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至少要什么样的家庭条件,才能够单凭努力就上985、211?

Sweet-Maiden


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想,学生考985、211和家庭条件有关系吗?

其实关系还很大,一方面和家庭条件有关系,一方面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一、985、211的学生和家庭条件有关系

多年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尖子生考入985、211的学生,家庭大多出生于教师家庭、公务员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这些家庭的出身给了他们很好的从小培养。这类学生大多小时候参加过各种兴趣班、爱好特长班。知识面较宽,学习力也较强。

这样家庭的孩子大多重视学生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惯,这样孩子在高中、大学阶段,都有一个自觉向上的学习动力。好的基础一旦达成,受益终生。

家庭好的父母舍得在教育上加大投资力度。不但可以在当地最好的老师学习,有的还在网上找名师补课。获得更好的师资。

为了增加见识,父母从小带着出去旅游、考察。增加了见识和眼光。同时也增加了探索的兴趣,放大了孩子的眼光,向更高目标追求。

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自主招生当中显现明显

2018年的自主招生当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当地的高中在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当中,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成绩较高。在自主招生当中更具优势。

因为自主招生的题目一般都很难,有的学校比高考题还要难,主要考察了孩子的综合能力、观察力还有临场应变能力。

这是一个综合难度较强的一个考察,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往往这方面综合素质很强。就是父母从小的培养和见识有关。

而来自偏远农村条件差一点的孩子,综合性就稍微差一些,在这方面的能力差别显现的就特别明显。

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容易考上985、211名校

高考风云变幻,有的时候临场发挥不好,就可能没有平时的成绩高,但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走好学校的中外合作。这种一般分数较低,学费较高,可以出国,可以拿双证,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就选择了这种。

家庭差的孩子,这种肯定不会考虑,所以有的就错过了985、211的名校。录取的比例也相对减少。

还有一种情况,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一般不着急就业,他们更喜欢读研究生,读博士,所以在报考的时候侧重于985、211名校。

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有的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报考志愿的时候报了一些双非学校,虽然在业界很有名气,但是对于读研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四、未来的新高考,也不可避免这样的现象

现在新高考来临,这种现象不可避免,有可能更加严重。我们看到新高考谈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两个字,包括太多方面。综合素质要求孩子的能力更强,不要求死记硬背,要求很好的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判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等。

新高考还要求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要求,真正的加强综合素质。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从小加大文化素养的培养,比经济差的学生肯定更有优势。

这就要求孩子有更高的视野和知识面,甚至要求一些特长,在体育、文化领域、甚至音乐领域特长会增加上名校的机会。

五、能考入985、211名校,还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学生考入985、211名校不光和家庭条件有关系,还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最终拼的是家庭教育这句话可能有人不赞同,但是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以2018年高考为例,分析了很多尖子生的家长,都非常的重视教育,有的懂教育。不懂教育的很少。

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里面包含从小的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心态的教育,为人处事的教育等等。

高考最后拼的是成绩,最后也是拼父母。拼谁的父母更加的认真负责?拼谁的父母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哪位父母给孩子更好的安慰和鼓励等。

简单粗暴的教育,放任不管的教育,粗心大意的教育,这种都可能导致孩子学习不好、心态不好、习惯不好。

六、最后总结

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尽量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给他完整的教育。是作为父母的责任,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保护幼苗茁壮成长。


云梦谈教育


我女儿高中所在的班为省重点高中火箭班,班内都是各县区前几名的学生,高一52名同学,高二通过把普通班的优生选进来,后十几名的同学淘汰模式,剩40名,高三又经过同样的激烈竞争,留下了32名同学。这些同学除去名牌,基本都是985,高考只有一个同学低于640分。


一、教师家庭占一半以上。

部分学生父母都是教师,其他父母中有一位是老师。公务员家庭所占的比例也较多,有几位同学的父母经商,纯农村家庭只有一个。这位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地说:“俺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没想到这孩子学习这么棒!”他儿子的数理化在班里是前几名,确实非常突出,后来他去了山大。

教师家庭确实对孩子的教育很大的优势,首先,孩子放学,大人也下班,所以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第二,在学习上确实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第三,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些优势都能为孩子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家庭收入。


这个班也曾经统计过每个家庭的收入。月收入过万的只有两三个家庭,大多数在八九千左右,还有两三个家庭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其中有一个家庭父母虽然是公务员,但是明显有隐形收入,因为他孩子经常穿1500左右的鞋子。

三、家庭氛围比较和谐民主。

上浙大的一名同学,父亲工作很忙,几乎很少有时间和女儿交流,用他女儿的话说:就是他爸爸对他的教育只有三个字,“好好学”,其母亲是一位老师,对孩子的管理也十分宽松,因为平等交流,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特别强,不慌不忙,字字清晰,语言严谨全面,逻辑性很强,是块从政的好料子。



四、每个家庭都特别尊敬老师,支持老师。

老师在家长群里安排任务,每个家长都非常支持,都不折不扣的按时完成。并且还积极的为班里献言献策,甚至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班里服务。比如有的家长去晚自习值班,有的家长统一为学生订购资料等等,群里从来都不乱说话,都互相理解和支持,现在虽然孩子上大学一年多了,没有一位家长退群。


现在高中的孩子们学习压力都非常大,每个家庭都要创造和谐的氛围,鼓励支持并相信自己的孩子,才能让孩子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严宽并济


我给你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60年代出生,父母是文盲,搬运工人。我出生的家,只有6平方米,我家兄弟姐妹6个。

按照题主的提问,说家庭条件,我想,没有人比我原生家庭的条件更差了吧?

到了我10岁,单位分给我爸一套房子,27㎡,八个人住。我们家一房一厅,客厅经常有一桌麻将。我每天就在麻将桌旁边看书写字做作业。

小学开始,我就喜欢看书,小学我就在海珠区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我记得好像是一块钱押金,一毛钱一年。钱不多,但爸妈不会给,我自己在两毛钱一天的早餐钱里面抠出来的。

想起来,我那会为什么会学习努力?因为我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高中毕业顶替我爸爸,去他们单位做搬运工,一条是读大学。我身体比较弱,跟小伙伴打架,我经常打输的,做搬运工,我可能得饿死。

长大不要做搬运工,是我读书的动力。动力澎湃啊。我每天坐在麻将桌边看书,课本,课外书,到了忘我的境界。就像我在我身边建了一个结界,什么声音我都听不到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代,高考成绩出来,我的成绩在广东省前60,绝大部分985的大学,我这分数可以任选专业了。

我估计现在的读书孩子,除了父母残疾的,不会比我的原生家庭更差的了。父母是文盲,8个人住一房一厅,家里天天有一桌麻将。

以我为例,我觉得考不上985,真不能赖原生家庭的穷。我自己跟绝大多数家境优渥的同学比,我最大的优点,是我的求生欲望。在我这里,学习条件很差,我就像掉进一个枯井,我不爬出来,我就沉沦。但我必须爬出去,爬出去才能过上好日子。

我经常跟我儿子说,读书还是做人,赖客观条件很容易。比如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99%没读上大学,也没啥,就是去做厨师,理发师,也能混一口饱饭。但如果你要读985大学,你就是要去跟智商和努力都很不错的同学竞争。条件越差,你的付出就得越多。

现在应该不会有比我原生家庭更差的准备考大学的同学了,现在绝大多数准备高考的孩子,跟我比,缺的是意志和毅力。只要肯努力,原生家庭再差,也是可以考上985大学的,现在我仍然相信。


春暖花开003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够单凭努力就上985、211?

说一句很丢人的话,虽然我也读过几年书,在侄子考上985大学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大学还有985和211之分。在我们那个年代,印象中只听说大学分一本、二本还有三本,对,还有大专。再高深的,像我这样的,就孤陋寡闻了。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远的咱放下不谈,就说说我这个考上985大学的侄子吧。堂哥堂嫂俩人都是初中未毕业,在村里干小买卖,能挣钱,但是特别辛苦。

我们村生源少,侄子在本村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要到邻村住校了。这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初三参加升学考试。堂哥堂嫂呢,早出晚归,一是顾不上,二是也辅导不了。除了给生活费,什么忙也帮不上。

侄子凭借自身的实力,以全乡第一的成绩保送到重点高中。哪有什么一帆风顺,进入重点高中,高手如云,侄子只是委身于普通班。调整心态,努力学习,砥砺前行,他才进入重点班。

虽然高考不是很理想,在河北这个生源大省,侄子能考入西北工业大学,也是非常难得和不容易的。

经常听人说,寒门难出贵子,这确实是一个趋势。农村孩子孤军奋战,在千千万万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了!


偷偷想你


本人哈工大,上学那会学费都交不起。亲戚没有一个肯借钱给我家的。还是运气好大学学费全靠国家助学贷款,生活费全靠贫困生补助款。大学没有啥业余爱好,也没有啥业余生活。苦熬了4年毕业,找了个工作,辛辛苦苦挣扎煎熬了12年。也算熬出头了吧,俗话说得好十年磨一剑,一朝成名天下知。辛苦是值得的。


胡颖华60


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口气在!

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寒门学子的例子。

崔庆涛正和父母在箐口塘水库旁边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拌砂浆。邮局的工作人员来电话,说给他送《北大录取通知书》

高考结束以后,崔庆涛就跟着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到处打工。

2018年高考,学文科的崔庆涛考了669分,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录取。

老家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五里牌村绿荫塘小组的崔庆涛,家有兄妹三人,他是老大,弟弟9月开学读高二,妹妹读四年级。家里兄弟姐妹多,为维持生计,崔庆涛的父母前些年一直在昆明市嵩明县帮人种大棚菜。

为方便照顾两个儿子,崔庆涛上初中时,父亲崔茂荣回到者海,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有活时每天能赚100多元,没活时只能闲着。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伟大的孩子。有的时候物质条件确实能够给人设置很多的障碍,至少在没钱没资源的情况下,很多人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但是家庭条件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庭的现状,去创造人生的奇迹。


宇宙最好老师


我觉得跟家庭条件没有绝对关系吧,我老家有一个孩子,妈妈有点神精,爸爸老实巴交的,村长给他送通知书的时候都直哆嗦。可人家高考能考六百多分,之所以上高中,是因为选择一所不大好的高中可以免学费还能有生活费补贴[捂脸][捂脸]。还有一个是我同学的老表,家里也是穷的叮当响,当年被麻省和港大同时录取。家里人都劝他上港大,因为港大可以拿全额奖学金,这样还可以补贴家里,他爸就不用出去打零工了,而麻省理工拿不到那么高的奖学金,只能半工半读。当时我同学跟我吐槽他那老表的父母坑娃,说他们所有亲戚都说他父母做的不对,那么年轻就知道享受。[呲牙][呲牙][呲牙]有时候想想,真的好气,那么垃圾的父母却有这么优秀的孩子[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用户7044797083016


我是浙江金华人,家境不好,1998年结婚,育有一个儿子,今年22岁,2016年高中毕业并以超重点49分的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211),现读大四,今年9月28日已收到电子科技大学(985、211)的保送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学习成绩好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天分固然重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也很重要,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也是不可或缺的。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放学回家是先做完作业再玩还是玩玩再做作业,在这方面,家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用户111444968596


这个问题以前真的没有思考过。

不过我想反问一句,孩子能考上好一点的学校,真的跟家庭条件有关吗?

想到这里,感觉好惭愧。

我女儿目前就读于一所北方985,目前大二,她是怎么考上的呢?看了你这个问题之后,我有点疑惑了,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话,她是不是能考的更好一些?

我觉得我女儿从小就聪明乖巧,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一路遥遥领先,这个和天资以及后天的努力都息息相关,但要说到家庭条件吗?还是算了吧。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孩子的两个老师来家访,到我家的时候,发现孩子是趴在炕上写作业的,一直都没有给她买一个独立的学习桌,如果想在桌子上写字的话,就坐在饭桌旁边。那个最爱她的语文老师当时就表示出有点不开心,给我这个当父亲的提了好多建议,我表示虚心接受。但是家里的条件真的很一般,就算我买了一个学习桌,也没有地方放它,所以一直到孩子上大学了,家里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学习桌。

我们这里地处乡下,学习条件根本没有办法和城里的孩子比。当时买一点学习资料都得费好大的力气,至于孩子的课余生活,啥都没有,所有的兴趣爱好班都没有。我们只是费劲巴力的在她小升初的那个暑假里,去县城给她报了一个她最想学的书法美术班,住在舅妈家里,学了一个月,学习成果老显著了。那个书法班和美术班的老师,都不止一次的表达,她是那一众孩子里最出色的一个。他们甚至猜我女儿以前是有过书法和美术功底的,但其实真没有,因为这里根本没有那个机会。而且从那之后这样的兴趣班就再也没有报过了,一直到现在,考大学的时候,她很想考一个有关美术专业的,但是我没有同意,她也就顺着我们,现在大概她自己也没有那种想法了。

就我的经历而言,一个人的努力成果并不会完全取决于一个好的客观条件,也许好一点的条件会帮助孩子更上一层楼,但是条件差的也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最后拿头条英雄大赛第一道题总结一下,所谓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再加上99%的汗水,这道人生大题你答对了吗?


一个守铺的超市小老板


能考上985。211主要是跟孩子的刻苦努力 智力 学校的教育水平 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密切的关系。我的孙女从小学到初中都遇上了好老师。高中上的国重 今年高考发挥平平。只超一本线八十多分。只能上排名靠后的985 我们就选择了部直属的211 理想专业 在孙女上高中的三年里。孩子的父母付出了很多 早送晚接。孩子每天一点睡觉 五点起床。周六学校补课。周日找另一所重点高中老师补课。父亲比孩子起得早 睡得晚。母亲管理生活家务和妹妹。父母 孩子都很累。中国的应试教育 孩子真的好累。毕竟天才儿童不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