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这个赛季的中超冬窗期中超各队有些不寻常啊,是不是都在憋着大招呢?

Ivanfutbol


由于足协颁布了联赛新政,新赛季新签外援年薪不得超过税后300万欧,冬窗期各俱乐部已经不可能再有大动作。唯一具有轰动效应的大连万达撤资一事,好像也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所以中超各队冬窗期已经憋不出大招。


预计2020赛季中超联赛冠军的争夺依然不出传统几支强队,北、上、广还是主旋律,鲁能泰山和江苏苏宁依然敲边鼓。

广州恒大目前人才济济,在外援方面已经没有了引入空间,只是在内援引进上还有操作余地,不过憋大招的希望不大。

上海上港全部保留了原外援,由于新引进外援年薪不得超过300万欧,已经不可能再引进大牌外援,据悉全北现代前锋洛佩兹已经进入了上港的引援视线,能不能成功还要等待消息。内援方面上港引进了买提江和于睿,估计也就这样了。


北、上、广三强里面只有北京国安最有可能“憋大招”。

北京国安新赛季的目标仍然是夺冠,为此他们甚至拒绝了广州恒大以阿兰加张成林换李磊的计划。目前北京国安在比埃拉回归、奥古斯托留队以外,巴坎布、金玟哉、费尔南多三名外援都有可能被更换。不过有意思的是,本来是租借的费尔南多有可能被强制买断,此事正在扯皮中,最后结果怎样还要继续等待。
鲁能泰山最大的变化是教练组,在巴西助教法比奥离队以后,俱乐部新聘请了原霍芬海姆的助教马克和斯图加特的青年队教练瓦茨。至于球员方面估计变化不大,由于近几个赛季鲁能泰山不再追求大投入,球队最大可能是再引进一名外援中卫。

所以在限薪新政下,这个冬窗期中超各俱乐部能够憋出的大招可能不会太多!


中超快评


这个冬窗有点冷,截至目前,买提江加盟上港已经算是最重磅的转会了。

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三种原因:

第一,经济因素。根据各种爆料,多家俱乐部投资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经济问题。比如河北华夏幸福就屡有资金链出现问题的传闻流出。大部分民营企业捂紧钱袋,投入大幅减少。

第二,优质球员稀缺。国内球员水平普遍不高,除了少数国家队核心球员外,其他球员的水平一般。而那些少数的优质球员已被各大俱乐部锁定,有钱也很难买到。

第三,足协政策限制。中性名导致足球的宣传推广作用受到了严重削弱,许多投资人因此心生退意。足协在球员工资、转会费、财政收支方面的各种规定,也让各家俱乐部可操作空间减少。

可以想见的情况包括:

国内大牌球员不愿转会。受限薪令的影响,很多还在合同期内的球员,不愿意转会。转会要签新合同,受限薪令影响,收入会比原合同缩水一大截。球员更倾向于把目前的合同执行完毕,再寻求签新的合同。

外援无法更换。根据限薪令,新签外援工资被限定在300万欧元以内。而大部分中超球队现有的外援工资都要超过这个金额。更换外援,意味着只能找年薪在300万欧元以下的外援,这样的外援水平恐怕不如目前已经在队中的外援,俱乐部自然没有更换的动力。


当然,冬窗还没结束,重磅交易仍然有可能出现。申花、大连和恒大三支球队,可能性最大!

申花夺取足协杯冠军,要征战亚冠,现有人员储备显然不够,增加一些强援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的转会操作与股权问题挂钩,如果大连方面解决了相关问题,万达成为一方真正的主人,一定会补强球队的实力。毕竟大连现在的成绩与万达的期望严重不符。

恒大的变数则是归化球员。阿兰、洛国富已经符合代表国足征战的条件。如果在转会窗口关闭前取得国际足联的认可,具备了代表国家队比赛的资格,就属于国内球员。两人不占用外援名额,对所有中超球队都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球员交易。


小马哥看球记


中超还能正常嘛?这个冬季注定有点冷,各大俱乐部这是“无招胜有招”,让足协看戏呢。

中超冬窗转会期过去不少时间了,除了广州恒大爆出“清洗”功勋老将,以及上海上港大肆引援,其它俱乐部几乎都是无动于衷。特别是中小俱乐部,即使是冲超成功的石家庄永昌和青岛黄海,也基本是按兵不动。

上海上港经历上赛季四大皆空后,2020赛季势必要有所作为。趁机续约艾哈迈多夫、奥斯卡,以稳定外援阵容,再引入国脚级球员买提江和于睿,接下来或许还会有动作。阵容实力得到补充后,上海上港可说是对冠军势在必得了。

这就是有钱真好!为争冠可以不惜一切,但其它俱乐部呢?为什么都没有任何动静呢?

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只是在试训中而已。而且这些试训球员基本都没什么来头,可说是“老弱病残”级的球员,所以关注度不高,也就让人感觉这个冬季有点冷。

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足协的目的达到了,盛世中超要彻底告别。球员限薪、限制归化球员使用、球队中性化、配备女足队伍等等政策开始产生效果。

据《新民晚报》消息,一支中甲球队投入5000万元,从联赛中仅获得40万元分红,这样的环境,还能有几个投资人有兴趣继续玩下去?所以中甲、中乙出现不少球队有意退出联赛的意向,寒冬正在来临。

即使是中超联赛,也并非个个都是有钱的主,关键很多投资人都是民营企业,这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投下去没个响,那还来投资足球的热情?

中国足协作为联赛管理者,只赚不赔,瞎折腾,苦的、痛的永远都是俱乐部。本来中超联赛蒸蒸日上,迎来大批投资者和赞助商,却由于足协的政策让联赛观赏性急速下滑,失去关注度,也就没有任何广告价值。

如果没有宣传效果,那投资中超联赛还有什么意义?奢望从联赛中分红过日子?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还让俱乐部去除企业名称,要求中性化队名,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当然,很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过于急功近利,完全忽视现实情况,怎能取得预期效果呢?中国足协该好好反思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会烫伤自己。

中国足协包赚不赔,俱乐部大亏空,那趁机过冬,也就很正常啦。只是中超这个冬季到底持续过久,看足协的吧。

让俱乐部减负,虽然众望所归,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即使中超球队能够抗住这个寒冬,估计下次也难确保可以挺过去了。

中甲、中乙球队大撤退,不是靠延迟提交工资确认表就可以解决的。足协需要做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建立健康的联赛环境,而不是一步到位,扯痛众人。





常梦长乐


题主你好,我是夏说个球,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老夏个人觉得,这个冬季转会窗各个球队不是在“憋大招”,而是真的没有大招了。

本赛季的冬窗时间是1月1日到2月28日,现在眼看着已经快要20天了,转会窗口还是一片风平浪静,这个转会窗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疯狂,一方面各个球队迟迟不见引援动作,另一方面即使是已经官宣新援的球队也没有大牌外援。要问为什么各支球队迟迟没有引援消息,那主要还是受到了中超新政的影响。

(这个中超转会窗再也没有了以前的“疯狂”)

这个转会窗,中超的确是“变天了”,要知道前几年中超的军备竞赛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胡尔克、奥斯卡、保利尼奥等巴西国脚级别的强力外援纷纷来投,在最疯狂的2016年冬窗,中超甚至超过了英超成为当个转会窗口最能“烧钱”的联赛,引援总支出达到了疯狂的2.67亿欧元。

作为管理者的中国足协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大牌外援客观上的确提高了联赛的影响力和观赏性,但另一方面的确加剧了中超的泡沫,持续烧钱对于一个联赛和一些小球队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所以在今年冬季转会窗开始以前中国足协出台了“最严”限薪和限制转会费的政策,即使是外援的顶薪也不过300万欧元,这个限制政策包括了全部的新签约和新续约的外援,没有了高额薪水的诱惑,自然鲜有大牌外援愿意加盟中超。同时足协对于各支球队的薪资结构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个球队都在想方设法改善队内工资结构,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多少俱乐部想继续大手笔投入。

(以后的中超很难有重磅引援了)

这个转会窗口最热闹的球队依然是广州恒大,但是恒大在这个转会窗口也只是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归化球员和处理队内的一些老将上,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疯狂引援,而另外一支“烧钱大户”上海上港也只是签下了买提江,续约了奥斯卡,其他也没有很明显的动作。中超两个最豪的球队尚且如此,其他的球队就得更不要说了。

足协新政对于各个球队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了大牌外援的加盟对于联赛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的确是一种损失,但是我们的联赛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夏说个球


在这个冬窗期中超各球队并没有进行特别大的引援行动,只有以下球队就行了引援,

木热合买提江天津泰达→上海上港

于睿长春亚泰→上海上港

小摩托费尔南多回归恒大

石家庄永昌引进多名中甲球员,

在这个冬窗期上港进行了补强,其他队伍没有太大行动大多数是因为足协出台的300万限薪令所影响。并没有进行太大多的动作,足协的限薪令导致了没有太多的球员加盟中超的球队,所以说本次冬窗期各队都比较平静。


文sir谈球


国家应该彻底解决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让真正技术好的爱国的有责任感球员入选国家队


sf750116


呵呵,今年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房产业,你指望大手笔的不现实了,还有限薪,还有归化。所以,不是憋大招,是大家都不敢出招了,不知道足协再憋什么招。干脆无招胜有招!


浩然看实事


有限薪令在那摆着,还有啥大招放啊?


橙心橙义685


憋啥大招,都没钱进货了


手机用户62547405447


迎和新政,了解新政,能有啥大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