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廣州治水獲全國通報表揚 今年將建6座汙水處理廠

廣州治水獲全國通報表揚 今年將建6座汙水處理廠

治理完成的天河區車陂湧

文/圖 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 通訊員 趙雪峰

一條條黑臭河涌變清,一段段靚麗碧道初現。1月9日,廣州公佈去年治水“成績單”和今年治水“任務書”。

目前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與此同時,2019年廣州全面啟動碧道試點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113.66公里的多種類型碧道試點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年底前將實現全市汙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排水管網專業化養護全覆蓋。今年還將推進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等5條碧道示範段建設。

成效

白鷺來了、河涌煥然一新

白雲區松洲街居民陸續發現,過去黑臭的石井河有了許多“特殊來客”,每天清晨或傍晚退潮後,成群的白鷺飛落到河邊的淺灘覓食、嬉戲。“這裡的水質變好了,魚草肥美,才會有鳥飛來呀。”居民陳阿姨說。

2019年以來,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經第三方第一輪複核評估,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車陂湧、雙崗湧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8個國考斷面和2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

統計部門民調結果顯示,廣州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兩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另一座獲表揚的城市是連雲港市),獲評“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廣東省河長辦首次公佈的全省2018年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結果中,廣州獲得“優秀”等次……

治理

拆除涉河違建超371萬㎡

廣州水環境鉅變從何而來?過去,廣州治水主要依靠末端截汙、末端補水、環村截汙等方式,以做工程為主。2016年以來,廣州從“調水衝汙”向“截汙治汙”轉變,從“末端處理”向“源頭治理”轉變,從“工程優先”向“強化管理”轉變,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城市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全市共拆除涉河違建371.67萬平方米。大力清理整治“散亂汙”場所。

在原五級河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九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對全市19660個標準網格設置了網格員18416名。此外,廣州還全面推行河湖警長制,把公安機關納入河長制體系,堅決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

治汙

去年建成12座汙水處理廠

已經消除黑臭的河涌如何實現“長制久清”?全市水環境如何進一步提升?廣州市河長辦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鞏固提升治理成效,推廣黃埔區烏湧、天河區車陂湧劃分排水單元治水成功經驗,全力推進“排水單元達標”攻堅行動,在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汙水收集處理全覆蓋、排水管網專業化養護全覆蓋。

同時加快補齊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在2019年底建成12座汙水處理廠的基礎上,2020年建成6座汙水處理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1萬噸/日,新增1000公里以上汙水管網。

碧道

河涌兩岸建設都市型碧道

今年的任務是著力推進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等5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其中,二沙島、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項目,計劃通過已建的東山湖公園碧道,與擬建的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東濠湧碧道連通,實現雲山珠水共逍遙。

市河長辦負責人指出,廣州碧道建設將在已有925公里濱水綠道基礎上,通過消除阻斷點、修復破損路面、完善安全設施等工作,達到基本標準碧道要求,今年逐步開展碧道設施提升工作,完善碧道功能。此外,在164條已整治的黑臭河涌兩岸恢復人行通道及綠化,建設192公里基本標準的都市型碧道,鞏固治水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