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我国城市众多,然而备受瞩目的也就那么几个,不少地方虽然拥有美景或美食,但由于知名度不高,并不能获得游客的青睐。在提高城市知名度这件事上,不同的地区可谓各有千秋,改名字算得上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了,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九寨沟曾经是南坪县,都江堰市在过去叫灌县,张家界市的曾用名是大庸市,因为一个好名字,这些地方从无人知晓到让游客趋之若鹜,也引得其他地方效仿。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套路并不总是有效的,1988年安徽徽州更名为黄山市,本想借黄山景区来吸引游客,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原本徽州的行署所在地是屯溪,因为城市改了名,屯溪火车站和机场也分别改为黄山站和黄山机场。可是当游客拿着行李走出火车站,却发现这里距离黄山景区还有近60公里,可以说下车就蒙了,这样的旅游体验自然很不好。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我们都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想以黄山这张名片吸引游客本来无可厚非,可是黄山市原本有着源远流长的徽派文化啊!徽派建筑、徽商、徽墨、徽剧都是徽派文化中的精粹,却因徽州的改名而无所依附,往往被游客忽略了。黄山“四绝”作为自然奇景当然有吸引人的地方,可是黄山市内这些富有文化底蕴的古镇也值得逐一去探索和品味。

宏村-徽派民居村落最典型的代表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西递宏村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很多人以为西递是个地名,宏村是在西递的村子,其实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古村。

宏村不大,又是热门景点,在旅游旺季时游客熙熙攘攘的,夹杂着导游断断续续的解说词,完全没有古村落的恬淡和精美。但你千万不因这样的表象而误会宏村,如果可以,最好挑个淡季再去。这里的徽派民居保存得非常好,过去徽商们在外发了财,会把财富带回故乡,带着光宗耀祖的责任感围绕宗祠建造居所。虽然是各家自行建造,建筑风格却完全统一,外观是清一色白墙青砖黑瓦,再加上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完全是中国水墨画里幽静小村庄的模样。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仔细观察宏村民居,你还能发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间有厅堂,面阔三间,院中有天井,通风和采光都非常好。其中既有“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又是由于古时男性外出做生意,老人女性和幼童留在家,四合院式的建筑能保护家人和财产安全。建筑兼具美观和实用,表现出古时徽州的民间艺术和智慧。

西递-除了徽派建筑,还有高大的牌坊

西递人气不如宏村,尤其是在行程短的情况下,很多游客会觉得都差不多,看过宏村就放弃西递了。虽然同样是徽派建筑,它们还是有点区别,西递的美更含蓄,有人说“宏村是画,西递是书”,这种说法很贴切。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西递除了民居,还有牌坊。有时我们会用“立牌坊”来骂人,牌坊又称牌楼,在古时通常是民间自发纪念某人或某事建造的,是集雕刻、绘画、匾联、书法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建筑。明清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徽州的牌坊多达上千座,西递有14座,只是后来被损毁了,仅留下胡文光牌坊。这座牌坊制作非常精良,是一件难得的精品,如今是西递的标志性建筑。

南屏-能看到一个姓氏宗族历史的祠堂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前面提到,古徽州的民居围绕宗祠建造。在明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才能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才允许百姓建造家庙,也就是祠堂。皖南古村落大多是家族聚居生活,所以村中一般都建造了祠堂。

南屏村因村南有山形状如屏障而得名,清代时徽商兴旺,村中聚集很多大户,所以至今仍保留有八座祠堂。从祠堂的建筑规模,就能大致看出一个宗族的历史背景、成员数量及家族兴衰等情况。有兴趣还可以在村中详细了解徽商的故事。

安徽这座城市古镇众多,却被名字耽误,游客往往忽略了她的文化

除此之外,还有唐模、徽州古城、渔梁、呈坎等等村落都值得去,深度游至少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古村落留存了很多人记忆里故乡的样子,又传承着一种文化精神。徽州的古村具有灵气,曲折迂回的巷弄、颓败斑驳的古宅,透露出腐朽的气息,有让人回到百年前的真实感。一生痴绝处,徽州必是其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