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道家思想是在追求什麼?

範文海


中國道家思想是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大自然和諧生存運行宇宙秩序的形而上的哲學科學神學宗教科學明理長生永存的自然科學術算探索宇宙本源是什麼的求真長生之道。

《老子》的思想是是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人居其中而能誨過自新,掌握宇宙陰陽相對平衡和諧科學發展的自然科學哲學神學之道。

也是宇宙自然萬物要發展生存的長生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意思是:道原本是天地萬物宇宙真空實物的現顯,是虛空和實物的結合,是生育萬物與大自然的母胎,混沌時泯滅一片,因為母胎有了想生育自然生命的盈育萬物存活的慾念,道就誕生了太一穀神的光,但宇宙虛空是混沌泯滅的一片,穀神太一的光就創生了大自然的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使宇宙虛空和穀神太一的光產生了汽化,就產生了宇宙的生命水與火,水火誕生了生命的萬物,但萬物是在水的陰柔內在和太一穀神的光與火的沖和光照化合下產生了生命內在的和諧與祥和和胎曖胎息汽化,使虛空和物質與內在的氣水火充盈形成物質生存運化的和諧生命,物質與虛空內裡含著陰柔有生命存活的生命細胞的陰水,去追求穀神太一的光與火的暖照的陽光而存活長生。

人最過討厭的孤,寡,不善,而王公卻用這些名詞稱呼自己。

是損己而益,或益己而損的做法。

人這是這樣教導我,我也是這樣教導別人。

強橫的人會死無其所,我會把這句話當做我施教的宗旨。

所以《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講道本原反演: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意思是:道的運動運行是反著的,道只用柔弱順從和諧萬物順存萬物運行自強不息的思想,因為天下萬物都生於道的母胎,而道又生宇宙的虛空無的混沌。

所以,我們從《老子》寫《道德經》的思想裡就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位深諳世事與宇宙物理變化的大哲學家與人類社會政治哲學審思自己過失生存文化的大想家和研究宇宙大自然的科學文化的大學家,知物質事物陰陽變化之道。

知道天道大自然宇宙運行的規律之道,和人道和諳生存處世存活長生的規律之道。

就象《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惑惡之,故有欲者不處。

意思是:你踮起腳尖是高了,但站不穩。

跨起腿好象步子是大了,但不能遠行。

固執己見的人是往往看不清事理的。

自以為是的人反而是得不到表彰。

自我誇耀的人是建立不起功勳的。

自高自大的人是不能長久的。

從道的本性上看,這種多餘的行為就象吃剩的飯菜,多餘的肉瘤。

這些東西很令人厭惡,所以,掌握道本源的人是天然處性的人不這樣處世。

我們從《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就可以看出:《老子》是個行事低調,不張揚的明哲保身的隱士高人學者。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曰道,強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巳說明《老子》:他本人巳把宇宙自然運行的規則與規律巳瞭解的很清楚,人只有遵守大自然運行的規律,才能活的天長地久與健康幸福。

因為大道的規律:是陰陽平衡和諧有秩的發展運行。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講: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往,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講: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逼道德》第四十四章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熟多?得與亡熟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名聲和生命相比,那一樣和你的關係更密切?生命和財富相比,那一樣對你更重要?

獲取和喪失相比,哪一樣對生命更有害?過分喜好必定消耗許多精力,過分奢華生活聚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慘重損失。懂得滿足,就不會被辱沒;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平安。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講: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我們這世上有幾人真正讀懂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經》?

寒窗苦讀十年書,醉睡深山缺人問。

淡然喧囂隨風去,簌簌細雨潤自然。

道家思想者《老子》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哲人,是自然哲學科學和人生處世哲學探索宇宙人生生存世界真理科學的求真務實者,其思想的深遠深髓和人生處世存活長生哲學與大自然科學與修道學的宇宙本源的終極哲思是現在人學習的終身榜樣。

也說明了道家思想是種人入世與出世的哲學生存的科學理性生活的科學生存思想。

既追求人類精神上的富有滿足,也追求人類在世間如何生存存活長壽保命獲福的思想。

真正讀懂了道家文化,你會象《莊子》一樣逍遙自遊,對缶而擊,對魚而悟。

會象《老子》一樣思想高尚深髓。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道家,是在追求一種萬物的自然平衡,人治社會的無為而治。追求秩序的自然而然,而不是過多的人為干預。所以說“道法自然。”

近來我的感覺,老子的《道德經》或者莊生的《莊子》。都是寫給王、侯看的治理國家的道理和理論。所以,我們讀過《道德經》和《莊子》的人,明顯能感覺到道家的主要著作和儒家的主要著作《論語》有很大的不同。《老子》五千言,講的都是王侯統治國家的理論。

具體表現: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言治理天下,不伐德,甚至於不見德。就是說,最好的治理方式,讓天下臣民不知道最上頭,有一個至高無上的至尊王者。所以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其譽之。”

2、對以軍事力量的威懾統治國家,也不提倡。所以說“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又說“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道家對軍事也是持消極態度,不到不得已不能用軍事解決矛盾。

3、對百姓儘量讓她們保持天性純真和自然秩序。最理想的狀態是“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所以,道家不主張“尚賢”所以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不主張“精英治理國家”並且持批評的態度。

所以,綜合上述基本的三個方面:道家政治主張,軍事態度,以及對精英治理的批評。可以知道,道家治理國家的哲學,源自於宇宙自然法則。是所謂的無為而治,道德自然。一切,應該是尊重它們的自然規律,而不是人為的強行干涉。這是道家思想的的基本追求。


國學論衡


一百年前,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在遊歷中國、印度和日本之後,認定這三國中,中國必將勝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奪走中國的內在本質。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是中華文明的根基,也是中國崛起的原動力。

中國歷史上有道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時期,如西漢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那時朝廷推崇黃老之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從上到下推崇簡樸自然的生活,人人自愛而畏犯法,國富民康。

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稜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繼續挖潛。

道家思想的追求

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期。春秋時,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其學說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認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道”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

李約瑟博士(1900-1995年),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兩次諾貝爾獎得主,聘任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教授。李約瑟晚年自稱“名譽道家”,他自取譯名,李姓源於老子,取字“丹耀”,號“十宿道人”和“勝冗子”,道味十足!李約瑟曾說: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爛掉了根的大樹. 筆者認為道家思想在追求至少表現在四個方面:

1.追求“懷素抱朴”的狀態,反對腐敗與奢侈

腐敗現象的本質特徵是慾望無限膨脹,積累個人財富而不知滿足。對此老子指出 “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忠告,對貪婪者提出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警告。

腐敗是社會風氣的反應,又反過來惡化民風。老子說“我無慾,而民自樸”,如果社會風氣從渴望財富與名利轉變成崇尚樸素與貢獻,貪腐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在莊子看來,一般人乃至聖人都屬於人格層次中的最低級別,這類人數量最大,雖然其表現的形式和程度不同,但統統都是名與利桎梏下的奴隸,是對社會有害而無益的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道家最為響亮的政治口號。客觀地講,名與利的追求在刺激著社會的發展,但是人類也在不斷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其道理也是不言自明的。

人一旦成為名利之奴,那他就必然是身心負擔最重的人,是非觀念最單一幼稚的人,心理素質也最脆弱,那對己對人都沒有好處。道家人格的特點就是鄙視名利,追求個人精神的徹底解放。

另外中國畫水墨山水的興起,道家美學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求素樸,表現方式以水墨為主。道家的“見素抱樸”、澹泊質樸為尚的人生哲學,融進中國畫裡,形成以水墨為主,色彩為輔的獨特的繪畫風格。荊浩講:“筆墨精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宋黃休復所謂:“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中國畫是抒情的、寫意的,直顯心性,拙於一枝一葉規矩的如實描摹。由於“素”“樸”的需要,而對精研工巧的彩繪有所鄙棄。這也是水墨畫成為我國正宗主流畫種的原因之一。

中國道家哲學是中國本民族的哲學思想,他的形成發展,深深的影響了我國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各領域,道家崇尚樸素、追求自然的思想,對中國畫起到了積極的理論指導作用,決定了中國畫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取向,並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面貌。

2.追求返樸歸真,低碳綠色的慢生活,最主張保護自然環境,體現天人合一境界

返樸歸真,意為學道者通過修煉性命,摒棄偽性,返歸純樸天真的本性,如同赤子,而與道同一,這是道家生活中的主要追求,其來源於老子之道。老子將道運用在許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會政治主張是“無為而治”;他的人生觀是“清靜無為、返樸歸真”;他的修煉方法是“深根固蒂、長短久視”。

莊子認為:無所追求天下就會富足,無所作為萬物就會自行變化發展,深沈寧靜人心就會安定。並說:處於保持本性、無所修飾的心境,交合形氣於清靜無為的方域,順應事物的自然而沒有半點個人的偏私,天下也就會治理得好。不僅如此,莊子還認為“無為”方能安其性命之情,方能用天下而有餘。將老子“無為”思想發展為“逍遙遊”,主張不要成為名譽的寄託,不要成為謀略的場所,不要成為世事的負擔,不要成為智能的主宰,遊心於四海之外,而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返樸歸真,“樸”、“真”是大道本質的反映,是聖人德性的最高境界。《道德經》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把“赤子”作為“樸”的典範。並在描述“真樸”之士時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渙兮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

環境汙染是一段時間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環顧塞北江南,霧霾瀰漫,放眼神州大地,淨水難覓。照此下去,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將付諸東流。道家思想以自然為中心,堅持人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就是要人們遵循自然規律,追求低碳綠色的慢生活。道家的中心思想“無為”要求人類尊重生態平衡,敬畏、欣賞與利用自然而不是狂妄地嚮往“征服自然”。

西方許多學者很早就關注到中國道家思想中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並給予相當高的評價。美國學者馬夏爾說:“在公元前6世紀,中國道家已經表達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態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辯的自然哲學,首次啟發了人們的生態意識。”

3.追求身心健康為己任

當代中國多數人的身心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工作之勞、子女之累、物慾之誘把人緊緊纏住。我們有必要在當代喧鬧之中傾聽2500年前智者的空谷足音,發掘古人的養生、養心、養性之道。

老子崇尚“道”,順“道”而為。治國上輕賦稅,少法度;個人修養上主張謙卑之心,不爭虛名。道家理論秉承著《周易》的陰陽之說,輪迴之理,認為凡事“至剛易折”,圓滿便是失去的開始,常懷空杯心態,不居功自傲,認為所謂功名,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它提倡一種“極簡”的生活方式,摒除那些虛偽的想法,追求最核心的根本。“道”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又無一不有,老子將它比作自然,注重相對的和諧。

道家的開闊豁達的人生觀以及太極拳、冥想、氣功、健康飲食和享受自然之美等理念都有助於全民身心健康。道家捨得大量的時間欣賞自然和文化歷史的美,不斷檢討端正自己在宇宙社會的位置,追求健康合理的身心生活。

4.追求樸素的辯證思維

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長生不滅,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道家對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顯著貢獻主要在於相反相成的辯證思維模式以及與此相關的“無為”方法論。所謂辯證的思維模式體現在對矛盾對立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有深刻把握。這種所謂模式可以使人在看問題時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學的絕對化,避免固執、僵化和教條主義。

“無為”既是一種思想主張,同時也是一種具有方法論意義的思維模式。“無為”的方法教會人們在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時要善於順其自然,不要蠻幹、硬幹,要學會換個角度想問題,退一步想問題,要善於因勢利導,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這種所謂方式構成了中國文化之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家思想的影響

恐怕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吧?《老子》在國際上的地位要比孔子高得多,《老子》的發行量僅僅次於《聖經》;一本如此“晦澀難懂”,中國人讀起來都“頭大”的書,在德國居然每十戶擁有四本的比率;美國DISCOVERY頻道採訪的時候,“老外”所提出的關於道家問題的水平和理解的深度,專指核心的“到位”程度,至今在國內沒有見到一個人能夠問得出來。在國內談道家,解決的盡是“基本功”“小兒科”一級的問題,讓人不禁想,《老子》是不是早已經“出國留學”了?


李小龍截拳道中就有非常明顯的道家的影子。看截拳道的哲學思想:“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不就是對“道”的解釋嗎?李小龍有一本《截拳道之道》,講的是他的武術思想以及一些技擊術。書的第一章就是“論禪”,裡面對虛無,本質,做了一些闡釋,一開始看這一端是真的看不懂,後來瞭解了一些道家思想才慢慢懂了一點。他們的核心都是追求本質,簡單有效,包容萬象,不受外界紛亂的打擾。

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和諧的道家思想對當代西方人來說是東方傳來的天籟之音,是中國振聾發聵的軟實力。多年來,據說在美國卡爾頓學院開設一門道家課程,選修人數年年名列全校第一。課上學生讀《道德經》、練太極拳、舞太極劍,師生相得,其樂融融。看到各國學生炯炯發光的眼睛,我意識到,道家不會過時,它屬於全世界。

道家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對學生的教育應遵從事物發生、發展規律,不能揠苗助長,否則不僅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的成長,反而會阻礙他們的成長。在體驗式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各種不同類型教育對象的特點,確立不同的培養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讓學生多元發展。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在追求一個玄之又玄又高深莫測的字:無。

中國傳統文化三原色為儒,釋,道。

要弄清楚任何一家都不容易,

也需要藉助其他一家。

儒家是入世的哲學,道家是出世哲學,釋家是以出世懂得態度完成入世的哲學。

通常我們總結道家會用兩個字:“無為”。

這樣概括還是比較膚淺的。

就無為而言,也有 兩種解釋:

1.無所作為;

2.無所不為。

這兩種觀念是吧道家的無為放大而走向陰陽兩個極端。

無所作為,是一種純粹懂得出世態度,是一種消極的思想。

無所不為,則是道家思想適用範圍的概括。道家思想中的“道”的確是化生萬物,可以包含一切,無所不為。

儒家裡孔子是以有為求有為;

道家中老子是以無為求有為;

道家中莊子是以無為求無為;

佛家則是以有為求無為。

為不為是具體操作。

而道家的集大成者莊子吧道家思想發揮到了極致。

不在探索為不為,而是把受具體事物侷限的“有”,推向了更高層次更抽象的“無”。

且看《莊子》一書中,開篇逍遙遊,由地上的魚到天空中的鳥,

所憑藉的從水到空氣。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在老子看來水是比較接近道的。

因為“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只能勉強用水做比喻。

相比之下,莊子的比喻更高明,以風(或者說氣息)比道。

水尚可見,而風則無形。

《逍遙遊》作為《莊子》一書的總綱,在最後總結道: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氣,無窮,無己,無功,無名,無,這些的整個邏輯都是在把有推向無。

第一篇不僅如此,就連《齊物論》開篇也是,“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手法上和首篇如出一轍。

《莊子》書中如此手法俯拾皆是。

一切能看得見的,感受的到的都是有,只要是”有“的狀態就有侷限性。

有為,無為,只是在人的具體行為上的體現。

而道的頂層是掲示天地萬有的規律。

道唯無,方能成其萬有。


包丁解字


中國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萬物均為道”意思是天地宇宙物質的存在應當均衡,人類社會的治理應當“無為而治”,老百姓應該受“道德”的約束,其追求就是“道法自然”,達到“清靜無為”之境界而已。老子的“道德經”充分體現了這一哲理。

道家思想在西漢初期得到了應用,在漢武帝帝時被儒家思想取代。宋、明程、朱理學得到發展,理學的“理”其實是“道家”思想道的轉化。王陽明的“心學”也滲透了道家思想。


陳聖鋼


老子以“道”為核心具有全息宇宙觀的學說《道德經》。其實就是希望人類社會以“道”為師,以“道”為楷模治天下。因為老子以深刻地認識到了“道”就是天地萬物(其中包括人類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實指自然的法則與法規,由此可見其治理模式就是無為法治的模式)。如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的哲理。就是提倡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與民立契治天下(即“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及“故有德司契”)。而不主觀有為地瞎掰亂折騰,就能夠“道者同於道”地促使社會自正自化得向前發展與進步(即“我無為而民自化”及“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正因此,老子《道德經》就是一本救世與治國的寶典!


有德司契


道家的哲學很深邃,主要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相對應的是西方的哲學師祖,天地人,從泰勒斯思考天,星空開始,接下來的幾位開始思考水,土,火等。再接下來就是蘇格拉底思考的人和人的靈魂。這其中,道家思想都包括了。也是思考的天地人。道家對我們普通人表達的是人可以成仙,經過思考,修煉。佛家主要說的是人,表達的是輪迴,因果。儒家表達的是禮儀,人倫。上下左右家庭社會關係融洽。以後朱熹的格物致知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都是說的這個範疇。但是,中國的道家思想也好,都沒有量化,都是發現的範疇。道可道,非常道,,,,懂的不虛無,不懂的繼續吃瓜。




提刀越馬的書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而去之。誠然,

道是最簡單的,天下生物皆有道

道就是精神!

帝王有道可為天下精神領袖,

為官有道可做萬民之表率!

醫者有道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師有奉獻精神可讓孩子團結友愛,強化一個民族,

工作中一個人如何帶動一個團隊精神!讓一個團隊戰無不勝,

道家所修煉的亦是精神

這種精神來於山氣勢磅礴的大自然,也來自遼闊奔放的草原,和秀麗山川,這些自然精神!在感化者人類,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奉獻,形成了如今的自然而然!而自然!

以自然精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能讓一個人神清氣爽,思維敏捷,練神返虛,練虛合道,從而讓一個人在精神最佳情況下返回意識結構在調整意識結構下融合自己於自然精神的狀態,從而使一個人心境,意識,精神!都得以最平靜的修養,達到面色紅潤,延年益壽,思維敏捷,甚至可以說鶴髮童顏並不為過!

道家和道教並不是一個概念,道家卦無神之謂,心實而不玄為不智!善而無惡為不明,情不以剛柔為業情理自然居中!


貞天下


中國道家思想是在追求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

道家認為人“性本惡”。食色性也,喜怒哀樂亦性也。由此引申到,一切貪婪、懶惰、嫌貧愛富、弱內強食等等“自我”的行為,都是人性的弱點。

承認人性的弱點是客觀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而儒家的“性本善”則是一種承認人性而又理想化的說法。

人性既然是惡的,就需要人們通過“自律”的途徑,達到性本善,即“內聖”的境界。

人要達到內聖的唯一途徑就是“自律”。而“自律“的方式可以儒道佛三家並行。

儒家提出了“仁人”的君子標準,通過入世克己而為君子的痛苦修行途徑。

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境界,通過出世克己而為道仙的逍遙修行途徑。

佛教提出了“菩提”眾生的靜心法,通過出家克己而成佛的修行途徑。

由此可見,中國道家思想所追求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

只要人們都達到這種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人生境界,人性惡的這些弱點就自然會弱化,從而實現“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

這種超凡脫俗的克己過程,比起儒家學說的道德禮教克己,尤其是比起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克己,更能以人為本,更容易使人接受。

當然要達到超凡俗的境界,也是人們一輩子的道行。


陳國


雜談101

淺說道家

道家思維的核心是:道法自然;順其自然;萬物平衡;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適度。

道家思維的經典:道德經、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

道家核心圖:一條直線,線條中間一個點,直線被圓包裹著。

道家追求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希望人們從事物的本質來看事物的表象。

我不展開解釋了。懂的自然明白。不懂的慢慢感悟。

再重申一下:本人認為儒家只學了道家的一點皮毛。

再再重申一下:本人認為真領悟了道家思維,什麼看病難、藥費貴都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