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漳縣“五字經”拓寬致富新渠道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癿斌宏

近年來,漳縣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高度重視產業培育和發展工作,全力壯大經營主體、扶持“五小”產業、盤活資源資產、注重培訓指導、落實農業保險,念好產業脫貧帶、全、活、鏈、穩“五字經”,富民產業遍地開花,致富道路更加寬廣。

壯大經營主體,在“帶”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效應,通過扶持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對發展規模小,發展實力弱的合作社,按業務關係和發展需要成立聯合社實現抱團發展,全縣740家合作社吸納社員2.23萬人,帶動群眾2.77萬戶。鼓勵扶持產銷龍頭企業、合作社採取“反租倒包”形式流轉農村土地,走適度規模經營之路,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輻射帶動武陽、新寺、武當、馬泉、鹽井、三岔6個鄉鎮3200戶農戶種植蔬菜,帶動戶均實現年增收6000元以上。

扶持“五小”產業,在“全”上下功夫。在培育發展中藥材、果蔬、草畜、蠶豆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堅持“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加快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產業發展。同時,在產業扶貧中對“五小”產業進行了政策傾斜扶持,實施了中藥材晾曬場、中藥材庫房、貧困戶農家樂建設、婦女手工編織等項目,共投入資金160.25萬元,扶持“五小”產業160個。

盤活資源資產,在“活”上下功夫。通過狠抓農村三變改革,盤活社會資產、資金,累計投入農戶配股資金9764.29萬元,土地、林木資源入股7900畝,建立三變改革綜合示範點40個,參與三變改革經營主體174家、農戶1.2萬戶,實現分紅429.28萬元,全縣85個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70.976萬元,村均達到2萬元以上,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明顯增強。

注重培訓指導,在“鏈”上下功夫。結合縣貧困戶實用技術培訓、貧困戶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工作的開展,從“種—養—加—貯—銷”等方面對貧困戶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培訓項目涉及種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合作社運營管理、農產品銷售鏈條建設等各個方面,有力提升了貧困戶發展產業能力。2019年全縣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137期,培訓農民14069人。

落實農業保險,在“穩”上下功夫。2019年全縣共計落實產業保險保費1020.36萬元。通過積極落實補貼政策,鼓勵引導貧困戶對7萬畝馬鈴薯、3萬畝冬小麥、2萬畝當歸、1萬畝黨參、4834箱中華蜂、2306頭基礎母牛、4761只基礎母羊以及黃芪、高原夏菜、設施蔬菜、馬、驢等購買了保險,實現了有意願參保貧困戶主導產業保險全覆蓋,進一步提升了貧困群眾抵禦風險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