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1号文”打响科技创新攻坚战

<table> “1号文”打响科技创新攻坚战

丽珠医药首席科学家侯雪梅和她的团队在该公司研究所对药品进行分析。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table>

近日,珠海市政府1号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下称《意见》)和市府办函1号文《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正式发布,为珠海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画出了“路线图”。

其中,《意见》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区域协同创新、创新产业发展、源头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人才、科技金融、创新环境8个方面,部署了24项重点工作。《政策》则配套提出了20项具体政策措施。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将有效补齐珠海创新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推动珠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助力珠海加快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强化市场主导作用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创新的竞赛,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期冀以优越的创新生态,来促进突破性科技和颠覆性创新率先在本地策源迸发。

去年以来,珠海也出台了系列政策,在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上做文章。

今年,珠海的步子迈得更大。《意见》提出,珠海将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矛盾,建立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体制和机制,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

高新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意见》显示,珠海将落实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加强高新区管委会对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统筹,激发新一轮创新发展活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导的原则也进一步明确。在本轮改革中,珠海在科研经费分配、平台扶持、项目奖励、科研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都重点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意见》提出,要发挥市场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改革科研组织管理和项目形成机制,在管理、监管等方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珠海核心竞争力。

同时,珠海还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应用的机制——引导创投资金等社会资本流入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深化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分类评价标准;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意见》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珠海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其中包括强化知识产权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建设等重点工作。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分支机构可享最高200万元补贴

2019年12月17日,澳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暨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澳门分中心揭牌仪式在横琴创意谷举行。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现有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

这是珠澳两地创新合作的最新成果。后续,双方将围绕相关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以来,珠海与香港、澳门的创新合作迅速升温。与港澳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成为珠海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有效突破口。

《意见》提出,珠海将规划建设珠海横琴创新合作区,推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澳门产学研一体国际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在珠海落地。

《政策》则给出了具体的奖励标准:港澳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珠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在珠海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按照其仪器设备投入情况给予财政补贴,每个机构最高200万元。对于经省科技厅认定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以事后奖补的形式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经费资助。

珠海市创新主体联合港澳机构申报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专题及粤港澳科技合作专题,经省科技厅立项后,可按1:0.5的比例享受资金补贴。

以开放促创新,《政策》鼓励和支持珠海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孵化载体等离岸创新中心,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经评审认定,可享受最高600万元资助。

对获得国家(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支持的项目,珠海也将给予配套支持,总额最高500万元。

此外,珠海还将支持本地企业与含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将以事前立项的形式择优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

增强创新源动力

争取更多省级基础科研平台落户珠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潜力和发展后劲,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源头创新的能力。

从源头谋创新,珠海提出,要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发挥高校、省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作用,对接国家和省基础研究重大布局,围绕珠海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突破。

一方面,珠海将建立健全基础科学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度。聚焦国家战略和珠海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省实验室布局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省级基础科研平台落户珠海。

另一方面,对市内在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实时提供在线服务的单位,珠海将按照经服务平台确认、低于市场价平均收费标准的服务收入,给予10%的奖励,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珠海将对重点产业领域项目采用竞争性项目评审、研发启动金、技术悬赏奖等方式进行重点支持。项目最高可享受500万元无偿补助。

同时,配套奖励国家和省级科技奖获奖项目。对以珠海企事业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给予资助,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奖励。

创新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完备的转移转化体系。

为此,珠海还将扶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发布和交易、转移转化等平台和载体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化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运用市场化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新引进市级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

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必须依赖于优质创新技术、人才、企业等资源的集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系列奖励政策将一一落实:对当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资助;从创新综合实力、成长性、税收贡献和专利产品等方面进行量化测评,根据量化测评结果排序,对全市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前50名、经济贡献排名前50名、成长性排名前5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企业10万元资助。

近日,珠海科创局对2019年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入库名单进行了公示,27家珠海企业入选,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领域。

《政策》提出,将对这些创新企业从制度供给、资本供给、人才供给、技术供给和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帮助入库企业快速成长。其中,对首次入库的企业,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200万元研发启动资金,由入库企业自主选题和自主实施。

新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珠海提出,将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对企业和创业者购买优质科技资源和服务发生的费用予以补助,省市对单个项目的累计支持比例最高不超过该项目实际交易金额的50%。

为广纳天下才,珠海还将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政策。

珠海提出,将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对经认定的省级和市级院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最高150万元的建站补贴。

同时,实施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围绕珠海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给予新引进市级创新创业团队最高1亿元资助;给予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最高200万元资助。

强化全链条服务

设立规模5亿元的科技创业天使风险投资基金

创新服务,包括创业服务和金融服务。

为加快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珠海提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利用自有物业、闲置楼宇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快广东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珠海)孵化基地建设;对新认定的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含加速器),各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增面积,众创空间、孵化器的运营评价等给予事后补助。

其中,对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认定的孵化器(含加速器),一次性奖励额度最高分别为150万元和200万元;对获得省以上认定的众创空间,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新增孵化场地面积的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年度运营良好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

聚焦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政策》支持珠海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大型科技企业合作,引进建设重大新型研发机构。

对初次认定的市新型研发机构,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按检测服务和研发分类评价择优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获得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最高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获得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奖励150万元。

金融服务方面,珠海将设立珠海市科技信贷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提供最高90%的风险补偿,对经过备案的创业投资机构在珠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创业投资失败项目,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

同时,设立基金规模5亿元的珠海市科技创业天使风险投资基金,围绕珠海重点发展的新兴高潜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掌握前沿技术或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进行投资。外地引进企业投资金额最高2000万元/个,珠海本地企业投资金额最高1000万元/个。

■链接

珠海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

到2035年,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系统基本形成,创新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涌现一批世界级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和创新企业,产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综合创新能力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前列,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