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国名将孟达,轻松斩杀名将徐晃,五子良将是否徒有虚名?

敖嘉年


题主要讲道理啊,孟达杀徐晃是用箭射死,又不是作战斩杀。

孟达杀死徐晃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孟达意图再次叛魏降蜀,司马懿得知以后,率军来平叛。结果先锋徐晃冲的太急,一直冲到了上庸城下,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最后重伤而死。

所以孟达杀死徐晃并非是靠自己的真本事,实际上孟达当初还在刘备手下时,在葭萌关曾经败给张郃,后来又在和司马懿大军的战斗中被申耽一合杀死。按照这个表现,他的武艺在书中连二流都算不上,显然也不可能在正面交手中杀死徐晃。

而在《三国演义》中,死在箭下的名将不少,像太史慈就是在攻打合肥时中了张辽的计,被乱箭射中,重伤不治而死。而张辽也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回到许昌以后箭疮迸裂去世。还有甘宁是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丧命,而黄忠更是被马忠这样的杂鱼射中肩窝,因伤而死。

所以徐晃虽然被二五仔孟达射杀,死的有些憋屈,不过并不影响他的真实水平,更谈不上徒有虚名了。


不沉的经远


就孟达那两下子,如果阵前厮杀,他扛不住徐晃一斧头。

做为“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名至实归。无论领兵作战,还是阵前单挑,徐晃都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曹魏阵营中,论武艺的高低,徐晃仅次于许禇和典韦。

咱们来看一下徐晃的战绩:

1.华阴之战,徐晃出阵,郭汜部将崔勇迎战,徐晃只一合斩杀崔勇;

2.箕关之战,李乐率兵追击,徐晃迎战,只一合,斧劈李乐;

3.曹操挟天子赴许都途中,徐晃率兵拦截,曹操命许褚迎战,两将交锋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4.白马坡之战,颜良连斩曹军两将,徐晃出马迎战,战二十余合,徐晃不敌,败回本阵;

5. 廷津渡之战,徐晃与张辽双战文丑, 文丑射掉张辽盔缨,再射倒战马,徐晃抡斧截住文丑大战,文丑后军来到,徐晃退走;



6.乌巢之战,袁绍部将韩猛押粮,被徐晃、史焕截住,韩猛与徐晃交锋,韩猛不敌败走;

7.黎阳之战,徐晃出战汪昭,一刀斩杀之(徐晃还会使大刀,关羽教会的?)

8. 冀州城破,审配率部死战,正遇徐晃,两人交锋,徐晃生擒审配

9. 南皮之战,不数合,徐晃斩杀彭安;

10. 徐州伏击战,张飞夜袭遭伏,突围时逢到徐晃,大杀一阵,乐进率兵赶来,张飞突围而去;



11.土屯之战,关羽突围,徐晃与许禇联手双战关羽,关羽奋力击退二将;

12.赤壁之战,曹军败退,遭到凌统截击,徐晃赶来,阻住凌统大杀一阵,曹操乘机逃走;

13. 乌林突围战,赵云伏击曹军,曹操命徐晃与张郃夹攻赵云,被赵云击退;


14. 葫芦口突围战,曹军遇张飞拦截,徐晃、张辽、许禇三将围攻张飞,被张飞打跑,多已带伤;

15.汉中平张鲁,徐晃与庞德交锋,战三五合,徐晃诈败;

16. 汉中之战,刘封出战,徐晃来迎,战数合,刘封敌不住徐晃,败走;

17. 米仓山之战,黄忠劫粮,被徐晃和张郃包围,黄忠死战不能突围;

18.米仓山之战,赵云冲阵,杀入重围,救走黄忠、张著,徐晃与张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19. 偃城之战,徐晃率兵袭击关平后寨,关平来战,战不三四合,后寨火起,关平退走;

20. 樊城之战,徐晃与箭伤未愈的关羽交锋,八十余合,关羽渐落下风,收兵回营;

21.曹丕南征,遭到火攻,上岸撤退,遇吴将丁奉拦截,张辽被丁奉射伤落马,徐晃战退丁奉,救下张辽;

22.徐晃率部助司马懿攻打新城,被孟达射中额头,当夜不治身亡。

徐晃一生南征北战,屡遇强敌,对战过的超级猛将有许禇、颜良、文丑、张飞、关羽、赵云、黄忠等,对战过的一流猛将有庞德、关平、丁奉等。

再来看看孟达这个渣渣的战绩表:

1.张郃率兵攻打葭萌关,孟达出城迎战,被张郃打得大败而回;

2.孟达降魏,献出上庸,刘封率兵来战,孟达迎战,不三合,被刘封击败;

3.新城之战,孟达在城上放箭射中徐晃额头;

4.新城之战,孟达出城迎战,城中部下拒其入城,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

除了暗箭偷袭徐晃之外,孟达三战皆败,纯粹就是个战五渣。



拿刘封来做个参照对比:

徐晃战刘封,不数合,刘封败阵而逃;

刘封对战孟达,三个回合,击败孟达。

以孟达这样的战斗力,如果阵前与徐晃对阵厮杀,徐晃一个回合没剁掉他的脑壳,就算他走狗屎运了。

但武艺再高,也架不住阴招。徐晃随司马懿去平定孟达叛乱,不防备被孟达这个鼠辈暗箭射中了额头,伤重不治而亡,令人唏嘘。



徐晃还善于治军,曹操命他增援樊城之时,交给他率领的部队都是些新兵,徐晃很快就将这支部队训练成型,并带着他们击败了关平、廖化,连破关羽九寨,解了樊城之围。因其治军严整,被曹操称赞为“有周亚夫之风”。

以徐晃的功劳、武艺、资历、地位和治军才能,完全有资格进入“五子良将”的行列。


馋嘴肥猫铲史官


孟达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叛将,担不起名将二字。所谓的轻松斩杀名将徐晃,也并不能成立。而五子良将则都是实实在在的名将,没有徒有虚名这一说。

孟达杀徐晃,胜之不武。

我们来看演义中的原文记载:

“城外尘土冲天,不知何处兵来。”孟达登城视之,只见一彪军,打着“右将军徐晃”旗号,飞奔城下。达大惊,急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孟达反贼,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



从中可以看出两点:

1 孟达见到徐晃的第一反应是畏惧,并不敢出战。说明他知道斗不过徐晃。

2 孟达被徐晃紧逼,从城头上放箭射中了徐晃。并不是他单挑徐晃,靠武力斩杀了他。

孟达居高临下,本就占有优势,一箭便得手也带着一些运气成分。徐晃被射死则纯属于意外事故,并非他自己技不如人才被杀,更不能因此证明五子良将都是浪得虚名之辈。

在演义中,还有吴将马忠擒关羽,范疆张达杀张飞。难道说关羽张飞也都是徒有虚名吗?

五子良将的真实水准



三国是一个名将如云的年代,蜀有关张等五虎,吴有周鲁等四英。而五子良将就是曹魏将领中的佼佼者。

张辽逍遥津之战,八百破十万,打出了张辽止啼的名声。乐进逢战必上,遇敌必前,不惧刀兵,敢闯矢石,是曹操头等先登大将。

于禁虽然临终变节,但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军人的至高荣耀。受假节殊荣,更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将领,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自身的能力。张郃行兵巧变,智勇双全,在三国后期,他是让诸葛亮都畏惧的存在。



我们最后来看意外死于孟达箭下的徐晃。

当年樊城危急时,徐晃率兵支援,长驱直入,正面击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被曹操夸奖为虽古之名将而不能及。且军风严整,纪律严明,又被曹操称赞为周亚夫之风。

所以他们都担的起名将之称。而孟达杀死徐晃,也只是一场胜之不武的意外事故,并不能代表什么,孟达他也是没法跟五子良将相提并论的。更不能因为徐晃的意外身死,来质疑五子良将是否徒有虚名。

对于五子良将的能力跟功绩,三国志中已经给了最好的总结: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Ad说

当然,孟达射死徐晃也只是演义中杜撰的情节。历史上的徐晃是正常死亡的,没有死在战场上,更不是死于孟达之手。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知道五子良将的威名。而孟达,他在历史上留下的了什么?更多的只是他数次易主,反复无常的劣质骂名。

谈三国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Ad哥哥


孟达的名将称谓,只是其才气过人,也具谋略,这一点从刘备入川前就可知一二。孟达与法正齐名,法正深受刘备依赖,在取汉中战役中立正汗马功劳,而孟达也为备器重,并委托新城太守。但孟达为人也有重大缺馅,就是首尾两端。

武功方面,孟达本人并无过人之处。徐晃的武功,从与关羽对峙不分上下,就可见一斑,之所以死于孟达之手,主要原因还是年迈老朽了,再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是死于孟达暗箭之下。

另据三国志记载,其实徐晃是因病而逝,并非死于孟达之手。三国演义,毕竟演义成分不少。

孟达,的首尾两端,也最终付出了代价,就是想回归蜀时,孔明并不十分信任,故意放出风来说孟达降事,以致孟达自身的判断失误后为司马懿所杀。

这又是题外之话了。

一一一欢迎互粉,诚信与共,粉后必回。


侃爷的天空


孟达这个人可以说是三国当中不亚于吕布的反骨仔了。早年刘备进益州,他反叛刘璋而投刘备。后来关羽败走麦城,他不发兵马,后来害怕刘备怪罪转而投奔曹魏。诸葛亮出兵北伐,他又要起兵反曹魏而投蜀汉。用费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无常反复的叛国将军,居然一箭射杀了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可以说让人十分的惊讶。而有的人就声称孟达的能力其实不亚于五子良将,实在是可笑。接下来就从他如何杀死徐晃,孟达的武力,孟达的统帅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位叛国将军孟达,让大家对他有个直观的感受,了解三国当中孟达的真实的能力。

首先分析一下孟达是如何杀害徐晃的。

当时的孟达背叛蜀国投身于魏国,曹丕任命他为新城太守,主政西南。其为的就是借助孟达对于蜀汉的熟悉,从而洞察蜀汉的动态做好相应的防御。可谁知道孟达给司马懿来了一出叛国大戏,直接意图谋反,无奈之下司马懿就只能派军剿灭。而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就不幸死在了孟达的一箭之下。据《三国演义》描述:

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方退。而徐晃回到军营以后,不久就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终年五十九岁。

其实徐晃的死,跟孟达的武艺没什么关系,最多也就能透露出孟达的箭术还算可以。而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征战一生,身先士卒。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居然死在了反叛如流水一般的二流武将孟达的手里,让人唏嘘不已。


其次来分析一下孟达的武艺,与五子良将相差甚远。

其实孟达的武艺真心一般,也就是二流偏上的水平,远远算不上一流,也定然达不到五子良将的那种水平。

五子良将是指魏国的五位优秀的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徐晃,乐进,张郃,于禁。就这五个人随便拎出来一个,跟孟达单挑都能分分钟教他做人。关羽曾经指着张辽对张飞说:“此人(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骄傲如关二爷都对张辽的武艺称赞有加,足见其能力。

而就算是被孟达射杀,徐晃也并非凡尘。其也是战功彪炳,杀敌无数的猛将,更是能够与关羽大战的狠人。在此相比之下,孟达就要远远逊色了,其除了一箭射杀徐晃之外。基本上再无斩杀一流武将的记录,恰恰相反孟达在单挑去面对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时,还险些被杀,要不是艳颜和黄忠前往救援,他早就成为了张郃的刀下亡魂。

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他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可以说得上是一员二流武将,至于一流武将这道坎,以他的武力值还是差的太多,毕竟他在面对一流武将时,大多数都是落荒而逃。而即便是杀害徐晃,也只能说明他箭术还可以,无法说明其武力水平。综合来看孟达的武力值最多也就是个二流,不可能再强大了。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孟达的统帅军队的能力,不如五子良将。

其实也只能说是一般般,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派遣孟达独自率军去取上庸,都不太放心,还要派刘封跟着他一块去攻打。而孟达在后来的战役当中也表现得中规中矩,勉强算是能独自率领一军的普通武将吧,以他的能力,攻城的话能力一般。而守城也就是能守卫一郡之地的郡守水平,在三国当中这样的武将拎出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个,其能力肯定是比不过五子良将的。


先不提造就了白狼山之战和逍遥津之战两次著名以少胜多战役的张辽。也不提三国后期近乎于无敌的张郃,就单把被他杀死的徐晃拿出来,孟达的能力能力都比不过他。

其实徐晃被孟达杀害真的挺冤的,再者说三国志中他也是病逝的。数年前他还在樊城地界和关二爷干了个不分上下。当时关羽率领军队进攻樊城襄阳一线,放水淹了于禁,正是势如破竹的势头。面对灼灼逼人的关羽,徐晃率领军队击退了他的进攻,可以说他的统军能力可见一斑了。可就是这样一位悍将,居然死在了二流武将,叛国将军孟达的一箭之下,真是可悲可叹。


一缕清风00



名将孟达?轻松斩杀名将徐晃,跟五子良将是否徒有虚名,完全是两码事,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此逻辑不够严谨。况且徐晃死于孟达,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实为小说家之言。并非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正史中徐晃应该是病逝的。

首先!介绍一下孟达射死徐晃一战,演义的大致情节?

演义回目:司马懿智擒孟达

战役简介:

公元219年,樊城之战爆发,关羽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后被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大本营。曹操令徐晃支援樊城,徐晃用声东击西、长驱直入将关羽击败。关羽撤出襄阳的包围圈,令孟达、刘封领兵支援,打算夺回荆州。

可惜孟达、刘封拒绝支援,吕蒙的一招“存恤耆老”,使得关羽人心尽失。最终兵败麦城身首异处。

孟达害怕刘备问罪,畏罪潜逃到了曹魏,深得魏文帝曹丕重用。拜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进封平阳亭侯。此外,曹丕还将房陵、西城、上庸三郡合为新城,封孟达为新城太守。

公元226年,明帝曹睿即位。魏明帝对孟达并不重视,给他的待遇赏赐远不如曹丕。孟达于是纠集申耽、申仪兄弟,打算背魏投蜀。申家兄弟忌惮孟达的威势,表面上不敢反对他,暗中却将此事通报了司马懿。

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诸葛亮闻知曹睿启用了司马懿,料定孟达必败。于是回信提醒孟达。孟达认为,即便事泄,司马懿通禀曹睿,来回至少一个月时间,才会兵临城下。诸葛亮收到回信,深知孟达休矣!

司马懿闻知孟达造反,并不禀报曹睿,下令部队一日要行两日的路,火速赶往新城。数日之间,已抵达新城境内。

在行军途中,遇到了右将军徐晃,徐晃听闻孟达造反,自请为先锋大将。

于是领一队军马至新城,孟达惊慌失措,慌忙下令拉起吊桥。徐晃高叫“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话音未毕,孟达亲射一支暗箭,正中徐晃头额。众将抢回寨中,不治身亡。

次日!司马懿亲临城下,申耽、申仪也暗自呼应,达将李辅、邓贤大开城门,放司马懿军入城。孟达道尽途穷。被司马懿斩杀,曹睿下令将其头首于洛阳城中碎剁示众。



即便演义,也不能说徐晃是浪得虚名,因为射他的,毕竟是一支暗箭。好比蜀汉五虎大将黄忠,号称能开三石力之弓,箭无虚发,最终也是被马忠的一支暗箭终结了。所以不能以此来片面的否定一位名将的才能与功绩。



当然!以上事件纯属演义虚构。曹魏五子良将是否浪得虚名,应从正史出发考量。


既然题中说的是徐晃,这边就以徐晃为例,解读一下徐晃的生平,看看他是否浪得虚名?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人。他出道很早,起初担任过郡吏。后来追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因功升迁为骑都尉。

在李榷、郭汜寇长安之际,徐晃劝杨奉保护献帝出逃。献帝逃到洛阳,封徐晃为都亭侯。后来董承、韩暹彼此不合,矛盾日益激化,徐晃劝杨奉投曹。杨奉投曹复叛,被曹操击败逃走了。徐晃从此忠心追随曹操。

在曹营徐晃如鱼得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陈寿将其视为曹营最能征善战的五位良将之一。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并称位“五子良将”


治军有道

徐晃治军严谨,对将士们的要求很高,讲求令行禁止。有一次,曹操在摩陂巡视三军。诸营将士见曹操亲自巡视,大多迎头观望,有的甚至跑出了队列。唯独徐晃麾下的将士,泰然自若,列队整齐。

曹老板见徐晃如此治军,当即盛赞“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为将者,除了懂得纵横疆场,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以外,治军之道,也是不容忽视的点。这方面徐晃做的很好。


与之无争

无论历史还是小说,内部争功事件我们见得多了,简直可以用屡见不鲜来形容。有的为争先锋立功之任,有的因为封赏不均,常常闹得矛盾重重,更有甚者兵戎相见。

不过徐晃从来不争,他一生俭朴,对自己的约束很严。临死前,他还特地交代,埋葬自己的时候殓以时服,一切从简。对于战功,以及封赏的分配,徐晃从无怨言。因此曹军中常常流传着“不得响,属徐晃”一句话。

徐晃这种品格的将军,有利于内部团结。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拥有这样一位将领,是莫大的荣幸。


功绩累累

1、初入曹营,曹操授予徐晃兵马,令其平定原武县、卷县的贼寇。大破贼军,升裨将军。

2、跟随曹操征讨吕布,徐晃独自收降了吕布部将赵庶、李邹等。

3、吕布兵败,张杨欲举兵降曹,未至曹营被部将睦固所杀。睦固接收了张扬的兵马,打算去投靠袁绍。曹操令史涣、徐晃等领兵追击,大破睦固,斩其首。

4、刘备趁机脱离曹操,斩杀徐州刺史车胄,提领徐州。徐晃跟随曹操征讨徐州,大破刘备。

5、从征白马,关羽斩颜良,白马之围得解。文丑领军追赶至延津,曹操用计,令徐晃伺机而出,将其击败。拜偏将军。


6、与曹洪击强义军首领祝臂,大破。

7、官渡之战,与史涣偷袭袁绍部将韩猛的运粮队,徐晃功劳最多,进封都亭侯。

8、从围邺城,攻破邯郸,说降韩范,并劝曹操善待降卒。

9、独自领兵征讨毛城,切伏兵掩杀袁军,连下三屯。

10、从征袁谭,大破袁军于南皮。后又平定平原叛贼。

11、从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与张辽等人大败敌军。拜横野将军。

12、南征荆州,徐晃随军出征,期间攻夺中庐、临沮、宜城。


13、随夏侯渊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斩贼首领商曜。

14、渭南之战,曹操问计徐晃,徐晃建议轻兵渡过蒲坂津,截断敌人的后路,曹操采纳,大破马超军。

15、与夏侯渊平定隃麋、汧诸氐,复平鄜、夏阳余贼,斩杀梁兴,降三千余户。

16、从征张鲁,因功败平寇将军。后解张顺之围,一路高歌猛进,连破陈福等三十余屯。

17、汉中对峙,徐晃镇守阳平关。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偷袭马鸣阁道,被徐晃击败。

18、樊城之战,徐晃用声东击西、长驱直入等策略,将蜀将关羽击败。

19、曹丕即魏王,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不久称帝,封徐晃为杨县侯。令其与夏侯尚攻打上庸刘封,大败刘封军。迁阳平侯。

20、孙权派部将陈邵守襄阳,徐晃与曹仁共击陈邵,攻克了襄阳。



徐晃一生参与的战役很多,独自指挥的战役也不少,几乎没有败绩,可以说功绩累累。官至右将军,假以符节,爵位阳平侯,食邑三千一百户。

如此千古名将,岂能是浪得虚名之辈?

如果不是徐晃力劝曹操善待易阳降卒,给袁军没有被攻下的城池作表率。让其他郡县能够望风归顺,而不是死命防守。曹操平定袁家势力不会那么容易。

若没有徐晃阻击马鸣阁道,让刘备的十余营军马堵截了魏军的退路。不但汉中之战要提前结束,夏侯渊、张郃、徐晃等魏军,恐怕会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徐晃援助樊城,打败了关羽,恐怕曹老板真的该考虑迁都了。



所以!徐晃绝非泛泛之辈,曹老板的“五子良将”更非浪得虚名。


爱尚文史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问题。

演义中情节

题主说孟达斩杀徐晃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时,身处魏国上庸的守将孟达意图回归蜀国,徐晃以司马懿的副将身分征讨孟达,在城前叫阵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回营后不治身死。

首先公证一点,书中写到的是射杀不是当面单挑的斩杀。由这一点,得出曹魏的五子良将徒有虚表是不是太偏颇了。

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在看《三国演义》的小说故事之前,先阅读《三国志》史书,因为小说毕竟不是真正的历史,他有作者的主观意识和夸张的渲染在里面。

你要是按照小说的情节来比较当时的名将能力,你会发现强的打不过弱的,两个强力武将处在同一水平,但与同一个弱将的战绩却相差很大,转了一圈就会把自己搞糊涂了。

正史记录

演义中的情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来谈一下,真正二人在历史上的交锋:

公元219年,正当关羽“威震华夏”不可一世的时候,曹操下令徐晃领军解樊城之围,一战大破关羽,曹操为此出营七里迎接徐晃,并设宴庆贺,赞他道:“胜过孙武,有周亚夫之风”。

关羽兵败麦城,被东吴俘杀。公元220年,封徐晃为右将军,进攻上庸击破蜀将刘封,在此之前一同跟刘封驻守的孟达见机不妙投降了魏军。

二人并没有交手,不过二人的身份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投降者,不可同日而语。在此之后,徐晃就没有什么大的战绩,直到去世,封壮侯,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这是很大的殊荣。

孟达,在曹丕死后,经不起诸葛亮的引诱,决定反叛,被司马懿提前察觉,兵败被杀。

结语:

《三国志》正史中,孟达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有显赫的战绩,而是因为他的反复无常,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三国中吕布因为“三姓家奴”而被后人所诟病,孟达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反复无常了4次,这才是他被称为“名将”的原因吧。


清风醉史


三国曹魏名将徐晃在正史中并非战死,而是病逝,且是在诸葛亮北伐前一年去世,并未参与曹魏对蜀汉的防御战,不过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安排了孟达射杀徐晃的情节,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从第九十一回开始描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蜀汉准备充分,举国上下一心,蜀军士气高昂,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又收服姜维,大破羌兵,形势一片大好,此时孟达因曹睿即位后受冷落和朝臣排斥,欲配合诸葛亮北伐,于是就想尽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处军马,径取洛阳,司马懿收到金城太守申仪密报后亲自前往讨伐,这段叙述基本符合史实。

但在司马懿行军两日后,却突然安排徐晃出场,当时他主动请缨愿当先锋,在孟达不备之时直取新城城门,孟达大惊,急忙让人扯起吊桥,然后又摇身一变成为神箭手,急开弓射之,居然正中徐晃头额,徐晃当晚不治身亡。

徐晃战死对于司马懿讨伐孟达一战并未造成影响,随后孟达被杀,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结局与正史所述也基本一致,从中我们发现,如若将徐晃相关情节删去,也完全看不出对故事的完整性有什么影响,徐晃的出场其实可有可无。

罗贯中有意安排了徐晃战死沙场,并非是讨厌其人,而更可能是他认为马革裹尸才是良将的归属,在书中,他推崇的英雄人物就有很多是以战死谢幕的,不提正史中同样战死的孙坚、庞统、关羽、张郃、夏侯渊等人,对于正史中病死或老死的张辽、黄忠、甘宁、太史慈等人,罗贯中也都同样安排了他们战死沙场。

或许是这些战死武将的武力实在太高了,很难安排能取其项上人头的高手出现,所以只能让他们被偷袭,被暗箭射中,由于前文并无神箭手作为铺垫,所以只能临时给孟达、丁奉、沙摩柯、马忠等人增加神箭技能,在刻意安排下,英雄们终于壮烈牺牲,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悲歌。

以上关于徐晃之死以及《三国演义》有意安排武将战死,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李自成在九宫山被一个农民拿锄头刨死了,照你的逻辑这个农民是不是比李自成厉害多了?


海納百川


三国演义中对孟达斩杀徐晃是这么描写的“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回。”其后“徐晃回到军营以后,不久就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终年五十九岁。”也就是说孟达一次就将徐晃斩杀。因此很多人通过这个事件就说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徒有虚名,没有什么武力值,是吹嘘出来的。

其实,这只是小说 虚构的,历史上的徐晃战功赫赫,更是杀敌无数,还曾经与羽大战,这样的实力在当时又有几人能做到。而孟达相比就逊色许多。孟达只是在小说中仅仅射杀了徐晃,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战绩,这样不足以说明五子良将徒有虚名。值得一提的是,孟达在单挑五子良将时张颌时,要不是黄忠前往救援,早就成为了张郃的刀下亡魂。

所以孟达只是个二流的武将,根本不足以与徐晃一战。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孟达的实力都是有限的。历史上的徐晃是病逝的,不是孟达射杀的。因此曹操的五子良将绝非是徒有虚名,他们是名副其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