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炮弹壳那么大,打完了要不要回收?

第一哨兵



打仗时炮弹壳一般不回收,平时靶场回收。由于黄铜的性能包括高度的延展性、强度和耐用性,其合金通常用于弹药和或弹壳。用过的炮弹弹壳主要成分是黄铜,可以回收利用。



如果你附近有一个射击场,收集回收黄铜炮弹壳对环境和你的口袋都是一个好主意。 报废黄铜炮弹壳时,必须遵循谨慎的安全措施。确保你已经检查了每一个弹壳,因为回收实弹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要注意的另一点是它们的金属成分。黄铜外壳必须与铁和铝外壳分开。此外,建议清除任何污垢,如土壤或草,因为这肯定会降低质量,从而降低价值。

炮弹壳发射时承受过超热负荷,已经变形或破裂,不能再次装填弹药,可以回收他用。 你可以用它们来制造工艺品。除掉外壳上的底漆,把它们做成各种工艺品,还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炮弹钢可以加工成菜刀,锋利耐用。 黄铜可以卖给回收公司。但必须确保里面没有任何发射药粉末,底火必须用完。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在一个范围内捡炮弹壳,带一把铲子和金属探测仪去寻找子弹击中的地方。那里应该有铅,你可以回收。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战场上还回收炮弹壳,何况平时。79年我团参战,我营是122榴弹炮,炮弹壳为全铜,起初在复和县离国境线近,连同炮弹箱都回收运回国,后到高平路远,只好将炮弹箱连同余下药包一同烧了,而炮弹壳仍回收运回国。85加农炮弹壳是否全铜,因不是一个营,所以不清楚如何办的。130火箭炮炮弹壳因发射出去了就无此问题了。战场上见到不少坦克炮的铜弹壳在地上扔着,沒回收。


272267


应该是要回收,我80年代初,我们那炮弹壳是黄铜的,2mm多厚呢,不过留一个做做什么也行,那时用来做台灯,有的台灯座周边用子弹壳(高射机枪也是黄铜的),做的很漂亮,当兵人都很聪明的,加上我们本来就是搞技术活的。那时用弹壳去底做瓜皮刨,子弹头上钻个孔挂根铜线,吊在皮带上,几乎人人都有,那时我们当兵的训练干活都是很卖力的,苦活重活抢着干,老兵给新兵洗衣洗被,官兵之间亲切得很,在师部时,师长政委这些老头子对人很好,总是笑脸,我总是想就凭这老头子,他一声令下我们这些兵一定会拼死向前。我们政治部徐主任现在93岁了,书法也有名,愿伊师长杨政委徐主任他们身体健康,长命超百岁。略谈天下事喜欢我就关注我。


老康哥


目前是不回收的。

就说我军吧。之前我们使用的弹壳是黄铜的。

由于黄铜弹壳的造价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在之前使用的弹壳的确是要回收的。

回收后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再装入发射药作为一个二手药柱继续使用,而是会被回炉继续融化成黄铜用作其他用途。


毕竟当年黄铜即便是卖废品也可以买到3万多一吨的价格。

所以在打炮之后,炮弹壳会被收集并放置于仓库中等待回收。

而现在大部分炮弹的弹壳和子弹是一样的采用镀铜或者涂漆的工艺制作。

这样的话,“铁”弹壳就并不值钱了。一般的情况下这些铁弹壳基本上就都不回收了。毕竟回收铁弹壳卖废铁的话还真对不起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

所以现在的铁弹基本上都是废弃掉,不过训练的时候也是有人收集一下的。

收集的目的在于~清理训练场。而不是“回收”。一些炮兵官兵也会直接取用一些废弃的弹壳制作烟灰缸或者垃圾桶。这些自然也属于那种“不记账”的物资了。所以可以说是不会回收的。


军武数据库


金门菜刀了解一下~



大叔不于田


这个需要分情况的,跟弹壳的材料以及是否是在战争时期有关,如果是在和平时期的军事演习中,那些大口径火炮发射过的弹壳肯定是要回收的,尤其是以前的那些黄铜弹壳,比如下图中的这些,图中这些金灿灿的黄铜弹壳在打完之后肯定要回收的,毕竟一个这样的弹壳就几十斤重,而一场演习下来,少说要打掉几百发炮弹,这几百发的炮弹壳就是好几吨的黄铜啊,目前市面上一吨黄铜好像能卖到3万元(根据网上查找的资料),如果不回收的话,那么就几十万人民币就没了,而且黄铜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本身又是一种比较稀缺的金属,所以,在演习完之后这些弹壳肯定是要回收的。


▲火炮的全金属黄铜弹壳

不过,现在有些火炮是直接使用“(半)可燃式药筒”的,所谓的“(半)可燃式药筒”就是在发射后弹壳的大部分结构都是随着发射药一起被燃烧掉,只留下弹壳的底部那一小段,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使用“半可燃式药筒”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结构拆分图:

▲半可燃药筒弹药结构拆分图

图中我用红框框起来的就是在发射后会留下来的弹壳底火部分,旁边那两个白白的东西就是发射药筒了,炮弹发射完后,药筒会被一起燃烧掉,只留下底火那一部分。来看一个动图帮助理解,看看这些可燃式药筒是怎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如下,是老美的“艾布拉姆斯”坦克内部装弹动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发破甲弹在发射完之后,掉出来的就只剩底火那一小部分了,其他的都随着发射药燃烧掉了:

▲M1艾布拉姆斯使用的“半可燃药筒”弹药

目前坦克主炮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这种“半可燃式药筒”,这是因为坦克的内部空间有限,如果使用非可燃式全金属弹壳的话,发射完后要是留在坦克内部,那么会霸占本来就狭窄的空间,但是要把弹壳抛出车外的话,这些笨重的弹壳又太麻烦,毕竟一个100毫米以上的弹壳不会轻到哪里去,所以,为了方便抛壳或者收集,现在的坦克使用的都是这些半可燃式药筒,发射完后就只剩一个底火部分,不管是直接收集还是抛出坦克外面,都方便很多。想要收集这些底火部分弹壳的话,跟上图中的艾布拉姆斯那样做就行了,在闩门下面放一个收集装置,而如果想要抛壳的话,就可以使用自动抛壳机,比如下图所示,就是一种坦克用的自动抛壳机:

▲现代坦克的自动抛壳机

当然了,如果是那些仍然使用金属药筒的坦克,那么抛壳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需要人工抛壳,如下图所示,而这些抛出坦克外的弹壳,如果是在军事演习中,那么在打扫演习场的时候可能会统一收集(收集后一般也是当废铁卖的了),至于那些半可燃式药筒,在抛弃之后通常是不会再收集的,都只剩底火那一点了,特意去收集的人工成本也许还更高。

▲全金属弹壳

说完这些陆地上的火炮,我们再来看一下水里的舰炮,舰炮的话,有没有弹壳同样也是看口径,像以前那些口径几百毫米起步的战列舰主炮,都是没有弹壳的,而是使用发射药包,毕竟口径摆在那里,单单是弹头都快一个人那么大了,如果使用弹壳来装发射药的话,这弹壳得做多大?想想也不现实,所以,以前的大口径舰炮是直接使用发射药包发射的,如下图所示,就是士兵正在给舰炮装发射药包:

▲大口径舰炮的发射药药包

至于以前那些大口径舰炮是怎样上膛的,来看一个动图:

▲战列舰主炮装弹示意图

当然,现在的军舰主炮口径都在155毫米之内,口径跟以前那些动辄几百毫米的大家伙比起来小了不少,发射完后的弹壳通常会掉落在甲板上或者是收集网中,事后这些弹壳都会有专人回收处理的,毕竟总不可能直接丢在甲板上不管吧。比如下图所示,今天的军舰主炮发射过后产生的弹壳,要么有专门的收集网收集,要么就是先直接落在甲板上,事后再进行统一回收:


▲现代军舰主炮的弹壳收集

军舰上除了这些主炮之外,还有一些小口径火炮,比如大家熟知的近防炮,这些小口径火炮的弹壳不值钱,要么直接扔海里,要么也是用收集网收集,如下图所示


▲近防炮的弹壳


哨兵ZH


这个。。。看情况吧,因为打起仗来,作战是摆在第一位的,有条件就回收,没条件就不回收了,毕竟那点成本也不算什么。

炮弹壳的成本其实比我们想象的低。因为我国早就完成了从子弹到炮弹整个弹药体系的弹壳材料替代(高精度狙击枪除外),使用涂漆钢壳和覆铜钢壳全面替代了铜壳。所以一枚炮弹壳的成本其实已经很低了。由于钢的延展性不如铜,发射完毕后,弹壳口已经膨胀变形,很难再恢复,所以这种弹壳即使回收也很难复装,只能是当废铁回收了,那么其实也没多少收益。

我国的覆铜钢壳和纯铜壳的区别,颜色上有很大差异


如果说陆地上还有回收条件,看心情回收的话,那么海上的舰炮连这个条件都不一定有了,比如我国的054A护卫舰上的2门730或者1130炮,是装在左右舷侧上的,抛出的炮弹壳直接就扔海里了:


主炮的炮弹壳倒是可以回收,因为炮位的关系,炮弹壳是砸到甲板上的:

俄罗斯的AK130舰炮开火,下面还用个框装着弹壳

日本海自更加强迫症一些,弹壳精准砸到事先准备好的橡皮垫上,防止砸坏甲板: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宣仔


子弹壳炮弹壳,

最早是很珍贵和昂贵的,有人回收,黄铜的,很贵,都是军费。

但是后来廉价的铁壳镀铜,和铁壳刷漆就便宜多了,回收不回收看实际情况了,

持久战打到后期金属匮乏,弹壳都是资源。

远程阵地炮战,时间不紧张的也可以回收,

早期有一种弹夹就是考虑了弹壳回收,是一种弹链弹带,机枪不抛壳,子弹发射激发后弹壳还在弹带上,由弹带横着带走,后来不那样干了。

弹板机枪弹带机枪,流行过。

因为后坐力大,处理不太好。

弹板炮也有这问题,多数炮,炮弹壳会后座移位,然后抛出,

这会触动一个抛壳器,

抛壳器有方向,如果设计成定向,是可以变成连续收集的,几乎是另一个供弹装弹夹了,

但是有必要吗?

炮弹壳是热的,甚至很烫,散热考虑不?这就事多了。

当然对于坦克,自行火炮,舰船炮,可以考虑收集。但是顾得上吗?

后勤补给炮弹任务已然不轻,有闲心余力管弹壳吗?

对于舰船炮,炮弹壳收集弹匣可以回收热力,用于采暖,洗澡,烧开水,不是不可以,要看值不值。

用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回收大量火药化学热能,也是舰艇综合能源节能降耗吧。

看看一战时的直板弹匣弹带机枪,会有灵感。

弹壳出来排队。强迫症的既视感。

后膛炮人力填弹的较多,

自动填弹的弹夹炮在自行火炮才有人用,也不是谁都爱用,

大炮弹夹弹匣挺占地方的,综合考虑经常不上算,

弹壳是化学炮的炮弹,电磁炮没弹壳,弄个弹链就够了


星辉650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时在军队中也是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任何人都不例外。据悉,在军队中,士兵在实弹射击训练后,必须要将其射击过的弹壳进行回收,否则会有不小的惩罚,对此许多人表示不理解,如果不回收会有什么后果到了现如今,由于子弹经过我国特有的改装,几乎都是使用钢材料进行制造,那么为何还会要求士兵收集弹壳呢?其实,这个时候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军在抗战时期所坚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除此之外,尽管是钢制弹壳,如果流落到部队之外,便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再次成为子弹,尽管其制作的子弹不能同最初相比较,但要知道子弹这个东西许多时候并不需要枪械就能够进行击发,所以还是比较危险的。还有一点,为的就是培养士兵的良好作战习惯,许多许多时候一些处于一线的士兵会执行一些秘密任务,而这个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用到枪械,因此为了避免敌人了解到自己的信息,就必须对自己所使用的枪械已经发射过的弹壳进行处理,否则后果极其严重。


舟晓


在战争时期视情况而定。有条件回收就回收,条件不允许就不回收。

和平时期肯定回收。

我工作的军工厂,生产的是火炮。出厂前都要进行实弹试验。特别是对炮管寿命试验时,要连续发射成千上万发炮弹,弹壳肯定是要回收的。

试验时,弹头不装药,不爆炸,都打到地里去啦。

住在试验场附近的村民,会去找挖弹头。因试验场占地几百平方公里,虽在周围设有观察哨楼,总有些人,趁试验的间隙,进去挖弹头。可以卖钱哪。

结果发生过弹头伤人的悲剧。

当然极少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