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水滸傳》裡面,吳用真的無用嗎?

古梁鏞



放到三國裡,首先身份是寒門士子。其次屬於吊車尾的那種,估計扔到黃巾陣營也當不了謀士。

三國裡能留下姓名的沒有一個是簡單的,最少某一方面都是令人佩服的。

三國智力頂端的就不說了,大家看看程昱,劉曄,就連郭圖都可以吊打吳用。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水滸,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看誰不爽就下山殺他全家,這就是男人的終極浪漫啊!

現在十分厭惡。仔細想想這些不事生產的匪人他們沒有糧食沒有錢沒有女人後就下山殺人全家,美曰其名劫富濟貧。 劫了誰的富?濟了誰的貧?我如果是富商,辛辛苦苦打拼家業結果就被這群匪人滅全家,妻子女兒被帶上山,家破人亡後還要背罵名“這個商人為富不仁!我們梁山好漢今天就替天行道了!”

再看看其他好漢是怎麼上山的,玉麒麟是最倒黴的,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可恨那黑宋江,嫁禍我屋前。 就因為覺得是個好漢,吳用就獻計讓他家破人亡不得不上山當土匪。

這是什麼操作?這種格局還敢放三國裡對比?說句不好聽的,就宋江吳用李逵這幾個臭嗨擱三國裡,開局就要被殺。

什麼?你跟我提宋江的厚黑學?宋江的及時雨江湖聲望?麻煩看看劉備,再不濟看看袁紹。我相信要是三國裡面的人穿越到水滸,絕壁會玩死這群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沒有長遠眼光的土匪。

還有,我真覺得吳用的稱呼侮辱了“智”這個詞。

不服來辯。

————————————————————

我始終覺得在一個動盪的年代去從事土匪也沒什麼好批評的。我所不齒的是吳用宋江他們的為人。為什麼同在一個陣營,林沖家破人亡也只是想去復仇而不是連累他人,為什麼吳用和宋江卻反而不停的“獻計”去嫁禍他人從而拉人入夥。看看矮腳虎的為人就知道了。這種下三濫還是好漢??這種人放三國裡信不信董卓盧植皇莆嵩直接一刀砍殺。

令我更加失望的是吳用的格局。一個耍陰謀弄的人家破人亡到頭來做過什麼對天下大勢有影響的決定嗎? 三國裡一個賈詡可以說明問題.看看賈毒師的成功經歷,雖然也是陰謀詭計,但是他用在天下大勢,再看看你吳用???有什麼???智取生辰綱????


瑤江娛樂


吳用是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外號“智多星”,在水滸108好漢排名中排第3名,是三十六天罡星中的天機星。書中講到吳用在上梁山入夥之前是各私塾先生,沒招安之前是梁山的智囊團團長,專耍陰謀詭計,跟著宋江招安之後擔任朝廷武勝軍承宣使。

就吳用“有用無用”之說,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從整部《水滸傳》來說,吳用其實是個在小事上“有大用”,在大事上“無作用”的人物。從他和晁蓋籌劃智取生辰綱、假造公文救宋江以及吸收盧俊義上梁山入夥等故事情節可以表明,吳用在耍陰謀詭計上確實有一套做法,但這些都是小事。

在大事上比如個人立場和梁山未來等大事方面,吳用就顯得“很沒有用”,吳用的立場和時任領導的立場是一樣的,第一任領導晁蓋立場是造反,吳用的立場就是造反,第二任領導宋江的立場是招安,吳用的立場就變成了招安,總之一句話:全心全意為領導服務。因此張恨水先生在評價《水滸傳》時曾把吳用比作黃鱔,意思這人油滑,識時務,懂生存之法。

因此,吳用“有用還是無用”,主要還是得看讀者怎樣解讀《水滸傳》。


貳仔曲追


吳用有用也無用。有用是說吳用有一定的謀略,無用是他眼界有限。

吳用在梁山早期作用明顯。不論是人才招攬,還是一些對外謀略上,他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智取生辰綱,火併王倫,這都是吳用的功績。而且吳用在確實也有一定的謀略水平,徵方臘等等所用的計策都還可以說是有效。特別是對於梁山這個大多數都是武人的環境中,這個一個知識分子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也是梁山從土匪能夠逐漸向正規軍過渡的一個比較關鍵的人物。

但是吳用也是無用的。因為作為一個軍師的角色不僅僅是打仗之類的事情。而且需要對梁山的整體發展前景做規劃。可是在這點上吳用就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應該和他的出身有關。吳用早期就是一個窮書生,鄉村教師,計策這種東西可以從書本上學習,實踐中獲取。但是一個人的發展眼光卻需要胸懷。吳用的胸懷卻只能達到一畝三分地,沒有天下理念。所以宋江答應招安的時候,幾乎就沒有提出過如何爭奪天下的假設。所以作為一個軍師,他是失職的。

吳用的這種失職比他其他無數的謀略都有用,哪怕是被招安,也需要考慮好後路。可是沒有,所以他很無用。


從歷史看現在


很多人喜歡拿《水滸》中的智多星吳用和《三國》中的臥龍諸葛亮相比,認為這兩人不論是出身還是經歷,都存在太多的相同點:一樣隱居亂世、一樣才高八斗、一樣輔佐明主、一樣殫精竭慮、一樣死而後已。而且後世很多插畫、圖片,將兩人的外形裝束繪製得如同克隆人一般,包括昔時在小學生群體中廣為流行的小浣熊方便麵,裡面附送的《水滸》人物英雄榜,吳用的造型估計連諸葛亮自己也甘拜下風。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

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

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

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

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

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很多人都對吳用這個角色賦予相當多的好感,認為他機智、敏銳、忠誠,生為梁山兄弟謀福利,死為帶頭大哥作鄰居,忠義雙全,千古文人典範!

吳用在發跡前,在鄆城縣東溪村當一名名不見經傳的鄉村私塾老師,和村長晁蓋是發小,從小一起玩泥巴長大的朋友。小說中借吳用自己尋思“晁蓋我是自幼結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議計較。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由此可見,晁吳二人關係相當鐵桿。

吳用僅憑教書先生的什麼便能混到軍師之位,和當時的知識傳播途徑和傳播量還是有很大關係的,相比身邊的草莽弟兄,顯得鶴立雞群。





執古之鑑


第一,如果你覺得吳用真的是"無用\

90後小李


吳用不是無用,是分人的,對於晁蓋來講吳用確實無用,然而對於宋江來說吳用卻是有點用。

吳用最早是屬於“智取生辰綱”團隊的,按照道理來講,他應該是和晁蓋一條心才對,畢竟晁蓋才是吳用的嫡系老大,然而在宋江上山之後,吳用莫名其妙的變心了,他變得和宋江勾勾搭搭眉來眼去說不清道不明瞭,什麼智多星,什麼梁山第一智囊,都是狗屁,他的眼裡只有宋江,他所有的智慧都是圍繞著宋江打轉。

晁蓋在的時候,聚義廳開會,全程都是宋江和吳用秀恩愛,完全不把老大和眾兄弟放在眼裡,你一言我一語,說著只有他倆才能懂的情話,眾兄弟們看的雲裡霧裡,老大晁蓋也是一頭霧水,明明被綠了,還要裝出一副他倆的意思我懂,他倆的計謀我知道的樣子。

事實上晁蓋打心底恨透了宋江和吳用,但是坐在老大的位子上又不能說出來,你說氣人不氣人,江湖義氣束縛了他太多的情感。

攻打曾頭市晁蓋一馬當先,他心裡有太多的不平無處發洩,他有太多的怨氣無人訴說,他再也不想用吳用的計謀了,他也再也不想聽宋江講什麼了,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要拿下曾頭市,我要憑我一人之力,我要向兄弟們證明我還是那個英勇無比的晁天王。

然而事實總是很殘酷,不能審時度勢一味的用蠻力總是要吃虧的,晁天王失敗了,他敗的不甘心,但他確實敗了,即使敗了,他依然不願在多看宋江和吳用一眼,這對狗男男,為了彰顯對晁蓋的兄弟情分,簇擁在晁天王床前(別的兄弟都搶不過他倆)一聲又一聲的叫著哥哥,晁蓋厭惡之極但是也不能傷了兄弟和氣,他只能緊緊地閉著雙眼,裝睡。

此時宋江在梁山的地位如日中天,晁蓋在的時候,他和吳用幾乎就是梁山的核心,更何況晁蓋要掛了,理所當然下一任梁山之主非宋江莫屬。然而晁蓋就是不想如了宋江的願,他對眾兄弟們留下遺言:誰殺了史文恭替他報仇,誰就是下一任的梁山之主。

晁蓋只能這麼說,只有這麼說才能合理的不讓宋江上位。晁天王以為留下這句話就夠了,於是他永遠的走了。

這樣真的就夠了嗎?晁天王的餘溫還沒散盡,宋江的小心肝吳用就站了出來:梁山不可一日無主,我們現在先擁立公明哥哥代為梁山之主,晁天王的仇我們日後慢慢報。

之後的吳用徹底淪為了宋江的賢內助,宋江稍一蹙眉,吳用必定絞盡腦汁肝腦塗地。

宋江說:我要詔安。

吳用說:我支持你!

吳用的眼裡只有宋江,哪裡還有梁山眾兄弟,甚至很多兄弟都是他用下三濫的招騙來的,他才不管呢,他只想幫助宋江實現他的所有心願,宋江想要盧俊義,他就設計騙盧俊義上山,宋江想要歸順朝廷,他就捨棄了眾兄弟們賴以生存的梁山。

哪怕是刀山火海,哪怕是萬劫不復。只要是宋江想要的,吳用都願意去闖,拼上他智多星的名頭,竭盡全力。

宋江死了,被賜了一杯毒酒。

吳用上吊了,就在宋江的墳頭。

管他世人評說吳用還是無用,但願來生來世,依舊可以生死相依。


BetterP


水滸傳在介紹吳用時說他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對其才能認可有嘉!但是縱觀水滸,咱們客觀分析下吳用此人,我認為人如其名,不僅無用而且害人害己!咱們從幾件事情來分析下。

誤人害人

1、智取生辰綱

吳用獻計獻策,智取生辰綱,卻導致白勝被官府捉拿,晁蓋等幾人慘遭官府通緝,成了通緝犯。如若不是朱仝、雷橫私下裡放水,這幾個人恐怕已成刀下鬼!搞的晁蓋上了梁山落草為寇,這段還害了一個人就是青面獸楊志,生生的前途啊,人是長的醜了點卻是個好孩子啊!被吳用這麼一搞一切都毀了,無奈殺了一個潑皮,最後也上了山入了夥!

2、拯救未來扛把子宋江

吳用獻計獻策讓聖手書生,模仿蔡京筆跡偽造了一封書信,奈何聰明過頭了,又讓神奇的工匠大堅同志偽造了一個私印給蓋了上去,這一蓋露餡了!被人識破,搞的宋江被打入死牢,好歹最後劫法場給救了出來。

3、拉盧俊義入夥

你說人家盧俊義招你惹你了,本來家財萬貫,吃香喝辣,你勸說人家不成,就往人家牆上寫反詩,還設計讓管家小人去官府告狀,最後還是人家小跟班燕青給救了性命,無奈家破人亡啊,不上賊船也不行了,這吳用真是心狠手辣啊!

4、害自己的恩人朱仝

人家救過你是吧,對你有恩啊,你不求回報,害死了小衙內,那還是個孩子啊,這個天殺的玩意,沒辦法啊朱同志,上山吧!

被吳用設計圈套上梁山落草為寇的可不止這幾個,諸如李應、安道全等108條好漢裡有不少受了吳用的計謀啊,你說他是不是害人誤人!

誤己

說到誤己就得說到招安了,在招安這個問題是,吳用和宋江站在了一起,而且也出了不少力氣,最後成功進了朝廷,可惜好景不長,打完方臘死了一堆兄弟不說,扛把子宋江也被毒死了,還拉上了可愛的鐵牛兄弟!最後是心灰意冷,看淡人生,懸樑自盡,與世長辭了!

縱觀吳用在水滸中地位不可不說重要,確實幫助梁山不少大忙,不過我個人認為他的計謀計策還不足以跟諸葛亮、陳平比。

謝謝。


常小洋VLOG


說吳用無用,很多分析水滸傳的人都這樣說。而在小說裡,吳用是很有用的人物,第三把交椅,實際權利在盧俊義之前,是第二號的實權派。不過,我看吳用的無用和有用,和大家應該不同。吳用的個落魄的讀書人,好像也練過武,有兩根銅鏈什麼的,用來勸過劉唐和雷橫的架,以後不見用過。不過他應該屬於學文不成學武,學武不成學兵法的角色。水滸傳這樣寫道:眾土兵見雷橫贏劉唐不得,卻待都要一齊上拼他。只見側首籬門*,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們兩個好漢,且不要鬥。我看了多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說。”便把銅鏈就中一隔,兩個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來,立住了腳。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繫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這秀才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後來的贊詩還寫: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施耐庵做過張士誠幕僚還是什麼原因,明顯是言過其實的。試想,一個鄉村學究,靠教幾個村中孩童為生,又不是什麼高尚隱士,又沒有什麼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壯志,連老婆也討不起的人,說他有什麼文韜武略,未免太過了些。一、吳用無用吳用的第一個作品是設計了劫取生辰岡,不過破綻百出。別人搶劫案子一直破不了,梁中書道:“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無獲。”而吳用做的案子兩下子就被別人破了。被破案的原因兩個:一是晁蓋是當地的太保,遠近知名的黑白道人物,在去劫生辰綱的路上酒店裡就被別人認出來了。“當日是六月初三日,有七個販棗子的客人,推著七輛江州車兒來歇。我卻認得一個為頭的各人,是鄆城縣東溪村晁保正。。。。。問他道:‘客人高姓?’只見一個三髭鬚白淨面皮的,搶將過來,籤應道:‘我等姓李,從濠州來。販棗子去東京賣。’我雖寫了,有些疑心。”晁蓋是當地豪強,認識他的人必然很多。光天化日之下出去作案,沒有化裝,哪能不被別人認出來?還在那裡信口雌黃地說晁蓋姓李,倒是給了人們懷疑的理由了。二是選人,明知道白勝是個 無厘頭的閒漢賭棍,也讓這樣的人參加搶劫,搶劫後還逍遙自在的不躲不藏,拿贓物去賭博,被人抓住是必然的,像白勝這種人,不要說不叛變,屈打成招也是肯定的。吳用的無用還表現在他的自殺。“就於墓前,以手摑其墳■,哭道:“仁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鑑!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命,坐享榮華。到今數十餘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既為國家而死,託夢顯靈與我。兄弟無以報答,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吳用死了,死的比鴻毛還輕,這個就是吳用的下場。二、吳用陰險吳用的第二個大動作是假書救宋江,同樣是破綻百出。黃文炳搖著頭道:“這封書不是真的。” “相公,休怪小生多言,這封書被人瞞過了相公。方今天下盛行蘇、黃、米、蔡四家字體,誰不習學得。況兼這個圖書,是令尊府恩相做翰林大學士時使出來。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見。如今■轉太師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圖書使出來?更兼亦是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令尊府太師恩相,是個識窮天下學,覽遍世間書,高明遠見的人,安肯造次錯用。”你看,就是這個伎倆,怎麼不被人識破?當然我認為,這個也許有更大的陰謀。晁蓋和吳用是朋友,宋江和吳用倒不是朋友。但是,宋江天下聞名,不是晁蓋這樣的村野豪強,吳用也是知道的。現在,吳用知道,宋江有難,憨厚的晁蓋是一定會去救的。而如果宋江上山,吳用也肯定知道,喧賓奪主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因此在這個時候,吳用為了不讓宋江上山,使了一個毒計,那就是借刀殺人。要借蔡九知府的手,殺宋江這個可能篡山奪權的人的頭。計劃可謂非常的周密:故意在假信裡面露出破綻,然後戴宗迅速送回到江州,然後假信敗露,然後宋江人頭落地,然後假惺惺的派人去救援,然後搶回宋江的人頭安葬。。。。。。為什麼會這樣說,除了信的破綻,有幾個地方是很值得看的: 1、花榮便道:“哥哥,俺教眾人只顧跟著李大哥走。如今來到這裡,前面又是大江攔截住,斷頭路了,卻又沒一隻船接應。倘或城中官軍趕殺出來,卻怎生迎敵,將何接濟?”如果當時是準備劫法場,竟然沒有想到要渡江?為什麼沒有先準備好船隻?完全於理不合。劫法場,很可能是在巧合的情況下,在花榮這些宋江死黨的強烈要求和李逵的冒險衝動下,晁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舉動。需要注意的是,吳用沒有參加這次行動。 2、宋江帶領青州的龐大隊伍去梁山,到了梁山腳下,漸近梁山泊來,尋大路上山。一行人馬,正在蘆葦中過,只見水面上鑼鼓振響。眾人看時,漫山遍野都是雜彩旗幡,水泊中掉出兩隻快船來。當先一隻船上,擺著三五十個嘍羅,船頭上,中間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豹子頭林沖。背後那隻哨船上,也是三五個小嘍羅,船頭上也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赤發鬼劉唐。前面林沖船上喝問:“汝等是什麼人?那裡的官軍,敢來收捕我們?教你人人皆死,個個不留。你也須知俺梁山泊的大名。”花榮、秦明等都下馬,立在岸邊答應道:“我等眾人非是官軍。有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哥哥書札在此,特來相投大寨入夥。”林沖聽了道:“既有宋公明兄長的書札,且請過前面,到朱貴酒店裡,先請書來看了,卻來相請廝會。”上山後,“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絛,分聞畫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裡含糊應道:“直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這個敘述是很蹊蹺的。宋江帶大隊人馬去梁山,不可能不先行讓人去報信,而是自己親自去報信,不是宋江的行事風格。先報了信,晁蓋知道宋江回來,沒有下山迎接,反而派林沖、劉唐他們先來喝令,更加違反常理,這裡面明顯有示威的意思,不想像自己一樣被宋江喧賓奪主、鵲佔烏巢。所以晁蓋十分忌諱宋江人馬的本領,有看你吹牛吹到什麼時候的意思。 3、花榮便道:“如何不與兄長開了枷?”宋江道:“賢弟,是什麼話!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吳學究笑道:“我知兄長的意了。這個容易,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晁頭領多時不曾得與仁兄相會,今次也正要和兄長說幾句心腹的話。略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便送登程。”宋江聽了道:“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吳用是先入為主,堵了宋江的口,特別是堵了花榮等青州幫像宋江上山的口。 4、戴宗是急急忙忙趕回江州的。看,戴宗送信當天,被梁山泊截獲。次日,戴宗去請金大堅和蕭讓。第三天,金大堅和蕭讓被強迫入夥。第四天,偽造了假信,戴宗回去,戴宗取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作別朱貴,拽開腳步,登程去了。照此估計戴宗應該第四天返回了江州,書中說:“且說戴宗扣著日期,回到江州,當廳下了回書。”看來是沒有扣的。吳用也許算好了蔡九知府可以看出假信破綻,故意在戴宗走後故意說起來,裝著蔡發現破綻的樣子,然後假惺惺得派人救援,得到的是宋江的人頭。但是他有一個誤算,就是蔡九知府的智力。蔡九知府竟然相信了戴宗的假信,在過得一二日,正要起程的時候,才被一個無聊的刀筆吏識破,宋江才沒有遭到吳用的暗算。三、吳用變節陰險毒辣的人,往往是牆頭上的草,風吹兩邊倒的。宋江上山以後,處處風頭勝過晁蓋。一開始,吳用是跟著晁蓋的,他在打祝家莊的前中期,並不參加。後來看到宋江有了孫立幫助肯定會勢如破竹,就去打祝家莊了。打祝家莊的勝利,是宋江的勝利,戰利品包括扈三娘都由他隨隨便便處置,他的權威樹立起來了,吳用就立即跟風粘了上去。每次戰鬥,和宋江如影隨形。段景住說: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人家送馬不送晁蓋送宋江,到了晁蓋覺得被宋江架的實在空的時候,憤然去打曾頭市,大家千萬要注意,吳用是沒有參加的。晁蓋帶的人,都是梁山的老人和新入夥還沒有怎麼歸入宋江一夥的新人,晁蓋的失敗當然不可避免。曾頭市說:“搖動鐵環鈴,神鬼盡皆驚。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除晃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宋江吳用也榜上有名,為什麼晁蓋就惱羞成怒,為什麼宋江、吳用就安之若定?在晁蓋看來,是天下人不把晁蓋而把宋江放在眼裡所以生氣。在宋江和吳用看來是正中下懷:你晁蓋贏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百戰百勝;你晁蓋輸了,那你活該倒黴,不讓位你也威風掃地;死了最好。晁蓋就真的死了。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宋江勸道:“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苦停待幾時,卻去和那廝理會,未為晚矣。” 認軍旗半腰吹折,從來不是出軍的好兆頭。唯心說是不祥之兆,事實上是可以唯物的。你想一個軍隊,弄一面旗幟都做不牢固,風吹就可以倒,有什麼樣的戰鬥力?肯定是軍心渙散、紀律不明、責任心差、戰鬥力不強的隊伍才會發生的事情。所以我說,如果帶兵打仗,風吹旗折,任何時候都不要出兵,要做的是整頓軍紀、訓練隊伍、提高士氣,倉皇出征,從來沒有打勝仗的。這個事情也說明了一個重要的情況,就是晁蓋在梁山泊已經是個傀儡,連一面旗幟也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做出來的。我還認為,這裡面有更大的陰謀,這個我在說宋江的時候要說到。四、吳用有用如果說百無一用,不是事實,大家也不會同意,他是有用的。他的價值,體現在小說中,是塑造了現在也有的一類人物,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犬儒,就是走狗腿子的知識分子。我在《李逵這個角色》裡說李逵沒有獨立的人格,是中國人的劣性根,李逵代表的是有農耕社會為主題的中國人的普遍性,而吳用代表的是這種普遍性裡的特殊性,即知識分子既有也擺脫不了李逵這樣的人身依附,又有別於李逵。如果說李逵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麼對吳用應該是哀其不幸,鄙其不爭。吳用是可以爭的。他無家小,了無牽掛。他有支持,不管是抓到高俅以後,還是在幾次招安中,原梁山泊晁蓋集團、受高俅欺壓過的官軍集團、有正義感的群體都希望他站出來,但是他沒有。水軍頭領特地來請軍師吳用商議事務。吳用去到船中,見了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昆仲,俱對軍師說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權,閉塞賢路。俺哥哥破了大遼,剿滅田虎,如今又平了王慶。止得個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賞我等眾人。如今倒出榜文。來禁約我等不許入城。我想那夥奸臣,漸漸的待要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和哥哥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吳用道:“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你眾人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杆。自古蛇無頭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張。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張,你們要反也反不出去。”六個水軍頭領見吳用不敢主張,都做聲不得。原本指望吳用出頭,沒有想到他不僅不幹,還向宋江告密,宋江還威脅說你們眾人若嫌拘束,但有異心,先當斬我首級,然後你們自去行事。不然,吾亦無顏居世,必當自刎而死,一任你們自為。”這句話很清楚的:你們要鬧事,先殺了我!先殺了我,這句話對於強者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就殺了你。宋江殺氣騰騰,梁山泊的一部分有意見的人只能忍氣吞聲,不歡而散。“眾人聽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淚,設誓而散。”大家注意這個“設誓”,古人是特別相信誓言的,所謂:君子一言,快馬一鞭。用在現代,確切的是什麼意思呢?是人人過關!讓你人人過關後,連同情你這樣非主流觀點的群眾思想基礎都沒有了,你還造反?!而吳用的無用也好,陰險也好,包括他有用而不願意用也好,就是吳用的有用,體現在他既是統治集團的爪牙,為統治集團排除異己;又體現在他是基層群眾的麻痺劑,他平時的溫文爾雅、滔滔不絕讓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民眾對他奉若神明,但是當基層群眾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成為兩面派,一方面威脅基層群眾後果自負,一方面就打小報告了。一句話,他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基層群眾,是他附帶的貨物和取得利益的價碼。所以吳用是有用的,對統治集團有非常大的用處,而對於人民群眾和社會進步,又是無用的,或者說是起反作用的力量。吳用這種人,古今中外都有,而好像在我們國家,倒是特別的多了點。


小崔說事的小崔


吳用有沒有用要分三個層次來說。第一層:在水滸傳塑造的世界裡,吳用在梁山泊的事業裡有沒有用?是正向作用還是反作用?第二層:作者施耐庵設置吳用這個角色是什麼作用?第三層:在讀者看來,作者覺得吳用有什麼作用?作者的意圖達到了麼?

我們先來看第一層。在晁蓋時期,從智取生辰綱到火併王倫取而代之,吳用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表面上看,吳用是做二把手,實際上起的作用卻是一把手的作用,晁蓋可以說是對他言聽計從。生辰綱取與不取在他,如何取還是在他,事發後上梁山也還在他;上梁山後,對梁山取與不取在他,實施挑撥離間的也是他。可見,是他是他還是他,說晁蓋是傀儡也不為過。在晁蓋和宋江共存時期,吳用的無所作為就是最大的作為,甚至可以說,是吳用促成了宋江勢力的坐大。一山不能容二虎的情況下,他不置一言,好像消失了一樣,可以說他是晁蓋身死背後最大的推手。在宋江時期,他是真正充當了二把手的位置,可以說他做的很出色,對宋江的路線是積極擁護,不遺餘力的促成招安路線的實現。

我們再來看第二層。在水滸情節推進設置上,吳用是很有用的,作者借吳用之口,說出了許多的用心與考慮。在前期情節推進中,必須有一個拿主意的決斷者。作為水滸前期頭腦的角色,顯然放在其他任何一個英雄好漢身上都不合適,我們很難想象晁蓋聽從劉唐,又或者聽從三阮,又或者他自己知謀善斷做出決定。吳學究好似權威,他每次遇事的決斷好像總是對的,他可以說晁蓋錯了,到後來宋江時期,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

我們再來看最後層次。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儘管作者實現意圖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吳用的安排卻是很符合我們的歷史文化觀念的。古往今來,智慧從來不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可是我們就是喜歡把草船借箭這個計謀安到諸葛亮身上,儘管事實上很可能這是來自一個我們印象中魯莽的將軍。作者不會安排劉唐靈機一動,想到了截取生辰綱的辦法,儘管這是在現實裡有可能發生的。這就是小說吧。


腦洞水滸


回頭看吳用的一生,從和晁蓋自智取生辰綱,到石碣村大破朝廷官兵,激林沖火併汪倫,奠定晁蓋在梁山的地位,到後來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縣、 巧用雙掌連環計、智賺玉麒麟、在二打曾頭市中巧用“番犬伏窩”之計,他都功不可沒。他沉著冷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結交廣泛,知人善用,有領導才能,能處理好梁山眾好漢之間的關係,並安排他們完成任務,是個有手段的人。雖然他計賺徐寧、盧俊義等好漢上山手段有所陰暗,但是反映出他的確是足智多謀。而且在後來梁山起義軍受朝廷招安後,吳用又佐宋江、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並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只不過後來宋江被朝中奸佞所害,他深感朝廷黑暗,遂死忠宋江,與花榮一同自縊於宋江墓前,並葬於宋江墓側。結局令人唏噓。

其實歷史上是有吳用其人的,史書記載的吳用叫吳加亮,是宋江起義軍的副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