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苏军为了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集结了多么强大的炮兵和坦克力量?

小小狼王2019


众所周知,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围攻该城的是由德军指挥官保卢斯率领的第6集团军,而在数年的拉锯战中,苏德两军在城中反复争夺,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始终未能分出胜负。然而,由于苏联具备强大的战略纵深和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一场大规模反击在悄悄酝酿。

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终于到来,为此苏军调集了2000门各型火炮总兵力上百万参战,代号“天王星行动”。而由于经历了数年的鏖战,城中德军已缺乏后勤补给,加上西伯利亚的冬天使其战斗力直线下滑,仅仅不到一个月,德国第6集团军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毫无突围的可能。

最为重要的是,直到此时德国大本营仍寄希望于前线部队能够拿下这座城池,因而对于被围德军,他们根本没有给其撤离的选项,相反的,为了能让前线德军拖住苏军,德空军还象征性地向包围圈空投了一些物资补给,至于援军则消息全无。

随后,苏联军队为了能够一鼓作气拿下这些顽固之敌,又调来了7000门火炮开始大规模齐射,一时间阵地上硝烟弥漫,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终于由狩猎者变成了猎物,最终迫于无奈,数十万德军士兵向苏军投降,旷日持久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宣告结束。


精英出鞘


1943年1月初,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被包围于斯大林格勒一个多月,苏军在最初的大规模进攻受挫后便暂时放弃了对第6集团军的围歼,主要原因是德军对第6集团军发起了救援行动,苏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阻拦德军“霍特”战役级群的推进上,随着苏军粉碎了德军的救援行动,苏军开始将注意力再次回到第6集团军身上,必须迅速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防止德军再次发起解围行动,同时出于下一阶段的作战考虑,苏军需要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众多野战集团军解放出来投入到新的作战中。为此旨在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的“指环行动”开始迅速展开,各种武器装备都开始向斯大林格勒集结。



负责围攻德军第6集团军的7个苏军野战集团军全部都归于顿河方面军司令部指挥,整个方面军总兵力达到28万人,拥有坦克和突击炮264门、火炮和迫击炮7949门。而此时的德军第6集团军只剩下21万人、102门坦克和突击炮(23辆没有燃料)、1222门火炮,包括162门反坦克炮和29门88高炮。这样苏军取得了步兵1.4:1、坦克2.6:1、火炮6.5:1的总体优势。苏军经常将兵力集中于主要突击地域,而仅在次要区域进行牵制,因而在突破方向上兵力兵器的优势更加显著,战术性优势可以达到8:1(兵力)、5:1(坦克)、20:1(火炮)的绝对优势。苏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攻优势,将防线的大部分交给了装备大量机枪和火炮,但是步兵较少的筑垒地域部队,在这些地段上德军兵力甚至超过苏军,但是苏军深信德军已经无力发起任何进攻了,因此可以进行如此大胆的集中兵力,这种战术在后来得到大规模运用,这就是占据战场主动权一方所拥有的天然优势。



从上述兵力对比来看,苏军在步兵上并不占太大优势,主要是这些野战集团军此前一直在前线执行作战任务,损失很大,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已经开始准备后续的战略进攻,不愿意将过多的步兵投入到斯大林格勒地区,以往的经验表明,在这种要塞攻坚战中步兵的损失是极为严重的,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希望顿河方面军尽量依靠炮兵来粉碎第6集团军的防御,而不是靠坦克和步兵,所以我们看到顿河方面军的炮兵力量在当时来看是空前的,在12公里宽的突击正面上,炮兵密度达到每公里202门火炮。苏军在突击地域上将实施一场55分钟的炮火准备,反复打击德军的防御前沿和纵深,尽可能的用火炮摧毁德军的筑垒阵地。



苏军并没有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投入强大的坦克或机械化军,这些主要突击力量已经全部投入到南部地区以扩大向西的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只投入了一些独立的坦克单位,包括5个独立坦克旅、15个独立坦克团、1个独立坦克营和坦克连,总计264辆坦克,分别是110辆KV重型坦克、72辆T-34、9辆T-60、51辆 T-70、22辆“丘吉尔”式坦克。即便是这些坦克力量也足够对付德军第6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了,第6集团军仅剩下102辆坦克和突击炮,而且燃料即将耗尽,只能分散在各阵地上,无法集中起来进行机动反突击作战。苏军坦克直接为步兵提供直射火力支援,摧毁德军的支撑点和重火力阵地,击退德军可能的反冲击,在占领阵地后,苏军坦克将半埋入固定位置协同苏军步兵就地坚守,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