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评价徐中民教授发表在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的奇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朝阳日暮


奇葩论文引爆网络,高级马屁精成了科学家,这可是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徐中民,看着《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这样的论文题目,你是无法想象出人家是论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的。

作者真的太高明了,把枯燥的冷冰冰的学术论文,写成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奇葩文,这确实是要一定的功力的。

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情形当作笑话而一笑而过。就这篇吹捧导师和师娘的论文,属于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属于国家科技项目,资助的科研经费高达200万元,这可是天价啊!

徐中民吹捧的这位导师是个十足的科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冻土学家,国际冻土协会、《冰川冻土》杂志主编程国栋教授。

只是,《冰川冻土》是纯学术杂志,是冻土领域发表论文的阵地。现在,变成了自留地,30个页面发表这样的奇葩论文,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属于疏忽,我还是真不信,一篇文章发表,经过好几个审核环节,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怎么就这么容易过去了呢?

现在,《冰川冻土》发表声明撤稿了,中国科学院传播局将成立调查组,程国栋院士回应对这篇论文的发表事先不知情,但事后没有进行处理,现在引咎辞职。

学术不端事件屡屡发生,而且越来越奇葩,不断冲击人们的心理底线,学术界,请给大众一个底线好吗?


当代师说


此事有三奇,《冰川冻土》为专业核心期刊,徐文全篇胡诌,无半点专业性可言,竟获发表,此一奇;发表之后,竟可作为国家级项目的结题材料,此二奇;曝光后,徐导师羞惭请辞,徐竟做出一副坦荡荡模样,不但毫无愧色,反而大谈什么自然科学中的感性,此三奇也。

遥想当初,导师肯定被徐文吹捧得十分受用,大开方便之门,不但将此文发表,还将其用于项目结题,甚至专出一本小册子,让大家没事都来“闲想鹤仪形”。

现在,举国舆论汹汹,导师抵不住压力羞惭请辞,徐本为当事人,竟作壁上观,不遮护不担责,只知道为己争辩,说些不痛不痒,非驴非马的屁话。

从当年的热中到如今的冷脸,这样的塑料师生情可为镜鉴。学生是不是真正尊师重道,漫天彩虹屁是不做数的,总要遇到事情才看得清。

最后,不得不承认徐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感性不感性且放在一边,搞自然科学的确实需要提高一些人文素养,有一定的文字鉴别能力,不然还真容易被这种胡吹乱捧,没品没谱的滥文给忽悠了。


心理咨询源之汲


如何评价?


科研经费看来很好骗!200万轻松拿到手,如入无人之境!审核的人在搞什么?真是一个谜!

可怜两弹一星的那些元勋,那么艰苦的条件,搞出那样的逆天成就!在苦寒大西北蹲了那么多年,邓稼先的奖金只有10块钱。坐在办公室和写字楼里研究师娘,200万的经费。


另外,7年前的小破文为什么突然之间翻出来了?


看来,很可能有一盘大棋,大刀砍向学阀之前的舆论造势?


众所周知,我国科研经费这些年是猛涨,我在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看到的《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中国在2018投入了差不多2万亿的科研经费,比上年增长11个点,稳居世界第二。

引自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30_1694746.html


国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同时,科研论文也在猛增,不算中文的科研论文,仅仅是美国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的数据,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连输七、八年居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下图是2017年的数据:

但是,从2015年的数据看,中国SCI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只有8.14,低于平均水平,而且自引非常普遍,比美、英、日、德、法、西、韩都低,比印度稍微高一点。

SCI顶级论文的数量美国稳居第一,中国和德国、英国在一个水平:

引自:王晓君, 张俊杰, 胡宝仓, & 李文华. (2016). 中国sci论文数据分析与思考 . 科技管理研究(17), 48-53,共6页.


这个数据说明:中国当然有货真价实的一流科学家,但是,中国的科研水军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灌水,重复、跟风、无价值的论文也很多。


徐中民的神论文,连「灌水」论文都算不上!纳税人的血汗钱,200万人民币,换来这样一堆垃圾都不如的废纸!




---------------------------------------


我昨天写了一篇头条文章——【是「舔」是「蠢」还是「坏」?——也论研究「师高娘美」的神论文】,


我当时真的分不清徐中民是,是「舔」是「蠢」还是「坏」?

但是,从徐中民的最新回应来看,我越来越迷惑,真的,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


澎湃网和凤凰网都有报道徐中民的最新回应,大意就是:我是有名的秀才,文章出了名的好,我有科研的「想象力和张力」,绝对不接受差评。


「科研需要想象的张力」...「我就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写的,没有主观恶意,也不是拍马屁」。但是如何你能够理解我的底层逻辑框架,你就能理解我,学术科研都是从想象力中发展的,我的文章很有想象的「张力」。


他说的他的文章灵感还是来自于康德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首先我要说的是他连康德美学的毛都没有摸到。其次,我记得康德在这本书中说过:

  • 对一个男人最大的否定,就是说他蠢。

  • 对一个女人最大的否定,就是说她不漂亮。

对不起,徐博士,如果你没有「主观故意」,你跟导师没有过节,那么,我只能用康德认为的「对男人最大否定」来评价你。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这个两个标准都达不到,你就是一个糊涂茄子。


徐的论文在网络爆红,是因为一般人都知道这完全跟科研无关,而且吹嘘令人肉麻。


所以,中国科学院和《冰川冻土》一最快的速度撤稿、道歉。他的导师毕竟还是中、俄双院士,人家是有脸的,马上申请引咎辞职。


如果说万千的网友是外行,中国科学院、科研同行都蠢,都没有「想象力」,理解不了他的「科研张力」?他的导师不知道自己的多崇高?


如果按照他的逻辑,这些人是不是都是麻木、缺乏悟性?


他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其实不谈有没有科研水准,就是当一般的散文看,也写得烂得掉渣,就是一堆夸张的形容词胡乱堆砌。夸他导师那些尬吹,给人的感觉就是「明夸实损」。



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烂到了什么程度???


你还在装神弄鬼,什么「实则非常深刻」,就可以侮辱全天下人的智商?


据说他还将这篇论文出了一本书,罪过呀!2020年的第一大国际笑柄!

另外,崇高导师以及优美师娘的真容!徐博士有诗为证:

「导师青山不改千年色,师娘绿水长流万木春」,亲,你感受到这诗的意境了吗?




总之目前来看:

1、最大可能性就是徐博士是猴子派来的。

2、排除不了高端黑,而且跟导师的过节有些深,黑导师是黑到了,还嘲笑了整个学术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但是,自己200万经费的事怎么办?徐同志,你这是骗国家科研经费呀!


小汉字见大历史


这件事比较奇葩,各大媒体也一直在跟进报道


这个事件,虽然是报道出来的一个例子。但可以反映当前学术界的一些情况。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是吹捧导师夫妻的文章,期刊是国家核心期刊,期刊的主编是导师。

这些情况,很能说明问题。

学生写出吹捧老师的论文,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大。研究生教育,导师权利太大,对培养学生不利。学生处于被剥削的状态。形成了格德斯尔摩综合征。

国家核心期刊,很多人发不了,多少优秀的文章挤破头也发不上这样的期刊。据说,花钱得5万左右才能发一篇文章,还需要文章质量过硬才能发上。而导师是主编,直接发了吹捧导师的30页论文。30页可是够发很多篇文章了。而他只发布了这样一篇散文吹捧文。

期刊需要改革,主编权利太多,权钱交易。权权交易。

研究生教育需要改革,学生对导师依附关系大。

期刊审核需要加强。不要滑天下之大稽。


诸子诠释


最近被这则“爆点”新闻惹得不胜其烦,也想来闲言几句了。一篇以“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为论述主题的论文,竟然堂而皇之地以30页的篇幅登载在核心期刊上,除了令人觉得哭笑不得与莫大的讽刺之外,的确也足够我们思考与反省了。


从上次震惊全网的“翟天临”不识知网事件以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新闻总更是能吸引人的眼球。若不是有心人翻出“陈年旧账”,或许他们的生活依然是一帆风顺,而这篇“神论文”,也将如同无数地辣鸡论文一样的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了。


讽刺与批判,网络上已经极尽其言了,我也说不出什么花来。我想到的是劝诫。


当年大三的时候,逢着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们答辩,老师便要求我们去看一下,让我们提前体验一下答辩,好准备准备自己的论文。那会儿我雄心壮志,搜肠刮肚,非得选出个让导师能刮目相看的选题来。虽然我们只是本科,只挨到了论文的皮毛,我还是想做到最好。那时候我还是挺不服输的,虽然我不是个搞学术的料。


可是看完师兄师姐的答辩,竟然有些奇怪,他们的选题,为什么都这么普通呢?似乎没有一点儿独创性,听起来好像是一般的课程作业,我在心里犯了嘀咕,这样也能通过答辩吗?后来我才明白,本科生的论文,本身就相当于一个课程训练,一个写论文的训练,根本不是想要你研究出什么东西来,而是让你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技能和方法。只要照着先行者的论文,依样画葫芦,画出个样子,能自圆其说,便算是过关了。而且答辩的要求也并非有多高,只要能过原创,有一丁点儿价值,也便算过了。


我突然“醒悟”了,原来毕业这么简单,那我还纠结个啥。我想写一篇“惊世”之作的想法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学业上更加地懈怠了。直到要交开题报告的时候,我犯了难。选了古代文学史的方向,可是没看过几本专业的书籍,肚里空空,无话可讲,更别说要创新了。急得我病急乱投医,后来不知怎地受到了启发,说论文要结合当下的实际什么的,便选了研究分析田园诗的方向,与当下城市的环境、城市人们的精神生活夹杂在一起,做了一篇论文。


那时候心态不好,到处挤着点时间去写论文,把参考文献翻来翻去,写着自己的见解与分析。没改几次,查重通过后,便送去导师了。一路平平淡淡地便过关了,没有什么惊险,没有什么表扬或是质疑。


但是我感觉,我这篇论文,写得极其窝囊。我可以保证的是,全篇没有抄袭的地方,重复率也非常低,可是我感觉自己给学术界贡献的,只不过是多了一点儿的废弃物罢了。它是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不能代表任何意志的文章,只是工业化的产物。我至今仍为我写出那样应付式的论文而后悔着,我在课堂上的很多作业,虽说质量不及这篇论文,可那也是我真情实感,最真实的表达。


如今的学术界,或许从本科的时候,便现出了其“丑陋”之源,其“腐朽”之基。广大的大学生们,从来并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学术观,一个论文观。压在头上的,多是就业、赚钱与前传,而真正的学术精神,反倒是难得再传了。而大家如今所讨论的“马屁”论文上核心期刊,不过是基础腐朽下的一种多年疾患绽出的表象吧。当他们或许是在无可奈何之下,才选择了学术的道路,产生各种各样的奇葩论文与学术不端,似乎也不难理解了。从入大学起,光教给他们写论文的技术,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的是对学术最基本的尊重。这种“看轻”之下,写下论文的每一个字,都是对学术界的一个又一个羞耻符。


病入膏肓,需要的不仅仅是“刮骨疗毒”的勇气,更应当从基础着手,真正地把学术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才不至于成为全民笑柄。


梦与别世


这两天,这个事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我个人认为,是非常的丢人,一个名牌大学,名牌教授,居然搞出这种事情,真心觉得,拿着我们这些纳税人的钱财,搞这些狗屁文章,有什么意义?

但是,转念一想,这其实不是一个个例,也不是现在这个时代才有的产物,这种习俗,其实在古代也不稀罕。

只不过当今是一个自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所以任何细小的事情,放到互联网上之后,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在古代老师和学生是什么关系?

其实在古代,师生关系,就是政治关系,你是我的门生,咱们在朝堂之上就是一个稳定的联盟。

这些老师甚至包括一些私塾的先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幼儿园的老师。

为什么师生关系这么厉害?因为他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是自己的学生发达了,比如高中状元,或者身居要职,那么就可以通过师生关系,来办一点私人事情,比如提携一下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

第二就是自己的老师是内阁首辅啥的,你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能迅速的在朝堂之上有自己的一席之位,混的好的话,还能成为老师的接班人。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对你对我都有好处。

现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就像这次事件,你如果不去“拍马屁”,或许就不会得到毕业证、学位证、研究费、评高级职称啥的,因为有的时候,这些导师可不是单纯的教师职位。

大家知道,对于大学的教授来说,上课其实只是一种“副业”,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书”“写文章”“发表论文”上。

这其实本身也符合大学的精神,教授更多的应该是搞科研,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这些高等人才的作用。

但是在这些“科研圈”,也是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还有价值不菲的研究经费,研究成果的商用等等各种好处吧。

总之这里面也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圈”,之前网上也报道了好几起博士生导师“潜规则”女学生啥的,这些“受害者”当时也是不敢反抗,忍气吞声的,就是因为,这些导师对她们有“生杀大权”,随便给你找点麻烦,就让你损失惨重。

所以看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里面的种种乱象,有时候真的是很痛心,但是也反映出了监管和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人心都是不可控的,所以说高等教育从业者,对自身品德的要求很高。

但是如果仅仅从道德上去约束这些人,基本上是无效的,因为这些人比你更加的懂道德,所以说,这种现象总体来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更加完善的制度。


太行山下小小强


哈哈😄,我已经在头条发了相关文章,导师的崇高和师娘的优美是论文的核心价值观。7年前发表默默无闻,今天爆炸于互联网上。笑出了眼泪。纳税人的钱用时悠着点儿。跟河南农业大学的王泽霖老师捐款8200万元形成鲜明的对比。新约全书说你改悔吧!


书生打天下


我很赞喷徐教授。

师娘与师傅绝对合题,纯生态。

核心期刊也绝对核心,师娘、师傅弟子指定很核心。

如果齐白石“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那恐怕不会有此丑漏!



冈仁波齐的风


先开始看着觉得搞笑,后来的后来,各种转载,各种评论,让人总是联想到全民参与的"欢乐逗地主”的场面~~~


金食安


看过原文,并非如某些人所说以赞美导师师娘为核心,只是以导师和师娘为例来说明问题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