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黃海海戰中是如何受傷的?

kuaineinv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現在就是兩種說法:

第一,丁汝昌是被自己的大炮震塌了飛橋,跌落受傷。


第二,丁汝昌是被敵人大炮擊中,中炮受傷。

第一種說法,是主流說法。

有很多人這麼回憶。

比如北洋艦隊洋員泰萊在其編著的《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有著明確的記載。

當時丁汝昌應該在有裝甲防護的司令部中指揮,但他卻站在沒有防禦的飛橋上。

而此時,定遠號艦長劉步蟾,突然開炮。

巨炮就在飛橋之下,竟然將飛橋震塌,丁汝昌和泰萊都跌落負傷。泰萊還昏迷過去。

曾任北洋政府海軍部總務廳副官兼編纂科科長池仲祐在其編著的《海軍實紀律·述戰篇》,記載也差不多。

對於丁汝昌身上有炮傷,池仲祐解釋的很清楚。丁汝昌是跌落受傷以後,水兵將他扶著試圖入倉躲避,此時日軍還擊開炮,一發炮彈擊中附近,打死了幾個水兵,丁汝昌也負傷。

但跌落傷是重傷,直到海戰結束丁汝昌也沒有恢復。

這個觀點,有多名當事人的回憶證明。

時任“定遠”艦總管輪的陳兆鏘所記中日戰役情形的記載,“我本良心而言,至於督船旗號為敵炮擊落,亦菲事實,聞為本艦炮火震斷。該時清軍各船為敵衝擊星散,督船無有升旗歸隊。”

第二,就是被敵人炮火擊中受傷。

這是丁汝昌自己交給李鴻章的報告:“昌上望臺督戰,為倭船排炮將‘定遠’號望臺打壞”。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認為丁汝昌身上確實有炮火的燒傷,應該是被擊中。

總之,無論是以上哪種,事實證明丁汝昌是失職的。

作為艦隊指揮官,丁汝昌必須有效保護自己,全程指揮。

然而,丁汝昌開戰就受傷,卻又沒有提前制定接替人,結果就是劉步蟾勉強代替指揮,但艦隊已經混亂,各自為戰。

可以說,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基本就是胡打一通,類似於街頭群毆那種。

相反,日本聯合艦隊卻能根據佔據的變化及時變陣。

事實上,日軍剛開始也出現混亂,甚至被北洋水師誤打誤撞的幾乎切斷了艦隊陣容。

但聯合艦隊迅速調整過來,針對北洋水師弱點猛打猛攻,大獲全勝。

很多人將丁汝昌說成 最失敗的觀戰者,這個說法並沒有大的問題。


薩沙


要想知道丁汝昌在黃海海戰中是如何受傷的,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下,這場經典的戰役始末。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師主力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護送陸軍劉盛休部12營6000餘人搭乘的“新裕”“圖南”“鎮東”“利運”“海定”5艘運兵船。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師抵達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部分艦艇擔任警戒,其餘10艘主力艦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島東南下錨。1894年9月17日8時,運兵船卸載完畢。9時,北洋水師艦隊起航“巳時操”。10時23分,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發現因使用劣質煤而冒出大量黑煤煙的北洋水師。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11時30分,北洋水師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發現日本艦隊。12時05分,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先,以吉野號為首,本隊在後,呈單縱陣,接近北洋水師。12時20分,北洋水師在行進中由雙縱陣改為橫陣,旗艦定遠位於中央,其餘各艦在其左、右依次展開,艦隊呈楔形梯隊。但北洋艦隊初衷是排成緊湊的夾縫雁行陣,而實際則排成鬆散橫陣,類似“人”字形。原因有三種猜測,一種是北洋海軍各艦傳令兵傳遞命令發生錯誤;一種是部分北洋海軍將領怯戰而縮於陣後;而最接近事實的猜測是,計劃位於陣型兩翼的戰艦(濟遠,廣甲,超勇,揚威)基本為航速緩慢的老艦,卻需要航行最遠距離達到兩側。在沒來得及完成陣型部署的情況下,戰鬥已經打響。

鴨綠江口外海,大鹿島海域,集中了兩國幾乎全部主力艦艇。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首先開炮。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距北洋水師5000米處即向左轉彎,航向北洋水師右翼。聯合艦隊航向北洋水師右翼,冒險將艦隊暴露於北洋水師陣前。12時53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開始發炮還擊。定遠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一說因戰船老朽發炮時震塌飛橋),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身負重傷。從此時起,北洋水師各艦除能隨定遠進退之外,已經失去了指揮。13時左右,第一遊擊隊炮擊北洋水師右翼超勇、揚威兩艦。13時20分,北洋水師超勇、揚威起火。聯合艦隊本隊航速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為北洋水師的打擊目標。比睿、赤城受重傷。第一遊擊隊左轉,回救兩艦。本隊右轉,形成夾擊陣勢。14時20分,日艦西京丸中彈起火退出戰場。北洋水師超勇沉沒,揚威重傷駛離戰場擱淺(有記載被濟遠撞沉於淺海)。14時30分,北洋水師平遠號命中日艦松島(法制的日本戰艦松島號,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也被其所傷並引起火災,暫時退避。15時04分,北洋水師旗艦定遠中彈起火。15時20分,第一遊擊隊集中打擊北洋水師突前的致遠號。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沉沒。濟遠、廣甲在致遠沉沒後,徑直駛回旅順(廣甲在途中觸礁擱淺,之後丁汝昌先後派遣濟遠號、金龍號拖船前往牽引,均未成功,於是就地將其炸燬) [1] 。北洋水師已無法保持戰鬥隊形。15時30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被擊中,並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16時10分,北洋水師靖遠、來遠受傷,退向大鹿島。聯合艦隊旗艦松島發出了“各艦隨意運動”信號。17時左右,北洋水師靖遠、來遠經搶修恢復戰鬥力。靖遠代替旗艦升起隊旗,收攏各艦。17時30分,北洋水師經遠(管帶林永升)沉沒。聯合艦隊發出“停止戰鬥”的信號,脫離戰鬥。(海戰結束)

在瞭解了海戰的詳細經過之後,我們來回顧下,對丁汝昌受傷原因的三個版本。

第一種:丁汝昌本人在黃海海戰後給李鴻章的報告中說:在海戰當天的12時50分左右,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迎面遭遇,大戰在即,“昌上望臺督戰,為倭船排炮將‘定遠’號望臺打壞”,正在瞭望臺上觀察敵情的丁汝昌也因此中彈受傷跌落。

第二種:北洋艦隊洋員泰萊在其編著的《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對此事卻有著不同的記載。書中記載,在黃海海戰時,兩軍對戰,泰萊本人因事由瞭望塔跳下,去飛橋上找丁汝昌,突然“旋巨聲轟發,予知覺全失。蓋劉(劉步蟾),已令發炮,池仲祐在其編著的《海軍實紀律·述戰篇》中也有與此稍異而實同的記載:“‘定遠’號為旗艦,統領丁汝昌駐焉,立望臺指揮,首發巨炮攻敵,而炮在望臺之下,掀望臺,丁汝昌翻身墜,眩暈垂絕,面部受傷,是亦為鐵器所損,不能行。水勇扶之下艙,而敵彈忽至,扶者遂碎為糜,又一彈中桅,桅折”。

第三種:由日本人淺野正恭在《日清海戰史》中記載,“定遠”12時炮發第一彈,自12點20分至50分之間,日艦發炮,艦橋上官兵被震下,丁提督亦被其震動,被震跌艦橋。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幾種不同的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不管歷史的真相如何,我們都該為這位民族英雄點贊,不能忘記歷史。


慢讀老故事


對於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是如何在戰場上受傷的,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一共有兩個說法。一是普遍認為丁汝昌的受傷是因為“定遠”艦率先開炮,將飛橋上正在督戰的丁汝昌震了下來,從而受傷。二是認為丁汝昌負傷,是因為日艦擊中了“定遠”艦才造成了丁汝昌的受傷。

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更偏向於前者的說法。之前也曾就歷史資料記載寫過一篇有關丁汝昌是如何在黃海海戰中的文章,下面就節選幾段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種說法

首先是第一種說法,丁汝昌本人在黃海海戰後給李鴻章的報告中說:在海戰當天的12時50分左右,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迎面遭遇,大戰在即,“昌上望臺督戰,為倭船排炮將‘定遠’號望臺打壞”,正在瞭望臺上觀察敵情的丁汝昌也因此中彈受傷跌落。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中也有記載,稱海戰一開始,日本艦隊發射的排炮將“定遠”號望臺擊中,正在望臺上指揮作戰的丁汝昌“左腳夾於鐵木之中,身不能動,隨被炮火將衣燒,雖經水手將衣撕去,而右邊頭面及頸項皆被燒傷”。

其次,北洋艦隊洋員泰萊在其編著的《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對此事卻有著不同的記載。書中記載,在黃海海戰時,兩軍對戰,泰萊本人因事由瞭望塔跳下,去飛橋上找丁汝昌,突然“旋巨聲轟發,予知覺全失。蓋劉(劉步蟾),已令發炮,而丁與餘方立於飛橋,正在炮上部分也。此橋之名甚佳,以其竟飛,而丁與予亦隨之飛,鴨綠江之戰以是開始”。曾任北洋政府海軍部總務廳副官兼編纂科科長池仲祐在其編著的《海軍實紀律·述戰篇》中也有與此稍異而實同的記載:“‘定遠’號為旗艦,統領丁汝昌駐焉,立望臺指揮,首發巨炮攻敵,而炮在望臺之下,掀望臺,丁汝昌翻身墜,眩暈垂絕,面部受傷,是亦為鐵器所損,不能行。水勇扶之下艙,而敵彈忽至,扶者遂碎為糜,又一彈中桅,桅折”。

根據泰萊以及池仲祐的記載來看,那麼丁汝昌顯然是被“定遠”艦首發巨炮攻擊時掀翻望臺,而從其上摔落受傷。


第二種說法

由日本人淺野正恭在《日清海戰史》中記載,“定遠”12時炮發第一彈,自12點20分至50分之間,日艦發炮,艦橋上官兵被震下,丁提督亦被其震動,被震跌艦橋。通過幾項歷史資料的記載,對於丁汝昌的負傷之事來看,也就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是丁汝昌是被己方軍艦發炮所致跌落摔傷。二是因日本艦隊攻擊的炮火擊中“定遠”號時中彈負傷。

再來看當時在黃海海戰中時任“定遠”艦總管輪的陳兆鏘所記中日戰役情形的記載,“我本良心而言,至於督船旗號為敵炮擊落,亦菲事實,聞為本艦炮火震斷。該時清軍各船為敵衝擊星散,督船無有升旗歸隊。”

根據日方人員淺野正恭的記載來看,丁汝昌負傷是因為被日艦火炮所擊中,並非“定遠”發炮時震塌飛橋而致使其受傷。


個人看法:就我個人而言,對於丁汝昌負傷的這兩種說法都持贊成態度,因為分析的都有理可依。倘若再細分一點,根據泰萊以及陳兆鏘等人的回憶錄記載,我還是認同丁汝昌是被“定遠”艦發炮致使其跌落摔傷的說法。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黃航海戰的那一天,海面的天氣頓時非常的安靜,有許多艦船從中緩緩出現,一場大戰不可避免的,即將要爆發了。這次大戰主要的國家就是日本和中國,日本的軍艦比較非常先進。而中國新買了一些船艦,但是都比較老舊,速度不快。


中國海軍的首領丁汝昌就在其中,本來不想要打這一場戰爭的,因為他知道中國的實力實在是還不夠,海軍艦隊剛剛經歷,很多方面都沒有完善。雖然他的對手是小日本,但是不可忽略日本的實力,最後真的到了迫不得已,一定要開戰了。

中國的艦隊緩緩的向日本軍隊走去,日本軍隊也慢慢的靠過來。等到了合適的位置,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炮程都不是特別的遠,只能達到一定近度才能夠發射到。

丁汝昌駕駛著他的定遠艦,迅速讓手下人擺好整形,但是日本沒有給予許多的時間,所以中國艦隊最後成了人字形。戰爭已經開始了,可是中國的艦隊卻亂成一團,因為當時丁汝昌還沒有指揮好,所以中國的艦隊只有各自為戰。

戰爭弄得非常激烈,你一炮打過來,他一炮也打過來,但是日本的射程比較遠,而且中國的炮有點發射緩慢,雖然雙方都有點混亂,可是結果卻以日本勝利告終。


丁汝昌所在的艦,因為不小心被日本一炮轟了一下,把艦船炸出了一個口子。船還沒有到沉下去的地步,但是丁汝昌卻受了傷。當時丁汝昌就在船上看著遠方交戰情況,想著該怎麼辦處理好這場戰爭,可是突然一個炮彈射了過來,打到了船上,雖然沒有危及了生命,但是還是受傷了。

最後中國海軍在中日戰爭中失敗了。


汪公說


丁汝昌發現日海軍艦隊駛來,在艦撟上和水師洋員(顧問)商定分二列縱隊迎戰,發令甫畢,有人在艦撟下突發一炮,不料艦橋日久失修,受震崩裂,丁汝昌和英國籍顧問皆從高處墜落,受重傷。丁汝昌雖堅持不下火線,堅持指揮,但實際責任全由德員漢納根擔負。

上述事見范文瀾的"中國通史",該書指責劉步蟾擅改軍令,將雙列縱隊改為一字橫隊,並突發火炮震崩艦橋致丁汝昌受傷,但近年來不斷有人爆出新史料,為劉步蟾鳴不平,認為冤枉,真相尚待進一步探索!


大華273557151


丁汝昌受傷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

1、軍艦發炮時,艦身劇烈顛蕩,丁汝昌猝不及防,從艦橋上跌落致傷。

2、由於總兵劉步蟾盲目發炮,震塌飛橋致丁墜落摔傷。

3、丁離炮口近,炮發焚面致傷。

4、主炮發射時炸膛受傷。5、為日艦所傷。


兵器科技


據記載,開戰不久,日炮彈擊中定遠之桅,丁汝昌正在飛橋上指揮,“拋墮艙面”,身受重傷。


明月松間照968


丁汝昌之所以犧牲,可謂悲壯。兵敗絕非器不如人,更重要的是清政府的指揮不當、患得患失協調不利,加之封建文人士可殺不可辱的思想,服鴉片自殺,雖敗猶榮,揭開了視死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救亡圖存的棉紗,根本上講,歸咎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軟弱渙散。


代號三角洲


告訴你的都是傳說,要弄準要去查查清史稿,看看有沒有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