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们说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不求回报到底是为了什么?

世遗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不求回报,只求孩子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好的生活条件,这是每一代人做了父母以后,所有人的想法,能不能得到回报?就要看晚辈们有没有那份孝心?如果他没有这份孝心,你就是图回报,你也图不着。他们有孝心,知道老人拉把孩子一辈子不容易,它会友孝顺父母,你不图回报,他也照样会回报给你一个晚年的幸福生活。


贤者ws


以下是我一月八日发布的微头条,正好可供参考: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还有两天就结业考了,想不到这么个花季少年说没就没了,我家孩子刚刚打了个电话回来报了下平安,我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想了想,江苏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每年本省的高校招生名额都大量给了外省,同样的一本线,比其他省能高出近百分,安徽500分上一本,江苏却连大专都上不到一所好的,每每看见孩子学习到凌晨1点,早上4点半就起床背书,我真的于心不忍,经常劝孩子: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这么拼命!孩子也经常说:就怕自己休息的时候,别人在用功。自己辛苦付出,不能什么都得不到,怕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跟前忙后的父母。孩子有时候叛逆,大道理她却都懂。很多人说,为什么要生孩子,养孩子呢?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回答,令人感动: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不要求孩子完美,也不用给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能健康地存在,来到美丽的世上走一遭,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足矣!


重油时代


我觉得以前中国家庭是养儿防老的,所以都希望孩子回报;可是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个愿望可能要调整了,否则会落空。

首先,现在孩子都会离家很远,地球村的概念,让孩子可以去世界各个角落,如果孩子在国外,你在老家,怎么实现让孩子给你养老呢?就算我在国内,跟我父母也相差1400公里,一年回不去一次,我再有孝心,其实除了给父母一点钱外,其实也养不了什么老。

再来说经济的问题,如果希望孩子养老不是希望他的陪伴而是希望他给钱就好,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老龄化,比如90后、00后的孩子,一个年轻的独生子要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老人,你觉得孩子怎么承受得了?我觉得这个比不上越来越发达的养老保险、或其他的养老理财,早早给自己做好养老的经济储备,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给自己孩子减轻压力,这种养老方式靠谱得多。

以前中国家庭都是大家庭,三代至四世同堂,但现在社会发展,都是强调核心家庭,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婆媳最好保持一点距离美,而且隔代教育也出现很多问题,更让大家庭变成“小家庭”的模式,我觉得这也是推动养老观念必须改变的原因。

就我的成长而言,身上背负着给父母养老的期望,年轻时想飞也是负重前行,将心比心,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如果想飞,就尽量飞,不想自己因为需要养老而成为他飞翔的阻力。

养育孩子,虽然有苦,但也更多是快乐,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体验更多的人生、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回报”我们给我们养老。当我们放下对孩子的要求,孩子才更可以轻松快乐地做他自己。


玲珑心理咨询


以前有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回答,我记得有一句,很贴合我的想法“为了爱与欣赏”

有人说,有了孩子之后,就等于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这句话,同样也在告诉我们,是孩子,教会了我们爱与被爱,付出然而不求回报

我们在爱着自己的孩子时,也会被我们父母的爱深深包围着

当我孩子试着迈出第一步时,我想起了我妈是如何弯着腰,拉着我走出我的第一步

当我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时,我想起了我喊我妈第一声时,她笑的无比幸福

有些回忆虽然不能复制,但它可以一直延续,有些时间虽然不能倒流,但它可以一瞬间定格

有些爱虽然很久没有说出来,但它一直在行动着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要生养孩子的原因,所有的痛苦加起来,也比不过孩子教会我的每一件事


倩倩剪辑


但凡能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的父母都是那种不指望孩子给自己回馈什么,不指望孩子感恩戴德,更不指望孩子时刻铭记着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怜天下父母亲,最普通的父母往往是最淳朴的父母,他们想的就是孩子长大成人,按照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自己的工作愿望,所以说作为父母的总是不指望孩子为自己做出什么,总是希望孩子为他们自己做些什么。因此说这就是父母伟大之处。

往往在外面漂泊的子女或者是工作了有挣钱的子女给母亲父亲买一点点礼物,父母都会抱怨又心疼的说你这傻孩子给自己买一点有钱了最刺激的生活好一点,别给自己父母买这些父母都有钱不用你管的。但凡是我说的这种情景,都会在普普通通的家庭中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一种家庭的温馨,更是一种父贤子孝的好家风。

我姥姥姥爷家里特别的贫寒,我就就靠自己念上了大学,最后在一个很好的单位参加了工作,自己的生活过的也比较不错。等到舅舅要结婚的时候,舅舅想买一个大房子把姥姥姥爷也接过去,但是姥姥姥爷也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她对舅舅说只要你们的日子过的平平安安的,只要你们的生活幸幸福福的,我们做老人的就高兴。在舅舅结婚的时候,姥姥用编织花筐钱给舅舅拿了8000多块。到现在为止,只要舅舅要给姥姥姥爷买什么,他们总是婉言相聚,这就是最朴实的老人不希望儿女们总惦记着自己,只希望儿女们好好的活好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中国的父母不图回报的很多很多,中国的父母无私的奉献的特别的多,所以说这就是父母那种良苦用心,就是父母那种源源不断的父爱母爱,所以说他们不想要孩子替自己做什么,这是一种伟大又无私的付出。


伊春美食美客


  • 你能从孩子身上看到你的影子吗?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你的性格,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你的相貌特征。
  • 你的人生弯路不想让孩子再去走。你未实现的梦想总想着孩子有一天能实现。
  • 生孩养孩是生命的延续,是婚姻的纽带,是桥梁。
  • 生孩是想着基因的遗传。
  • 辛辛苦苦养孩子,只是想让他的人生比我更精彩,比我更完美。让他以后比我过得更幸福。
  • 我们这一代人,对父母回报了多少呢?父母也没有对我们要求多少。
  • 虽然说陪伴是最好的孝顺,而我们,一年就最多有一个月在父母身边,父母生病了匆忙赶回,稍好一点又急于回来上班。平时就打打电话,现在可视频聊天了,可以互相看看对方。生活上有物质上的需要可提供,如果有一天,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才会回到他们身边,可那时的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在人世呢?
  • 有人说,生孩养孩那么辛苦,还不求回报。干嘛要去做无谓的牺牲呢?世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傻的人呢?
  • 当你真正生过养过孩子你就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奋斗目标。当你想着你的孩子在你的努力下,一步步成长,到最后硕果累累时,你会获得丰收的喜悦。
  • 两个人的婚姻,当有了共同的财产——孩子,你们就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我心向未来


就目前我们所处时代和人文底蕴要说养儿女不求回报都是假话,没有人高尚到奉献一生而愿意孤老无依的生活。尽管父母心慈善护儿女,一但老无所依谁敢说他无愧无悔?

说官话的说大话的都是得到了回报的,或子女就在身边的。辛辛苦苦一生养个白眼狼还高高兴兴的宣称不求回报,那就得去看看心理医生了,或有病或麻木或有了更好的安置。有时父母可以不求回报,但儿女必须要有回报才符合人轮之本。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养大了儿女或不孝或成了冤家,还高兴的说不求回报骗鬼呢?

没有付出不愿有回报,春播秋收是一年的期盼,百年育人是一生所愿。沒人愿意老无所依,生儿育女就必须老有所养。这就需要我们的传统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與情引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自己撒下的教育种子必收获不同的果实。


返乡归来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不求回报不外乎就图个乐呵!

正象那首歌里唱的,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

孩子小的时候,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长大后,父母拼尽全力,为了给他(她)最好的,助他们读书成家。孩子成家后,他们又有了他们的辛苦,一代一代这样往下传递。

你说养儿防老吧,真的老了,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这个不愿意,饱含着的是不忍心和舍不得,也饱含着一份老年人的自尊。他(她)们老了腿脚不灵便,从不声张,有个小病小痛从来默默的扛。

真的孝顺的儿女,看到父母年迈自会察言观色,细心照顾。粗心大意的儿女,或者忤逆不孝,则会大生烦燥和嫌弃。

所以生儿养女不图回报,说的也是本心话。人活到七老八十岁,早已看透人生,洞悉世事,图不图回报并不由你所想。早就作好不图回报的心理准备,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满目他乡沧海一笑


辛苦的把孩子养大,不求回报,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从出头,到长大成人我们每一位做父母都经过千辛努力,有的自己还要节衣缩食,花费心机,历经万苦,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人,步入社会。当孩子进入社会时,基本上完成了我们对他的培养义务。孩子参加当前的社会工作都是比较繁忙辛苦的,我们作为家长,不需对孩子有过高的,物质上的索取,都愿他努力搞好工作。对孩子唯一要求就是,成了家以后,经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节假日,和父母团聚一下,把自立的小家照顾好,这也是父母的心愿。 是对父母的最大回报。


戴淑年


既然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养儿方知父母恩,其实人都是自私的,当然还是希望孩子可以回报,但是现在这个社会生活压力太大,大多是父母还得帮小孩带娃,有能力的父母老了还要帮衬小孩,父母的心愿是希望小孩过的好一点,父母自己却不在乎自己多苦多累,我们要学会感恩,有能力好好孝敬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