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髖關節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嗎?有何依據?

MiSs_C


髖關節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兩個概念進行詳細的解答,一個是“髖關節痛”,一個是“股骨頭壞死”,並且需要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有個清晰的認知。全文提綱如下:

1.髖關節是什麼樣的?

2.髖關節痛可能有哪些原因?

3.股骨頭壞死是怎麼回事?

4.髖關節痛在哪些情況下可能是股骨頭壞死?

本文共1937字,閱讀時間6min:

髖關節是什麼樣的?

我們來看一下百科上有關髖關節的解釋: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

看了半天,其實也看不明白這麼複雜的醫學解釋,那麼下面給大家看一個簡單的視頻,有關髖關節結構的說明,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f8d87e9e249c744371e7a17899acf94\

骨科王健醫生


髖關節疼痛,當然未必是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疼痛只是一個症狀,圍繞髖關節疼痛位置也可能有多個方向,至於依據,最笨的方法是去醫院做一個股骨頭核磁,這樣可以有效的排除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

一般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都是有誘因的,一個是長期飲酒,一個是外傷,一個是長期大量服用激素類藥物,症狀主要表現在髖關節周邊疼痛,大腿內側、膝關節內側疼痛,長短腿,四字試驗陽性,做股骨頭核磁可以進一步確診。

髖關節偏外疼痛



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例如,發生在其部位的勞損,像臀中肌和闊筋膜勞損,可以在局部觸到明顯痛點,L4-5腰椎間盤突出症也可以壓迫L5神經誘發髖關節外側疼痛,長期骨盆傾斜也可以誘發這個問題。

腹股溝疼痛



髖關節裡側疼痛,這個症狀出現的相對較少,可以是腹股溝痛疝氣,也可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特殊體徵,還可以是腰椎小關節紊亂的牽涉痛,大腿內收肌群拉傷也可以造成這個部位疼痛……

結語

疼痛的發生,總有原因,不過一個症狀的判斷應該結合著平時的生活習慣,是否有外傷經歷,觸診的痛點,包括相關的必要檢查來確診,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很明確,排除也較簡單,不要自己套病!


喬棟談健康


謝邀!我是南醫大二附院骨科主治醫師!

髖關節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無菌性壞死,係指股骨頭血供受損或中斷,導致骨髓成分結構改變及骨細胞死亡,而其後的自體修復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直至塌陷的系列病理性改變與臨床表現。

股骨頭壞死會引起髖關節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髖關節疼痛就是股骨頭壞死!

髖關節疼痛的原因非常多,舉幾個例子:

1、髖關節骨關節炎:由髖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和損傷所致,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原發性病因是年齡衰老,繼發性病因有長期不合理姿勢和運動、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創傷及藥物等。病程日久會由於髖關節反覆活動,導致股骨頭和髖臼出現骨質退變和增生,髖關節間隙變窄造成關節軟骨發生摩擦,導致軟骨不同程度損傷。

2、強直性脊柱炎:其早期症狀常表現為下腰、臀及髖部疼痛和關節僵硬,疼痛往往在休息和不活動時加重,伴有晨起時髖關節和骶髂關節僵硬感,常見於青壯年男性,多為雙側骶髂關節和髖關節同時發病,X線片檢查股骨頭保持圓形無塌陷,但關節間隙變窄、消失甚至融合。此外,對於此病診斷還有一實驗室特異性檢查即HLA-B27 陽性,因此容易和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相鑑別。

3、類風溼性關節炎:也可以引起髖關節疼痛,表現為髖部疼痛和僵硬,往往在晨起下地負重時疼痛明顯和長時間僵硬感 ,臨床常見女性患者,X線片檢查可見股骨頭保持圓形,但髖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嚴重患者股骨頭關節面及髖臼侵蝕,實驗室檢查風溼指標及血沉均出現異常改變。

4、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為骨科臨床最為多見的疾患之一,重體力勞動者及長時間坐立工作者多發,近年依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統計,發病人口比率和絕對數值均呈上升趨勢,且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腰2-3、腰3-4 階段椎間盤突出症均可引起腰臀和髖關節周圍疼痛,腰4-5、腰5-骶 1 階段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的臀後外側疼痛也經常被患者形容為“胯痛”和誤以為是髖關節疾病。

5、 此外,還有像髖關節滑膜炎、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暫時性骨質疏鬆徵(ITOH) 、股骨頭挫傷、滑膜疝、結核、化膿性髖關節炎、股骨髖臼撞擊症、髖關節腫瘤等疾病也可以引起髖關節疼痛及活動受限。

所以當出現髖關節疼痛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和進行鑑別診斷。


骨科王醫生


大家都知道股骨頭壞死剛開始的時候主要症狀就是髖關節部位疼痛,因此很多人只要這個部位出現疼痛後,大家都會懷疑我是不是得了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疼痛就是股骨頭壞死嗎?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股骨頭壞死都有哪些症狀?

①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刺痛,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伴有麻木感。

②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

③跛行。之所以出現跛行,是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

④股骨頭塌陷。在影像檢查中可以發現股骨頭有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現象。

對於股骨頭壞死,及早治療是關鍵,當你出現以上症狀的時候,建議及早到醫院排查確診。



運動醫學莫志生大夫


髖關節痛是中老年人不少見的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受到的磨損就會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關節出現疼痛等許多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日常生活。其中,髖關節出現問題的概率越來越高。有些人在自己出現髖關節痛的時候,都會很擔心,害怕是股骨頭壞死造成的。其實,除了是股骨頭壞死,還有其他很多的原因也會導致髖關節出現疼痛。以下是一些相關的介紹。

第一、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有時會壓迫到神經,從而誘發某些組織的疼痛。因此,髖關節痛也有可能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而髖關節痛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之一。

第二、髖關節炎。髖關節炎也是會引發髖關節疼痛的,主要是因為年紀增加,長時間的姿勢不當、過度勞損以及曾經受過創傷等,這些都是會誘發關節炎的,所以就會出現疼痛。

第三、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屬於天生的問題,長時間下來,會造成關節受到損傷,誘發炎症,進而導致疼痛。

第四、類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一個症狀也有髖關節疼痛,如果疼痛在早上起來的時候會比較嚴重的話,而且關節出現明顯的僵硬,使得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就有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問題。

當然,如果髖關節出現疼痛,最好還是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才能確切地知道病因,更好地治療。


廣東骨科專家團


您好!請關注“懷賢健康”。髖關節疼痛未必是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疼痛原因很多,如過度疲勞、或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腰椎間盤突出症、髖關節炎等,股骨頭壞死只是是髖關節疼痛的一種。針對髖關節疼痛具體部位,性質以及功能受限等臨床表現,通過X線片、CT、ECT、磁共振等檢查才能確診。下面為您具體介紹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以及髖關節疼痛怎麼辦,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

1.股骨頭壞死

多有外傷史。由於股骨頭血供損傷或中斷,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繼發髖關節疼痛。主要為鈍疼、刺疼,負重時加重,休息後減輕;疼痛常常向大腿的前側膝關節周圍和大腿內側放射;行走,站立加重、跛行,肌肉痙攣,功能受限明顯。

2.髖關節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髖關節是生活中第二負重的大關節,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髖關節的磨損,髖關節骨關節炎是最常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病因,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通常情況下,如果保守治療失敗,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一種保底選擇。

3.髖關節撞擊綜合徵

青少年髖關節疼痛多考慮,髖關節撞擊綜合徵。主要是由於股骨頸或髖臼的發育出現了異常,導致了股骨頸與髖臼在正常活動範圍內出現了相互之間的撞擊,由此出現髖部疼痛,常常出現腹股溝區域的疼痛,尤以雙腿併攏下蹲時最為明顯。

4.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是成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初期表現為運動後的髖部酸脹不適,久站及長時間行走後加重,休息後減輕,然後逐漸出現疼痛,以大腿根部、腹股溝區為主,有時會伴有膝關節疼痛。

5.腰痛的相關症狀

許多背部和脊柱問題可能導致臀部和臀部周圍的疼痛症狀出現,將疼痛指向髖部區域的最常見問題是椎間盤突出和坐骨神經痛。

6.外界誘因

①肌肉肌腱拉傷:多有急性損傷病史,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

②兒童髂前上棘撕脫骨折或股骨頭骨骺移位。

③腱病:由於過度運動引起,局部有壓痛,隨運動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④運動性疝:表現慢性的腹股溝區疼痛。在運動時加重,在上腹股溝環處可有壓痛。

常見的髖關節疼痛的處理方法

1、休息:大多數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病症的首選治療方案是休息,使關節放鬆,有利於急性炎症的消退。

2、冰敷和熱敷:冰敷和熱敷是炎症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很多時候通過交替應用來改善症狀,一般來說,冰敷用於急性炎症發作期間,熱敷更多見於慢性炎症的緩解使用。

3、物理治療:使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如臀中肌、股四頭肌力量訓練,通過增強肌肉力量,恢復活動能力,協助患者恢復到受傷前的活動水平。

4、抗炎藥物: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對於由關節炎,滑囊炎和肌腱炎等問題引起的髖關節疼痛最為有效。

5、手術治療:經1-3個月的保守治療無效,應積極手術,手術方式需依據具體病情進行選擇。

懷賢健康提示您:以上列出的是常見的髖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案,並非所有這些治療都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患者,如果不能確定症狀的發生原因,或者不瞭解病情的具體治療方案,應該在疼痛出現後已立即就診。


希望以上解答能幫助到您!關注“懷賢健康”瞭解更多健康小知識。


懷賢健康


髖關節後脫位大部是因髖關節內收屈曲時,外力經股骨傳至關節,或彎腰工作時重物壓於腰部等造成。診斷1,患肢呈彈性固定,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及縮短畸形,診斷2,股骨頭向上移,使股骨大粗隆和臂部異常突出,常可摸到股骨頭。同時髖關節核的發病率僅次於脊椎結核,約佔全身骨關節結核的20一30%,好發於十歲以下兒童。診斷1,早期關節輕度發僵和跛行,勞累後加重,髖部有輕度疼痛,可放射至大腿上部或膝內側。髖關節前面可有壓痛。診斷2,髖部肌肉痙攣及肌肉萎縮,髖關節運動受限制,並引起疼痛,夜間入睡後肌肉鬆弛,偶一活動可引起疼痛,以致痛醒,患兒夜間啼哭。診斷3,患肢呈屈曲,內收,病情嚴重者肢體可縮短,出現髖關節病理脫位。所以,髖關節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嗎?有何依據?是沒有依據的。


中醫按摩朱師傅


我的髖關節換成人工的了,陰雨或變天還是痛,肯定沒有關節可壞死。結論:髖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股骨頭壞死。


興海亭


我想知道頭條問答都是誰在問,越來越沒營養了。

沒有醫學知識的人都知道。

小學生做判斷題“一定”“一定不”閉著眼睛打×正確率9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