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的习俗,我们客家人有一句俗语“除了亲家没大客”。意思是亲家是最大(尊贵)的客人。


用户95841635111


我虽然第一次听说,亲家登门,不值一文。可是我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我女儿出嫁己有二十年,我去的次数也就是五次吧,最后一次是在七年前,今年我亲家公有病,为了面子,我便约好时间前去探视。可是到了女儿门前感到挺陌生,想进没敢进,我还怕闯入别人的家,我就在门口高声呼喊,我女儿闻声出来才把我领进去。我进去一说找不到女儿家的大门时,亲家婆一边笑,还一边批评我。我好几年没去,中午就弄了几个小菜把我给打发了。


颜6868668


亲家不同于血亲,这种“姻亲”的关系维持本就不容易,而且也担心亲家交流多了言多必失,影响儿女的关系。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这句话虽然对于这种关系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分时代的,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确实存在“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但当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在农村男多女少,娶一个老婆几乎会耗费全家心血,对于女孩都是哄着供着,反而出现了“男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现象。

我嫂子和我哥结婚十年了,我父母和嫂子父母几乎没有来往过,平时过年过节都是嫂子和哥哥在两家互相往来,除非遇到家中有老人去世这样的大事,亲家才会走动一下。所以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亲家登门这样的事还是很少的。

印象中我嫂子父母来找过我爸妈两次,都是因为我哥嫂闹离婚这样的大事;我妹妹结婚后,亲家也来往过两次,一次是我奶奶去世,一次是妹妹和妹夫吵着要离婚。总之除了这些必须来往的事,平时亲家之间是很少走动的,即便是过年,也是我们这些小辈去亲家拜年。

所以,亲家登门必然有事,十有八九还不是好事,因此在我们农村亲家交际来往密切的也并不是很多,一般大家也机会亲家登门。

在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更是如此,往往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过去之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而古代男方家如果是权贵或有钱人家,亲家登门表现得就更加不平等,而古代物质生活差,亲家登门一般还不是因为小两口有什么问题,有可能是因为亲家揭不开锅了,借钱借粮借物,并且因为关系不对等表现得还唯唯诺诺,因此才有“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说法,更确切点说,应该是“女亲家登门,不值半文”。

现在人们讲究人人平等,那些亲家间不对等的关系早就不存在了,但由于娶媳妇困难,男方家里一般都惯着儿媳妇,有什么事都不敢过于多言,甚至有“女尊男卑”的姿态,而女亲家登门,也都是笑脸相迎,生怕照顾不周。

反倒是存在“男亲家登门,不值一文”的戏说。不管是女亲家还是男亲家,“亲家登门,不值一文”都是说亲家没份量,不值一文。

放到现在来看,男女亲家之间很少交流,主要还是害怕说的多了,影响儿女之间的感情,闹出笑话来可就不好了。


李阿冰


我不懂这话意思,也没听说过。不作评论。但我拿我的两个儿女亲家情况说一下:我有两个女儿,她们自己找的对象,都是城里的,並都有两个孩子。並且我的女婿都是小的,一个有哥,一个有姐。一个当时是高知,一个在企业当干部。我是最低层的。他们都各自来过我家一次。年龄都比我们大十多岁。大亲家那边邀我全家去过一次,住了几天,安排了旅游。他们不单邀我小女儿一起去,还邀我妹妹去玩。可惜因为远,我们就再没去过。经常邀我们的。逢年过节我们双方都请小孩带礼品的。並双方都要求小孩多关心对方父母。小孩春节放假我尽量叫他们去亲家处过年,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我们还小。而亲家总是叫他们年初二,三再来我家几天,弄得他们挺辛苦。开始几年没车都是挤火车的。我心疼他们,也为了省钱经常为这亊跟他们发脾气,(我的心挺好的,可是个爆脾气,小孩不听我的我就发脾气。好得女婿都不计较的。)叫他们少来我这里,其实我也希望小孩多来家聚聚的。若知道那个亲家生病住院等都互送慰问金的。就是我小女儿身体不好我大亲家知道后都送慰问金的。大亲家开始还跟我讲,待离休了要上我们这儿来养老。可因为我们这里是农村,就医不方便,就没有成行。我大女婿的兄嫂对我们也挺好的。主动关心我们。我们第一个冰箱还是他主动帮我们买了请人免费送到我市的。我小女儿跟他们关系都很好的。虽然距离远难得见。

我小的亲家在本市,我们也经常去女儿家。小女婿的姐姐为了腾出房子给我们住,想尽办法跟她父母一起搬出去住。她姐姐把我们也当亲人相待的。也经常送礼物给我们。逢到我们生病她总是和她妈一起带了钱物来看望我们。知道我六十九岁那年生日,她和我亲家母都分别送来大礼。其实我们只吃碗面而已。我老伴生日(正好跟她母亲同日,只是亲家大十岁。)她在网上订了一个大老寿星蛋糕叫我女婿带下。我们都很暖心的。这次我们拍全家福照邀请她一起拍,她也欣然答应。她把我们也当亲人待的。大亲家年龄大了不便带小孩。我外孙女小时侯全由我们带,我们养。我们也心甘情愿的。从保胎服侍一直到上班。以及放假后都是我们在带,所以小孩对我们特亲。女婿外挂职期间全由我老伴去接送孩子。我亲家跟我女婿说,这就是对你们的最大支持。要记得报恩。总之我们的亲家之间如同一家。关系挺好的。我还是那句话,人心是肉长的。你对人好,他也会对你好。我讲的都是实话,目的是为宣传正能量,要不然谁愿意把家亊讲出来。

亲家亲家亲如一家。愿天下所有亲家都亲如一家。


山上人279


我不这么看。我是个独生子女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四代居住城市,我老两口退休多年,儿子国企工作,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儿子二十多岁时,很多亲朋争相介绍对象,其中不乏我们都很喜欢的,不知什么原因,儿子执意看上了一个外地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而且是在我们非常反对的情况下结了婚,我们当然不高兴。但是,我们没有固执己见,经过短暂的共处,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对媳妇处处关心,视如女儿,儿媳也很孝顺,鄰里交口称赞。亲家也经常来往,我们每年暑假也到乡下小住,双方相敬如宾,我也觉得挺好。十年来,从没有不高兴事情发生,我也感觉挺好。亲家是什么,就是亲如一家的人。


明月清风72277


我是农村人,个人看法,≈09年儿结婚(双方都是独子女,虚19),双方条件都一般,就算订婚2万8,结婚4万8,金另外,我可是举洪荒之力,又在溱东富强花元给她们代款8万买了婚房(预售),婚后第二天(望招,苏北风俗),儿媳妇娘家人,浩浩荡荡来我家,喜盘上放的8万8〈其中结婚时家俱电器是女方陪嫁),真出乎咱预料,以后全家迁南京,因为老婆娘家都是5千万级别富豪,看不起我家,走动少,所以,每次法定假日回家,都跟儿子儿媳妇回亲家家,有人说,不值半文,我亲家讲,都是独子家庭,要常走动,虽说一对夫妻要负担4个老人,但没有那个规定4个老人同时患病,时代不同了,谁有困难帮助谁,既体现了社会和谐,又为自己儿女减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不管钱多少,尊重亲家,就是尊重自己!


溱湖早茶


农村老人说的男亲家上门布置半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于我这个7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年人还真的有点印象。我记得我们家,是住在城里和奶奶爷爷一起住的。我妈妈是农村的,后来他跟爸爸结了婚以后,姥姥姥爷也跟着进了城,领着舅舅们就在郊区的附近。靠着编织一些花筐等手艺挣钱吃饭,那时候我记得奶奶是很有威严的。我奶奶对儿媳妇儿都关注,也就是对我妈妈特别的严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妈妈擀的手擀面,切的有些宽了,我奶奶就在一旁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这时候我爸一生气就把我妈一顿打。现在想一想,你说就为了一个面至于动手打人吗?可是没办法,那时候男尊女卑的想法就是根深蒂固的。妈妈在家里受气,自然我的姥姥姥爷也不愿意上门。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玩耍,我老爷卖花筐路过我的家,姥爷就轻声的告诉我,让我把妈妈叫出来。我把妈妈叫出来的时候,姥爷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一个烤红薯给妈妈。那时候的情景,真的就有一些地下党员接头的感觉。
过后等我长大了也问过母亲为什么那样。妈妈说那时候姥姥姥爷是很要志气,就怕爷爷奶奶瞧不起乡下人。所以也不愿意登门去做那种巴结人家的事情。所以说这句话叫做男亲家登门,半分不值。我是深刻的理解这层含义的。听到这句话,我依稀的好像还能看到那种老爷疼爱女儿的那种眼神,让我心中有一些酸楚。不过现在的社会变了,女的更被男人所尊重。娘家人的底气更足了,婆家怎么敢对人家有半点挑剔的想法!


伊春美食美客


这种说法是一面之词。我是五十年代生人,对这种说法真没听说过。

不过,男方的父母真没有去女方娘家的,而女方父母去闺女家是常事,闺女的公婆也非常热情招待。我记事较早,五八年大跃进的一些事有的还记忆犹新。父母去姐姐家也是常事,不存压瞧不起的情况。我母亲会抽烟,我大姐的公公在院心种烟,有时没有人来往时,就通过集上,靠熟人把烟叶捎来。


用户826912038760


“亲家”一词,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互相称呼对方父母时的统称,由此又演变出“亲家公”“亲家母”之说。农村老人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亲家登门,不值半文”的含义是:亲家上门来,并不值得像对待真正的客人一样隆重。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普遍反映人们一种“过河拆桥”的心理。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过河拆桥”四个字。

在双方的儿女没结婚或者没订婚之前,双方一般都客客气气的,生怕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孩子们的婚姻。尤其是男方的家长,怕万一礼数不周,让对方挑了理,婚事黄了,所以对女孩子的家长是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但是一旦婚事订下来,或者双方结了婚,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媳妇娶到家,生米做成了熟饭,也不怕女方变卦了。

更何况过去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子出了嫁,就是婆家的人了。女方的家长反过来可能要“讨好”男方家长,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而这时候,男方家长的态度倒不如婚前了。甚至有些男方家长觉得对方是高攀了自己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亲家来了,也不如之前热情。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过河拆桥”的心态在起作用。

再者,婚前双方可能因为彩礼或者婚礼细节等发生过一些不愉快。婚前觉得不公平一方可能忍气吞声。但是婚后双方家长见面,想起之前的一些琐事,难免有些怨气,双方的态度也不如之前热情。

二、“亲家登门”往往是有事相求,不受主人欢迎。

结成儿女亲家的两家人,是一种特殊的“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下,没有大事是不登对方家门的。

过去讲究男孩子找媳妇要找门第比自己家门第低一些的;女孩子找婆家要找比自己家门第高一些的。通常情况下,女方的家长登门,一定是遇上什么难事了。或者是需要经济上的支援,或者是需要人脉上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女方家长登门,是仰人鼻息,是有求于人。男方自然有些财大气粗的感觉,态度就不会像对待客人一样热情了。很可能就会端着架子,以一种不平等的态度看待对方。而女方家长也会唯唯诺诺向对方说好话,以达到求助的目的。

因此一些明事理的女子的家长,一般不是走投无路,是不会找亲家帮忙的,以免对方看轻了自己,也让女儿难做人。

三、“亲家登门”可能是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对方只是礼节性的拜访。

再有,过去农村亲家很少登对方的门,除非家里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才会礼节性地拜访或者随些礼。而这种情况下,主人家里人来人往,往往忙得不可开交。亲家来了,平常亲家两个可以坐下来,闷上一壶酒,炒上几个小菜,把酒言欢。现在只能是过去打个招呼,跟对待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而登门的亲家也很理解对方,当然不会计较。有的时候还要伸手帮忙招呼一下客人,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亲家登门”往往是来解决儿女矛盾,主人无心笑脸相迎。

过去男女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就被生生地安排结为了夫妻。因此过去婚姻更是一场赌博。赌对了,一生幸福。否则,两败俱伤。因此,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小两口闹矛盾的时候可能比较多。而过去两口子一吵架,女方就会收拾几件衣服,挎着小包袱回娘家。回家以后爹妈问起,也会哭天抹泪说明原委。女方家长自然心疼自家女儿,安慰一番,单等男方来负荆请罪。

可能最多一、两天,男方就会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女方家,请媳妇回去。这时候,岳父母难免把女婿数落一番。男方的父母也会小心翼翼地说着道歉的话,不管怎样,把媳妇接回家才是王道。还管什么尊严不尊严的。因此这时候男方家长登门,真的就是“不值半文”了。

更有甚者,女方还要让男方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写下保证书,或者拿出一定的钱财来,对男方作为惩罚,才答应回去。这样,男方的父母就更惨了!

有书君建议:小夫妻有什么分歧或者矛盾,尽量自己解决,不要让双方父母掺和进来,以免把事情闹大,两家关系更不好修复。

五、“亲家登门”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纠纷。

这层意思就要与时俱进地解释了。有的农村嫁女儿,讲究“好女不出村”。女孩子嫁到本村,婆家、娘家互相有个照顾。有的家里只有女儿的家庭,更希望把女儿嫁得比较近,可以把女儿当儿子一样,为自己养老送终。

有书君老家那边,老陈儿子娶了老齐家的独生女儿。当初结为儿女亲家的时候,说好将来小两口生的第一个孩子随妈妈姓齐,第二个再姓陈。老陈家也答应了。

婚后,小两口头胎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两大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娘家住得近,小陈又几乎长年在外地打工,小齐就经常带着儿子住在娘家。老陈老两口想孙子,就得来齐家看。时间一长,老陈两口子心理开始不平衡了:我家的孙子,本来该姓陈,非让姓齐。姓齐也就算了,还天天见不着面。于是就提出让儿媳妇带着孙子回自己家住,可是小齐却以丈夫不在家为由,拒绝了。老陈非常不高兴,埋怨几句,并说“再不回陈家住,就让孩子改姓陈”。

这时候老齐就不高兴了。于是双方话赶话,越说越难听,后来两个老头子差一点打起来。

当然这是因为之前农村计划生育抓得紧,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也很多。他们婚后住在男方还是女方家,或者他们的孩子的姓氏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两亲家的不和。

看来这些事情双方还是要互相体谅,和平共处最好。

看来“亲家登门,不值半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这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过河拆桥”心理,成为亲家了,就不必再担心儿女的婚事有变了;再者,亲家登门,不是有事相求,就是小夫妻闹了矛盾,或者是两亲家发生什么矛盾,这种场面总是不太和谐。再有就是亲家登门,有的时候是家里有大事发生了,主人应接不暇,也不能给予亲家必要的照顾,显得疏远不少。

其实,只要结为儿女亲家,就是一家人。亲家要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互谅互让,互相帮衬,和谐相处,不要让小两口为难。为儿孙们共同建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才是正理!


秋踏梧桐2018


这个有好几种说法,大体分为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是跟婚姻家庭有关,第一种说法是关于婚姻彩礼的事情,一般上门提亲之前都是要双方商量好彩礼的事情,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男方的父母上女方家跟女方的父母商讨,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就是一种上门求亲的过程之一,求亲为什么叫求亲或者提前,其实古时候叫提亲,现在绝大多数称为求亲比较适合。

现在的婚姻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 ,男方处于被动地位,女方处于主动地位,被动地位的处于劣势,会在婚姻事情上面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被动的基本上在占主动的人面前都会低人一等,救形成了上门的人都是没有多少地位可以的,就好比你有求于对方你才会主动上门低声下气的,婚姻其实也是一样的,男方父母去到女方家除了提亲求婚,剩下的就是去处理家庭矛盾去了。

所谓的家庭矛盾就是孩子婚姻造成的家庭矛盾后,女方回娘家不愿意回去,所以男方父母会到娘家说情还要把事情解决,迎回儿媳妇,这种情况下娘家人一般不会给好脸色,不管两个人的婚姻谁有错在先,只要男方父母主动上门解决问题,大多数娘家人会认为婆家人有错来认错了,所以不会给好脸色,这种来的诚意就完全不值钱的。

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亲家之间很少有直接来往的,要有来往就基本上都是发生了一些大事情才会有来往,而排除大事情必须有来往之外就是,真正亲家上门大多数是女方家去男方家看看孩子这些,如果男方父母在婚后上女方家,除了小孩闹矛盾儿媳回娘家后去认错接儿媳回家外,还有就是儿媳跟儿子之间有可能过不下去了所以上门解决,再者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性就是男方父母有事情求助于女方家,还有就是男方是上门女婿,男方的父母去看望孩子 不管哪一样,基本上都不会有得到好脸色,完全不给值钱的脸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