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法制周报》:抓住“三个一”构建大调解格局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曾雨田 通讯员 曾妍 常研

作为湖南首家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湖南唯一一家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长沙市岳麓区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

2012年至今,岳麓区法院诉前分流调解各类纠纷17504件,调解成功8722件,占全院民商事收案平均总数的23.41%;诉中委托调解5013件,调解成功3011件,调解总标的上亿元;调解协议司法确认665件;平均调解时间仅为20天。因成绩突出,岳麓区法院法官先后在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全国法院继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研讨会等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改革经验入选《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

一天接待多拨当事人

2020年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岳麓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

“借钱时说得好好的,但一直拖到现在还不还,拖得我的信用卡和贷款都逾期了!”

“不是我不还,是资金一时没周转过来。”

“……”

特邀调解员刘玉萍一手持卷、一手握笔,正就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进行诉中调解。书记员夏小云、周娜则在紧张整卷。

夏小云笑称自己是“整卷少女”:“最多的时候,我们这里一天要接待十几拨当事人。”

1小时后,一份调解协议出炉。

“仅2019年,诉调对接中心就接受诉前、诉中调解8223件,调解成功3103件,成功率达44.46%。”谈起多元解纷工作,专职调解员杨琴说。

机制创新抓住 “三个一”

从无到有,从探索推进到全面铺开,岳麓区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抓住了“三个一”,构建起“大调解”机制。

搭建一个大平台。 “我们非常重视诉调对接平台的搭建,并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深度融合。”岳麓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周建介绍,诉调对接中心配备了2名专职法官和助理,12名特邀调解员及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常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则设置了导诉台和律师免费咨询窗口。

记者翻开特邀调解员花名册发现,岳麓区法院共有82位特邀调解员,多为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等。除此以外,还有22家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组成的特邀调解组织。

在这些花名册中,一本厚厚的特邀调解律师名册引人注目。自2012年尝试邀请律师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到2019年“长沙市律协律师调解中心驻岳麓区法院调解工作室”揭牌,岳麓区法院已吸纳166名特邀调解律师形成律师调解队伍,在诉调对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派出法庭,实现律师调解全覆盖。

纵向到底请进来,横向到边走出去。岳麓区法院还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并与市住建委等11家行政机关建立联动协调和解机制;在辖区部分街道、社区设联络点,委派、委托、指导人民调解;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将多元解纷工作与服务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固定每月28日派遣中层以上干部深入社区服务。

走出一条专业路 “原来,群众来法院,一心想着打官司,对调解工作不理解、不认可。”周建说,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法院,岳麓区法院多元解纷工作的开展曾一度遭遇质疑。

“将多元解纷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周建认为,打造多元解纷工作的各专业领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让老百姓认同。

岳麓区法院开始从专业领域遴选资深人士,组建家事、商事、保险、医疗、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以及心理咨询团队。“涉保险纠纷专项多元衔接”“知识产权纠纷专项多元衔接”“家事纠纷专项多元衔接”“医疗纠纷专项调解室”“物业纠纷联合调解室”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织密一张过滤网。 2019年4月,岳麓区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程序范围的规定》,明确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等11类案件纳入诉前调解程序范围。6月,又率先在全省出台《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操作规程》,推动和规范法院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调解、速裁等工作。

“我们把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岳麓区法院副院长谌晓宇介绍,早在数年前,岳麓区法院就开始探索调解程序前置,逐步扩展诉前调解纠纷范围。同时,不断完善诉中委托调解机制,对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委托调解,对不适宜调解的,根据纠纷性质和繁简程度,实现繁简分流。

此外,建立健全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尝试探索商事调解组织有偿调解,不断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岳麓区法院院长张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