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為何總是對印度“高擡貴手”,不怕印度超越美國嗎?

有史有詩


印度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還沒有威脅美國世界霸主的實力。從美國的角度,作為世界霸主首要是要打壓世界第二,而不是全面打壓任何有潛力超過美國的國家。美國稱霸世界的策略其實是繼承、改進了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也就是聯合其他國家一起打壓任何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國家。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英國能夠以一個小小的海島,稱霸世界近300年,“大陸均衡政策”功不可沒。英國稱霸世界的時候,對於介入歐洲大陸內部事務不是特別感興趣。但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成為了歐洲大陸第一強國,英國都會毫不猶豫的進行打壓。法國、俄羅斯與德國,都最終被英國一一壓制!

拿破崙崛起以後,英國組織了7次反法同盟,最終將拿破崙流放到大西洋聖赫勒拿島。拿破崙被擊潰以後,俄羅斯又成為了歐洲大陸第一強國,被稱為“歐洲憲兵”。於是,英國聯合法國拿破崙三世在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勝利以後,法國再次稱霸歐洲大陸。結果,英國又支持普魯士制衡法國。

直到普魯士統一德國,英國面臨了真正的挑戰。德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與英國都成為了輸家,美國趁機卻崛起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稱霸世界以後,與蘇聯進行冷戰,打壓日本與歐盟,不都是為了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進化版嗎?可以稱之為“全球均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面臨的挑戰有三次。第一次是蘇聯,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與美國平分秋色;第二次是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的160%;第三次是歐盟,GDP總量曾經超過美國。現如今,美國是面臨第四次挑戰,迅速崛起的我國,也有實力與美國平分秋色。

所以,印度發展迅速,畢竟GDP總量僅有2.73萬億沒有,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還不足對美國構成任何威脅。也只有當印度成為世界第二以後,美國才會真正重視印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打壓。現如今,印度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美國覬覦不已,更希望能夠將印度變為本國商品的市場!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印度會不會成長為威脅美國霸權的強國?


美國觀察室


世界第一貨幣是美元,而非盧比

毫無疑問,自然是不擔心的。美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龍頭老大,唯一懼怕的只有能夠徹底顛覆其統治和霸權基礎的國家與事物,而印度明顯不在其中。根據《產業經濟評論》的報告,印度經濟主要以農業、手工業和工業為主。在這之中,印度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在50%以上,工業只有25%左右,而農業僅有18%。在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之前,印度的產業結構就已經開始向發達國家看齊了。

工業和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基

然而,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提高第三產業比重降低一二產業比重,原因並非是如此行事可以幫助其更加發達,而是因為其屬於發達國家,才能夠如此行事。簡單來說,由於國家工業化水平極高,發達國家在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的結構模式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如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幫助其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德國和日本在高精儀器上的領先地位,能夠使其在出口儀器的過程中獲得超額利潤。

而印度則不然,其農業先天基礎非常出色,擁有全世界10%的可耕地;建國初期,由於有英國人所留下的大量遺產,工業基礎在第三世界國家中也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這些優勢並沒有能夠被印度人充分利用起來。大量印度人流向服務業,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程序員,在硅谷和倫敦金融城有許多印裔移民。不過,服務業所能夠創造的財富遠不及實業,因此印度即使再怎麼發展第三產業,也無法從根本上動搖美國和西方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部分印度人視小米為民族品牌

更可笑的是,印度坐擁絕佳的農業環境,人均糧食佔有量僅僅在溫飽線上下,約230公斤左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中國的500公斤和美國的1.3噸。同時,印度還有著絕佳的國際環境,除巴基斯坦外,大部分國家都願意看在印度廣袤的市場的份上對其進行各種各樣的幫助。比如說中國資本一直非常看好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小米手機,其在印度手機市場佔有率接近30%,遠超三星和蘋果等國際名牌位居第一。

維克蘭特號已經在船臺上等待了十幾年

而在軍事上,印度根本做不到“將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遠的不說,根據最近印度方面的報告,今年2月底的印巴空戰中,印方損失的一架直升機竟是由印度的防空導彈而非巴基斯坦方面打下來的。印度各軍種協調性之差由此可見一斑。再往前追溯,諸如印度潛艇自己擊沉自己,航母發生失竊案,20年摔掉1000架飛機等等,都說明了印度軍力遠沒有表面上那麼強大。

印度想要強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最讓美國感到滿意的地方可能就在於此:一個市場極為龐大,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難以擺脫封建殖民餘毒,無法將人口潛力變現的第三世界國家,無疑是最適合經濟殖民的對象。2018年印度貿易額為8370億美元,貿易逆差卻達到了1800億之巨。其中美國每年能夠從印度賺取超過200億美元,佔印度貿易逆差總額的12%左右。可以說,印度一直在被美國吸血而不自知。


區域拒止


雖然印度方面也說21世紀是印度的世紀,但印度在21世紀能不能崛起、印度崛起後的程度,這些都是需要討論的話題。


美國的強大,不僅僅只是展現在美國的經濟體量上,這意味著即便印度在本世紀徹底崛起,其在綜合國力方面能否和美國抗衡,也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 雖然看起來印度當前的經濟數據非常亮人,但是,有份數據是——印度13億的人口中,年收入達到11000美元以上的中產人數,只有2700萬, 佔總人口的2%。
  • 根據國產智能手機在印度銷售得到的一個數據是,在印度手機市場,直到2018年,500美元以上的市場仍然只佔了印度整體的3%。在印度,30000盧比以上(約400美元) 的智能手機就算得上是高端。

可以看到,印度貧富懸殊之大,超乎想象,中產階層人數也是異常的稀少——這意味著印度大量人口仍然從事低端工作。


◎印度工業主要分佈地區。

1.印度之所以能夠展望21世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印度引以為傲的人口紅利以及產業向東南亞、南亞的轉移。

然而,在已經將要進入工業智能化,也就是工業4.0的當下,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的變革,促使工業實現智能化,是當前全球各大工業國都積極投入,試圖率先搶灘登陸的。

如德國已經將工業4.0納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德國對該項目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

這意味著,龐大的人口基礎,在工業4.0時代,並不能成為紅利,反而,工業智能化的到來,會促使一大批低端勞動力需要技術升級,就業危機將增大。

◎印度一家生產彩色畫的工廠。

反而是擁有中高端技能的中產階層基數,才是人口和國家的優勢。

而佔總人口才2%的印度中產階層,如何應對工業4.0時代的產業升級需求。

所以印度究竟能崛起到何種程度,應該是當前需要深思的。

2.比起印度未來可能對美國構成的挑戰,當下以印度為支撐點和觸角,圍堵和遏制美國當務之急的競爭對手,才更划算。

美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印度北邊的鄰國以及印度北邊的鄰居的鄰居俄羅斯。

尤其是俄羅斯總統近日高調宣佈將替俄羅斯和印度的這位鄰居打造體系化的導彈預警體系,這意味著,除了俄羅斯和美國,全球第三個即將擁有完善的導彈預警體系的國家將出現,這更意味著,俄羅斯和東亞這位鄰國之間的戰略協調,將更加的緊密和一致性。

◎印度一家生產彩色畫的工廠。

在此背景之下,美國拉攏印度,打造一條自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護城河,遏制俄中,才是美國迫在眉睫的。

實際情況是,美國的確在這樣做,其拉攏印度,藉著印度為支撐點構建了印太戰略,將印度正在打造成一個遏制印度北邊兩個國家的前沿陣地。

所以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印度對美國構成戰略威脅),而放棄當前印度的地緣和經濟、軍事價值,這是美國不會去做的,這也是美國為何意味討好印度,對印度高抬貴手的原因。


中評中語


美國怕不怕印度超越不知道,但印度好像還高估自己的實力。想起了NBA球星杜蘭特當時旅遊印度回來在網上口嗨了一句,“印度落後美國二十年”,結果印度人民不答應,給他噴傻了。

仔細想想,印度落後美國二十年?是杜蘭特低估美國還是怎麼?難道印度現在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2000年的美國水平?開玩笑。

所以,美國人根本不怕印度超越,就算他們培育出戰後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還不是將他們壓得死死的。

想要讓美國恐懼,只有獨立自強,比如我們偉大的中國!



新鮮事要知道


美國為什麼總是對印度高抬貴手——基本上美國對印巴衝突很少參與,即便參與也不如巴以衝突的程度深,最多就是動動嘴譴責幾句完事

1、長期以來,印度就信奉不結盟主義,意圖在在美蘇冷戰之外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印度的不結盟主義,也給了處於美蘇冷戰夾擊的國家另外一條選擇。

因此稍微誇張點說,印度就是美蘇冷戰時的第三個領袖。

蘇聯之所以親近印度,是因為印度不結盟運動對蘇聯沒有威脅,而去可以利用,增強自己在印度洋的影響力。所以蘇聯願意賣武器給印度,增強印度的實力,避免印度實力太差,被迫投靠美國。

美國在冷戰時基本不理會印度,因為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印度插不上手。1979年之前美國以伊朗、土耳其、伊拉克為主,1979年之後美國以土耳其、以色列、沙特為主。印度的位置距離中東稍遠,美國沒有必要捨近求遠。

至於印度的不結盟主義,只要不加入蘇聯陣營,美國也和蘇聯一樣不打壓印度。

由於美蘇都不打壓,這就讓印度成為了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美蘇陣營之外有了第三條道路:

不結盟聯盟。

2、印度的經濟實力不足以威脅美國,相反需要經濟發展的印度倒是需要仰仗美國幫忙。印度對於美國而言,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

投資印度,獲取鉅額經濟利益,才是美國對待印度的方式——畢竟作為人口第二大國家的印度,未來有機會成為人口第一大中國的競爭對手。

對於美國來說,培養印度,未來和中國競爭,就是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東有日本、南有印度,未來中國的經濟格局壓力不小。再說,印度一旦發展了,就有可能控制和威脅中國從中東進口能源的路線。未來兩國領土談判,怕是難佔上風。

3、美國在軍事安全上需要扶植印度成為東南亞地區的地區大國,抗衡中國。東盟就不會只有中國一個大國的選擇。

4、印度的聯邦議會制,決策程序和信息比較公開、透明。和美國類似,美國相對比較信任。

總之,一旦印度崛起,對中國的麻煩比美國大很多:領土問題、中東石油安全問題、一帶一路通路問題等,都是威脅。

美國才不會為中國操心這些問題,相反還有可能鼓勵。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對印度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地位不聞不問的原因。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美國當然怕印度超過美國,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美國害怕任何國家超過它,每有強國興起都是在撼動美國在全世界推行的霸權,如果某一國超過它那更是了不得,印度作為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國家如果走上發展的正軌,超過這個正在走下坡路的世界霸主可能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對印度某些方面高抬貴手或者予以支持,其實就是美國穩固自己地位的一種手段,因為美國要在印度洋站穩腳跟,除了迭戈加西亞那樣的軍事基地還得有所謂的盟國支持,印度作為印度洋沿岸頭號大國有拉攏的價值,而且也必須拉攏,因為俄羅斯也在拉印度,對於美國來說就算不把印度拉過來,也不能嚷俄羅斯把印度拉過去,要不然印度洋上再多個迭戈加西亞都沒用。



現在的美國已經是太平洋戰略了,而是印太戰略,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是美國的戰略重點,美國所謂的高抬貴手或者給它點甜頭,實際上就是討好印度,印度的體量很大,你註定沒有辦法玩硬的,不然印度真跟你斷絕往來就麻煩了,所以有些事美國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事吃點虧就吃點虧。



美國現在之所以敢在一些時候放任印度,主要也在於印度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變成和美國比肩的國家,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這個國家能和美國合作或者給美國當盟國,那這個國家的國力在美國眼裡一定是不強的,強大的國家都被美國當作了敵人,反過來說真正強大的國家也不會去忍受美國的強兇霸道。最簡單的一個道理,既然天下英雄就是唯使君與操耳,使君何故受制於人?


鍋蓋頭司令


與其說是高抬貴手,其實更想富人對窮人都看不上。

印度還不值得美國去打壓,美國關心的只是世界上的幾個大國和關乎他們利益的國家,比如伊朗。

美國跟印度現在的關係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特朗普更是稱印度現在的領導人是印度史上最英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美國對印度的輕視。印度根本不在世界上排名前幾的國家,也不具備像伊朗那種豐厚的先天條件關乎著美國利益,而且還會奉承美國,所以美國也沒必要去壓制印度。

印度的人均GDP從最開始的與中國相同現在拉到了數十倍的差距,不過也正在進步,但遠遠達不到讓美國警惕的程度,再加上現在美國正在跟中國打貿易戰,就是因為中國的力量已經讓美國感到了忌憚,並且中國不願做美國的小弟,美國變開始全力打壓中國,而印度目前是遠遠達不到這種程度的。

最後只能說不是美國高抬貴手而是印度太菜。


明奇尕鳥


美國向來只關心世界老二的發展,其餘的國家都不放在眼裡。如果老二聽美國的話,那麼一切安好、世界和平,日本就是一個例子;如果老二不聽美國的話,甚至想著超越美國,那麼美國就會瘋狂打壓,想方設法封鎖圍堵並抑制其發展,我們就是一個例子。


目前印度的發展對美國而言不足以構成威脅,也無法撼動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美國沒有圍堵印度。假設印度經濟發展突然超越我們直逼美國,而且無視美國的警告一心想要成為世界老大,那麼美國的航母馬上就駛向印度洋了,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印度想要超過世界老二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更不用說超越美國了,所以印度還沒有進入美國的“預警”名單。

印度大陸這塊地區十分奇妙,任何一個大國在制定全球戰略時都會將其選擇性遺忘掉,就拿美俄兩國來說,看中的是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根本不會在意印度這個國家,所以沒有聽說美國或者俄羅斯在印度建立軍事基地。在美國人眼裡,印度就是一個傻財主,只要哄好了,就會聽自己的話,要是來軟的哄不好,那麼稍微強硬一點,印度也會乖乖聽話。既然如此,美國就沒有必要圍堵印度了,印度發展的更好,美國才能從印度身上賺到更多的錢。



要是印度真的有一天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那麼美國有很多方法可以“敲打”它,比如挑撥印度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印度本來就一直欺壓南亞小國,所以美國很容易找到切入點。其次,美國只需要利用印巴兩國的矛盾,用巴基斯坦就能夠成功牽制印度,只要印度不聽話,美國就教唆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鬧事,克什米爾一不穩定,印度政府肯定會優先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美國就會有更多的操作空間來圍堵印度。


國際視角淺說


那不是高抬貴手,是一個富人對一個窮人十足自信基礎上展現的稍許紳士風度。

對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合格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印度,最好永遠就保持現在這樣的狀態,成為他們中低端工業的承接者,原材料的廉價供應者,昂貴中高端工業品的購買者……

第三世界國家,只要不在中高端領域和發達國家構成競爭關係,就是他們可以認可的“友好國家”,如果像印度這樣脫胎於英國殖民地,原汁原味地繼承英國政治經濟體制的“民主國家”,那更是可以成為美國人的好朋友,很好的朋友。

這次9月底,莫迪去美國參加聯大會議,特朗普還特地陪同參加了幾個行程,彼此間都不吝讚美之詞,在陪同莫迪參加休斯頓舉行的一場超過5萬印度裔美國人參加的名為“你好莫迪”的大型集會上,在現場數萬人的歡呼聲中,兩個人在致辭中對對方大肆的吹捧,莫迪大讚特朗普“熱情、友好、平易近人、精力充沛、充滿智慧”,說“美國是印度真正的朋友”。而特朗普則大肆讚美莫迪治下的印度,莫迪是個偉大的領導人,然後雙方一直認為美印關係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要是特朗普哪天也對中國做出類似的表態和褒獎,那不知道我們聽了會不會雞皮疙瘩都要掉了一地。

不過,說實在的,美國對印度這麼“好”,那是真因為它不在老二老三的位置上,他站在老五之後的排位上,而且綜合實力對比美國差了十倍都不止,特朗普要擔心印度什麼呢?

美國是真的不擔心印度,真的不擔心,因為中國能崛起,俄羅斯也能相對崛起,但是印度真的不會。

冷戰期間,印度的國際地位比現在要高得多,美蘇共治的世界秩序下,美蘇都爭相拉攏印度,印度作為第三世界不結盟運動的領袖,稱霸整個南亞,動不動就對南亞鄰國出兵,牛氣沖天。

不過雖然很牛,但是印度的經濟一直不咋的,直到冷戰結束。

1990年,美國的GDP 5.96萬億美元,中國3000多億美元,印度也是3000多億美元。

2000年,美國的GDP 10.25萬億美元,中國變成1.2萬億美元,印度變成4680億美元。

2018年,美國的GDP20.49萬億美元,中國到了13.6萬億美元,印度只有2.73萬億美元。

整整28年,美國的GDP在高位上還實現了3倍多的增長,中國增長了40多倍,印度增長了8倍多。

縱觀這28年的國際局勢,中國其實是步步驚心,深受西方的圍追堵截和各種刁難攻擊,而印度,風平浪靜,如魚得水。

1990年代初,在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方面,其實印度不必中國差,鐵路上,可能還好一些。

但28年過去了,中國已經變了人間,印度,好像沒什麼大的變化。

這些情景,作為老大的美國自然看在眼裡,他花了幾十年時間,才戰勝了蘇聯,對於國際的零和博弈非常敏感,該遏制誰,該拉攏誰,美國心裡的賬本很清楚。

對於老二,美國時刻提防,處處遏制,對於逐漸恢復的俄羅斯,美國重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遏制,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美蘇冷戰的餘波、後半場。

印度要實現更快的發展,必須在人口教育、基礎設施、統一市場、配套產業、經濟政策等等方方面面去下功夫夯實基礎。印度的發展,基礎太差是個繞不過去的坎。

而基礎差也就算了,關鍵是還不謙虛,更不細心,老愛吹噓,GDP增速還年年注水,特愛IT、航天航空等尖端科技領域,對基礎工業還不太感冒……

說實在的,印度如果不做一些改變,很難讓人相信,它能真的崛起。

當然了,他哪天如果真的坐上老二的位置了,那美國的大棒就得天天過來敲了.


雲中史記


看來還得客觀理解這個“高抬貴手”,試問美國除了印度剛進行核試驗之後象徵性的打壓之後,美國何時與印度“刻意打壓”了?

印度的建國曆史眾所周知,說白了就是英國人一手操作的結局。在情感上來看,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意識形態領域和美國的價值觀並沒有本質上的對立,美國也沒有必要去塑造一個新的對手,至少美國也沒有把印度放在眼裡。

另外,印度從建國以來,正值一個很不錯的國際發展背景,美蘇爭霸使得印度成為南亞地區一個雙方爭相拉攏的“夥伴”,印度在美國的戰略規劃中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對於美國來說,向北可以擠壓蘇聯的勢力範圍,向東可以進一步將蘇聯的勢力擠出去,向西可以作為進軍中東的一個戰略支撐。

從地域上來看,印度的戰略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無論美國從何種角度出發,印度都是值得美國去扶持和拉攏的對象。到了今天,印度的戰略地位對於美國全球佈局來說地位尤為重要。美國已經將中國列為潛在的戰略對手,由於歷史原因,印度成為遏制、牽制中國崛起的重要砝碼,美國人自然不會放棄咯。

我們都知道,巴基斯坦曾經是美國的盟友之一,但在印巴衝突中,美國綜合考量之後,果斷的犧牲了巴基斯坦的利益,僅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印度這個潛在夥伴的重視程度;要知道巴基斯坦是美國進軍中東地區的重要前進基地,如此取捨利弊立顯。

其次,印度是軍購大國之一。根據統計,印度在最近十年間成為國際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其裝備採購可謂是萬國造,有歐美的,也有蘇俄製造;對於國際軍貿界來說,印度這塊肥肉是都想要分一杯羹。

眾所周知的是,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軍工複合體”,其背後是一個巨大的武器生產潛力和出口製造體系。美國的軍工大佬絕不會放棄這一到口的肥肉,通過軍火交易在達到拉近、控制政治目的同時,還可賺到一筆不菲的收入,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從發展歷程來看,美國從1962年中印邊境爭端出手幫印度,到犧牲巴基斯坦利益,再到今天積極拉攏印度加入亞太鐵三角,一系列事件只有“積極拉攏”或者“高抬貴手”,從未出現過刻意打壓。正所謂國家關係利益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