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满清为什么明君多而昏君少?

泉洪


满清历代皇帝中昏君确实少,但明君其实也不多!

首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清朝的皇帝普遍要比明朝的皇帝要勤政,三观也明显要更正一些。毕竟明朝的皇帝,普遍都是比较懒的,并且还不务正业的,比如“顽童皇帝”正德、“修仙皇帝”嘉靖、“宅男皇帝”万历、“木匠皇帝”天启等。而相比之下,清朝十二帝中,却鲜有这类奇葩的昏君存在。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清朝十二帝中,大部分都是明君。如果真要是个个清朝皇帝都这么英明神武,那清朝也不会在近代饱受列强欺凌、不断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了。

实际上,清朝真正称得上是明君的只有康熙和雍正两位。

首先是康熙,他在位60余年,先后翦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击败葛尔丹、收复台湾、击败沙俄,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疆域;而在政治上,康熙大量重用汉族贤臣能臣治理国家,并且极力缓和满汉矛盾,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因此,康熙的文治武功之盛,在清朝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者”。

其次是雍正,他在位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然而在此期间,雍正却以钢铁般的意志,强行推动改革。雍正年间所推行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火耗归公、开豁贱籍、摊丁入亩等一系列社会改革,沉重的打击了官绅阶级的特权,从而促进了社会公平,有效的释放清朝的社会生产力。因此,雍正改革,对康乾盛世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康熙和雍正之外,其余的十位清朝皇帝严格来说都算不上是明君。比如康雍之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两代皇帝是清朝的奠基者,前者靠祖父留下的13副遗甲起家,一手建立后金;而后者则在后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称帝改元,建立清朝。但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属于马上皇帝,只能称得上是雄主,却还算不上是治世明君。

清朝自乾隆以后,历代皇帝基本上都是庸君,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

清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其实是在乾隆时代。乾隆是典型的太平天子,继承了祖父两代皇帝七十余年的国力积累,得以粉饰出一段虚假的乾隆盛世。但乾隆却是清朝衰落的主要责任人,正是他的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和不思进取,最终亏空了清朝,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而自乾隆以后的清朝历代皇帝,更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存在。晚清诸帝虽无大错,但也没啥值得称道的功绩。尤其是在近代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落后腐朽的清朝最需要的本来就是“变”。可悲的是,晚清诸帝虽表面上勤政,但多为庸君、弱君,根本没有改变的勇气和魄力......



这些历史要读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你这个观点我不太同意。我承认清朝没有昏君,但明君也不多,剩下的更多是庸君。

个人认为清朝的明君从入关开始算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勉强算吧!(毕竟乾隆前期还是不错的)。剩下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都是庸君,政绩平淡无奇。其中光绪还算不错,戊戌变法只不过是受到慈禧的干扰,从光绪的报负来看,他绝对是个好皇帝只不过生不逢时。

只不过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对皇子教育特别重视,再加上和之前明朝皇帝一对比。清朝皇帝就好多了,因为明朝皇帝奇葩太多。




蓋世楠爵


满清明君跟昏君很少,大部分都是庸君


KSTEMK影宇


什么样的君主才能称为明君?昏君又有什么标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上开始流传清朝明君多,昏君少这样一个违背历史常识的提法。甚至有人恬不知耻地说,清朝基本上没有昏君。我想说这些话的人应该是没有一点历史常识的。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就再也没有出过一个明君,乾隆之后,从嘉庆开始算起,清朝几乎个个都是昏君!


首先我们先弄明白明君的概念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君主才能够被称为明君?判断一个君主昏庸无能的标准又是什么?那些说满清明君多昏君少的人,能够给出标准吗?能够给明君下一个定义吗?这个任务留给他们去吧!

我们且来看,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励精图治,把清王朝带上了一个鼎盛的巅峰,但是辉煌过后,清王朝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从“嘉庆中衰”到“道咸衰世”再到后来所谓的“同光中兴”,清王朝离原来的盛世图景越走越远,大清帝国这艘破乱的大船,在一群昏庸的君主的驾驶之下,几次三番都要船毁人亡与世界大潮之中。



公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胜利,次年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的纲领性文件《权利法案》正式颁布。公元1765年英国第1次工业革命爆发,现代工业文明在地球上萌芽。公元1775年,随着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正式打响,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斗争之后,美利坚合众国就此诞生。公元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象征腐朽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公元1832年英国议会再次进行改革,全面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8年之后,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在时代大潮如此汹涌的情况下,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还在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听,狂妄自大。如此睁眼瞎,难道还算不上昏庸么?当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拥有将近90万正规军的大清帝国竟然打不败,区区只有4000人的英国远征军?这样的皇帝,难道不无能吗?


日本的明治天皇立志发愤图强之时,中国的咸丰皇帝还在紫禁城里吸着大烟,当德国的皇帝抓住机遇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清朝的同治皇帝还在想着要不要重修圆明园,当俄国皇帝进行农奴制改革之时,中国的慈禧太后却还要极力的维护所谓的祖宗法制,这样的统治者不昏庸,不无能?

清朝的皇帝相比于清朝以前的诸多皇帝,确实有很大进步,因为在清朝皇帝终于成为了一种正规的职业。而且说实话,清朝的皇帝都很敬业,但敬业归敬业——难道敬业的人工作就一定做得非常好吗?就事实而论,它们两个之间有关系,但是没有必然关系。



清朝皇帝很正常,他们没有其他朝代皇帝那么多的癖好,比如爱画个画啦,爱唱个歌儿啦,爱弹个琴啦。但是他们离明君还差得远!

古往今来,凡是能称得上明君的人,一是能将国家这里的繁荣富强,二是能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三是能够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没有了这3点谈何明君?做不好这三点,就是昏君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