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人說諸葛亮死後,劉禪查其遺產時被氣得直拍桌子,對此你怎麼看?

yukiT


223年2月,劉備病情十分嚴重,並把諸葛亮召到四川奉節。


看見主公,諸葛亮流著眼淚對劉備發誓:我一定竭盡全力輔助少主,直到不能動彈為止。

劉備把劉禪叫到床前,指著諸葛亮說:從今往後,你尊敬丞相為父親。

16歲的劉禪點頭答應,並當著劉備的面叫了一聲:相父。

這一幕深深印在劉禪的腦海中,一輩子沒有忘記。諸葛亮也沒有忘記,並且把自己的下半輩子全都奉獻給了劉禪。

劉禪繼位後,大小政事都依靠諸葛亮。宮廷內外、朝野上下,所有的人事安排都由諸葛亮決定。

為了劉備的囑託、為了蜀漢的大業、為了劉禪的江山,諸葛亮辛辛苦苦、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準備北出祁山之前,諸葛亮上表給劉禪,詳細列出自己所有財產:800株桑樹、15頃土地、朝廷分發的衣服;沒有給兒子留下任何財產。

諸葛亮立下遺囑:葬在漢中定軍山,一身正常服裝,不要任何陪葬品,一口普通棺材,這些足夠了。

諸葛亮死後,曾經受其壓制的、現在劉禪親信的官員紛紛向劉禪上奏:當了幾十年的丞相,權力無所不及,一定積累了很多家產。

經不住多次上奏請求,劉禪同意由黃皓負責清查諸葛亮的家產。

經過對丞相府所有資產進行嚴格清點,黃皓把結果報告劉禪。劉禪對照諸葛亮生前上表,兩者完全一致。諸葛亮沒有對劉禪隱瞞資產。

劉禪看完黃皓上報的清單後,大拍桌子,然後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像一尊雕像、陷入深深的沉思。

此時,劉禪內心一定十分複雜、百感交集,至少有3種思緒在腦海中翻騰。

第一、慚愧

想起當年父親臨終之時,將自己託付給諸葛亮,父親看著自己的那雙眼神、滿是期盼,期盼自己能夠有所作為、期盼自己能夠信任相父。劉禪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慚愧;

回想10多年來,相父為了劉家的江山廢寢忘食、披星戴月、孜孜不倦、宵衣旰食,終於積勞成疾,累死在為劉家開疆拓土的戰場上,把性命都無償奉獻給自己了,可是,剛死不久,竟然被懷疑貪贓斂財,被人清查家產,自己真的對不起相父啊!

直拍桌子,就是劉禪在發洩慚愧、就是在自我排解心痛的隱痛。

第二、懊悔

慚愧之情必然帶來懊悔,父親告誡自己要聽相父的話;相父教導自己“親賢臣、遠小人”,可是自己沒有遠小人。

知道黃皓是小人,可還是親近他、相信他、聽從他,做了對不起相父、辱沒相父名聲的事情。

真不該採納黃皓等小人的上奏,派人去清查相父的家產。已經做過的事情,只能留下無法抹平的懊悔了。

劉禪舉起拳頭,直拍桌子,因為後悔,所以對自己惱恨不已。

第三、擔心

想起聽信小人黃皓的話,釀成這樣大的醜事,想想真是十分可怕。

以後小人們一定還會給自己製造麻煩、還會想法設法讓自己陷於尷尬境地,劉禪從內心裡湧出一股寒意;

聽信了小人的上奏,自然傷害了一批忠臣,以後自己手下還能有忠臣良將嗎?忠臣良將還會為自己效力嗎?

擔心到害怕的劉禪,直拍桌子,為自己打氣、為自己壯膽、為自己前行激發力量!

痛定思痛,經過反思,劉禪後來為人處世明智很多。

262年,姜維與黃皓互相傾軋。劉禪勸導姜維:黃皓只是一個小人,不必對他太在意。

然後,劉禪命令黃皓去向姜維謝罪。

劉禪處理事情是不是挺圓滿的?

我對劉禪的看法,與你一致的嗎?請多多指導。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數學張教員


據史書記載,諸葛亮生前,在給後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狀況進行了主動申報:“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三國志•諸葛亮傳》)。大意為:成都有桑樹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地15頃,兒子兄弟的穿衣吃飯,他們都會有盈餘。而我在外當官,沒有其他的花費,全靠公家的俸祿過活,沒有做其他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時候,不會出現那種有多餘的綢布,多餘的錢財這樣的狀況來辜負陛下。


據說劉禪對諸葛亮的這份財產申報將信將疑,但他頗有城府,並沒有將疑惑寫在臉上。諸葛亮死後,在宦官黃皓的慫恿下,劉禪同意由黃皓親自帶隊,到丞相府邸對諸葛亮申報的財產進行核查。核查結果發現和諸葛亮申報的沒有任何出入,丞相府確實內無餘帛,外無贏財。當黃皓硬著頭皮向劉禪彙報之後,劉禪氣的拍著桌子將黃皓訓斥了一頓,從此對諸葛亮越發尊敬,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給諸葛亮立廟祭祀。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天,在經過朝廷激烈爭論後,劉禪一錘定音,下詔替諸葛亮在沔陽建廟。由朝廷出錢給本朝臣子單獨立廟,這不僅在蜀漢歷史上空前絕後,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極其罕見,可見諸葛亮在劉禪心目中地位之高。

二是善待諸葛亮的家人。據三國志記載:“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瞻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可不要小看諸葛均擔任的這個長水校尉,這可是一個食俸兩千石相當於今天的省部級高幹。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就更不用說了,不僅繼承了其父武鄉侯的爵位,而且還做了劉禪的女婿。另外,做官還做到了尚書僕射,軍師將軍這樣的位子。尚書僕射就是首席副宰相,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第一副總理,而軍師將軍是諸葛亮當丞相之前的官職。


淮上秋陽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為啥拍桌子呢,枉做小人被氣的。

大家認為劉禪傻?

他一點都不傻。

劉禪只是缺少軍政能力,智力也不能和老謀深算的父親劉備和諸葛亮相比。

劉禪這個人其實是聰明人,也是人精一類。

他之所以開始把權力全部交給諸葛亮,還是明哲保身的原因。

一來外敵太強大,不要說曹魏,就算東吳依靠人口90萬的蜀國也是惹不起的。諸葛亮、劉備尚且不能穩定蜀國的局面,何談區區劉禪。

二來蜀國內部問題太嚴重。拋去小國寡民不說,內部政治派系很多,比如早年跟隨劉備的嫡系派,後來劉備得以發家和創建蜀國的荊州派,加上四川本地的豪強家族力量,三股人哪一股都不好惹。

西北王馬超帶著強悍的部隊歸順蜀國,也被這些人壓制的像三孫子一樣。

劉禪自認為搞不定這種複雜的局勢,乾脆交給能力超群的相父諸葛亮,自己樂的吃喝玩樂,還落得個誰都不得罪。

但你說劉禪對於諸葛亮完全沒有戒心,完全相信,那也不是事實。

實際上,諸葛亮對劉禪忠心耿耿,但後者未必很喜歡這個相父。

由於政務都有諸葛亮負責,好色的劉禪窮極無聊,只能躲在宮內搞女人。

在劉禪看來,我搞女人總不礙其他人什麼事,消遣而已。

然而,諸葛亮還多次勸誡劉禪不要娶太多妻子,一是要保重身體,二是蜀國還很窮,不應該太奢侈。

你說說看,劉禪能受得了嗎?

我都不管正事,躲在後宮自娛自樂了,你諸葛亮還管我,都管到被窩裡來了。就算親爹劉備,也沒這麼管的吧。

所以諸葛亮死後,劉禪在小人攛掇下,也試圖搞搞諸葛亮的黑資料,打擊一下他留下的政治勢力。

在一般人看來,諸葛亮形同攝政王,就算再廉潔多少也要為子孫考慮,多少斂些財把。

誰知道,諸葛亮真的清廉到了家,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公佈財產的公務員。

早在《自表後主》全文如下:

臣初奉先帝, 資仰於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在這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遺囑”中,諸葛亮自稱只有800顆桑樹,15頃耕地。

自然,這玩意你說誰會信?

就算四川一個普通的地主,財產也絕對不止這麼多吧,何況諸葛亮。

結果查來查去,發現諸葛亮留下的私人財產,還真的就是這些。

劉禪直到結果後,大發雷霆,把身邊小人大罵了一頓。

為啥?

這等於讓劉禪枉做惡人了!

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聰明之處。

他明白兒孫的才能和自己相差太遠,如果只是斂財留給兒孫,只能養出一批無才無德坐吃山空的蛀蟲,無法在亂世立足。

韓國人、日本人都說,不能讓兒孫年輕時候太富裕,不然只會害了他們。

這是很有道理的。


諸葛亮不留什麼遺產,也就是讓兒孫憑藉自己能力生存。

事實上,諸葛亮的兒孫也確實很有出息。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雖才幹不足,也是為包圍蜀漢激戰到最後一刻的將軍,死了以後也留下美名。

而諸葛亮另外一個孫子諸葛京,在蜀漢滅亡後為西晉官員,官至江州刺史,也算是高級官員了,可見還是很有才能的。


薩沙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孔明先生早年隱居於南陽,出茅蘆為蜀國東征西戰,在祈山伐魏六次用兵,直到病逝於五丈原,年僅54歲,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貞誓言。

諸葛亮是託獨重臣,幾十年的丞相,權力極大。孔明先生死後,曾經飽受其壓制,以宦官黃皓為首的官員認為,一定積累了很多家財富,紛紛上奏要求查抄家產。於是,劉禪同意,並由黃皓負責清查,結果只有桑樹800株、土地15頃以及朝廷分發多套工作服,沒有給兒子留下任何財產,與生前申報的財產完全一致。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自幼跟隨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生活,時間不久,東漢朝廷免去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荊州投奔劉表,諸葛兄弟散落於當地,16歲時隱居於襄陽(今南陽),經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口若懸河的文藝青年,周圍的人對他狂罔,不屑一顧。

孔明與當時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門親事,並迎娶之,當時鄉間鄰里拿他取樂開心, “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因為多次建功,劉備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相當於代理縣委書記,兼任武裝部長。他有很強的使命感,身邊只有關、張二人可用,均為武夫,身邊人手明顯不夠,尤其缺少出謀劃策之人。經徐庶推薦,於是才有了“三顧茅蘆”。 人才選拔的科舉制度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從隋湯帝開始,作為國家制度確立了下來。從這一點來看,孔明出山純屬偶然。

儒家用簡單的道理,講述了仁孝與社會穩定的關係。孝敬父母、尊重兄長的人,是不會冒犯上級長輩的,這樣的人不會造反。如果專心致力於推廣仁孝這一行為,那麼做人與治國的原則也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孝子,都出生很貧寒的家庭,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那麼自然也會廉潔,所以孝跟廉似乎是一種看似必然聯繫。於是有了“自古清貧出孝謙”的說法。

清朝一代廉史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從七品縣令到一品大員,三次被康熙“卓異”進行表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艱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後升任江南、江西總督。其一身的廉潔奉公,與其家庭出身不無關係。

于成龍出生在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來堡村,到其父於時煌時,已經在此生活三代。順治十一年,于成龍兄長於化龍病故,三子於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擔子落在他的肩上。父親於時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湯藥;繼母李氏雖健,也已暮年。長子、次子上學,全家開支很大,家資因此受窘。他為了養家餬口,供子上學,整日忙於家務,再無工夫參加科考。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已44歲的于成龍,正式出仕,開始了他輝煌職生涯。

到西漢以來,歷代帝王均以儒家思想治國,認為天下穩定的關鍵在於仁,而仁的關鍵則是在孝悌。新中國歷史上,劃分成分也有和"舉孝廉"有異曲同工之處,大凡孝敬父母的人,都不會殘酷地對待下人。儒家的孝廉文化,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德雨50926495


我只是看到《三國志》的記載的一個小事情:諸葛亮當年向劉禪上表的時候,說過自己的情況:我諸葛亮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田畝十五頃,這些東西供給我們一家所有人衣食已經十分充足,而且還有一點剩餘的錢財。至於我在外出行打仗,也沒有其他的調度,隨身的所有都是仰賴自己的官祿,沒有其他的門路去賺錢。假如有天我不幸去世,也不會出現家裡一堆錢財,家外也是一堆錢財的情況,以免辜負陛下的信任。諸葛亮去世之後,果然家裡就像他說的一樣。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一個十足的好人。對於劉禪,諸葛亮沒有辜負對於劉備的話,劉禪怎麼會氣的拍桌子。

我們也可以看看諸葛亮去世以後的事情,當時諸葛亮去世以後,《三國志》說蜀漢很多百姓都偷偷的祭祀諸葛亮,當時的朝廷因為禮儀不允許,但是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一起上表訴說諸葛亮的為人和功績,朝廷才答應。

連後來在蜀漢當官的陳壽自己都稱讚諸葛亮:

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一代良相。


人者仁義也


這個問題所描述的內容屬於子虛烏有。如果有人說是真的有,我真希望他能拿出史料出處來,而不是信口雌黃。

諸葛亮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的種種故事可謂流芳千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擔任蜀漢丞相時的真實寫照。

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率漢軍進駐武功五丈原,與魏軍主帥司馬懿對峙。長期的軍旅生活,加上超負荷的工作,年過五十的諸葛亮身體大不如前,一度在軍中得了重病。

劉禪對諸葛亮非常信任

在《益部耆舊雜記》記載:諸葛亮病重之時,劉禪還派李福擔任使者,前去向諸葛亮諮詢國家大事。諸葛亮對李福交待了身後事,讓他傳達給劉禪。

諸葛亮於武功病篤,後主遣福省侍,遂因諮以國家大計。(李)福往具宣聖旨,聽亮所言,至別去數日,忽馳思未盡其意,遂卻騎馳還見亮。亮語福曰:“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彌日有所不盡,更來一決耳。君所問者,公琰(蔣琬)其宜也。”福謝:“前實失不諮請公,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費禕)可以繼之。”又復問其次,亮不答。福還,奉使稱旨。

按照《三國志·蔣琬傳》的記載,諸葛亮也確實曾給劉禪遞交密表: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蔣)琬。”

由此可見:劉禪和諸葛亮之間的交流是通暢、信任的。

諸葛亮病故之後,劉禪還下詔褒獎諸葛亮,詔文中可謂字字悲傷,句句垂淚。

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劉禪殺掉抨擊諸葛亮的小人

當時有個官員李邈站出來彈劾諸葛亮,痛斥諸葛亮是個逼迫天子的權臣:

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諸葛)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

這個人明顯是個大噴子。多年前,他差點因為口出狂言被劉備殺掉,還是諸葛亮替他求情,救了他一命。他在諸葛亮逝世的時候去詆譭諸葛亮,大概率是他揣摩聖意,以為劉禪早就對諸葛亮不滿,自己在此時發聲抨擊諸葛亮,好證明自己是大忠臣,劉禪會對自己刮目相看,重用自己。

可是他打錯算盤了,劉禪在看完李邈的奏章後,把他免官定罪,最後朝廷法律部門把李邈判了死刑。

諸葛亮曾經向劉禪公開財產

諸葛亮生前向劉禪遞交過奏章,公開了自己家的財產情況: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以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怎麼會懷疑這文中的內容有虛假呢?

諸葛亮長期在外工作,成都城又不大,如果劉禪有心,派人去查一下諸葛亮的家庭也不是難事吧,何必非要等到諸葛亮死後才去查?

黃皓干政是姜維時期故事

網文說是“宦官黃皓從中唆使劉禪去查諸葛亮的財產”,只能說這位歷史發明家根本沒仔細看過《三國志》,覺得黃皓有點惡名,就認定是他了。

翻下史書,《三國志·後主傳》明確寫了:景耀元年(258)……宦人黃皓始專政。

諸葛亮是234年死,黃皓是258年才開始專政,諸葛亮都死了24年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已經三十多歲了。

大家要知道,諸葛瞻在十七歲時,就娶了公主(劉禪的女兒)為妻,然後一直官運亨通,大家都對諸葛瞻的期望很高。

在258年後,黃皓是與姜維關係不和,互相詆譭,諸葛亮和諸葛瞻在蜀中的名望很高,黃皓絕無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汙衊諸葛亮的。


綜上

網上總是流傳著各種歷史發明文,有的是出自電視劇、遊戲,甚至是小說,這些創作終究是編出來的故事,可笑的是,卻被一些不學無術之人當成史料,到處宣傳。這個“劉禪抄諸葛亮家”故事就是其一。

實際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家財公開,劉禪對諸葛亮的是非常信任,還誅殺了抨擊諸葛亮的小人;網文中所謂的小人黃皓在正史上卻是諸葛亮逝世24年後才得寵的,根本沒可能去對諸葛亮及其家人使壞。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從我的文章中學習到真實的歷史知識,不要被那些譁眾取寵的歷史發明文所矇蔽。


潯陽鹹魚


這個有人說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所以說千萬不要輕信有人說,下面來講講。

傳聞中的版本之一

關於這個問題,我看過一些類似的表述。一方面無外乎就是說劉禪想通過這種方式來立威,若是查出諸葛亮有問題,那麼就可以藉機大幅度掃除諸葛亮留下來的餘威。第二方面就是說人性,因為諸葛亮在蜀漢把持大小朝政這麼多年,權力已經蓋過了天,難道就沒有假公濟私?這就讓某些頂著“劉禪”這頂帽子的人不相信。


那麼究竟是如何呢?

諸葛亮死後,接管諸葛亮位置的人是蔣琬。蔣琬可謂是諸葛亮一手培養出來的,若是劉禪真的想通過查諸葛亮的家產來抹黑諸葛亮,蔣琬會置之不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真的這麼做了,在當時就是一個“大新聞”了,史書當然會有記載的。

劉禪雖然沒有小說裡面寫的那麼廢,但是亦沒有現在一些人吹捧的這麼厲害,就是一個資質平庸的皇帝而已,沒有這麼大的心機。若是有這麼大的心機,還會讓一個宦官奪了權嗎?



《三國志》中是記載諸葛亮死之前上表了自己的一些家產,但是由此去發揮更大的空間就有些陰謀論的味道了。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是想消除諸葛亮的餘威,這也是某些蜀漢勢力想的。但也只能用一些合理的手段,比如遲遲不給諸葛亮立廟。若諸葛亮真是一箇中飽私囊之人,他何必辛辛苦苦的去北伐,掏空了蜀漢直接跑路不就得了。


淡看天上月


有人說諸葛亮死後,劉禪查其遺產時被氣得直拍桌子,對此你怎麼看?都說劉禪傻,從這件事劉禪的前後可以看出,劉禪不僅不傻,而且政治手腕非常熟練,當然其中“拍桌子”也有憤怒的情緒在裡面,為什麼這麼說?

劉禪查諸葛亮遺產的高明之處:如果和諸葛亮描述的不符合就高舉輕放瓦解諸葛亮餘威,順勢收攏人心和權力

諸葛亮的清廉是舉國上下出了名的,他也曾自豪的宣稱“臣初奉先帝, 資仰於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頃”,意思就是我不需要高官厚祿,子孫後代也會秉承我清廉的作風。

諸葛亮這一手當然是向劉禪表忠心,但劉禪可能並不買賬。其一劉禪即位前就很清楚自己老爸死了以後蜀國是誰當家,所以直到劉備嚥氣劉禪也只是一句“兒臣只想永遠做兒臣”,表現的一副痴傻膽小的樣子,實際上劉禪很有可能是防備著諸葛亮,你要權我給,要錢我給,但是皇帝位置是我的,因為你是我的“相父”,坐在這個位置就是要鞠躬盡瘁給我劉家打工的,這也是劉備死前特意的安排。

其二歷來皇帝最怕的不是貪戀權勢的人而是與世無爭只為國家貢獻的人,因為貪財好色貪權都有把柄可以抓,也說明至少還可以掌控,這也是帝王術必備的平衡之道,可是諸葛亮自稱我和子孫有幾百棵桑樹就好了,這讓劉禪越發沒有安全感,不求財不好色那有什麼能打動你?用屁股想也知道唯一值錢的只有皇位,所以劉禪必須查查諸葛亮到底說話是真是假。

當然劉禪最希望的是查出諸葛家藏著金銀財寶,這樣第一是安自己的心,第二是像世人宣告“相父”也是凡人也會貪圖錢財,所以諸葛亮的死並不可怕,終究是我蜀國的一個賢臣罷了,其次就是宣告蜀國的主人只有一個就是我劉禪,即使是相父,也是可以查可以動的,但調查的結果卻讓劉禪有點不開心。

劉禪查出諸葛家真的一貧如洗:立威目的沒達到反倒平白做了惡人

劉禪查諸葛家,是因為沒有和諸葛亮真正交心的他壓根不相信諸葛亮一點不為家人考慮,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想來查諸葛家實在是一步妙棋,既能立威又能收攏人心,只要查出點什麼在大方放過諸葛家,這樣世人都會稱讚他感恩又大度,新生派和老臣子都會對他心悅誠服。

但他萬萬沒想到,諸葛亮還就真的清貧到這個程度,連多餘一文錢都沒有...這就讓他的行為變成了過河拆橋和落井下石,諸葛亮剛死劉禪就迫不及待查諸葛家,這樣一個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家族受到這樣待遇,無疑是寒了很多人的心。

劉禪自然也會暗地裡受到不小的非議,所以自然痛恨極了給他出主意的宦官。


劉禪不傻,他查諸葛亮後被氣得拍桌子,一是惱怒自己目的沒達成平白做了惡人,第二是作戲給其他人看,表明自己是受了蠱惑查諸葛家的事情和他關係不大;實際上,這都不過是劉禪表演罷了。


歷史密探零零壹


諸葛亮一死,劉嬋徹查他的遺產結果氣得翻桌子,這是為何?

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分天下,可是諸葛亮仍然居安思危,他擔心如果不先弄倒魏國,對方遲早要派兵滅掉蜀國,於是就舟車勞頓幾番北伐,可惜天數已定連續失敗,導致諸葛亮也病死於途中。後來蜀人按其遺囑將他的屍骨埋於定軍山某處,從而與世長眠,那麼身為一朝蜀相的諸葛亮,死後的遺產到底是充公還是留給子孫享用呢?蜀主劉嬋面對這個問題時,卻突然大發雷霆,直接就揭翻了桌子,這究竟是何緣故呢?

劉嬋又稱阿斗,該名是形容他窩囊廢材的意思。在亮生前,劉嬋均是對其百般依附唯命是從,然而當諸葛亮死後,這劉嬋就對檢查他的遺產時卻大發脾氣,可見該遺產是非常氣人,不然昏庸的劉嬋怎麼死成如此,無能之主都如此動氣。

至於他生氣的原因,我們得從劉嬋對諸葛亮的感情與印象說起,當初諸葛亮受劉備臨終託孤,叫他以後輔佐劉嬋,若能扶起就扶起,若是爛泥扶不上牆,軍師就廢除他的帝位,自己任蜀國皇帝,另外劉備命劉嬋對諸葛軍師如父一樣對待不得違背,所以劉嬋從小就受到諸葛丞相的嚴格管束,難免就有點逆反心理。

諸葛亮貴為一國丞相,威望盛高,對蜀主劉嬋更是分外嚴格,讓他受訓高等教育努力成為一代明軍,而且不准他有三座以上的宮殿、6個庭院跟70多妃子,甚至強令劉嬋不得每天遊玩偷閒,為此劉嬋雖為蜀主但在諸葛亮的監控之下成長,缺乏了很多帝王級的高等享受以及樂趣,但他本性如此,對諸葛丞相更是不敢違抗,一肚子的委屈都收藏在心窩裡。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路上死在五丈原,此消息傳回蜀地,劉嬋掩面而哭,也不知道他是真哭還是心裡暗高興,反正以後就沒有人管制他了,可以任性的遊玩了。

當劉嬋按傳統處理好諸葛丞相的喪事之後,不久就有人站出來狀告諸葛亮貪汙腐敗,而且說得條條有理,吐槽諸葛丞相在活著的時候利用職權謀私,貪了鉅額財物。此事一出,諸葛亮在劉嬋心裡至高無上的地位逐開始動搖,劉嬋可能是累積了多年的怨氣遇到了引火索,先不管真假,既然有百姓舉報就得派人去查,為此劉嬋親自就下令去徹查諸葛亮的所有財產。

然而孔明生前早料到有這麼一天,他早就準備好一份私人財物申報表,其簡單點講就是諸葛亮臨死前寫的情感文章,名為《亮·自表後主》,其中內容大概為,亮於成都種植有桑三百餘株,薄田有十五頃,所以子孫們的衣食自給自足,甚至還有剩出來的。

這時,劉嬋看完這篇自表後主的情感文之後,三觀震撼仍然不肯信諸葛亮那麼清貧,於是再命人查抄諸葛府,裡裡外外一切都仔細翻找,結果真如文中所說僅有300桑樹跟15頃田而已,聽完彙報劉嬋可能三觀已毀,他萬萬想不到一朝蜀相竟能如此清廉,掌權這麼多年都在在全心效力朝廷,從不以公謀私榨取百姓一分錢財,為此劉嬋的情緒波動很大,一改往日的窩囊庸才形象,一下就暴怒起來還氣得把臺桌揭翻了。

關於劉嬋暴怒的原因,坊間有兩個說法,第一個是劉嬋可能常年質疑諸葛亮的人品,不信他真的那麼清廉,一切都是裝出來的。第二個就是得知諸葛丞相真乃兩袖清風一心為蜀國之後,劉嬋就氣自己竟聽信他人饞言,從而怪罪自己太過昏庸了。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貓眼觀史


偏執的諸葛亮,將蜀漢帶上不歸路

正所謂俗話說的好“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就已經揭示了劉禪的愚蠢。

當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的時候,或許他早就已經想到了他的傻兒子劉禪根本就守不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為此才上演了一出臨終託孤的戲碼,將世家出身,愛護名譽勝於一切的諸葛亮牢牢地套在了蜀漢這艘滿是破洞的小船之上。

不得不說,諸葛亮也確實是個實心眼的人物。為了劉備的遺志,他五次北伐,打得曹魏那叫一個心驚膽戰,諸葛亮也真是一個狠人,寧可拼著蜀漢實力越打越弱,也要讓曹魏不能安心開展統一大業。

結果諸葛亮成功的消耗了曹魏大量的將領,將隴右幾乎打廢,同時也間接的幫助司馬懿掃除了大量曹氏干將,使司馬懿在曹魏地位不斷提高。最終為司馬代曹鋪平了道路,也算是幫劉備完成了一半的夙願。

不放權的諸葛亮,培養了巨嬰劉禪

說完蜀國之外,我們再說說蜀國之內

在劉備託孤之後,蜀漢的軍政大權幾乎全部被諸葛亮控制在了手中,蜀漢政權中本土巴蜀勢力被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牢牢壓制著,大量本土官員被放置在一些無關痛癢的位置上,而對於這些本土官員而言,同樣被諸葛亮架空的劉禪,無疑與他們同病相憐,有著共同痛點的他們,自然很快的走到了一起。

雖然期間,諸葛亮為了劉禪學好,斬殺了劉禪的近臣黃皓,希望劉禪能夠學好。但是諸葛亮的想法是好的。可是,雖然劉禪當場並未發作,但終究是為劉禪的心中對諸葛亮專權埋下了深深的怨念。

一朝得勢的劉禪,極度希望證明諸葛亮是錯的

以致後來,當諸葛亮在五丈原離世之後,劉禪並未遵循諸葛亮的遺言,安排蔣琬繼任丞相,而僅僅是任命了蔣琬為尚書令,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劉禪從心裡對諸葛亮安排的排斥。

因此,當劉禪徹查諸葛亮遺產的時候發現諸葛家在成都僅有桑300株,薄田十五頃之後,劉禪的心底是極為失望的,因為他失去了可以將諸葛亮一直以來營造高高在上的形象給掀翻的機會,這讓當了幾十年傀儡的劉禪,彷彿一拳打在棉花上一樣,氣不打一處來,他的心裡極度渴望能夠證明諸葛亮的汙點,這才會使他在極度失望之下,氣得翻桌子。

也正是這股深深的怨念,使得劉禪直到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迫於朝堂內外越來越大的壓力之下,才在沔縣為諸葛亮立廟。

結語

可以這麼說,劉禪自小由於劉備老來得子的緣故,對其過度溺愛。其後,又被諸葛亮繼續當做不能經歷風雨的巨嬰養著,總是擔心脫離了自己的管理,蜀漢就會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正是諸葛亮的這種什麼都管、親力親為的行為,最終葬送了蜀漢的活性,空耗了蜀漢發展的空間。也讓劉禪的心中對諸葛亮存在著極深的畏懼,等到諸葛亮死後,這種壓力消失,獲得權力釋放的劉禪自然會因為無法黑化諸葛亮而氣憤。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