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我是某边防旅政治教导员石旭峰。我们部队驻守在中蒙边境,横穿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我们营是单位里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边防营,驻地堪称“月球地貌、风沙世界、干旱王国”。在这环境恶劣的北疆大漠,我戍守边关十二个年头。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2007年军校毕业,我从南京一路向北,踏过祁连山,又出嘉峪关,由甘肃入内蒙,经过4天艰难跋涉到达目的地,接着又沿戈壁滩再向东行,越走越远、越走越偏,直到深夜,才到达边防某连。第二天清晨,走出宿舍,只第一眼,我的心就一下凉到底了!光秃秃的山丘上不见一根草,黑乎乎的戈壁滩碎石随风跑……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下连没几天,我随队执行潜伏任务,潜伏点是一个深70厘米、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地窝子。盛夏的戈壁滩,天蒸地烤,中午时分,地表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地窝子像是“炼丹炉”,人在里面汗珠从帽檐滴到胸前,从胸前渗到全身,身上的军装像在水里浸过一样。不到两天,每个人脸上都脱了皮,全身上下起水泡。最难受的是吃饭,一张嘴,干裂的嘴唇上直冒出血珠子,每咬一口压缩饼干都钻心的疼。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要说苦,还有更苦的,这就是清河口!清河口是我们营边防某连所在地,在沙漠中又深进去了200多公里,冬天奇冷,夏天酷热,春秋天沙尘暴肆虐,一年有270天刮7级以上大风,年均降雨量仅有37毫米,但蒸发量却是其100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有人感叹:“过了贺兰山,一步一心酸;来到清河口,扭头就想走。”2011年,我调任清河口边防连连长,也是这一年,清河口的最后一户牧民搬走了。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对清河口的苦,我妻子深有感触。那年她来探亲,搭车走在戈壁的“搓板路”上,一路颠簸一路呕吐,10多个小时后又遇上沙尘暴,差点被飞沙走石卷走。好不容易踏进营门,看到又黑又瘦的我,不知是心疼还是委屈,两眼泪汪汪地说:“来之前知道这里很苦,可没想到有这么苦。”其实,清河口最令人难熬的是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每条军犬、每峰骆驼,都成了大家的聊天对象。有个战士休假回家,在城里火车站的广场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不为别的,就为多看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清河口苦,但在官兵心中却是圣地,因为这里长眠着一个年轻的戍边忠魂。十七年前的一次巡边,连队战士张良和战友遭遇极端天气,一个战友中暑晕倒,张良把仅剩的半壶水全部留给他,自己赶往连队求救,因天太热、路太远,张良在半途脱水晕倒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张良把枪埋到梭梭草下,从衣服上撕下布条,绑在草上作为记号。等官兵找到他,发现他头朝着哨所的方向倒在沙漠里,大家抱起他,轮流给他喂水擦脸,一遍遍呼喊他的名字,这个19岁的年轻战士再也没有醒来,把生命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大漠边疆。在张良墓前,听完大家的讲述,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拧开一瓶矿泉水,一滴滴地洒在墓前,内心百感交集。也是从那时起,张良朝着哨所方向倒下的身影永远刻在了我心里,让我真切懂得,那些镌刻在书本中的信念、牺牲、奉献从来都不虚无,那些口口相传的爱国、忠诚、无畏从来不曾消逝。这里的苦我石旭峰吃定了,戍守大漠边关的事业我干定了!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大漠孤,但偏居一隅不言苦;边塞远,但头顶冷月不惧难。我和全连官兵牢记“界碑在我面前,祖国在我身后,责任在我肩头,人民在我心中”的忠诚誓言,秉承“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的骆驼品格,扎根大漠戈壁,守护祖国安宁。当连长的第一年,我走遍了清河口的数十座山丘、上百条深沟,把200多里边境线上的地形地物地貌都精准印在脑海里;第二年,针对清河口地广人稀的特殊情况,摸索总结出多种控边模式、执勤手段,成功处置多起重大边情。根据沙漠执勤需要,我把“乘驼射击”作为必训课目,带领官兵起早贪黑练,有的练得裤裆都磨出大洞,最终全连能骑着骆驼完成所有课目、做到指哪打哪儿。连队管边控边、全面建设各项成绩名列前茅,最偏远的单位成了上级最放心的单位,连队被授予“清河口模范边防连”荣誉称号,我这个连长也荣立了个人二等功。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之后,我当了副营长,到机关做了科长。或许是对艰苦有感情,也或许是与沙漠有缘分,得知边防某营缺教导员,我就“自讨苦吃”,主动申请由机关科长平调到某营当了教导员,誓用“生命线”铸牢边防线。作为强军思想播火者,大漠戈壁党代表,这两年我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立牢官兵“精神界碑”,每年新兵来队,我带领他们第一眼看的是“热血铸军魂、丹心献祖国”巨幅标语、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国门界碑、聆听的第一堂课是张良的故事,组织大家每天升国旗、每周写格言、每月擦界碑,举办大漠军体秀、奇石收藏赛、根雕沙画展等特色文化活动,让歌声笑声充满大漠边关,让官兵从苦味中咂摸出“甜”来。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新战士杨少东是北京邮电大学应用物理系的高材生,入伍不久,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打起了退堂鼓。我知道后,就有意识地专门带他巡边,那天在哨所,我对他说,“别看这哨所小,只要你站在这里,祖国的版图就不会少一丁点儿;别看这里四季一个色,只要你每天升起五星红旗,大漠戈壁就充满鲜艳色彩。”我还现身说法,讲自己的戍边经历,特别是从怕苦到吃苦、从适应到成长、从恋爱到成家、从甘心到快乐的心路历程,杨少东听后很受触动,从此他像变了个人,训练刻苦,工作积极,阳光向上,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军校。现在,“没来清河口抢着来,到了清河口不愿走”成了我们单位的时尚。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去年底,湖南卫视曾有个记者采访过我,他问我,在这么苦的地方当兵,而且一干就是10多年,值得吗?我说,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算得出来。这里再偏再远,也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一块肉,边防官兵不会嫌她贫瘠,更不会让她流失一寸!


他在“生命禁区”守了12个年头,背后故事让人泪奔


首长、战友们,钢枪沉默看江山竞秀,青春无悔写日月辉煌。戍边12年,我已经与大漠边防深深融在了一起,铁心做北疆边防线上的磐石,苦累吓不倒、狂风刮不跑、沙暴卷不走,因为,我站立和坚守的地方是中国!


整理:付晓辉

摄影:徐宁、齐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