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手術治療糖尿病足要儘早,這是為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在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中,糖尿病足是常見的高發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足是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在患者中發病率高達60%以上,給糖友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如果治療不及時,對身體的傷害也很大。醫生表示,病足手術應儘早。

手術治療糖尿病足要儘早,這是為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

  糖尿病足是怎麼回事?

  超過50%的病史大於20年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周圍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雙側肢體末端對稱性疼痛、麻木、痛溫覺減退甚至缺失、皮膚汗少乾燥增厚、肌無力、肌萎縮等,包括典型的“手套、襪子樣”感覺障礙,一般下肢重於上肢,肢體感覺缺失會直接導致感染、潰瘍和截肢。其中15%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進展性不可逆性足部感覺缺失,即“糖尿病足”。已有的潰瘍癒合後再發生潰瘍的幾率高達70%,80-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是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難以癒合的潰瘍。在臨床上,由於糖尿病患者長期受到高血糖的影響,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彈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並集結成斑塊,而造成下肢血管閉塞、支端神經損傷,從而造成下肢組織病變。而“足”離心臟最遠,閉塞現象最嚴重,從而引發水腫、發黑、腐爛、壞死,形成脫疽。

  糖尿病足應如何進行手術?

  一般認為,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是緩慢進展、不可逆的,防治困難。內科治療以控制血糖、對症治療、營養神經等為主,缺乏特異性有效治療。應用周圍神經顯微減壓術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手術在腰麻或局部麻醉下進行,切口僅數公分長,具有時間短、出血少、併發症少等優點。

  周圍神經顯微減壓術最合適的對象是剛開始感覺到手足麻木和刺痛、行走不能保持平衡或不能控制手足某些肌肉運動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患者整天都感覺肢體麻木和疼痛或者肌肉的無力和笨拙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並排除其他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的疾病,那麼就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了。應儘量在出現淺感覺喪失或者潰瘍形成之前手術,手術越早,症狀改善越明顯,成功率也越高。

  糖尿病足部血管閉塞的患者,通常病情會發生這樣的歷程。一開始,是出現間歇性跛行,具體表現為,不能走長路,走一段路,腿就會覺得痛,需要走一走,歇一歇;第二個階段,不僅走路會痛,坐著也會覺得痛,還有些發麻,用手按摩後會適當得到緩解;再惡化下去,足部就會發生潰爛,肢體逐漸壞死。很多患者還會感覺兩腿發麻、發冷,皮膚出現色素沉著、青紫,趾甲變形,毛髮脫落,甚至腫脹,感覺不到兩隻腳存在了。在間歇性跛行的階段,如果患者就能發現病情,此時的治療效果最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都能接受這個手術,腔內介入技術可以在85%-90%的患者中成功實施。專家說,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病情的發展,把握合適的手術時機,原則上講,應該是越早治療越好,越拖則血管閉塞程度及長度越嚴重,治療難度越大,效果也越差,手術截肢將難以避免,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介入能達到潰瘍治癒的目的

  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們都認為糖尿病足是不可逆的。糖尿病患者得了糖尿病足,一般都是去看內科或者骨科,內科幫助控制血糖,骨科處理潰爛、感染。專家說,隨著血管腔內介入技術的發展,這樣的觀念需要改一改了,糖尿病足的血管病變可以通過血管介入手術得到有效治療。

  腔內介入治療糖尿病足,簡單地講,就是將一根導管,插入下肢血管,通過造影,顯示血管的病變,如狹窄、閉塞、血栓栓塞等等,並通過球囊擴張技術、支架支撐技術及通過導管灌注溶血栓的藥物等方法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從而達到促進潰瘍癒合,解決下肢發冷、麻木、疼痛等症狀,腔內介入治療目前已經為國際廣大專家接受,廣泛地應用於臨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