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北京,一位摊主在向采购年货的顾客介绍春节饰品。 中国网图片库 陈明摄影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期间鞭炮齐响、烟花满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首诗带着我们迎接马上到来的节日——春节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春节是……?

春节,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


春节,除旧布新的日子,从年尾廿三(或廿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关中花馍:蒸出来的民间艺术品 彭华摄影

春节,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子务村武吵子、大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垡村高跷队、大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瓮各庄村文吵子在榆垡文化广场轮番上演,让人又找回了那深藏在记忆中的年味儿。中国网 董宁摄影


春节起源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传统门神。中国网 赵娜摄影

如何庆贺春节这个全年最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习俗日历:


腊月二十三:祭灶、吃灶糖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炖肉

腊月二十七:洗浴、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题写桃符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上供请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祭祖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正月初三:谷子生日、小年朝、羊日

正月初五:送穷、开市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节

正月初九:天日节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老鼠嫁女、十日歌

正月初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巴乌节


划重点:

拜!年!


自古以来

过年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有专属仪式感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拜年

喜气洋洋为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又吉祥又亲热

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

一是叩拜:孩子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有些换成了我们更熟悉的拜年方式,比如微信、电话……和表情包。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另一个重点

压!岁!钱!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这项大家喜闻乐见的优良传统是各种年俗里其中一项变化中不变的存在。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传统压岁钱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压祟的力度更大。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到了明清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压岁钱特别考验“演技”

过年经典戏码

“拿着拿着……”

“不要不要……”

然而

一边嘴上说着不要

身体却很诚实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预祝大家过年演出成功!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当然

有习俗就有禁忌

春节禁忌必须牢记: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吉辟邪祈福。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猪日——祭财神。

·初五:“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接财神。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聚餐吃喝,放花炮,也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要祭星,寺庙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


接下来

春节重头戏

春节食俗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春节的重头戏,是除夕。除夕的重头戏莫过于团圆饭。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北方人肯定少不了饺子,南方人必定不缺汤圆。都有象征团聚合欢,招财进宝的寓意。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过年的食物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正所谓东西南北不尽相同,五花八门、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琳琅满目。不仅内容丰富,在寓意上更是不断推陈出新。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上菜!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红红火火之火锅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春节必备佳品之“五谷丰登”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团团圆圆过大年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金玉满堂之美味汤羹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步步“糕”升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长长久久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五福临门之“兜福”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年年有余之“无鱼不成席”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茶味太极奶酪甜甜蜜蜜又一年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年“味”儿话吉祥 茶香竹篓虾 花茶配炸虾好吃又健康

十道美味新年味

十全十美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拿走不谢~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其实,如今年夜饭吃什么,意义已不大,人们更重视它的精神内涵。

唐代诗人戴叔伦曾经描写到“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个人最孤独,最无奈时候想必就是于此。

每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最大的渴望的就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情满中华中国节——春节·新年味 十全十美迎新年

2020年1月10日1点07分,春运首趟务工人员专列——北京至峨眉K4219次列车即将从北京站始发。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回家过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人们团圆的脚步。

春节,这顿饭是精神上的聚餐,凝聚了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除夕夜团圆饭,流淌着中国人对家庭团圆、和谐社会的浓浓企盼,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