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文|李佳師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中碰到確定性,在不會掉餡餅的地方被餡餅砸中,往往都是小概率事件。

“天上會不會掉餡餅?答案是可能會。英偉達的GPU就是被Hinton教授和ImageNet比賽的‘餡餅’給砸中。而浪潮十幾年前就和英偉達一起基於GPU+CUDA來做HPC,所以當浪潮從HPC賽道進入AI服務器賽道時,也被AI的餡餅‘砸’中了。” 浪潮集團AI&HPC總經理劉軍說。因為當天的採訪是在一個茶室,所以劉軍談得也比較放鬆,關於AI計算業界這幾年發生的事,關於浪潮與BAT的AI,關於未來的AI計算,劉軍分享了不少“乾貨”。

英偉達和浪潮AI的因果?

有人說,浪潮信息最近這些年的發展,被兩個餡餅“砸”中了,一個餡餅是互聯網服務器,因為一直貼身服務於成長中的BAT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出了JDM模式,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服務器供應商。另一個餡餅是AI服務器,在2019年上半年浪潮AI服務器出貨量佔據全球第一,在中國AI市場佔據50.2%市場份額。關於浪潮互聯網服務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關於AI服務器是如何被餡餅砸中的,外界知之甚少。

這幾年,浪潮信息的核心關鍵詞是智慧計算,浪潮認為“計算力就是生產力”。這次採訪中劉軍將該觀點進行了新演繹,認為“人工智能計算是未來核心的計算力”。

而要談AI計算力,英偉達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英偉達是AI時代計算力增長的紅利獲得者,這是業界公認的事實。因為其GPU在2012年被深度學習之父Hinton採用,去參加了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ILSVRC)而一舉奪冠,(囉嗦一句:ILSVRC就是斯坦福AI實驗室主任李飛飛締造的ImageNet圖像識別比賽),從此奠定了GPU在人工智能訓練市場的核心地位,讓英偉達的股價 “一騎紅塵”一直飆升。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浪潮集團AI&HPC總經理劉軍

事實上,英偉達的命運是在2012年、2013年開始改變的,從一直做HPC到後來HPC+AI,不斷過度到AI市場,因為2012年的ILSVRC比賽以及2016年AlphaGo與李世石比賽,讓英偉達的GPU名聲大噪,於是GPU成了做深度學習的“標配”。

現在大家談英偉達都把焦點放在GPU身上,但其實還有一個功臣,CUDA軟件平臺功不可沒。因為這個計算平臺,讓英偉達培育起開發者生態,因為CUDA讓GPU的能力釋放出來。“而在2012年之前,英偉達其實已經默默耕耘CUDA計算平臺達5~6年之久。估計英偉達公司內部也有不少人抱怨,還要不要繼續做CUDA?投入那麼久,也沒有看到多大的回報,因為它主要是針對高性能計算(HPC)領域,而這個市場又不大。” 劉軍透露說。

雖然GPU性能很好,但是沒有足夠多的軟件,所有的軟件要從CPU搬到GPU上,就得重寫軟件,而當時會用CUDA的開發者很少,於是當時身份為浪潮集團HPC總經理的劉軍,其HPC團隊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每年要給行業客戶進行CUDA培訓,同時幫助行業客戶寫CUDA 軟件,這樣的貼身服務於石油、勘探、氣象、生物等行業客戶,讓浪潮積累了大量的行業經驗和需求。”也是在那個時候,包括華大基因、奇虎360等客戶找到浪潮的HPC團隊,說我們能不能一起合作將CPU上的翻譯、基因庫、安全等應用改到GPU上去跑?因為客戶的變化,於是浪潮HPC也就一隻腳跨到了AI上。”劉軍說。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曉,英偉達的GPU成為全球AI計算力代言,而浪潮的HPC團隊在2017年變成了AI&HPC團隊,深耕AI服務器市場,短短几年成為全球第一大AI服務器供應商,在中國AI市場佔據50.2%的份額。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

這段關於英偉達與浪潮的“往事”揭示了幾個關鍵信息:一是很多在外界看起來是“天上掉餡餅”的“時來運作”,其實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 “至暗時刻”,只是外人沒有看到,被餡餅砸中的人,通常都熱身了很久。二是在計算產業領域,每一個成功技術和產品的背後,似乎都和 “生態”是否蓬勃發展有關,在英偉達身上如此,在浪潮身上也如此。

浪潮在AI領域去年最大的動靜是推出“元腦生態計劃”,圍繞這個計劃,浪潮打造了AI計算、AI資源、AI計算工具三大平臺,構建了“左、右“手AI生態,(左手是指有AI功能開發能力的科技公司,右手是指有AI落地和交付能力的公司)。

AI時代有免費午餐?

在一個技術領域裡,是否參與“尺子”的定製,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在產業中的地位是主導還是“被動跟隨”。

“每一個領域,都有一些可衡量的尺子,這些尺子規範的建立對一個產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非常重要,這些尺子定得好與不好,會把大家引導到不同的方向上,或是良性的或是畸形。”劉軍說。

就像HPC領域的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Linpack測試,就把全球超級計算機產業推向異常發展態勢。劉軍說:“因為基於Linpack測試來進行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的排名,帶來的結果是各國為了爭奪這個排名,爭相投巨資建設能排名第一的機器。”這就成了大家做超級計算機的“尺子”,其實這個尺子並不是一個能夠很好引導行業朝著更好應用HPC的方向發展。

到了AI計算時代,也應該有一個新的尺子來引導行業的發展。雖然目前在AI領域已經有了谷歌、英偉達公司為主導的Mlperf測試基準,但是基準更側重於芯片本身的性能,而事實上,用戶使用的計算機是一個系統,並不僅僅是一個芯片,所以業界需要一個更側重於計算系統的測試基準。基於此,浪潮加盟了由國際權威評測機構SPEC成立的機器學習技術委員會(簡稱SPEC ML),並擔任首屆委員會主席,Intel公司為秘書長,目前正在推動基於機器學習的測試基準規範制定。“從跟跑、到並跑、到領跑,浪潮希望走到領跑陣營主導產業發展格局。”劉軍說。

也是基於此,浪潮與IDC第二次發佈了《AI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希望為政府、社會、產業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報告、依據和數據。

“天下有免費的午餐嗎?有的。摩爾時代,摩爾定律就是免費午餐,在人工智能時代,計算力就是免費的午餐,你得大膽地去吃,才能夠享受它帶來的紅利。一定要充分利用計算力這個資源,當你能夠用計算力去完成的事情,就沒有必要再用人去完成。” 劉軍說。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浪潮AI與BAT的AI有什麼不一樣?

今天在中國市場有眾多的AI玩家,包括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包括以浪潮等為代表的IT企業,還有大批的AI創業企業,大家的定位有什麼不同?浪潮如何與BAT展開競爭?

劉軍認為,從基於雲來提供AI產業化服務角度看,BAT等公司側重於基於公有云來提供AI服務,而浪潮則側重於混合雲的角度來提供AI服務,對於非常多的行業和企業客戶,他們很在乎數據是存儲於本地還是雲上,會選擇混合雲的基礎設施方式來獲得AI能力、AI服務,在這個維度上浪潮是更合適的選擇。

“其實浪潮與BAT之間並不矛盾,大家最終目的一樣,比如百度也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也是百度的合作伙伴,BAT也是我們生態夥伴的一部分,他們會通過我的生態賦能往前面走,最終實現產業AI化,大家是相互配合的關係。”劉軍說:“大家並不是在小池塘裡喝水,你喝了他就沒得喝,而是在一個大江大海里喝水,根本喝不完。”


英偉達和浪潮為什麼會被“AI餡餅”砸中?

有人問,今天浪潮的AI服務器已經佔據了整個市場的50.2%份額,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增長,接下來該如何做?劉軍給出的答案是,如果這是小池塘,確實會感到有邊界,水會被喝完,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市場,增長的空間和邊界還非常大,而且需要更多的玩家一起把市場做大,把生態做大,把“AI計算力”這個免費的午餐做得更好吃,更容易吃,在這樣的訴求下,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現在才剛剛拉開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