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海发展还可能提升吗?

陈迪解说


二零一九年,上海上半年GDP16409.94亿元,名义GDP涨速仅5.47%,远远低于我国8.08%平均水平!更是落后于传统的一线城市北京(8.26%)和广州(10.35%)。很多人开始纷纷吐槽,是不是上海老龄化原因(经济越发达的老城市,老龄化现象越突出,比如东京),导致思想过于保守,制度越来越僵化,执行力下降?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产业发展从中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小编以为才是上海经济暂时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上海越来越缺乏能力带头将长三角的优势发挥到新的水平,同时又遭遇到新兴城市深圳的强力阻击,龙头优势逐渐丧失,群狼纷纷崛起的时代,确实一方面削弱了领头狼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家资源相比以前更加的分散,很多时候都得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区域的经济。然而,大上海越来越抓不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比如在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时代,上海竟然拿不出和北京、深圳、杭州对抗的互联网企业,逐渐沦为了一个普通的超级城市了,以前的一城九鼎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很多人由此唱衰上海,也有更多的人为上海发展的瓶颈问题揪心。那么,究竟如何发展大上海呢?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挥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

一是进一步深化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吸引投资银行、股权投资等总部性金融机构落户,积极引进央企总部、金融机构二总部;加强人民币跨境融资、担保等方面金融产品创新,扩大人民币债券发行,积极稳妥推进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继续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加快推进贸易方式转变和贸易功能提升,推动服务贸易、离岸贸易、进口贸易发展。

二是勇于突破瓶颈制约,加快高端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以开展国家和本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扩围试点,研究扩大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实施范围,鼓励发展专业服务、高技术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

三是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产权制度安排,建立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机制,完善人才户籍、居住证、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型的内在动力

四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滚动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

3.2进一步破解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努力提高各类居民收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提高挂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结合国企整体上市和事业单位改革,破除制度性障碍,逐步和同步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和一线职工工资,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是进一步推进镇保、综保向城保平稳过渡,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保障水平的差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四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同时,顺应居民消费从日用品类消费向耐用品类和服务消费的升级趋势,加快新兴服务业态集聚。

3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加强重大项目招商和项目落地服务,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围绕全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争取落地和开工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引导各类功能性机构加快集聚。

一是进一步推进世博园区综合改革与规划,要加快推进央企总部基地的主体引进和相关配套完善,加快推进优化“一轴四馆”的后续功能开发和能级提升,进一步推进文化博览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并加快实施相关区域的过渡期利用方案。

二是虹桥商务区要加快推进国家会展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围绕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提升,加快推动各类专业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集群发展。

三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要强化推进度假区大市政配套、二级市政以及主题乐园各项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6平方公里核心协调区的规划开发建设。

四是黄浦江两岸地区要围绕高端服务集聚带和旅游休闲集聚带的打造,聚焦世博会及周边地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徐汇滨江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吸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航运服务、现代商务、新型商贸、专业服务、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态集聚。

五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快推进落实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进一步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平台,带动“大张江”各园区的全面提升。

六是临港产业区要探索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能级为核心,着力引进重点产业的大企业、大项目,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和产业集聚。

4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服务扶持,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市场基础

一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上海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中小企业运用企业债券、票据融资、资金信托等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直接投资形式。

三是加强创业创新支持政策,设立创新人才创业资金,聚焦能够抢占战略制高点、具有先导型带动作用、“市场失灵”的项目等,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5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对外投资,拓展对外贸易增长新空间

一是加快高端引资,把握发达国家产业、人才、资本等在危机中加速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服务业领域。

二是加快“走出去”,积极运用现有产业引导资金,探索政府购买境外投资中介服务,或已设立种子基金方式成立一批境外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本地企业加强对外兼并收购。

三是加快发展新型贸易,大力吸引和拓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研发外包、软件服务等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创新培育以国际商品检测、维修为重点的新型技术服务贸易业务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今天的尚方宝剑有可能变成明天的短板,曾经书写共和国辉煌的东三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由长子变成了小子,上海能够在这样剧烈变动的时代,还能坚守住自己的优势,已属不易。风水轮流转,明天到我家也是区域竞争的常态,相信经过短暂的陈痛,大上海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凤凰涅槃,再造一个新上海!


财经趣弹


听听下面人放的屁要笑死,上海要靠国家政策?呵呵,共产党就是在上海出生的,20世纪初就是远东第一城市了要靠国家政策?倒是在文革时期下乡的知识分子有不少,别以为上海的发展是靠你们的,搞得好像上海欠谁似的。想让上海发展更快也很容易,把市长换成上海人就行了


无语xoxox


看了很多观点。我只有一句话,大多数人看上海的发展前景就是瞎子看眼前,一团漆黑!



为了梦想闯天下


上海,呵呵了,从江苏到上海,路面质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上海先把路修好,电线杆入地了再来谈发展


Dentee


上海 政策扶持的时间窗口过去了,现在变得高不成低不就,而且华东地区国家给了杭州更多资源,打造另一个1线城市,给更踏实的机会是对的。


阿鹏2265


上海这几年经济增长防缓是因为经济转型,附加值低的产业慢慢向周边搬迁,这个是双赢的项目,上海作为龙头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发展高科技产业,周边城市也可以接受普通制造业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龙头不是自己强大就行了。上海经济辐射效益非常大。上海的一个发展战略决定着周边大小格城的发展前景。并且当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综合发展才是重点。光要经济,不重视文化,民生,环保,那这个城市就是机械,没有温度和风度!

并且上海是中国最老牌的一线城市之一,到现在还能保持这种活力,上海慢慢舍弃低附加值产业这个决定是需要勇气的,在中国唯GDP论的这个年代背景下,这个决定意味着数据难看。


吃大懒猫


上海的发展第二阶段才刚刚开始,临港新片区是世界的舞台,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段比上海的临港更好。发展大有前途


用户1364142198486


上海已经智慧城市了,已经垃圾分类了,已经是顶级城市了,没法再提升了。


据网友的网友说


上海是世界有名气的超大城,未来浦东发展更巨大,海陆空全佳的一块好地方很识合发展。[耶][耶][耶][微笑][微笑][微笑]


泉泉141498491


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东京、巴黎,这几年的确上海发展越来越慢了,上海是个只会靠国家政策发展的城市,缺少创新。

北京这几年规划的更加好,深圳也在赶上上海。对比几个国际大都市,深圳是极具潜力的城市,不出5年必然超过上海。我所在的公司,是世界500强外企,现在已经计划将亚太区总部设在深圳了。上海想赶上东京都别想了,能守住现在的gdp就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