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水滸傳》描寫了梁山好漢的故事,不經意間也展現了世間百態,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無良症者"——患無良症的人群被稱為反社會人格者,即使做了壞事被抓到,他們也只是受到表面的懲罰,但其內心絲毫感覺不到傷害別人而所受的煎熬。從這個角度去看,就會理解西門慶一類人的行為,就要明白在他們面前怎麼保護自己。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樸素的話說出了深刻的道理,每個人的性情、品格都不一樣,有樸實善良的,也有狡詐陰險的,就像光明總是與黑暗共存,歷來如此。毫無疑問,西門慶屬於後者,他的低劣無可辯解,也不需要辯解。良善之人或許會想:世上怎麼會有這等奸惡之徒,上天何其不公,常常會感到委屈,但沒有必要有這種想法。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換一個角度去分析西門慶的心理,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釋,豁然開朗,原來他是這樣的惡人。

1、 無良症者的心態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觀點:"垃圾人",

垃圾人定律,衍生於大衛·波萊所著《垃圾車法則》,形容本身存在很多負面垃圾纏身,需要找個地方傾倒垃圾的人。 世界上存在很多負面情緒纏身的人,他們需要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被人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丟。

相比垃圾人,"無良症者"有過之而無不及,把這個觀念套用在《水滸傳》上,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不是好人太老實,而是壞人太垃圾。其中典型的就是西門大官人。

受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古至今,大部分國人信奉的都是忍讓退縮的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總想著息事寧人,更不會去招惹別人,簡單的智慧隱含著樸素的真理。

然而,少數人的想法完全相反,在他們心裡唯有一種觀點"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而沒有一絲倫理道德存在。所以西門慶在陽穀縣作威作福,毫無內疚的去勾搭潘金蓮、毒殺武大郎,絲毫也不在意對他人造成的傷害,也根本想不到。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除了西門慶,還可以看到欺男霸女的鄭屠,花花太歲高衙內,破落戶潑皮牛二,做牙婆的王婆,清風寨劉高的老婆,黃蜂刺黃文炳,貪財害命的毛太公,無所不為的殷天賜;除此之外,在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中,也有殘暴濫殺的李逵,狡詐陰險的宋江,十字坡賣人肉饅頭的母夜叉孫二孃,潯陽江穩善私商的張橫,揭陽嶺也賣人肉饅頭的催命判官李立。

他們只知道我想要得到什麼,"人也要,錢也要,命也要",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損失和傷害。在常人看來是虧心事,會感到愧疚,他們做得理直氣壯,"正大光明",稱他們為"人渣"毫不為過。

正因為他們為所欲為的緣故,使得無辜的人遭受了無妄之災,家破人亡。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無良症者"沒有統一的標準,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理虧,可以做到問心無愧。在他們的心目裡,從來不會糾結行為的正當性,理所當然的隨心所欲。面對這樣的心態,就沒有辦法和他們講道理。

2、 老實人的抱屈

武大郎若是能夠事後反思,會感到抱屈,"我太難了"。武大郎會想,我長得醜個頭矮,人送外號"三寸丁谷樹皮",對成家本來不抱希望,天降好事娶了個美嬌娘,在老婆面前賠小心,在外人面前裝孫子,我招誰惹誰了,西門慶你要來害我性命!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西門慶會想,沒有仇沒有怨,我不過看上你的妻子,別人都不說什麼;不過就是毒死你,別人也不敢說什麼。

武大郎很難理解西門慶的想法,其他無辜被害的良民百姓也想不通。

因利乘便,因果報應的說法得以盛行,然而,無端遭遇禍事,家破人亡,想不通;平白被人冤枉,想不通;莫名其妙變成人肉饅頭,更想不通。更讓人為之心寒的,是張青也覺得可惜的頭陀,可憐響噹噹一條好漢,遭了狠毒婦人的毒手,英雄一世,名字也沒有留下來。

張青道:"只可惜了一個頭陀,長七八尺,一條大漢,也把來麻壞了,小人歸得遲了些個,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個箍頭的鐵戒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在此。別的都不打緊,有兩件物最難得:一件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數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想這頭陀也自殺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裡嘯響。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這個人,心裡常常懷念他。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作為老實人,本分度日,很少會產生害人的念頭,以為大家都是良善之人,絕想不到有人心比蛇蠍。

真遇上了,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是好,往往想到的第一個念頭,都是感到委屈,"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可是,碰到無良症者,抱屈沒有任何用處。

即使遇到了西門慶,也不要感到委屈,不用去苦苦思索"招你惹你了,要來害我",沒有用處,也不是解決方案,唯一的方法就是遠離,雖然在《水滸傳》裡,逃也無處可逃。

3、 遠離無良症者

無良症者,一般人沒有能力對付。例如遇到孫二孃,沒有武松的手段,則很難逃過變成饅頭的下場,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具有武松的本領,特別對於本分人來說,更不可能。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不要糾結"什麼仇什麼怨",講不通道理,思想上沒有共通之處,也沒有可能互相理解,就避免生活中的交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對付不了惡人,就遠離,"惹不起躲得起"。且看他逍遙,看他囂張到幾時,惡人自有惡人磨。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體現出俗語中隱含的智慧,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上垃圾人,與之爭吵毫無意義,激怒對方,或許還會受到意想不到的人身傷害;而碰到無良症者,就如同踏入遍佈陷阱的險地,遲疑久了,陷入更深,導致的傷害更大,早點脫身離去才是上策。

4、 結語

有名家提出觀點,《水滸傳》的故事情節表現了廟堂及民間倫理的悉數喪失。

《水滸傳》當中還有大量的吃人的情節,把人肢解了,做人肉包子,吃人心肝,這是嗜血成性的表現,但是也沒人從倫理上來質疑。在《水滸傳》的場域當中,這種殺人放火,包括殺兒童都沒有問題。當代的讀者讀莫言的《檀香刑》感覺到過分,假如讓他讀《水滸傳》就不覺得過分,可見文學的倫理也是一個歷史範疇。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對《水滸傳》的分析沒錯,可以從來都存在西門慶一類的無良症者,不只是出現在虛幻的小說中。

世上不可思議的事情太多,千奇百怪,難免遇上不可理喻之人,相比"垃圾人",更可怕的是遇到無良症者,某種程度上,就像醉駕,你覺得難以理解,他覺得理所當然,可以不顧自己的性命,更不管他人的死活,毫不內疚,不僅僅是過分。

瞭解人的陰暗,不是為了悲觀的消沉,而是對現實有清楚的意識,有淳樸善良的,也有喪盡天良的,遠離危險,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完〉


原來西門慶是這種人,難怪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