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发生的一场由曹操和袁绍组成的大规模战争,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也是曹操一生打赢的最大战争。

官渡之战开始时以袁绍兵力雄厚、粮草丰富为优势。但在后来被曹操奇袭了乌巢粮营之后开始一蹶不振,终被曹操一举击败的结局。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官渡之战图

据《三国志》记载: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太祖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

从以上可以看出,官渡之战影响了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以为曹操之后统一北方乃至之后曹丕建立魏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曹操官渡图

很多人一提到官渡之战,想到的不仅是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坚持忍耐,也会想到袁绍的优柔寡断和见利忘义,明明有着严阵以待的大军和丰富的存粮补给,但最后还是被曹操一举歼灭。但要知道,很多人在抨击袁术的时候往往会带着对于失败一方先入为主的观念思考。

再加上《三国志》中记载袁绍的性格是: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联合他在官渡战败之后,很多的读者们就会将他和一个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懂得行军打仗的形象挂钩。其实这些说辞有失公允,历史上真实的袁绍曾在朝堂之上对董卓拔剑,和白马将军公孙瓒、黑山军等交战时也是连番的胜利,官渡战败后也是拼死救出所有的部下,以至于他死后冀州的百姓日夜痛哭,可见袁绍其实也是相当有着能力和手段的,只以官渡之战就评价他实在是有失公允。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官渡之战图

那么官渡之战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将这个之前百战百胜的四世三公打的一蹶不振呢?

建安元年,是在战争爆发的前三年,此时的曹操前往长安迎接天子,带回了自己的老家许昌之后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此后曹操的威名远扬,有不少听命于天子的地方军队都加入了他,曹操也凭借着优势先后击败了吕布和袁术,先后占据了兖州、豫州,占据了不少北方河南以南的土地。

而此时的袁绍也击破了公孙瓒,占率了原先公孙瓒的河北以北的土地。可以说,两个人分别割据了北方,这样看来,双方为统一北方霸主的地位迟早有所一战。终于,在建安四年,袁绍带领了十万大军南下,企图攻陷许昌,迎接天子。

而此时的曹操刚刚带领军队将刘备赶出下邳,此时的他只能带着刚打完仗的七万人前往黄河以南驻守,抵抗袁绍。就这样,官渡之战爆发了。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曹操剧照

在这个时候的袁绍有着三个致命的错误一直为人所诟病,第一个是没有最快的迎接天子而被曹操给截了胡。第二个就是在官渡没有采用持久战的战略。还有一个就是派了淳于琼这个有名的"酒囊饭袋"驻守最重要的乌巢粮仓。但这其中也颇有商榷之处。

1、 没有迎接天子:

袁绍在反董联盟时能成为盟主完全靠的是自身的家室和硬实力,而且后来夺取冀州、益州时也凭的是硬实力,他完全对于天子的名号不那么感兴趣,而且之前李傕郭汜挟持天子之后,皇家的名声也已经搞臭了。再加上当时和公孙瓒正是争取河北最激烈的时候,无论处于自身还是外部因素,他都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去长安迎接天子。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袁绍剧照

2、 官渡不采用持久战:

在《三国志》中也确实有记载田丰向袁绍授计在官渡和曹操采用持久对战的方法,但却被袁绍拒绝了。但事实上,当时曹操虽然带领着七万大军,可后方有着刘备的不断骚扰,所以曹兵一直迟迟的没有进攻。

而袁绍如果也坚持持久作战的话,对于后防的刘备是非常不利的,刘备如果没有坚持住的话,那么袁绍和他一起夹击曹操的战略就失败了。所以,这也是袁绍想要速战速决的原因。

3、 派淳于琼驻守乌巢: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淳于琼剧照

很多人一提到驻守乌巢的淳于琼第一反应就是著名的"酒囊饭袋",其实这也是他失败之后,陈寿著写《三国志》时给的评价,但在当时的淳于琼是曾经和曹操、袁绍、公孙瓒平起平坐的"西园八校尉"之一,所以他在当时还是很有威信的,再加上当时书上记载袁绍给他派兵"万余人",可以看得出来还是很信任他的,而且历史上真正的乌巢之战曹操想打赢也没有那么轻松。

曹操在乌巢发动了突袭后,淳于琼并没有慌张,反而带兵其退了曹操,这时的曹操久攻淳于琼不下,而后方,高览和张郃所带领救援乌巢的援军马上就要夹击自己,万分危急值之中,曹操急中生智的采用了火攻,才将淳于琼的部队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官渡之战图

当然,乌巢的失败,淳于琼有着很大的责任,他事前太过于自信乌巢和曹营太远,中间还有袁绍的大本营作为屏障,就自信的没有安插侧翼和岗哨,以至于被曹操偷袭的时候没有一点准备。

以上的这些错误虽然有待商讨,但还是造成了袁绍兵败的连锁效应。在之前,袁绍的兵力足够强盛,即使是在丢失了白马、延津在这两个重要的战略位置的时候,和乌巢被烧毁之后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张郃、高览的背叛,他们的背叛带走了大批袁绍的前锋军,再加上之前颜良、文丑的死,一时之间居然连大将也没有了,就这样,袁绍军队没有厚积薄发的实力,丧失了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官渡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难道袁绍真的这么昏庸吗?

曹操剧照

但就当时的局面上来看,官渡之战从二月开始到十月之前,袁绍都没有犯太多军事上的错误,直到许攸的叛逃将自己大本营和布阵像曹操托盘而出之后,老底都被曹操知道光了。

这使得之后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之中,但袁绍的军力之强,也使得曹操即使拿下了官渡的大捷也无法乘胜追击,双方都处在一个无法将对方怎么样的阶段,但这个时候的袁绍还是有着庞大的地盘作为本金的,但在官渡之战结束后不到两个月,袁绍就去世了。

这使得他的地盘无法被人管制而四分五裂,最后被曹操一一击破,也成为了曹操日后统一北方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