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今的基础物理比《三体》里智子锁死的那时的背景进步了多少?

李鑫



看过和没看过《三体》的朋友肯定都听说过“人类物理学被锁死”这种话,这背后的故事就是三体人派出的具有人工智能的微观粒子引起的,这个被称为“智子”的微观粒子人工智能潜伏在人类的加速器中不断干扰对撞结果,使得物理学家们始终无法了解物质更深层次的奥秘,从而彻底锁死人类科学。

三体人派出的智子到达地球的时间是2001年左右,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人类世界的对撞机就全部没用了,基础物理学也再无突破的可能,这就导致几个世纪后的人类尽管建造出了恒星级战舰却依然无法对抗三体人。


现实生活中的基础物理学和三体中被锁死的基础物理学相比在发展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大体都还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出现任何突破性的物理学大发现,而且从应用技术上来看现实世界还远远比不上三体中的人类世界。

三体中的人类世界在被锁死物理学之后短时间内就建造出了太空电梯并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而这两样技术在现实中还遥遥无期,由此可见当人类文明整体受到外来威胁时,发展速度和潜力都是巨大的。


就目前而言人类的加速器还是兢兢业业的运行着,我国也打算建造一个超大型对撞机来探索物质世界最深处的奥秘。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首先一句话申明观点:《三体》虽然作为一部小说有其夸张的成分,但大致切实现代的时代背景,以现实而言当代的基础物理比《三体》中智子封锁前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三体》中智子对基础科学封锁的设定:从量子力学引发的蝴蝶效应来阻碍人类基础科学的研究。

《三体》中第一、二号智子大约在2005年到达地球,随即封锁了人类的粒子对撞实验,从而彻底封死了人类基础科学的研究。刘慈欣先生的这种设定具有一定的道理,封死人类强子对撞实验确实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通过蝴蝶效应来打乱人类在很多基础科学上的研究。譬如说,没有粒子对撞,人类就无法彻底了解微观世界的秘密;就无法对物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就无法制造出更精密的材料;继而造不出更快的计算机,无法在人工智能、天文计算、数学计算、生命科学等行业取得突破……。这个连锁反应有多种反应形式,但不是绝对的。粒子对撞实验属于量子力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基础科学,但基础科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量子力学。

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都能被称为基础科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科分类目录,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划分为基础科学。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智子并不能完全封死人类基础科学的研究,也不能完全封死人类基础物理的研究,人类依然能够通过其他的手段观察并进行理论突破。而且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基础科学这一定义也不见得是绝对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容。譬如说在19世纪,英国皇家学院的开尔文勋爵就曾认为物理学只剩下两朵小乌云,但今天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基础科学在今天的进步已经越来越难,

牛顿大炮的设想促成了今天的人造地球卫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了时间和空间,量子力学促成了今天的量子通讯技术……假如说应用科学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基础科学就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因此基础科学进步非常缓慢,也需要一步一步稳步推进。以相对论为例,直到21世纪人类才从实证层面证明其中关于引力波和黑洞的设想,这一过程距离爱因斯坦首次提出相对论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不过是修正和补充牛顿的理论而已。大家可以想一想,相比牛顿生活的时代人类社会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不客气的说时至今日,虽然人类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只不过是对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几百年前所奠定的基础理论应用罢了,并且没有完全的加以印证和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科学或者基础物理的研究已经逐步进入深水区,不花费巨大的资金,不建设更加精密的大型设备,或者不出现不世的人才,依靠单纯的去想或者类似民科的土法研究,已经不可能取得突破。

如今的基础物理比《三体》里智子锁死的那时的背景进步了多少?答: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们就会明白,按照《三体》和现实社会紧密的设定,人类基础理论在2005年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只不过是在2017年首次接收到了引力波,前些天绘出了首张黑洞照片,以实证的形式证明了相对论的理论而已。

全息解读《三体》,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结构宏伟的硬科幻小说《三体》共有《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部,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直到647号宇宙时间线的18906416年。


前面有答主说三体人锁死地球基础物理时,正是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6年,这是没错的。

就在地球科学迅速发展时,处境危急的三体人用精密机器人“智子”将地球基础物理永远的锁死那一刻,人类的物理科学便停止不前,三体人便可乘机入侵地球。

我每每读到此处,便不禁潸然泪下,人类几千年的科学成果再也不能发展下去了,成为了三体人的板上之肉。


当我继续读下去时,幸好聪明的地球人在与三体斗智斗勇中,及时制止住三体人的攻击,并达成战略平衡的友好关系。

现在让我们从科幻世界里走出来,回到现实中,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如今的基础物理比《三体》里智子锁死时的背景进步了多大?

我们知道了三体用智子锁死地球文明时,正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久之后,也就是大约1966年后。


很明显,那时的基础物理相比于现代落后很多。1966年才刚完成牛顿第二定律的测定;而现在,嫦娥四号在2018年都飞上月球了,量子通讯卫星都上天了,马斯克的跑车都在飞往火星的路上…

如果说现在的基础物理跟《三体》里智子锁死地球基础科学相比,还真是火箭🚀与自行车🚲的差别,现在的物理比1966年的物理进步速度是相当可观的,我们不得不惊叹人类快速发展的科技文明简直是日新月异!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纰漏,还望指正!


弄潮科学


如今的基础物理比《三体》里智子锁死的那时的背景进步了多少?

准确的说应该还没有达到《三体》里智子锁死时的那个基础物理水平,当然《三体》中并没有交代当时发现了什么粒子,比如LHC运行后才发现的希格斯粒子在《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后将近十多年,我们来看看《三体》中的背景!

......一个在北美,一个在欧洲,还有一个你当然知道,在中国良湘,你们纳米中心从那里赚了不少钱。“这些高能加速器将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能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是人类以前从未达到过的。在新的对撞能级下,同样的粒子,同样的撞击能量,一切试验条件都相同,结果却不一样。不但在不同的加速度上不一样,在同一加速器不同时间的试验中也不一样,物理学家们慌了,把这种相同条件的超高能撞击试验一次次地重复,但每次的结果都不同,也没有规律。”

当然熟悉《三体》的朋友肯定已经知道,这是智子干扰的结果,按理来说欧洲的那个是虚无缥缈的LHC升级版,中国的那个是CEPC,美国的高能加速器已经下马了!按时间来算智子到达地球的时候大约是2001年,尽管高能粒子物理再无进步,但似乎基础科学旁门左道特别纳米技术有着长足的进步!这从两个事件可以看出:

一、绝杀伊文思的“审判日”号

纳米细丝“飞刃”编制的超高强度纤维强“审判日”号切割成了千层饼,当然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按文中的技术来看比现在高了何止几个数量级!

二、太空电梯

《三体》中的太空电梯也是建立在纳米细丝的技术上的,普通强度的材料根本不足以建设太空电梯!从这两个角度可以看出这个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水准是很高的!尽管智子锁死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说到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智子是如何锁死基础物理的:

  “这就给了智子一个机会,使它可以代替靶标粒子去接受撞击。由于它具有很高的智能,通过量子感应阵列,它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判断轰击粒子的轨迹,然后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所以,对智子撞击的成功率,是对普通靶标粒子的上亿倍。当智子被撞击后,它就会有意给出错误和混乱的结果,即使偶尔有对预定靶标粒子正确的撞击发生,地球物理学家们也不可能将正确的结果从一大堆错误结果中分辨出来。”

每次撞击的目标都是智子,所以每次都会有混乱结果,而人类却无从得知,就像走夜路却被蒙上了眼睛,本来就已经是跌跌撞撞,结果则是彻底瞎了!被锁死了基础科技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再也无法获取粒子世界的秘密,直接逃至两个结果:

一、无法制造出强作用力的材料

二、无法理解维度的秘密,继而对空间一知半解

前者无法抵御水滴的攻击,而后者则对光速飞船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两者只要有一个就是屠杀,而同时具有两个优势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神级文明,因此基础科学被锁是可怕的,有些类似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虚假的繁荣,能改善人类的生活,甚至能改变地球,但却就像是一艘巨轮,它永远只能航行在大海,而我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却是在星辰!

如果按CEPC的落成时间算起,我们现在距离质子锁死的年代大约还有十年!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三体》第一部成书于2008年其中智子锁死地球人类基础科学的时代设定是本世纪初,第一部开始人类截获三体情报时间是在2007年,那时智子到达地球已经六年。整部书就是以那个年代的科技水平展开的。三体智子锁死的仅仅是基础科学,而基础科学的研究不是短期内可以研究出成果的。现在进入本世纪也就十几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无论有没有智子封锁,都不会有多大成果的。不过这是对公众而言,对从事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来说,小的成果也叫成果,这十几年还是小有收获的。


多维观世界


进步了一丢丢呦!大部分还在理论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