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在陽朔逗留的時候,去城區附近隨便轉了一下,沒成想遇到了一條絕美的河流,這條河的名字叫“遇龍河”。後來才知道,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桂林,不遊灕江,是一種遺憾;到陽朔,不看遇龍河,更是可惜。”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不得不承認,廣西大地處處都是風景,山清水秀,層巒奇峰,每一處都教人滿心歡喜。遇龍河位於廣西陽朔縣中西部,據說已被規劃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總面積約46.3平方公里,東至印象劉三姐劇場,北至白沙鎮觀橋村富里屯,西至高田鎮龍潭村,南至高田鎮九牛嶺,東北至印象劉三姐劇場。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旅遊度假區涵蓋遇龍河景區、蝴蝶泉景區、大榕樹、月亮山、圖騰古道景區、金水巖景區及聚龍潭景區等,整個區域河流蜿蜒,群山疊翠,美得像一幅畫。這裡似乎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古樸純淨。

走在遇龍河岸邊步道,河水清澈透亮,偶爾還能看到有魚兒在水中歡快遊曳。河流兩側綠草如茵,翠竹蔥鬱,遠處山巒迤邐連綿,古林樹木繁蔭。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在北方寒風吹雪,草木凋敝的時節,這裡滿眼翠綠,鮮花河流遍野,景觀步道起於白沙鎮夏棠寨碼頭,經過陽朔鎮朝陽碼頭,高田鎮水厄底碼頭,全長8.1公里,小徑將沿線自然風光、自然景觀、生態資源、農業、農家樂等各種資源“串珠成鏈”,讓人極大地感受到了慢生活所帶來的悠閒與舒朗,置身在自然山水與田園風光中不會發現不知不覺就融入其間流連忘返,“看得到青山,望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或許說的就是這裡吧。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這片大地顯然歷史悠久,在距離岸邊不遠處一片建築街區,有一塊牌匾顯示,這裡原是一座古村落,歷經數百年時光的侵襲,目前已成為古村遺址,在遺址旁邊建有特色民俗新村以及特色文化街區,當然,這還保留著原始的民族風俗,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今天,村民們偶爾還開展有民歌對唱、賽龍舟、包粽子、舞獅舞龍、百人拔河、山水婚禮等民俗活動。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午後的陽光照耀著蜿蜒幽深的遇龍河,目力所及,峰巒挺秀的喀斯特石林山峰似一幅凝重的畫,而朦朧的遠山彷彿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像是幾筆淡墨,暈染在藍色的天邊。

在一處河道中央,一位老農趕著牛從漫過水的堤壩走過,畫面美得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的場景,但這確實不是油畫——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看來美到讓人窒息,而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或許就是他們的生活,質樸而悠遠。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終究還是忍不住好奇,去旁邊的岩溶洞穴看了看,簡直奇妙無窮,幽深寧靜的溶洞裡,鐘乳石鋪陳於視線之內,巧奪天工的造型宛如神話,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簡直是一個高級魔法師,只是用一滴水,便藉助時光的手筆造就了一片奇幻世界。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當地朋友說遇龍河是灕江的支流,也是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河,全長43.5公里,流經面積158.47平方公里,流經陽朔縣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俗稱“小灕江”。

原來是灕江的支流,怪不得有著灕江濃重的痕跡,它的美與灕江一脈相承,但是在我看來,它更原始、自然、古樸、純淨。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再往下走10多公里就是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和富里橋,每一座小橋都有一個歷史久遠的故事。

遇龍橋又叫回龍橋,位於白沙鎮,是一座單拱石橋,建於明永樂十年,也就是1412年,經過六百多年的時光盪滌,石面早已斑駁,橋上欄杆被嫩綠的藤蘿纏繞,遠遠看去有幾許詩情畫意,走近觀察小橋清幽古樸,橋上一側還有一塊抗戰勝利的紀念碑,碑文記載了1944年村民自發與日寇激戰數十天取得勝利的經過。

美得讓人意外,陽朔這條河堪稱百里畫廊,與灕江比毫不遜色

站在遇龍橋上遠眺,兩岸的秀麗的風光盡入視線,立指山、雙流渡口、駿馬凌空等風光勝蹟近在咫尺。

同在白沙鎮的仙桂橋據說是廣西現存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始建於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距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了,1994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富里橋處於遇龍河上游,距今約500餘年歷史,朋友說,那裡還有一條古代的官道,以及一個古村舊縣村,村裡大多是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至今還有“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等歷史建築在時光的深處泛著歲月滄桑的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