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魚塘魚苗神祕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農村生態好,水清魚多,雖然大部分野生魚個頭較小,可是也有一些性情兇猛,可能會成為養殖業的“禍害”!

比如湖南一位村民,發現剛放下去的魚苗、蝦苗,被掉不少,開始以為是有蛇、老鼠在偷食,夜晚巡邏時,卻目瞪口呆地發現,竟是這些“呆子魚”在作怪!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什麼是呆子魚

其實,所謂的呆子魚,就是學名沙塘鱧的土憨巴。它們身體粗壯,頭大而扁平,腹部渾圓。體呈黑褐色,帶有黃色花紋。

沙塘鱧喜生活於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冬季潛伏在水層較深處或石塊下越冬,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個頭不大嘴很大

不過,這些土憨巴魚雖然個頭不大,卻非常兇猛—它們嘴太大,因此跟它們身型差不多的小魚小蝦,都能一口吞沒!因此,村民說它們吃了很多小魚苗、蝦苗,是魚塘裡的禍害,大概也沒冤枉它們!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它們確實會吃小魚小蝦。而且土憨巴魚有點像是外來物種清道夫,生存能力極強。魚塘裡一旦出現,除非將水抽乾再暴曬數天,否則沒辦法完全將它們“趕盡殺絕”,這位老鄉有得頭疼了。

不需要技巧就能釣到

“白天看不到,晚上全出來了吃小魚小蝦了,用手電筒照到就不跑了,很好抓。”老鄉說,這種魚很"可恨”,吃了不少他放下去的小魚苗、蝦苗。

好在這種魚確實很“傻”,夜晚遇到強光,就會呆呆地趴在水底不動,用手就能輕鬆抓到!如果是深一點的地方,釣它根本不需要技術,直接鉤底,過一會兒過去提竿就行了。基本上,這魚咬鉤就不會脫鉤。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沙塘鱧的習性

由於沙塘鱧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魚類,所以垂釣這種魚所用的釣餌用蚯蚓、螺螄肉、蚌肉、螻蛄的幼蟲、沙蠶、蛆蟲、紅蟲等都可以。

沙塘鱧在幼魚時期,食慾特別旺盛;在漲潮的時候,此魚飢不擇食的急需食物,見了釣餌就會衝上來大口吞下。但到了退潮的時候,它的食慾大大減退,對食物就要挑瘦揀肥了,只吃沙蠶尾端柔軟的部分,這時,就不容易釣到了。最好把沙蠶的頭部去掉,只把沙蠶尾端柔軟的部分掛上鉤,才會有吸引力。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釣沙塘鱧常用釣法

1、釣洞

在村莊旁的小河、池塘邊,有不少石駁岸,雌雄魚專尋這些石縫、石洞、石泥交界洞內產卵繁殖。 雄魚在洞口、雌魚在洞內等食上口。這時用 1 米長短竹竿,1 米長短線,朝天鉤,掛紅蚯蚓,在洞口上下引逗,它們就會將頭伸出洞探視,這時把蚯蚓放在它們的頭前,它們會一口吞下,退回洞中,此時提竿就可將其釣上來。 在河塘邊邊走邊釣,一會兒就可釣幾十條。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2、逗釣

菜花時節,淺水暖,浮游生物、小魚蝦皆到可見底的淺灘覓食,塘鱧為食這些魚蝦,也在淺僅 10 ~40 釐米的水底遊動覓食。仔細察看水底沙石間,一旦發現塘鱧,將朝天鉤裝上蚯蚓放在它前面 5 ~10 釐米處,它會前趨而吞之,提竿即可得魚。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3、草灘釣

清明前後,淺灘內不少水域沉根植物已長出數釐米蓋住水底,但離水錶還有一段距離。 小魚、小蝦多愛在這些水生植物中或其上方覓食,塘鱧也躲在水草叢中,靜等食物到來。 這時在一叢叢水底沉根植物上方或側方用朝天鉤掛蚯蚓引逗,它們會從草叢中衝出搶食,一處草叢釣上一條後,還會有十條八條可釣。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不過,土憨巴魚的經濟價值其實很高,改養殖這種魚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因為經濟價值非常高,已經比較少見了。還別說,沙塘鱧肉多、刺少,確實鮮美無比,營養也很豐富,真是好魚!許多地方都價值數十至上百一斤!

釣友們,你們見過這種魚嗎?



魚塘魚苗神秘消失,村民夜晚巡邏,發現“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