不充滿了喜悅與激動。

第二天早上8點鐘,御品堂張明泉董事長向大家分享未來已來,你在哪裡?----醫藥新零售模式。

在長達三個小時的講座中,張明泉董事長站在各位醫生的立場上講述了目前基層鄉村醫生面臨的三大困境:

一、2009年醫改前鄉村醫生平均年收入八萬元,醫改後實行鄉村一體化、基藥零差價,再加上限輸令的執行鄉村醫生的年收入只有2--3萬,有的地方還達不到這麼多。

二、承擔基層醫療服務給的是補貼而不是工資,實質上是個體戶的經營形式,既然沒有勞動關係工傷、社保、養老都沒有保障。

三、沒有機會得到系統的學習和提升,前途渺茫。沒有完整、系統的培訓學習來提升業務技能,自己也沒有時間和財力參加系統、完整的培訓。

張明泉董事長根據這三個困境提出了三個解決困境的法寶:

一、御品堂為醫生不但提供線下培訓,還提供線上培訓不再有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跟著公司的培訓節奏做完整而又系統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和創造未來的能力。

二、綠色療法穴位貼敷的應用可以大大的彌補限制輸液帶來的損失,既消除了抗生素帶來的副作用又增加了收入,實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國利民又利己的大好事。

三、公司為每個醫生創建自己的賬號、擁有一個網上商城,通過吸粉、建群、分享、轉化,實現跨界經營,既有線下的診所(衛生室)又有線上的專賣店,線上經營超越時空限制讓財富增長無限可能,給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帶來堅實的保障。

張明泉董事長並向各位醫生詳細講述了渠道微商模式的操作和線上商城的應用。在座的各位名醫不無拍手叫好,每一個人好像都茅塞頓開,這種新零售模式的開展無疑是在給他們基層醫生謀福利,每一個人都充滿了激情,好像要隨時擼起袖子跟著我們公司大幹一場。

下午14點鐘,鄭州御品堂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請來了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兒童保健分會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大學醫藥碩士孫超凡給各位名醫講述中醫小兒推拿,在講座期間,大會鴉雀無聲,各位醫生都在認真的聽孫醫師講述中醫小兒推拿課程。

下午17點鐘中醫學術研討會圓滿結束,但是各位名醫還一群群的在那裡討論醫藥新零售模式以及中醫小兒穴位貼。

大會結束,一個來自四川的診所大夫說:“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瞭解到了什麼是醫藥新零售,學習到了如何通過互聯網,使我們基層醫生不投入錢就可以實現收入倍增,利潤倍增,我現在幹勁十足,回去之後一定要大幹一場,我們基層醫生也絕不認輸。”


手機用戶79476802302


鄉村醫生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居民健康的需求了,現在正在推行鄉村助理全科或者執業助理證,之前的鄉醫證逐漸淘汰,通過考試拿到這個助理證,就算合法的了,國家認可,相關待遇也就跟上了。想要出路,就得奮鬥,不願付出的,必將被淘汰。醫改是一盤大棋局,涉及到方方面面,新的制度正在路上,一些人可能要丟飯碗了,年齡、學歷、考核等不達標的一批人清除。拿到國家認可的證是唯一出路。不要心存僥倖心理。鄉村全科,取代老舊的鄉醫證勢在必行,早拿到早受益。


愛轉角136


鄉村醫生是一個特定的群體,也是從毛主席時代流傳下來的赤腳醫生群體。現在依然揹著藥箱,行走在鄉村的纖陌小道上,為廣大的農村群體治病,解決農村看病遠,看病不及時的問題。

在農村沒有新農合的時代,鄉村醫生看病是很忙地,一個村只有 一位醫生,有些村人口又多,象我們村有一千多人口。每年的春初和秋初是感冒的高發季,聽那位醫生說那時忙得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那現在農村人看病無論住院還是門診在鄉級或鎮級衛生院都有報銷,那鄉村醫生還會有人去他們那裡看病嗎?是門可羅雀,還是依然 忙碌?

別的村的醫生有沒有人上門看病我不清楚,但我們村的那位醫生還是有很多人會去他那裡看病,依然看到他揹著藥箱上門為老年人服務。那些有慢性病的老人可能是熟識的醫生看病、拿藥都駕輕就熟吧,都依然找他看病。就能有些貧困戶、低保戶也會去他那裡看病。其實農村貧困戶和低保戶在鄉鎮級醫院看病根本花不了幾個錢,為何要找村醫生看病呢?原因就是村醫生看病效果比醫保用藥效果好。有些在鄉鎮看病錢是省了,病卻難好。還不如多花點錢早點治好病。

所以說鄉村醫生也不是說沒有出路了。大家都知道醫生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行業,越老醫術越精湛,治病越準確,治癒率也越高。而且說實話,醫保報銷範圍內的藥並不是那麼有效,很多藥治病效果不理想。所以農村很多說小也不小,說大問題也不是很大的慢性病還不與去找村醫生治療。

鄉村醫生其實為農村人的身體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聽我們村那位醫生說,他的藥箱都不知道背爛了十幾二十個了,一背就是一輩子,把農民的健康都扛在肩膀上。真心祝福鄉村醫生走在鄉村道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