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蔣百里將軍為何沒有兵權?

芳緋文學


首先說明一個問題,將軍並不一定是帶兵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不直接帶兵作戰的將軍很多,這些人都沒有兵權,民國時期的蔣百里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留學德國時的蔣百里

說起蔣百里,可能如今瞭解他的人不多了,但說起錢學森來大家可能都熟悉,錢學森就是蔣百里的女婿,蔣的三女兒、著名歌唱家蔣英嫁給了錢學森。 蔣百里的女兒蔣英

蔣百里曾經擔任過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軍校校長,這所學校曾經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像蔣介石、唐生智、白崇禧、陳誠、顧祝同、周至柔、薛嶽、黃鎮球、餘漢謀等人都是保定出身,民國年間的著名老資格軍事人物大部分出自該校,像我們熟知的黃埔軍校,其教官一般是保定軍校畢業生。

晚年蔣百里

蔣百里是一位著名的軍事教育家和理論家,之所以如此稱呼他,是因為蔣百里沒有打過仗,也從未直接帶兵。蔣百里是浙江海寧人,海寧文風甚盛,出國徐志摩等文化名流,蔣百里本質上其實是一位文人,他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就是一位著名藏書家。受家庭影響,蔣百里文人氣質很濃,後來雖然留學日本和德國學習軍事,但他對中國文化一直情有獨鍾,後來蔣百里曾與文化巨匠梁啟超交好,也曾和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等人共創文學社團新月社。

從德國留學歸來後,蔣百里在民國初年當過保定軍校校長,去職後擔任總統府參議,也曾擔任過黎元洪、吳佩孚等人的幕僚。南京政府成立後,蔣百里也是擔任了軍委會顧問之類的虛職,多次也蔣介石特使名義出訪考察,並未擔任實際職務。1937年,蔣百里出版了軍事理論文集《國防論》,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蔣百里的軍事理論對國民黨名將白崇禧等人影響甚深。

1938年10月,蔣百里被國民政府軍委會任命為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一個月後去世。


民國年間那些事


兵權?蔣介石沒有殺他就謝天謝地了,蔣百里就任的是北洋政府的保定軍校校長,1925年曾經是直係軍閥吳佩孚的參謀長 ,後來又成為“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在江南主要打的就是這兩個軍閥,等於說蔣百里是北伐軍的大敵。

更正一下,百里是這位蔣先生的字,大名才是方震,即蔣方震字百里,許多答友想當然地搞反了。



這還不算,作為北洋一脈的重要人物,蔣百里還曾經以老師的身份,在1927年指導保定一期的唐生智反桂(彼時桂系把持南京政權),1929年又起兵反蔣,是湘軍唐生智倒臺前的主要幕僚,兵敗後被捕入獄。蔣介石之所以沒有殺他,一是清望,二是名望,三是同鄉,四是惜才,其實這都不是主要的。

關鍵在於蔣百里只是軍事教育家、軍事思想家,但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家。他輔佐孫傳芳大敗,輔佐唐生智先敗於白崇禧,再敗於蔣介石,事實勝於雄辯。



這也是蔣介石不授予其兵權的第一個原因,具有一定戰略思想頭腦不代表就能成為優秀的軍隊統帥 ,蔣百里也確實沒有獨自指揮過任何一場戰役,若用“紙上談兵”這四個字又顯不尊重先輩,事實是,他更合適於做一名高參,而不是統兵一方的大員,蔣介石也確實這麼做了,二蔣和解後委任其為“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議”。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蔣介石出資,囑蔣百里以其私人代表身份赴日本考察遊歷,他帶回了中日必有一戰的結論,為國民政府備戰爭取了時間。



第二個原因,在黃埔系將領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保定系軍官團是國民黨軍隊上層的重要成分,如果第二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被授予重要軍職,這些將領們到底該聽哪個蔣校長的?考慮到他曾經反對過蔣介石的經歷,黃埔軍校校長是不得不防的。

八大金剛裡顧祝同、劉峙、陳誠、張治中、錢大鈞、陳繼承都算是蔣百里的學生,一旦有了異心,你叫蔣介石如何是好?在軍隊將領控制這個層面上,蔣介石是非常看重的,他悍然殺害黃埔軍校教育長鄧演達,就是擔心黃埔學生出現兩個陣營,那他的軍隊就亂套了,蔣百里依然。



抗戰爆發後,陸軍大學由南京內遷(1932年自北平遷來)四川,由於成都人滿為患且距離戰場過遠,又決定遷往黔桂交界的廣西宜山,蔣介石為專心指揮戰事辭掉了一切兼職,1938年10月任命蔣百里為陸軍大學代校長,掌管這所當時中國的最高軍事學府,這也是蔣百里最合適的位置,不料天妒英才,僅一個月後蔣百里便病逝了。

蔣百里生前與蔣介石最後一次晤談時,提出了在中國第二地理稜線與日軍對峙的構想,並認為應以湖南為重點地域,這是他對所著《國防論》的實時補充,蔣介石也確實聽進去了,一直在湖南佈署重兵,這也是蔣百里先生對抗日戰爭所做的最後一次貢獻。



陸軍中將,追晉陸軍上將,“中國三個半軍事家”的版本很多,客觀地說,不太認可蔣百里先生上榜,軍事理論婓然,軍事實踐幾無。


度度狼gg


國軍最有"智慧"的將軍,為何沒有一線帶兵經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蔣百里開始成了國軍中最有"智慧"的將軍,可是,這個將軍,從來沒有一線帶兵經驗,一生中長期擔任了軍校校長、政府參議等職位,他不是軍事指揮家,而是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

蔣百里在近代軍事上的貢獻,其實更多是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訓練方法帶回中國,從這個角度說,蔣百里的歷史作用與蔡鍔、閻錫山等師兄弟差不多。可是,閻錫山有建設山西37年的功績,蔡鍔有護國運動再造共和之功。相比之下,蔣百里好像什麼也沒有。

哦,也不是啥也沒有,他後來加入了國民黨。

可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軍事技能,主要來自於蘇聯。國民黨的軍事技能,基本來自於蘇聯援助的黃埔軍校。共產黨的軍事技能,除了來自於黃埔來自於戰場經驗總結會形成的紅軍大學和抗日軍政大學,也就是"紅埔軍校"。

所以,硬要說蔣百里在軍事教育上貢獻巨大,其實並不客觀。

不僅如此,蔣百里在軍事理論上,貌似也沒有太大創舉。

蔣百里的軍事著作,總共才有一本論文集《國防論》,總字數才10萬字。同時期的國民黨軍事理論研究者如陳誠、如白崇禧,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而抗日戰爭真正的綱領性文件,是七天七夜寫出來的《論持久戰》,總字數5萬多。蔣百里的軍事著述,與其說是軍事理論研究的結果,不如說是軍校文人一時技癢寫下的軍事隨筆。

世人傳言的蔣百里三大論點,第一條,全面抗戰化後方為前方;第二條,主動出擊,把日軍進攻方向南北方向變成東西方向,構築洛陽襄陽和衡陽的三陽線;第三條,以空間換時間,實行持久戰。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在蔣百里死後才出現了,蔣百里最為珍視的《國防論》,對這些問題隻字未提。

所以,蔣百里的構想抗日戰爭方略,其實更多是國民黨有意製造的神話故事。

蔣百里一生,基本上保持了一個文人的狀態,辦教育、寫文章。就連蔣百里死後的悼念詞,也基本來自於平常交往的那些文人墨客。

如黃炎培給他寫的輓聯是"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一箇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再如邵力子寫的輓聯是:"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再如章士釗寫的輓聯是:"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傭。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蔣百里當過袁世凱的參議、黎元洪的顧問、吳佩孚的總參謀長、還當過常隊長的特使。說重一點,他是一個軍事參謀,輕一點說,這就是一個懂軍事的秘書。

真正的軍事家,應該是有要麼有《論持久戰》那樣的戰略構想,要麼有《合同戰術》那樣的戰術推廣辦法,再不濟制定過幾個像樣的作戰計劃。可是,蔣百里都沒有,蔣百里只是講過"中日必有一戰""中國一定有辦法"之類的無法辨認真假的話,很難說有系統的軍事思想。反觀劉帥,寫下了190萬字的軍事著作,那才是真正的牛人。

國民黨實在沒得吹了,蔣百里都能吹出花來,這大概是近代軍史上的的最大笑話了。


歷史知事


蔣百里,字方震,1882年生,早年曾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在三百餘名各國學員中,畢業考核獲得全校第一名。蔣百里回國後數月,政府又派其到德國繼續深造學習,並出任德軍第七軍實習連長,學習期間,各項成績優異,受到德國同行們的欽佩,並受到時任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興登堡元帥的召見和讚譽。
1912年,總統袁世凱任命蔣百里為當時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官學校校長,並授予少將軍銜。在蔣百里的精心教育和培養下,保定軍校共培養出1600多位將軍和軍事統帥。如:孫傳芳、吳佩孚、李濟深、蔣介石、葉挺、白崇禧、薛嶽、鄧演達、董振堂、唐生智、錢大鈞等等。
蔣百里將軍在1923年就預言日本必將侵略中國,中國必將勝利。1937年出版了著名的軍事著作《國防論》,書中闡述了應全面抗戰,將敵後變成前線,不使敵寇有消化佔領區的機會與時間;吸引敵寇沿長江沿線作戰,目的是利用南方的山嶺和湖澤遲滯敵軍,抵消我方武器上的不足;號召以空間換時間,進行持久戰,並對戰爭的走向進行了準確的預測。正因如此,蔣百里將軍被稱為是二十世紀的上半葉最著名的兵學家和戰略家之一。
然而,蔣百里將軍有著如此高深的軍事造詣和理論功底,蔣介石為何不不授予他兵權呢?
主要原因是:
  • 蔣百里將軍是蔣介石保定軍官學校時的老師,若出現某種問題,說重了也不好,說輕了也不是,不好駕馭。
  • 蔣百里將軍歷來不主張內戰,抗戰前,蔣介石是用兵圍剿紅軍蘇區,此時就是給他兵權,蔣百里將軍也不一定接受。
  • 抗戰剛開始時,蔣百里將軍擔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職務,主要從事戰略方面的調查、研究,併為蔣介石提供建議和良策。
  • 蔣百里將軍是民主人士,不是國民黨員。
  • 如果給予蔣百里將軍兵權,若其有二心,聯合其它掌握兵權的學生進行倒蔣,那是很容易的,這也是蔣介石最顧忌的。
  • 蔣百里將軍去世較早,抗戰的第二年即1938年就去世了。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兩敗日本陸軍,一次是贏的天皇的佩刀,一次是國防論,不怕鯨吞,僅怕蠶食,以空間換時間,最早提出持久戰的觀點,保定軍校校長。

蔣百里是一位愛國的,有民族正義感的軍事教育家,軍事戰略家,軍事理論家,其一生為中國國防事業,軍事教育,奉獻一生。功跡不容抹殺!值得欣慰的是,其女婿錢學森,繼續愛國傳統,為國家"兩彈一星"作出卓越貢獻,為國家強大,立下功勳!蔣百里之所以“沒有兵權”,除了自身優勢是在謀略、教育方面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他其實並不是國民黨系統的人,甚至參加過反蔣。所以,蔣介石不可能對他委以軍事指揮的重任,不放心。

一、在日讀書時,中日學生是分開教學的,將軍是中國學生中的第一名。 二、蔣百里將軍的國防論以"持久戰,空間換時間,以託待變″為指導思想。蔣百里也許確實說過但沒有豐富的內容與指導思想且非常空洞,國軍上下無人聽,把蔣百里的論持久戰只是當成一句笑話而已。如果是你,沒有壓制他的把握,你會放權給他?這事兒不僅是老蔣,問題是蔣百里遇到的軍閥都不敢!為什麼?一個有信仰、有理論、有人脈、有信眾的人,即便帶兵能力略差。你也絕不敢把兵權託付。何況,蔣百里的高度不是一般的高!軍事理論都是在蔣百里的國防論基礎上提出的,從發表時間上就知道,不要自欺款人。一個真正的大師的人物。為中華民族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貢獻的人!

他如果能帶兵打仗,在孫中山渴求軍事人才的時候就會想到他,況且蔣百里留學日本,不能不知道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清帝制是社會的進步,應該積極參與。孫中山逃亡日本,肯定也知道蔣百里是學軍事的,如果適合帶兵打仗,肯定會求攬他。只能說蔣百里只適合辦軍事教育,當然也輪不到蔣介石去任用他帶兵了。國防論就是一部軍事戰略研究的文字!並不是具體針對抗日戰爭而寫!與巜論持久戰》完全是兩個概念!《論持久戰》是專門針對抗日戰爭而寫的一部戰略指導性文章!對於戰爭三大階段、及各種力量對比消長,都做出了精準的預言!其結論很明確,中國必勝,日本必敗!而《國防論》在面外國侵略的結論是,只要不講和,中國是有辦法的!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軍人不管是戰術專家還是戰略專家是根據自身的成長來決定的!為什麼很多軍人希望去前線,因為戰鬥部隊有立功表現的機會,上升很快!相反有研究學術領域的專家!不能憑空臆造!更不能說戰術專家就一定比戰略專家厲害!你們看看國防論中的前言,就是和澤克特還有弗蘭克對話的那一段,其中對腓特烈、沙恩霍斯特的看法,以及對一戰和魯登道夫的看法,都是多麼淺薄,他的這些基本就是從當時的德國學來的,尤其是魯登道夫,《總體戰》中說什麼“戰爭本質就是民族生存”,這其實就是蔣百里的理論基礎,一個民族生存的任務就是戰爭,然後為了這個任務,才必須做到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之一致,做什麼都是為了戰爭,戰爭是一切,戰爭高於政治,高於一切。

蔣百里的國防論是20年代成書,包含的是對發生在進十年後的全面對日作戰的一個設想進行闡述,並且大致預測了消耗僵持地域,這在我看來,對十年後發生的軍事情形進行大膽設想並做出深思,雖然沒有涉及過多政治問題而是隻做軍事考量,但已經是很大的貢獻了。

蔣百里將軍不愧軍事戰略家!三七年初預判:日寇必與我一戰,必將是持久戰。戰略上由東部平原地帶向西南部沼澤山地拖入並最後全殲取勝。事實證明將軍預斷無比英明正確!國人永遠緬懷將軍豐功偉績!


歷史深度揭秘




關於蔣百里最傳神的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說,1905年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按照當時學校的規定,第一名將取得日本天皇御賜佩劍,這讓同期畢業的日本學員非常沒有面子。還有更傳奇的情節,說第二名是張孝淮,第三名是蔡鍔。前三甲中沒有一個日本人,大大提振了中國留學生的士氣。

第二個故事是說,蔣百里先生為中國抗戰編寫的《國防論》使中國軍隊在二戰時期的戰略指導方針,提出了論持久戰的理論框架。因此有人說,蔣百里先生一個人打敗了日本人兩次。

通過對蔣百里先生生平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他一生沒有直接指揮過部隊。1901年他在當地官府要員的支持下,前往日本留學。1906年,他又到德國留學學習軍事。1912年擔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1925年之後相認擔任吳佩孚和孫傳芳的總參謀長。1927年和1929年又為唐生智出謀劃策。1933年奉蔣介石之命前往日本考察,制定對日作戰計劃。1935年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1936年,提出了建設中國空軍的主體構架。1938年,擔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一個月後後就去世了。

蔣百里先生雖然沒有直接指揮過軍隊,但他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將領。蔣介石手下的8大金剛,有6個都出自於他的門下。這些人都在北伐和抗戰期間立下赫赫戰功,黃埔軍校的教官中也有不少是他的弟子。



作為當時中國知名的軍事戰略專家和軍事理論學的頂尖人物,蔣百里一生沒有直接指揮過軍隊作戰。也可以說他沒有直接掌握兵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蔣百里先生早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創辦過一個雜誌叫《浙江潮》。雜誌的發刊詞有蔣百里親自撰寫,情文並茂,慷慨陳詞,在當時被廣為傳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在骨子裡是一個文人。章士釗這樣評價他,談兵稍帶酸儒氣,入世偏留狷介風。也就是說他適合做戰略,當參謀,但不適合制定戰術,指揮一線作戰。

1921年蔣百里還出版過一本書《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看後大為驚歎。1923年,他和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和徐志摩成為忘年交。他的文學才華和他的軍事戰略思想交相輝映,終生都流淌在他的血液裡。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蔣百里身上的文人氣質太濃。在當時的中國,指揮軍隊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質,要能駕馭住手下的軍官,又要有一線訓練軍隊的經驗。指揮能力就更不用說了,還要能夠根據戰場形勢迅速作出正確判斷,調整戰術部署。

蔣百里大概是不屑於做這些事的,這也決定了他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將領。當然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軍事戰略級的專家,因此曹聚仁先生在為他寫評傳時,謹慎的稱他為軍事學家。



蔣百里先生曾經在國外留學學習軍事多年,又在保定軍校擔任校長,保定軍校的訓練模式和教材都打下了他深深的烙印。如果給他足夠長的時間,讓他來鍛鍊軍事指揮能力,他應該也是足以能夠勝任的。但當時多變的政治軍事環境,不允許也沒有可能給他打怪升級的機會。

蔣百里在當時軍界的名聲太大,這一點也為當時的那些軍閥非常忌憚。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這些軍閥大佬,都願意聘請他為參謀長或者顧問,讓他擔任高級幕僚,但都不願意讓他掌握實際兵權。說白了就是擔心他利用自己的名望,擁兵自重自成一派。



民國時期社會動盪,政治人物和軍官非常容易在各派軍閥之間來回投靠。為了儘量避免這些風險,他們用人非常強調忠誠性,選擇範圍一般限制在同鄉、同學、朋友、親戚這樣一個狹窄的範圍內。能力讓位於忠誠,卑躬屈膝這種事是蔣百里做不出來的,這也讓任何一個軍閥都不敢輕易相信他,更不敢重用他。

黃任之這樣評價他: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這句話點出了蔣百里身上的問題,文人氣質太濃,為人孤傲任性,缺少殺伐立斷的銳氣。他作為一個參謀人才綽綽有餘,直接指揮作戰,恐怕又是一個趙括馬謖。


1937年,蔣百里的《國防論》發表。他在扉頁裡這樣寫道: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他曾經反覆對比過,中日之間的軍事力量,懸殊太大。但他堅信,中國軍隊只要利用好縱深,用時間換空間,就必然能把日本拖垮,能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

蔣介石多次向他求教,他都這樣回應:對日本人不要抱任何幻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投降。這一條貫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始終,儘管在抗戰最危機的關頭,蔣介石曾躲在廁所裡邊痛哭,但也沒有動搖過堅持抗戰的信心。


1938年,蔣百里又向蔣介石進言,希望他能夠把湖南當做中日對決的主戰場,派出要員儘早做準備。後來薛嶽將軍在湖南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從1939年到1944年沒讓日軍前進一步。雖然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湖南被日軍攻陷,但也消耗了日軍的幾乎全部資源,讓日軍沒能再前進一步,成功的把抗戰拖進了1945年。

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一位高音歌唱家,蔣英的丈夫就是中國知名的科學大師錢學森。蔣英繼承了他父親的文藝細胞,後來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她的三個姐妹都在父母的教育下,成為優秀人才。


新知傳習閣


在清朝末年的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中國學生中,有三個人被稱之為“中國三傑”,他們分別是蔣百里、蔡鍔、張孝準。

後來,三人回國後,蔡鍔投身軍旅,張孝準踏上政途,蔣百里選擇教書。或許,正是因為這次選擇,奠定了他們三人此後不同的命運。

蔣百里在回國後,先是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擔任校長,當時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學制最正規的一所軍事學府。

蔣百里在擔任校長的那刻就立下志願,要為中國打造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新式軍隊。

但可惜的是,當時正處於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所謂的政府也就是個空架子,大家都忙著打地盤、搞錢和擴充軍隊,藉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國家的國防建設啊?



在那些軍閥眼裡,蔣百里的想法不切實際又危險,因為蔣百里從來不為誰賣命,而是為國效力,力求國家獨立,民族富強。如果他們把自己的軍隊交給蔣百里來指揮,到時候他們的軍隊會不會變成傳說中革命軍,軍閥們實在不敢打包票,所以自然不願意讓蔣百里來實際掌軍。

與此同時,蔣百里對於那些舊軍人,也是非常看不慣,更不願意帶他們,他更希望能夠教出一批新時代的軍人,所以更多時候,他主要是從事軍事教育的工作,以及為國家國防做宏觀劃歸和佈局,這也是他給自己的定位。

換句話說,蔣百里並不像蔡鍔一樣,直接投身軍旅,從一個低級軍官一步步爬到總督的位置,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參謀的職務,是戰略層面的規劃,因此他也就沒必要特意去掌握軍隊,畢竟術業有專攻。

更何況蔣百里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與胡適、徐志摩並肩的文人才子,讓他親自上前線帶兵打仗,就好比強迫張良去幹曹參、韓信該做的事情,實在有些強人所難和不倫不類,相信任何一個執政官,都不會去幹這樣的一件事情。



也正因為此,此後三十餘年,蔣百里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為他們構建國防出謀劃策,並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他的蓋棺定位,也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

最後,蔣百里最出名的軍事理論,就是他在1937年出版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在這本書中,他詳細闡述了和日本作戰的戰略規劃,總結起來主要有這樣三點:

一是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即大力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二是主動出擊上海日軍,將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南北路線改為東西路線,然後利用中西部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三是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稜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打持久戰。

後來,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就是按照他的預料在進行,也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但可惜的是,蔣百里卻沒有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1938年10月,蔣百里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等到抗日戰爭勝利後,蔣百里的生前至交竺可楨特意到其墳前大哭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


我是趙帥鍋


這個現象挺正常的,不必做太多的詮釋。

蔣百里本就是學者型的軍人,文化造詣非常深,曾經出過著作《文藝復興史》。

在軍事領域,他最喜愛、得心應手的並不是帶兵,而是:作為軍事學家和軍事教育家發揮作用。他的主業和強項是在這個領域,當總參議、軍事顧問、軍校校長(保定軍校、陸軍大學),在軍事謀略領域著書立說(《國防論》……),為持久抗戰建言獻策,而不是直接充當軍事將領,指揮大軍衝鋒陷陣。

蔣百里從登上中國軍事舞臺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以軍事幕僚、軍事教育家、軍事戰略研究家的身份展現風姿,也就無所謂“有沒有兵權”。

試想,假如蔣百里的主業是頻頻領兵作戰,世間多了一個將領,卻少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傑出軍事謀略家,豈不是更遺憾?

既是如此,網民們就無需納悶蔣百里為何“沒有兵權”。

軍事家不必都是指揮員,在戰略運籌、軍事研究、軍事人才培養等領域,同樣是軍事家的大舞臺。

例如,提到張治中將軍,人們談得較多的是領兵打仗的一面(32年淞滬抗戰、37年淞滬會戰……),其實,張治中在看不見的戰線——黃埔軍校軍事人才的培育方面,長期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教育長(也就是常務校長)長達九年,為全面抗戰輸送很多人才,軍事教育方面的功勞非常大,甚至超過他作為將領的一面。


曉帆輕舟


蔣百里將軍是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軍事學家,他為什麼沒有兵權?這個就是軍迷們經常討論的張局座有沒有軍事實踐能力的問題。

蔣百里自幼讀書非常聰明,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他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回國後擔任過保定陸軍士官學校、中央陸軍大學校長。

蔣百里對日本非常瞭解,1933年就預測中日大戰不可避免。1937年寫過《國防論》、《抗日基本觀點》,提出持久抗戰的策略,並斷言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從履歷上來看,蔣百里的軍事理論知識非常紮實,他曾給多個大軍閥擔任“智囊”,至於他沒有掌握兵權,我覺得有三大原因。

一、政治眼光有問題。蔣百里歷任過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黎元洪的顧問、吳佩孚的總參謀長、以校長身份說服唐生智反蔣。

從這個履歷來看,他的“事主”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說明蔣百里對當時中國大局勢判斷,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從軍事上來講,他不具備戰略家的能力。


另外從他的經歷來看,一直都站在老蔣的對立面,所以國民政府完成政治上統一後,也不可能會給他兵權。

二、蔣百里有兩段故事讓人心有餘悸。第一個是他在媒體上和恩師梁啟超展開公開論戰,其實他們關係很好,面對質疑,蔣百里回應“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

這句話貌似有道理,不過方式似乎欠妥,私下或小團體討論都可以,不一定非要選擇公開的方式,這無疑讓老師下不了臺。

第二件事就在他擔任袁世凱總統府參議時,他私下跑到四川協助蔡鍔反袁。從大義上來講,這肯定沒問題。但從僱主角度考慮,這樣的人肯定不敢重用,軍閥們最高準則是利己。

三、蔣百里雖然不在一線戰鬥,但他是當時最火的軍事評論員,比現代的局座更牛。他曾對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做過預測。


南京保衛戰剛剛爆發,蔣百里對媒體說:“最保守估計守六個月沒問題。”結果12天時間南京就陷落了。

武漢會戰初期,蔣百里接受《武漢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三個月內日軍攻不進武漢,它就不用想了,中國軍隊到時就可以發動反攻,把日本人趕出去了。

而事實上,武漢會戰最終花了四個多月時間,中國軍隊也還不具備反攻的能力。從這點來看,蔣百里先生沒做到知己知彼,最起碼對我們自己的實力,都沒有足夠的認識。

至於很多人吹捧蔣百里先生的“持久戰”,我覺得他的“持久戰”僅是個空洞的概念,而且這個詞德國軍事顧問早就對國民政府提過。但都沒有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有理有據的是毛主席。



花木童說史


與其稱他為蔣百里上將,不如稱他為蔣百里教授

他實際上更擅長軍事教育或軍事研究,而不是軍事謀略,更不是直接領兵。

即使是作為“軍師”,蔣百里先後追隨的幾位“主公”蔡鍔、孫傳芳、唐生智等,也只有蔡鍔成功了。這似乎都更加證明,蔣百里可能更適合在紙上談兵。

蔣百里一家

名頭山響,被稱為“一個人連續兩次打敗整個日本陸軍”的上將

蔣百里如今有著與其實力不太相稱的巨大名聲。除了他本身的確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外,還和他與日本天皇、袁世凱、段祺瑞、蔡鍔、唐生智、蔣介石、張學良等人的特定關聯有關。

被袁世凱任命為保定軍校校長後,蔣百里當著全體學生的面開槍自殺,來抗議段祺瑞等北洋要人在軍校事務上的掣肘,所幸大難不死;他曾和蔡鍔一起,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並從天皇手中接過御賜的佩劍,這就是所謂“第一次打敗整個日軍陸軍”。

所謂第二次打敗整個日本陸軍,無非是他在1937年發表的《國防論》中,提出了“彼(日本)利速戰,我恃之以久;彼之武力在第一線,我置之第二線”、“國民總動員”等指導抗戰的戰略思想,在幫助中國打敗日本可能也多少起了點作用吧。

如今,蔣百里的幾句話還廣為流傳:其一為“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它(日本)講和”,其二為他寫在《國防論》扉頁上的話: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1938年,身為陸軍大學校長的蔣百里將軍,在廣西病逝,被國民政府軍委會追贈為陸軍上將。

輔誰誰倒,一個理論水平嚴重高於實戰水平的“不合時宜”的“軍師”

在高參或者軍事顧問任上,蔣百里的運氣實在不算太好。除了輔佐老同學蔡鍔取得了護國戰爭的勝利,此前此後他先後擔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吳佩孚、日軍陸士的小師弟孫傳芳、學生唐生智的軍事參議或軍事顧問,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

當然,在浩浩蕩蕩的趨勢面前,一個人縱然再有軍事才華,也會被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碾成齏粉。更何況蔣百里的軍事才華,還不表現在實戰上呢。

在革命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的背景下,他選擇輔佐的“主公”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們,無不是逆流而動的舊軍閥,連這種敏感性都不具備的蔣百里,即使有萬千才華也決然發揮不出來。這才是他失敗的根源。

蔣百里之女蔣英

這也並不是說蔣百里就沒看準的時候。據蔣百里將軍的女兒蔣英回憶,1936年12月16日,蔣百里對張學良說,“你在這的兵多,要打的話你會打勝,但是空中呢,你有多少飛機?一架也沒有,他們(南京)就會轟炸你,我勸你絕對不要打。”

綜合來看,沒兵權的蔣百里,也許對他個人甚至對國家都是好事

從蔣百里的經歷來看,如果他取得了兵權,可能世間也不過又多了一個“敗軍之將”;

而沒兵權的他,則能在日軍、德國等遊歷求學基礎上而形成的先進的軍事理念,再加上能從容地站在戰爭之外看戰爭,才讓他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持久抗戰、全員抗戰的戰略思想,可能這也是幸事吧。


我是@司馬砸光,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