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在《易經》中說:“牛象坤,坤為土,土勝水”。古人也雲: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鑄鐵牛置於河岸,人們認為這對於肆意氾濫的黃河水來說是一種震懾,象徵著攔擋洪水、征服水患,造福於人民。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唐代開元鐵牛被泥沙埋沒,89年重新出土

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的黃河東岸。除了蒲津橋之外,歷史上著名的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

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黃河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的兩岸各有四尊。鐵牛鑄於唐開元十三年,為了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

在元末是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這巨型鐵牛除了起固定索橋作用外,還有其他多種作用。之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也沒入水中,悄然的消失了。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在20世紀的40年代,河水沿著蒲州西城牆外流過,據當地的老人回憶,在枯水季節時,下水還能夠摸到鐵牛的牛角,並且行船的還有被牛角掛傷船底的情況。

而在50年代之後,由於三門峽庫區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因此到了六七十年代時鐵牛已被深埋在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裡了。

到了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縣委以及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最終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從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開元鐵牛體型龐大,是無價之寶

開元鐵牛,是蒲津渡遺址中最突出、保存最完整,並且也最具觀賞價值的文物,明代地層距地表約7米。在四尊鐵牛旁還各有一鐵人,如牧策牛。

鐵牛分南北兩組,兩牛為一組,前後擺列,其面朝西。鐵牛等是唐蒲津橋的遺物,排列仍如前橋頭所列,由此也可領略大唐盛世築橋工程一斑。

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在牛尾後還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軸頭上有紋飾,並且各軸不同,分別有連珠飾、菱花、卷草以及蓮花等。

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曾經稱讚鐵牛、鐵人稱說;“這是一個具體的工程建設,有實際功能的藝術珍品,是技術和藝術有機結合的典型,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橋樑、冶金、雕塑事業的貢獻,是世界橋樑史上唯我獨尊的永世無價之寶。”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無價文物露天保存,實屬無奈

根據以往文物出土後的經驗來說,大部分出土文物都被保存在專門的地方,並且還由專門的人員來負責保管以防損壞,但是,這黃河邊上的鐵牛在被撈出來後,卻一直安置在露天河岸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並不是專家不想保護,而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保護它們,同時也不敢輕易去做。首先,這些鐵牛連同各種的零碎配套,每一個都差不多重70噸,並且體積也相當龐大,給它們找一個適合的地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才把它們安置在河岸邊。另外,如何妥善保護大型的鐵類文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界難題,不僅是中國的文物保護單位沒有好的辦法的保護,而是外國的專家也同樣沒有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建議。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過去,我們的專家在為了妥善保護鐵牛的時候,也經過了一番的探索,但是在探索方法的過程中,就吃了不少的虧。最終,在經過了一番的折騰之後,文物不僅沒有能夠得到好的保護,反而還使得情況變得更糟了,甚至是加快了它們生鏽的速度。要知道,這鐵牛在黃河水中泡的時間極長,但是也沒有出現生鏽的情況,如今讓專家們這麼一“保護”,結果倒是出問題了,惜文物如命的專家們又怎麼敢在輕易的嘗試呢?

為何出土極為珍貴的無價之寶要露天擺放,專家:實屬無奈


小結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黃河鐵牛的狀況還算良好,好在是古人的鑄造工藝十分厲害,製造出來的鐵牛的質量過硬。

因此,從短期來看,那些鏽跡並不會擴大,更不會危及到鐵牛主體,所以現在保護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去對其做任何干預,以防情況變壞。

而由於鐵牛的重量,也保證了即便是露天存放也不會遭到盜竊,留在黃河岸邊,讓它們繼續的保護人民的安全,相信是最好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