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菜心的栽培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如何種植和管理才能優質高產?

農友君


菜心是我國著名的特產蔬菜,主要在南方尤其華南地區種植,我們北方種菜心的很少,吃菜心的也很少。菜心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白菜亞種的一個變種,長得和小白菜差不多,屬於葉菜,生長週期很短,播種後四五十天就可以採收。菜心主要食用部分是花薹,綠色葉片包圍著點點小黃花,簡單炒一下,味道就很鮮美。

一、菜心生長需要的環境條件

菜心雖然以南方種植為主,但是我國各地都可以種,選擇適宜的栽種時間就可以。

菜心種植簡單,適應性很廣,對溫度和光照要求都不嚴格,耐寒也耐熱,月平均氣溫在 4-28℃的環境下均可種植。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5-30℃,葉片生長和菜薹形成適宜的溫度為15-20℃。

菜心是葉菜,葉菜生長都需要較高的土壤水分,不耐旱,在栽培管理中需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雖然菜心的適應性很強,但是任何蔬菜都一樣,疏鬆、肥沃、通氣性好的土壤肯定長的更好。

二、雖然菜心不難種,但是要想獲得高產,首先選擇優質種子,種植時間適宜,為菜心生長創造合適的環境條件;其次保證出苗整齊又好,栽培中肥水要足,尤其是多施有機肥,勤澆水;最後及時防治病蟲害,菜心的品相才會好。

1、品種選擇及種植時間

(1)品種選擇:選擇適合當地的、抗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早熟菜心品種很多,常種的為四九菜心;中熟的品種有60天特青、60天寶青等;晚熟菜心的品種較少,三月菜心最為常見。

(2)種植時間:南方地區可以週年露地栽培,但是夏季要注意防雨;北方地區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種植,冬季可以利用日光溫室栽培。

2、播種

菜心一般採用直接播種的種植方式,種子發芽很快、發芽率也很高,播種前不用進行處理,直接幹籽播種就可以。

(1)整地:選擇前茬沒有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播種,施足底肥,每畝地施入腐熟糞肥1000-2000公斤作為底肥。均勻撒施後進行翻地,之後土壤晾曬15-20天,尤以冬季曬垡最好,能夠殺死土壤中的蟲卵。翻地後耙平做成寬1.4米的平畦,夏秋季節蟲嚴重,這種畦寬適合搭蓋防蟲網小拱棚。

(2)播種:種子條播,行距為20cm左右,均勻播種,每畝地的用種量為1公斤左右,播種後澆透水,大概3-5天就能出苗整齊。

3、田間管理

(1)間苗:菜心苗期需要間苗2-3次,真葉長出後開始間苗,不同品種最後定苗的株距不同,早熟品種株距為10cm左右,中熟品種為15cm左右,晚熟品種為20cm左右。間苗期間不澆水,中耕鬆土1-2次,保墒也能促進根系生長。

(2)水肥管理:定苗後隨水追肥,每畝地追施硫酸銨5公斤;之後再追肥兩次,每間隔7-10天一次,每次每畝地追施高氮高鉀複合肥10-15公斤。主薹採收,如果準備採收側薹,再追肥一次,每畝地追施硫酸銨10公斤。

4、病蟲害防治

菜心生長週期短,病害不多,正常管理中每週噴施百菌清、多菌靈進行預防。蟲害很嚴重,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防治蟲害最好的方法就是搭建小拱棚,其次發現蟲害後及時噴施氯氰菊酯、吡蟲啉、蘇雲金芽孢桿菌等藥劑防治。

5、採收

菜心對採收時期要求很嚴格,當主薹與葉片等高,花蕾初開,為適宜的採收期。

總結:生長週期短的蔬菜,尤其是葉菜都不難種,菜心也一樣。不過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候條件差異很大,要選擇適宜的種植時間和適合本地的品種。菜心的栽培管理和其他葉菜一樣,水肥要足,葉菜類蟲害都很嚴重,要注意防治。


種菜姑娘


菜心的品種不同,適宜栽培的季節也不同,需要的栽培條件也不相同。菜心別名白菜薹,青菜薹。種植的時候不需要催芽,要勤施肥,勤採摘。一般情況下可以在春秋兩季進行栽培,如果是家庭種植多選擇在秋季,華北地區是在8~9月份進行播種,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在9~10月播種,南方地區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播種之後的兩個月就可以陸續的採收。



栽種菜心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來選擇菜心的品種。主要是因為不同屬性的菜心品種對於溫度的感應不同而引起的。在同樣的低溫的條件下,比較早熟的品種是容易通過春化的階段,而比較晚熟的品種則是需要比較長的的時間來通過春化的階段,比較遲熟的品種則是需要35~45天。菜心的早熟和中熟品種對於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苗發育也快,在苗期要避免因為過早發育而出現的先期抽薹,比較遲熟的品種對於溫度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高溫度的條件下雖然可以進行花芽的分化,但是花芽的分化還是會延遲,所以遲遲的不能夠抽薹,所以在播種的時候是不建議提早播種的。低溫條件下能夠促進菜心的生長和發育,比如,在冬季播種菜心時,在菜心種子萌發至第一片真葉期間,如果遇到了8℃以下的低溫,就會促進菜心植株迅速的通過春化的階段,避免引起早抽薹,這個對於早熟和中熟的品種的作用是尤其的明顯。但是如果把遲熟的品種播種季節安排在5~9月,那麼會因為溫度不能夠滿足菜心的發育的要求出現只長葉子而難抽薹的現象。所以,再種植菜心時是必須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栽培季節來選擇比較適宜的品種。

安排好菜心的播種季節

因為菜心的品種不同,那麼適宜栽培的季節就會不同。

◆如果是在長江流域以及以南的地區,早熟的菜心品種在4~8月都可以播種,播種後的30~45天就可以開始收穫,5~10月是菜心的供應期。

◆中熟的菜心品種在9~10月進行播種,播種後的40~50天。在10月至第二年的1月上市供應。

◆遲熟的品種是在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份開始播種,播種後的45~65天開始收穫,12月至第二年的4月來供應市場。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菜心基本上可以四季生產來週年供應。假如把遲熟的品種安排在5~9月來播種,那就會因為溫度太高而不能及時的通過菜心的春化階段,這時植株的生長比較弱,還很不容易抽薹,導致菜薹品種變劣。還有就是如果把早熟的品種安排在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來播種,則是會因為收到了低溫的影響讓植株過早的通過了春化,從而是提早發育和抽薹,由於生長的時間短,植株會細小,導致產量低。

北方地區可以分為露地栽培和保護地栽培兩種方式,在露地栽培又可以分為春,秋兩季露地栽培,是利用早熟和晚熟的品種在3~4月份進行播種,在4月下旬至6月初收穫。秋季的露地栽培是利用早熟和中熟的品種,在8~9月份進行播種,9~11月份收穫。如果是保護地栽培是利用晚熟的品種,在10月至第二年的2月進行播種,播種後的2個月就可以採收了。

做好管理合理種植獲得優質高產

◆掌握好菜心直播育苗技術

早,中熟的菜心品種因為生長期比較短,一般適宜直播為主。但直播也有缺點,佔地時間太長,可以複種的指數比較低,同時會出現菜薹的色澤太過於淡,並且是大小不均勻,葉柄也是比較長,又容易空心,導致抽薹不一致。

冬春季節播種時要預防低溫,特別是寒潮和低溫的影響,避免出現“冷芽”而導致菜心植株提早發育,引起菜心的產量下降。掌握天氣情況來播種,在夏秋季節播種要避免在有暴風雨的時間播種,防止被大雨沖刷。播種之後要進行遮陽網覆蓋,或者是用稻草覆蓋畦面,並且要淋足發芽水。採用覆蓋措施,在夏秋季節是起保溫和防雨水沖刷以及被烈日暴曬的作用,在冬春季節是起保溫和防寒的作用。注意在出苗之後要及時揭去覆蓋物,防止幼苗出現徒長。

播種量要根據季節來選擇。在春,夏季,由於氣候條件的不適宜,所以用種量要適當的增加,一般情況下建議每畝地播種是0.4~0.5公斤,在秋冬季節氣候適宜的情況下,用種量要適當的減少,建議每畝地播種量是0.3~0.4公斤。


◆掌握好菜心育苗技術

由於遲熟菜心的生長期比較長,可以採用露地或者是育苗盤育苗。採用育苗移栽可以縮短佔用大田的時間,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複種的次數。育苗移栽的植株它的抽薹整齊,菜薹大小也整齊均勻,並且是菜心色澤比較好也不空心,菜心葉柄偏短菜心品質好,必須注意移栽的時間。

還可以採用溫室或者是簡易棚進行育苗,冬春季節菜心的栽培還可以採用防寒保護地育苗,要保持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促進幼苗的健康成長。

採用育苗盤育苗,注意播種之前配好營養土。注意苗期預防病蟲害。

◆掌握菜心間苗技術

一般情況下早熟品種的生長期比較短,株型也是比較小,可以適當的進行密植,遲熟品種的生長期是比較長株型也是比較大,可以適當的疏植,在秋冬季節由於氣候比較適宜,適宜種的疏一些,春秋兩季多雨高溫,生長期也是比較短,可以適當的密一些。在幼苗的真葉開始舒展的時候要及時的間除過於密的苗和弱苗。保證幼苗的營養生長面積。防止幼苗出現徒長而降低了秧苗的質量。當幼苗有3片葉的時候可以結合補苗來進行第二次間苗以及定苗,注意要選擇生長健壯的幼苗來補栽,並保持適當的苗距。



如果採用穴盤育苗在幼苗長出了1片真葉時候就要進行間苗,每穴留1株健壯的苗。

◆掌握菜心施肥技術

因為菜心是速生的蔬菜,生長很快,生長期比較短,生長量是很大的,再加上菜心的根系比較淺,而吸收的能力差,種植比較密,所以對於肥水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菜心的需肥量和植株的生長量基本是正相關,所以必須要加強肥水的管理才能夠獲得菜心的優質和高產。

必須施足基肥,在生長期間要及時追肥,在夏秋季栽培菜心,高溫多雨是不利於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要注意基肥的施用,以基肥為主。追肥必須掌握勤施,早施,和薄施的選擇,注意在前期要輕,在中後期要重,一般情況下要以速效性的氮肥為主,同時還要適當的增施磷鉀肥,以提高菜心的產量和品質。

在菜心幼苗第一真葉展開的時候就要及時的追施一次稀薄的糞水或者是每畝地施入尿素3~4公斤進行提苗,在菜心幼苗具有3片真葉時要結合間苗進行一次追肥,如果是採用育苗移栽的,一般情況下是在定植後的2~3天植株發新根的時候追施一次薄肥,以後是每隔5~7天可以追施一次速效性肥料,一般建議每畝地用尿素5~10公斤和複合肥是10~20公斤,來混合施用,在菜薹的形成期肥水條件和菜薹的生長關係是很密切的,在現蕾時要重施追肥,追肥要選擇在下午氣溫比較低光照弱的時候進行,在追肥之後要立即進行澆水,要注意避免把肥料落在花蕾上,避免造成爛蕾的現象。採收主菜薹以後,還是需要進行採收側薹的植株,在大部分菜薹採收後再追施一次種肥,這樣可以促進側薹的發育。建議在採收前7天噴施0.5%的鉬酸鈉或者是氯化錳,這樣可以降低硝酸鹽的含量,提高菜心的品質。

做好病蟲害防治,防止菜心的寒害和凍害,適時採收也是提高品質的重要因素。


黃曉紅果果


其實每一種蔬菜的生長,都有不同的環境要求,適宜的生長條件就會讓農作物優質豐收,如果環境條件不好,就會減產。菜心的栽培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對菜心的優質高產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菜心的栽培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呢?

1、土壤和肥力管理

菜心的種植可以說是遍佈全國的,不管南方北方,全國各個省份都有選擇種植菜心的,而菜心的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只要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水肥充足,都可以種植菜心並獲得喜人的收成。菜心的生長,喜歡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土壤鬆軟,弱酸性或者中性土壤。

菜心對土壤中肥力的需求,氮肥和鉀肥居多,磷肥最少,所以在種植菜心的過程裡,可以和其他科屬的蔬菜進行套種。種植菜心的初期土壤中施足農家腐熟有機肥即可,在苗期對肥力需求並不是很多,到了生長後期,葉片長大之後,對氮肥和鉀肥的需求逐漸增大,到了菜薹形成的時候,需肥量最大,種植戶在整個過程裡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及時補肥。

在補充氮肥和鉀肥的過程裡,也並不是只施用這兩種肥就可以,也要適當的增施磷肥,硼肥,鋅,鈣等等微量元素肥。在菜薹形成的後期,菜心對磷肥和鉀肥需求量上漲,這時候要追施鉀肥和磷肥。


2、水分管理

菜心生長的幼苗期,灌溉一定要小而勤,切勿大水灌溉,因為菜心的根系特別淺,大水灌溉會使根系裸露甚至植株傾倒。正是由於菜心的根系特別淺,所以也不抗旱,菜心的根系從幼苗期到成株期,也就有3-10釐米的樣子,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比較弱,吸收水分又少,葉片生長快,裸露葉片多,所以水分蒸騰作用卻特別大,所以種植菜心,需要常澆水,澆小水。

在我們實際種植菜心的過程裡,大多數的灌溉都會採用噴壺或者噴霧器來灌溉,目的是為了讓土壤表層保持溼潤,這樣可以使菜心的根系更容易吸收水分,也會減少葉片的水分蒸騰。

3、溫度管理

如果說菜心是在襁褓中的嬰孩,那麼,舒適的溫度就是媽媽的懷抱,適宜的溫度是菜心栽培最需要注意的事項,菜心生長髮育最佳的溫度範圍是15-25度,幼苗生長溫度為25-30度,葉片生長期溫度為20-25度,菜薹形成的溫度為15-20度,菜薹形成的時期,晝溫在20度,夜溫在15度,菜薹長的最好。溫度太高,菜薹的質量會下降,溫度太低,菜薹長的小。



4、光照管理

菜心生長的過程裡,對陽光的要求挺多,這是理論上來講的,足夠時長光照,會使菜心品質好,產量高。但是在實際種植當中,只要每天早上掀開遮蓋物,夜間再蓋上,不用刻意的架設人工光源,這菜心也長的很好,哪怕陰天,也不會太過於影響產量。但高老慢還是建議大家,要儘量長的增加光照時長。

以上就是菜心栽培的條件和一些管理上的建議,我是【高老慢】,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起到幫助作用,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收藏,感謝大家的閱讀。

高老慢


菜心是一種種植在南方的特有蔬菜,他喜歡生活在這個溫暖的地方,是一種農村種植的常見蔬菜品種,當即和得當的時候,可以達到全年生產供應的現象。如果種植菜心提高產量呢?

直播

因菜心生育期短,其根系淺、吸收水肥能力差,所以要施足底肥,可每畝基施綠亨豆粕高活性有機肥1500~2000公斤。條播或撒播,每畝用種量0.4~0.5公斤。儘量做到均勻稀播,可摻沙混播。

育苗

苗床應採用沙土或壤土,施足底肥。每畝苗床播種量約0.5公斤,育的苗可供7~8畝地栽植。真葉展開後,適當間苗,結合間苗追施少量的人糞尿。由於菜心根系不發達,如苗期過長,移植時易傷根過多,不僅生長恢復緩慢且容易提前抽薹。所以,苗齡不宜超過30天,一般以20~25天為宜。

定植

當菜苗長到4~5片真葉時,要及時定植。早熟品種栽培株行距為13釐米×16釐米,中晚熟品種栽培株行距為20釐米×25釐米。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當植株現蕾時,追施1次速效氮肥,可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如果要收側薹,則在主薹基本採完以後,再追施1次人糞尿,以促進側薹的發育。以後每採收1茬,追肥1次。

防病治蟲

菜心的主要病害是霜黴病,可用綠亨九號可溼性粉劑(或綠亨冠路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綠亨霜安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和蚜蟲,蚜蟲可用敵殺死、溴氰菊酯等噴灑防治,菜青蟲可用蟲酰肼、辛硫磷等噴灑防治。如在上述藥劑中加入綠亨害立平或噴施可樂,防治效果會更好

採收

當菜薹高度達到植株相同高度時,稱“齊口花”,此時為最適採收期,應及時採收。


魯西林二


春季栽培技術

華北地區菜心春季栽培是供應春末夏初的蔬菜淡季,對豐富市場蔬菜花色品種有很大作用。

1.育苗:

菜心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為節省土地,以育苗為宜。

苗床應建在前一年未種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上,宜選用砂壤土或壤土,每公頃施45000千克腐熟的有機肥,淺翻,耙平,做成平畦。

播前灌大水,水滲下後,撒種。每公頃苗床用種量7.5~10.5千克。可移栽0.6~1公頃。撒種後覆土0.5~1釐米。

苗出齊後,立即間苗。拔除並生、擁擠、過密的小苗。在第一片真葉展平前,共間苗2~3次。最後保持苗間距3~5釐米,使幼苗有足夠的營養面積,防止過密發生徒長。第一片真葉展開時追一次肥,每公頃施尿素150千克;也可追施人糞尿液,每公頃7500~10000千克,促進幼苗生長。

苗期保持土壤見幹見溼,每5~7天一水。

定植時秧苗的形態是:有葉片4~5片,苗齡18~22天,根系發達完整。

2.定植:

栽培地應選肥沃疏鬆的壤土或砂壤土,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或人糞尿22500千克。深翻後,做成平畦。定植期很晚時,也可做成高畦,以利生長後期正值雨季防澇排水。

定植的株行距,早熟品種為13釐米×16釐米,晚熟品種為18釐米×22釐米。定植時應小心少傷根系,以利成活緩苗。定植後及時灌水。

3.田間管理:

菜心緩苗快,生長迅速,需肥量大,應及時追肥。幼苗定植後2~3天發新根時,結合澆水,追施第一次肥料。每公頃施腐熟的人糞尿液7500~15000千克,或尿素150千克,促進秧苗迅速生長。植株現蕾時,追人糞尿每公頃7500~150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促進菜薹迅速發育。在大部分主菜薹採收後追施第三次肥料,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千克,或尿素150~300千克,以促進側薹的發育。

生長期每3~5天一水,保持土壤溼潤。勿使乾旱影響菜薹生長髮育,並降低產品質量。

4.採收:

菜心可收主薹和側薹。一般早熟種生育期短,主薹採收後不易發生側薹。中晚熟種主薹採收後,還可發生側薹。主薹採收的適期為菜薹長到葉片頂端高度時,先端有初花時,俗稱“齊口花”,為適宜的採收期。如未及齊口花采收,則薹嫩,而產量降低;如超過適宜的採收期,則薹太老,質量降低。優質的菜薹形態標準是:薹粗、節間稀疏、薹葉少而細,頂部初花。

早熟品種只採收主薹時,採收節位應在主薹的基部。中晚熟品種易發生側薹,採收時在主薹基部留2~3葉摘下主薹,使再萌發側薹。留葉不能太多,否則側薹發生太多,薹纖細,質量下降。[3]

秋季栽培技術

在華北地區菜心秋季栽培在8~9月播種,9~11月收穫上市。由於菜心生長後期,天氣涼爽,適合菜心生長髮育要求,故而品質優良,很受消費者歡迎。

1.育苗:

秋季栽培的育苗期正值雨季,為防大雨後澇害,育苗畦應做成寬1.2~1.5米,高15~20釐米的小高畦。其他苗期管理與春季栽培相同,苗齡20天即可定植。

2.定植:

定植較早時,為防澇害可做成小高畦;定植晚時,雨季已過,可做成平畦。定植密度為13釐米×16釐米。其他事項同春季栽培。

3.田間管理:

秋季栽培時,外界氣溫很高,土壤蒸發量很大,植株生長迅速,因此,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2~3天一水,勿使土壤乾旱。進入10月至11月,氣溫漸下降,方可適當少澆水,每5~7天一次。

生長期追肥與春季栽培相同。前期應及時人工除草,防止發生草荒。

秋季病蟲害發生嚴重,應及時防治。詳見病蟲害防治部分。

4.採收:

秋季栽培菜心只收主薹,收後即剷除。收穫方法同春季栽培。[4]

冬季栽培技術

隨著保護地栽培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稀特蔬菜全年供應的需求,菜心的越冬栽培也逐漸發展起來。通過越冬栽培,菜心可以從初冬一直供應到翌年春季,是菜心四季生產、全年供應重要的一環。其成本雖高,但經濟效益卻十分顯著。

1.栽培時間及設施:

由於菜心較耐寒,加上栽培的經濟效益不如黃瓜、番茄等高,所以一般利用保溫性能稍差、造價較低的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棚、風障陽畦等。

利用日光溫室栽培時,可於10月至2月任何時間播種,從12月至4月收穫上市。利用風障陽畦或有草苫子覆蓋的塑料中、小棚栽培時,播種時間和收穫時間與日光溫室基本相同,唯因溫度條件稍低,故生長期稍長一些。利用塑料大棚無草苫子覆蓋時,於10月播種,12月上旬收穫;或於2月播種3月收穫。

2.育苗:

菜心越冬栽培一般採用高產、質優的晚熟品種。因苗期正值寒冬,故育苗畦應建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內。苗期保持白天15~20℃,夜間10~12℃。防止冬季出現0℃的低溫發生凍害,也要防止早春。初冬晴暖天氣出現的25℃以上高溫造成徒長,以免降低菜薹的品質。

苗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不用多澆水。一般在播種時澆透了水,整個苗期可不用澆水。不澆水也不用追肥。其他管理同春季栽培。冬季育苗苗齡25~30天,幼苗4~5片葉。

3.定植:

保護設施內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75000千克。於定植前15~20天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儘量提高地溫。選晴頭寒尾的晴暖天氣上午定植。定植株行距為18釐米×22釐米。其他事項同春季栽培。

4.田間管理:

菜心在冬季栽培,由於氣溫低、蒸發量小,加上保護設施內空氣溼度大,所以應少澆水。只要土壤溼潤就不用澆水,一般10~15天一水。1月也可不澆水。結合澆水追2次肥。追肥以化肥為主,少施有機肥。次數與春季栽培相同。

5.收穫:

菜心越冬栽培收穫標準與春季栽培相同。但是,在春節前上市時價格最高,故收穫時,應以市場價格為依據。只要市場價格高,可適當提早或延後收穫。

病蟲害及防治

病毒病

病毒病又叫孤丁病、抽瘋病。可危害蘿蔔、大白菜、白菜、甘藍等多種十字花科作物。國內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

菜心病毒病

(1)病狀: 各生育期均可發病。發病初,心葉出現葉脈色淡而呈半透明的明脈狀,隨即沿葉脈褪綠,成為淡綠與濃綠相間的花葉。葉片皺縮不平,有時葉脈上產生褐色的斑點或條斑。後期葉片變硬而脆,漸變黃。嚴重時,病株矮化,停止生長。根系不發達,切面呈黃褐色。種株發病,花梗畸形、花葉、種莢瘦小,結籽少。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病毒病害,由多種病毒侵染引起。病毒有多種越冬方式。有的在種子、田間多年生雜草、病株殘體上越冬;有的在種株上越冬;有的在保護地內越冬。翌年通過蚜蟲、接觸等傳播。高溫、乾旱有利於蚜蟲的發生,也有利於病毒病的發生流行。在重茬、鄰作有發病作物、肥料不足。生長不育等情況下發病嚴重。在菜心6~7葉以前的幼苗期易染病,蓮座期以後感病減少。不同的品種抗病性亦有顯著差異。

(3)防治方法:

①抗病品種:國內各育種單位培育出的雜交種多數較抗病。

②選留無病種株:秋冬收穫時,嚴格挑選無病種株。這樣可減少翌年的病毒源,並減少種子帶毒。

③合理安排茬口:十字花科蔬菜應避免連作或鄰作,減少傳毒源。

④秋播:適時晚播秋冬栽培應適時晚播。使苗期躲避高溫、乾旱的季節,待不宜發病的冷涼季節播種,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⑤苗期避蚜:苗期是病毒病易感病時期,應及時噴藥防治,避免蚜蟲傳播。

⑥田間管理:深耕細作,消滅雜草,減少傳染源。增施有機肥,配合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加強水分管理,避免乾旱現象。及時拔除弱苗、病苗。

⑦及時防治蚜蟲:洋見蟲害部分。

⑧藥劑防治:發病前可用下列藥劑:高脂膜的200~500倍液;83增抗劑原液的10倍液;病毒寧500倍液;20%病毒淨400~600倍液;抗毒劑1號300~400倍液,上述藥之一,在苗期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

霜黴病

霜黴病欲稱“烘病”、“跑馬乾”等。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十分嚴重。

菜心霜黴病

(1)症狀: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莖、花梗、種莢。發病先從外葉開始,葉正面出現淡綠色至淡黃色的小斑點,擴大後呈黃褐色,由於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斑。潮溼時,病斑背面產生白黴。嚴重時,外葉大量枯死。種株發病,莖、花梗、花器、種莢上都長出白黴、畸形。種莢淡黃色,出現黑褐色長圓條斑,細小彎曲,結實少。

(2)發病條件:該病是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母株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侵染。在16~20℃時發病迅速,多雨、多露、日照不足時流行嚴重。此外,連作、重茬、低窪地、通風不良、密度過大、營養不良、生長衰弱時,發病嚴重。田間病毒病發生嚴重時,霜黴病發生也嚴重。不同的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選用抗病的品種。多數雜交一代均有一定抗病性。

②種子消毒:播種前,用種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雙;或25%瑞毒黴;或75%百菌清拌種,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

③合理輪作,適期播種:與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鄰作也忌十字花科作物,減少傳染源。秋冬栽培的播種期適當推遲,避開高溫、多雨季節。

④田間管理:苗期及時除去病苗和弱苗;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深翻土壤,減少病源。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生長期及時澆水,施足追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軟腐病

軟腐病又叫“爛葫蘆”、“爛疙瘩”、“水爛”等。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各地都有發生,危害十分嚴重。

菜心軟腐病

(1)症狀: 多在生長後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植株外葉萎蔫,早晚還可恢復。嚴重時,葉萎蔫不能恢復,外葉平貼地上,葉柄基部及根莖髓部完全腐爛,呈黃褐色勁稠物,發出臭氣。

(2)發病條件: 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病株殘體,堆肥中越冬,翌年通過雨水、灌溉水、肥料傳播。病菌主要通過機械傷口、昆蟲咬傷等侵入。在植株其他病害嚴重,生長衰弱,癒合能力弱時發生嚴重。在15~20℃的低溫,多雨、高溫、光照不良等氣候因素下,病害易流行。比如,連作、平畦栽培、管理粗放、傷口多時發生嚴重。

(3)防治方法:

①品種:凡抗霜黴病、病毒病的品種,均抗軟腐病。

②輪作:可與禾本科作物、豆類作物等不易感病的作物輪作,忌與十字花科、茄科、瓜類作物連作。

③整地、施肥:選用高燥地塊,忌低窪、潮溼、黏重地。應用高壟、高畦栽培,忌平畦。增施腐熟的有機肥,防止肥料帶菌。

④田間管理:適當晚播,避開高溫多雨易發病季節。雨季及時排水、防澇,降低田間溫度。發現病株,及時清除,攜出田外,深埋或燒燬。病穴應撒石灰粉消毒。田間管理應儘量減少機械損傷。

⑤及時防治病蟲害: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及其他食葉害蟲,減少傷口。及時防治病毒病、霜黴病,也可減輕軟腐病的發生。

⑥藥劑防治:發病嚴重地,在根周圍撒石灰粉,每公頃900千克,可防止病害流行。播種前,用菜豐寧B1拌種,每公頃用量1500克,或用種子重量的1.5%的中生菌素;或用增產菌50毫升拌種,可消滅種子及苗周圍土壤中的病菌。發病初可用:農抗120的150倍液;農用鏈黴素100毫克/升液;新植黴素200毫克/升;70%敵克松500~1000倍液;菜豐寧B1的80倍液,上述藥之一,噴霧或灌根,每株250毫升。

白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甘藍、蘿蔔等十宇花科蔬菜。國內發生普遍,華北、東北地區發生嚴重。

菜心白斑病

(1)症狀: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葉面上散生灰褐色微小的圓形斑點,後漸擴大成為圓形、不正圓形或圓形病斑,中央變成灰白色,有1~2道不明顯的輪紋,周緣有蒼白色或淡黃綠色的暈圈,直徑約6~18毫米。後期病斑互相合並,形成不規則的大病斑。潮溼時,病斑背面產生淡灰色黴狀物。後期病斑變白色半透明,並破裂穿孔。一般外層葉先發生,向上蔓延。

(2)發病條件: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表越冬,也可在種子或種株上越冬。翌春隨風、雨傳播。白斑病發生的溫度範圍為5~28℃,適溫為11~23℃。適於發病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以上。在溫度偏低、晝夜溫差大、田間結露多、多霧、多雨的天氣易發病。此外,連作、地勢低窪、澆水過多、播種過早等因素也會造成病害流行。不同的品種抗病性亦有一定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一般雜交種較抗病。

②輪作實行與非十字花科作物2~3年的輪作。

③種子處理選用無病種株,防止種子帶菌。帶菌種子可用50℃溫湯浸種;或把種子放在70℃的溫度下處理2~3天,以消滅種子上的病菌。

④田間管理適期晚播,避開發病環境條件;增施有機肥,配合磷、鉀肥料,補充微量元素肥料;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減少病源。

⑤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15%嗪胺靈300倍液;50%黴鏽淨500倍液;40%多硫600倍液;40%混殺硫6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每15天一次,連噴2~3次。

炭疽病

該病主要危害大白菜、白菜、蘿蔔、甘藍等蔬菜。國內發生普遍,長江流域發生嚴重,華北、東北亦有危害。

菜心炭疽病

(1)症狀: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葉脈,有時也侵害花梗和種莢。葉片上病斑細小、圓形,直徑約1~2毫米,初為蒼白色水浸狀小點,後擴大呈灰褐色,稍凹陷,周圍有褐色邊緣,微隆起。後期病斑中央部褪成灰白至白色,極薄,半透明,易穿孔。在葉脈、葉柄和莖上的病斑,多為長橢圓形或紡錘形,淡褐色至灰褐色,凹陷較深。嚴重時,病斑連合,葉片枯黃。潮溼時,病斑上產生淡紅色黏質物。

(2)發病條件: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裡越冬,或在種子上越冬。翌年通過雨水濺落在植株上侵染。發病適溫為26~30℃,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發生嚴重。此外,播種過早、雨量過多、低窪地、種植過密、田間積水等情況下易發病。

(3)防治方法:

①整地:選用地勢高燥、易灌能排的地塊,忌低窪地、積水地。整地應精細,儘量採用高畦栽培,雨季及時排水。

②輪作:

③品種:選用抗病的品種。

④種子處理:在無病區、無病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帶菌種子可用溫湯浸種法消毒;或用種子重量0.3%的50%的多菌靈或福美雙拌種。

⑤田間管理:適期晚播,避開發病季節。及時清除田間雜株,減少病源。

⑥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農抗120的100單位液;50%託布津500倍液:抗菌劑"401"800~1000倍液:上述藥之一,或交替應用,每5~7天一次,連噴3~4次。

黑腐病

黑腐病主要危害白菜、甘藍、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分佈普遍,已成為主要病害之一。

菜心黑腐病

(1)症狀:幼苗受害,子葉、心葉萎蔫乾枯死亡。成株發病,病斑多從葉緣向內發展,形成"V"字形黃褐色枯斑,病斑周圍淡黃色。病斑在葉中間時,呈不正形淡黃褐色斑,有時沿葉脈向下發展成網狀黃脈,葉中肋呈淡褐色,被害部幹腐,葉片歪扭,部分發黃。溼度大時,病部產生黃褐色菌濃或油浸狀溼腐。

(2)發生條件:該病為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致病。病菌隨種子、種株、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過病苗、肥料、風雨、農具進行傳播。發病適溫為25~30℃。高溫、高溼有利幹發病。在連作、早播、低窪地塊、管理粗放、蟲害嚴重、機械傷口多等條件下發病嚴重。品種間抗病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種子:在無病區或無病種株上留種,防止種子帶菌。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可用溫湯浸種或藥劑處理,方法同霜黴病。

②輪作: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1~2年的輪作。

③土壤處理:每用50%福美雙1.25千克;或用65%代森鋅0.5~0.75千克,加細土10~12千克,溝施或穴施入播種行內,可消滅土中的病菌。

④田間管理:適期播種,高壟直播;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合理密植;拔除病苗;適當澆水;減少機械傷口等,均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⑤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65%代森鋅500倍液;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200毫克/升;氯黴素2000~3000倍液;50%福美雙500倍液;上述藥之一,或交替應用,每7~10天一次,連噴2~3次。

黑斑病

又叫黑黴病。主要危害白菜、大白菜、甘藍、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國內普遍發生,危害有上升趨勢。

菜心黑斑病

(1)症狀: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受害子葉可產生近圓形褪綠斑點,擴大後稍凹陷,潮溼時表面長有黑黴。成株可危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等部位。葉多從外葉開始發病,病斑近圓形,直徑2~6毫米,初呈近圓形褪綠斑,擴大後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上有明顯的輪紋,周圍有黃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上有黑色黴狀物。葉柄上病斑梭形,暗褐色,稍凹陷,種株上症狀同上。

(2)發病條件: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及種子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發病適溫為13~15℃,在低溫、高溼的條件下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此外,早播、多雨、管理粗放也有利於病害的流行。不同品種間抗性也有差異。

(3)防治方法:

①品種: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②種子處理:在無病區和無病植株上採種。播種前應行種子消毒,方法同霜黴病。

③輪作: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④田間管理:及時排水防澇;利用高壟、高畦栽培;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適當晚播;及時清理田間病株,深埋或燒燬,減少田間病源。

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40%滅菌丹400倍液;農抗120的100單位;多抗黴素50單位;50%撲海因100倍液;60%殺毒礬500倍液;大生M-45的400~600倍液,上藥之一,或交替應用,每7~10天一次,連噴3~4次。

蟲害

(1)黃曲跳甲幼蟲生活於土壤中,為害根系,成蟲為害莖葉。菜心早期被害,對幼苗危害較大。防治方法:清潔田園,除去前作老葉枯莖,翻耕整畦時撒生石灰滅幼蟲。藥劑可用闢殺1000—2000倍液、魚藤氰800—1500倍液,早晨或傍晚噴藥,同時要全面噴藥。

(2)蚜蟲、灰飛蝨 乾旱時為害嚴重,為害菜薹和花,還可傳染病毒病。可用10%吡蟲啉2000倍或高效大功臣1000倍液噴殺。

(3)菜青蟲、小菜峨、斜紋夜峨、甘藍夜蛾:用菜寶1000—1500倍液、BT、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滅掃利2000—3000倍液防治。使用藥劑防治外,在種植地安排上,必須與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種植地分開,各種藥劑注意安全間隔期,同時,在採收前15天,停止用藥。


傑哥7018280


田間管理:育苗時採用遮陰、遮雨措施、防止強光、雨淋,減少發病條件。生長期防旱、防澇、合理密植、科學灌水。防止田間溼度過高。及時清除田間病株,攜出田外深埋或燒燬。生長期每20天噴施天然蕓薹素――碩豐481的萬分之一液一次,促進生長髮育,提高抗病力。澆水既可以補充土壤水分,又可以降低菜心的表面溫度以及土壤的溫度。夏季菜心一般每天要淋水兩到三次,早晚各淋一次。如果溫度太高,中午還要淋一次水,但是淋水量不要過多,只要淋水在葉片的表面和土壤表面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