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徐晃到底有多厉害,为何独战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难道他不怕死吗?

元哥说历史


如果将战斗履历列出来细看,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大概是曹魏阵营中所对阵过劲敌最多的战将了。



和徐晃对战过的猛将有:许禇、颜良、文丑、张飞、关羽、赵云、凌统、黄忠、庞德、关平、丁奉……

经历过如此多的劲敌和恶战,徐晃仍然能够生存下来,也算是相当难得了。


徐晃最初是在杨奉麾下为将,他是个力量型的猛将,武器是一柄大斧,做战十分勇猛。归附曹操之前,徐晃经历过三场厮杀:

1. 华阴之战,徐晃一个回合斩杀崔勇

2. 箕关之战,只一合,徐晃斧劈李乐

3. 曹操挟君臣前往许都的途中,被徐晃拦截,许禇出阵,与徐晃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

徐晃归顺曹操以后,曹军阵营中就多了一员猛将。

曹操最初兴兵起事的时候,手下的战将不多,夏侯惇算是武艺最高强的,主要是靠他打头阵。夏侯惇眼睛受伤以后,实力大打折扣,冲锋陷阵的次数就少多了。

乐进也算拿得出手,但武艺比夏侯惇低一个层次。李典和于禁更要弱一个阶层。曹洪当时还年龄不大,扛不起来。

典韦归附曹操以后,成为曹军中的第一猛将,而更重要的任务是保护曹操的安全。宛城一战,典韦殒命,曹操就又少一个能征惯战的猛将。

典韦死后,许禇成为曹军中的第一人。以前典韦在的时候,典韦偏重于护卫曹操,而许禇偏重于战阵厮杀。典韦牺牲了,许禇就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所以,当曹操看到徐晃能够与许禇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顿起收服之心,他太需要徐晃这样武艺高强的猛将了。

曹操与袁绍两军对垒之际,归附于曹军的徐晃当时还未有战功,遇到敌方猛将颜良连斩宋宪、魏续两将,徐晃自然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在曹军中建立威望,于是上阵出战。

但白马坡一战,徐晃在颜良马前只扛了二十回合,就败下阵来,说明颜良的力量和武艺均强于许禇。

败于颜良之后,徐晃颜面大失。本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却被颜良煞了威风,徐晃的处境当然是非常尴尬的。

袁绍麾下第二猛将文丑要为颜良复仇,率兵来至廷津渡,却落入曹操的计谋。

曹操命人将衣甲器械扔得到处都是,还放出马匹。文丑的士兵们见了,纷纷抢夺,军容乱成了一锅粥。曹操下令出击,文丑只得独自挺身应战。

这个时候,徐晃发现机会来了,文丑一边要整顿军容,一边要厮杀,势头落在下风,徐晃认为此时自己如果主动出击,文丑心慌意乱,败阵下去,徐晃就能够捡个便宜。虽然被颜良击败,但却能打跑文丑,也算挽回了颜面。

当然,曹军阵中张辽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张辽也是降将身份,也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忠诚。于是,徐晃和张辽双双策马出阵,直奔文丑。


但令人意外的是,文丑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连发两箭,给张辽一个下马威,徐晃抡斧截住文丑,救下了张辽,立功变成了救人。

文丑后军到来,徐晃料敌不过,拔马而回,但他与文丑的这段恶战为关羽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因为徐晃是个力量型的猛将,文丑与他交战是很费劲的,体能消耗很大。徐晃退走,关羽又突然杀到,力量比徐晃更大,文丑当然心虚了。所以战不三合,就“心怯绕河而走”。

徐晃一生迭经恶战,却总能全身而退,说明他自保能力很强,所以遇到强敌也敢于出战。比较例外的是,他对赵云比较畏怯。米仓山之战,与张郃联手都不敢迎战赵云。可能是在赤壁乌林,与张郃双战赵云时吃了亏,心有余悸。


馋嘴肥猫铲史官


徐晃武艺很不错的,巅峰时期的颜良、文丑确实厉害,但是徐晃也能战个二十合,二十合也不算短回合了是需要战一阵的,这也反映了徐晃一流武将的实力。

徐晃是一流名将,三国中使斧头的第一高手

徐晃的武器是大斧,斧头这个武器很不好操作,使用的武将很少,但是徐晃确实使斧的高手,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是三国第一使斧高手。

徐晃是曹魏五子之一,和张辽、张郃、于禁、乐进齐名,于禁、乐进是统率之才武艺是短板,而徐晃、张辽、张郃则是武艺统率双精通,这三个人武艺相当,属于一个档位,都是一流名将。

徐晃的战绩还可以,主要表现如下:

斩杀郭汜将崔勇:徐晃还是军阀杨奉的部将时,杨奉和郭汜交战,徐晃抡起斧子只一合便将郭汜大将崔勇斩杀。

大战许褚:杨奉和曹操交战,徐晃和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了五十合不分胜负,这个回合数可不低。

襄樊之战大战关羽:襄樊之战,徐晃和一只胳膊中了毒箭无法使力的关羽大战了八十合以平手结束。

从徐晃的战绩可以看出,徐晃武艺很不错,虽然和超一流武将关羽这些有差距,但是一流名将水平还是有的。

徐晃敢战颜良、文丑的原因分析

徐晃分别和颜良、文丑都有过交手,也确实和此二人武艺有不少差距,但是两次徐晃都出战要客观分析。

敢战颜良的原因:

白马之战,颜良大发神威,连续斩杀了曹操的部将魏续、宋宪,这个时候徐晃就出战去战颜良。因为魏续、宋宪本来就是二流武将,和徐晃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徐晃才敢于和颜良单挑,但是一交手徐晃肯定后悔了,坚持了二十合后败走。二十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也证明了徐晃的猜测就是起码可以一战,即使战不过也可以全身而退。

敢战文丑的原因:

颜良、文丑齐名,之前战过颜良的徐晃是肯定不会单挑文丑的,战文丑是他和张辽双将齐上的,只是没有想到张辽居然被文丑一箭射死坐骑坠马受伤,徐晃于是截住了文丑救了张辽,这是不得不单挑了,但是也就坚持了不久继续败走。

徐晃的武艺战不过全身而退毫无问题

徐晃和颜良、文丑单挑都坚持了二十合左右,二十合也是很耗体力的回合数,整个演义我们也会发现一旦战到二十合最多就是击败一方,实现斩杀很难,所以一般只要能和对手战上二十合,即使打不过但是也证明和对手差距不大,战不过败走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前提是对方没有骑赤兔马有追杀速度加成。

徐晃单挑颜良是估计失败,但是打不过全身而退不成问题,单挑文丑纯粹是为了救张辽,这点徐晃表现的很仗义,以徐晃的武艺无论是面对颜良还是文丑,最多就是战不过,打不过就跑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是徐晃敢于出战的底气。


我家的猫叫皮蛋


徐晃,是不少三国迷喜爱的武将,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人缘极好。这个好人缘,不仅士兵夸他好,曹操夸他好,就连对手也夸他好,这个对手就是关羽。

关羽性格孤傲,目中无人,一天到晚仰着头,从来不低头,就算钱包掉了,也从不低头去捡,而是用脚踢回家。


关羽虽然瞧不起人,却十分高看徐晃,徐晃虚长他几岁,关羽称呼他为“大兄”,显得既亲切又谦逊,根本不像关羽一向做派。

樊城之战,关羽与徐晃有过正面较量,二人各为其主,不得不打,当关羽听说来将是徐晃之时,有些惊愕,于是打马向前,喊了一声:“徐公明出来说话?”

徐晃打马出来,看到了头发胡子花白的关羽,感叹一声:“岁月不饶人啊,关羽老弟,你老了!”

关羽说道:“咱哥俩关系这么好,你为啥为难我儿关平呢?”之前,徐晃打败了关平。

徐晃大笑道:“咱们各为其主,岂能因公废私,来人啊,谁能取关羽项上人头,重赏千金!”,关羽大怒。


接着,徐晃和关羽打了八十回合,关羽肩膀有伤,越打越吃力,再打下去,说不定就箭创崩裂了,关平担心父亲安危,就鸣金收兵了。

假如关羽健健康康的,没有外伤的话,估计徐晃撑不过一百回合。

徐晃除了八十合逼平带伤关羽之外,还曾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二人不分胜负,许褚属于蛮力型的,体健如牛,能在他手下撑五十回合的,着实不多。


白马坡之战,算是徐晃一生抹之不去的污点,是他最不愿意提起及的过往,因为在白马坡,他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颜良!

颜良,河北四庭柱之首,是袁绍最引以为傲的猛将,袁绍不止一次为颜良宣传造势,“如果颜良在,会怎么怎么样!”。

后来,袁绍大战曹操,颜良真的来了!


颜良一人挑战曹操一干大将,曹操先是派宋宪出马,三合被杀,曹操又派出了魏续,一合被秒,曹操有些着急了,大喊一声:“谁敢出战?”。

“我敢!”曹操扭头一看,是徐晃!曹操大喜,点了点头!

徐晃刚来不久,立功心切,但很快,徐晃就后悔了,因为对手太强大了。二马交错,兵器相交的瞬间,只听“当啷”一声,徐晃虎口发麻,兵器差点被震落了,他总算勉强坚持了二十回合,便败下阵来。

战败之后,徐晃十分惭愧,似乎曹操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特别是当关羽秒杀颜良之后,徐晃更是无地自容,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久之后,文丑率大军攻杀了过来,曹操略施小计,将铠甲、兵器、粮草扔的到处都是,文丑大军见了,纷纷跳下马来抢东西,乱作一团。


曹操见时机已到,大喊一声“冲!”,文丑大军猝不及防,被冲的七零八落,文丑跟着一起逃了。

这时候,徐晃看在眼里,心想“败给颜良丢了面子,若能杀了文丑,曹操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的”。

徐晃纵马杀了过去,几乎同时,张辽也跟着过去了,张辽也立功心切,这哥俩想到一块去了。

不过,文丑不是好惹的,他发觉有人追过来,连发两箭,嗖,嗖,没射中了张辽,但射中了战马,张辽被掀翻在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晃截了过来,文丑后军反杀了过来,徐晃只能退走。

这时候,关羽倏然杀了过来,趁文丑没留意,一刀削去了他半个脑袋,当场惨死,这次又让关羽捡了个大便宜。

难怪徐晃在樊城之战,对关羽痛下杀手,因为恨,因为嫉妒,谁让关羽连续两次抢了他的风头的。


一半秋色


徐晃作为曹操从杨奉手下挖过来的人,本事是有的,毕竟能入曹操法眼的人,本事差不了,徐晃也通过五十合战平了许褚证明了自己。但五十合是个不长不短的概念,不能说徐晃的本事就等同于许褚,也许二人再打下去,六七十合上徐晃就不敌许褚了。



但徐晃和颜良比,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徐晃二十合被颜良迅速击败,相比张飞斗马超,关羽战庞德这种一二百回合的平手,徐晃可谓是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完败给颜良。这一是说明了颜良的强大,也证明了徐晃距颜良这种超级高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相同的例子还有马超二十合击败张郃,张郃的本事和徐晃半斤八两,张郃的速败也说明马超是可比颜良的超级高手。



二十合完败给颜良,说明徐晃实在算不上多厉害。但徐晃敢于挑战颜良,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徐晃不知颜良的厉害,如果提前知道这点,他不会挑战颜良,毕竟二十合败北是很没面子的;再说,当时许褚才是曹营第一高手,他没必要强出头!



第二,他本事比不上颜良是真,但毕竟也算得上一流高手,就算他听闻江湖中传言颜良武艺盖世,也未必全信:是个人就说自己是高手,这天下他妈的高手也太多了吧!

第三,徐晃作为曹老板从杨奉手下挖过来的降将,虽然深得曹操器重,但他得有过硬的战绩才能在曹营立足,才能让曹仁曹洪夏侯兄弟这些曹氏宗族将领看得起,毕竟曹老板这些本家兄弟无论武艺还是指挥能力都是很强的,如曹仁夏侯渊。所以他徐晃必须多打仗多立功,这除了搏个封妻荫子等利益之外,也是出于男人的面子。这是徐晃本事远不如颜良却敢于挑战颜良的原因之三。

徐晃被颜良打得惨败,心里几乎有了阴影(这点下面会说明)。但徐晃是个要强的人,看他参加的战斗就行:白马斗颜良,延津战文丑,汉水困黄忠,襄阳拒关羽,曹操的大战徐晃参与的最多,所以完败给颜良的徐晃急于扳回一城!

当文丑起兵为颜良报仇杀至延津时,徐晃觉得机会来了。虽然他被颜良打出了心里阴影,虽然他领教过颜良的厉害也知道颜良文丑齐名,但他对文丑的武力仍抱怀疑态度,他还是犯了老毛病,半信半疑:疑的地方是,颜良足够厉害,但文丑不一定也那么厉害,天下人以讹传讹司空见惯,传说中的厉害未必就真的那么厉害;信的地方是,就算文丑的确有传言中的强劲武力,依他急功近利急于扳回一城的心情也得冒险一战,这点和战颜良之前的心态是不同的,因为败给颜良的他受刺激了。但不管如何,徐晃还有胆量敢挑战文丑,这也是徐晃的优点,有胆量有气魄!

徐晃敢于迎战文丑还有一个原因,他这回有帮手~同为降将同病相怜的张辽,张辽心情和徐晃一样,胆大勇敢,也是急于立功以便在曹操帐下站稳脚跟。相同的处境相同的目的,又是英雄相惜,所以二人联合对敌时会爆发出最大的战斗力!

但是,很可惜,他们遇到的是文丑,这个人武力不在颜良之下,智商却甩了颜良好几条街。不是关羽的出现解了他俩的困局,后果不堪设想。

文丑面对张辽徐晃两个人,眼看就是处于被群殴的局面,虽然以他的武力不会被秒杀,一对二的情况下,就算不敌对手打个五六十合后跑路是没问题的,甚至以颜良文丑和徐晃这种级别的差距,文丑单挑徐张二人八十至一百合内都可立于不败之地!但文丑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施展他的神射术,连发两箭,一箭射中张辽头盔,一箭射中张辽战马,虽然张辽并没受伤,但武将被打下了马就是被宰割的命运了。这时候暂时没了帮手的徐晃来不及思考,抡大斧接战文丑,救下张辽。

但才是几个回合之后,徐晃就做了一个决定,因为“料敌不过”文丑,拨马败阵了!

徐晃面对颜良纵然不敌,但也打了二十回合。这回才几个回合就试出了文丑的本事~这货武艺决不在颜良之下,纠缠下去无益,这回又失算了,败阵吧!

如果不是之前与颜良一战,这回徐晃不会这么快败阵,就算文丑武力等于颜良,他也得打个二三十合。正是因为被颜良打出了心理阴影,这回根据和颜良交战的经验,他试出了文丑的武力和颜良不相上下,远在自己之上,与其二三十合后被打得狼狈不堪,不如早败还体面点。这回徐晃更悲催,他是被文丑吓退了!

所以,尽管徐晃本事不错,他还不具备挑战颜良文丑的资格。但是,尽管他敢于挑战颜良文丑有各种原因,他也不失为一名胆色过人的将军,这也是他深受曹操器重的原因之一!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百胜刀王,欢迎指正!


百胜刀王胡逸之


说起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战绩,那肯定是少不了诛颜良、斩文丑这一项。无论是颜良还是文丑,都是一流的大将,若不是他们搞得曹操很头疼,曹操也不会请关羽出马。颜良、文丑武艺高强众所众知,为何在关羽斩杀他们之前,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会独自前去挑战他们呢?难道徐晃的武艺高强到可以让他如此自信的地步了吗?

徐晃之所以敢独自与颜良、文丑交战一,是因为他低估了二人的实力,也对当时对战的状况进行了误判,所以自己才会强出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徐晃并非曹操嫡系,而是投降而来的将领,他急于立功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徐晃的武艺是不能跟关羽、赵云这样的一流战将相比,但是本身实力也绝不差。

徐晃挑战文良发生在白马之战中,袁绍发动大军去攻打曹操,然后派遣手下的大将颜良去攻打白马城,但是这条计划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是坚决不同意的,可惜袁绍根本不听沮授的阻拦,执意让颜良率兵。兵到白马之时,颜良一马当先出来挑战,曹操一方先后派出了宋宪、魏续两员大将与颜良力战,没几个回合二人都被颜良给斩杀了。

就在曹操大军唏嘘一片的时候,徐晃站出来了,他独自前去挑战颜良,结果两人大战了二十个回合之后,徐晃眼见败局已定,只能逃走。曹操损失两员大将不说,连徐晃都败退而归。这个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劝谏他请关羽出战对付颜良。曹操犹豫了半天后,也只能将自己平日里好吃好喝好待着的关羽请出来与颜良对战。关羽感念曹操的恩遇,答应了下来。关羽果然不负众望,顺利将颜良斩杀。

颜良被杀之后,文丑向袁绍请命要去为颜良报仇,袁绍同意了。曹操设下了计策准备围攻文丑大军,他将军队的辎重堆积在山路上,然后在山上埋伏好军队。果然,文丑大军中计他们在抢夺辎重之时,被埋伏在山中的曹操军队袭击。文丑大军遭遇袭击措手不及,很快便落败。此时徐晃与张辽两位大将冲出来想要追击逃走的文丑。可谁知文丑的本领的确是高,不仅武艺高,箭法还好,他一箭将张辽射伤,张辽马匹倒地的时候,文丑冲上来想要杀了张辽,谁知徐晃挡住了文丑,继而文丑与徐晃便打了起来。结果徐晃根本不是文丑的对手,没过多久便支撑不住了,掉头就跑。关键时刻还是关羽出面将文丑斩杀。

从这两场战役来看,徐晃的武艺还是不错的,至少能跟颜良、文丑搏斗一番,而宋宪、魏续两位大将连这样一个机会都没有就被杀掉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徐晃才敢在危急时刻站出来前去挑战。当然了,徐晃也不是那种不怕死的人,要不然在两次落败之后,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逃跑。

徐晃是个很会挑选时机的人,第一次面对颜良的时候,他选在宋宪、魏续两位大将与颜良战斗过之后出场。在他看来,此时的颜良体力有所耗损,即便是打不赢他,也能打上几个回合,至少能证明自己的勇气与实力。而对战文丑的时候他可是与大将张辽一起出手的,张辽武功不弱,徐晃认为自己与张辽联手怎么还对付不了文丑一个人呢?且此时的文丑已经处于兵败之后狼狈逃跑的境地,这样一个人应该不难对付。可是他却轻视了文丑的武艺,即便是与张辽联手也难以对付文丑,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败局。

徐晃之所以敢独自挑战颜良与文丑,有他对战局的判断失误,但更大的原因是他想要急切地显摆一下自己。徐晃原本是河内太守杨奉手下的一名都尉,曹操保着汉献帝迁往许昌的时候,杨奉原本是想要投降曹操的,但后来改了主意,对曹操开战。结果杨奉大败,徐晃就在此时归顺了曹操。而白马之战爆发的时候,徐晃刚刚投靠到曹操手下不久,并不太受曹操的重视,更何况曹操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若是不好好表现一番,他这个外来的降臣很难被曹操重视。而面对颜良与文丑之时,正是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即便是杀不了颜良与文丑,关键时刻不怯懦,敢于拼命的勇气还是值得称赞的。

虽然曹操是个爱才的人,但他的旗下谋士战将众多,想要出头着实不易,也难怪徐晃会如此拼命了。


历史龙元阁


三国演义把武将可分为超一流,一等一的高手:吕布,赵云,马超,关羽,张飞,颜良,文丑,黄忠,典韦,许褚,孙策,太史慈。一流高手就是庞德,张辽,徐晃,张郃,周泰,甘宁,凌统等人。二流大将当然就是:丁奉,徐盛,蒋钦,马岱,王平等人。徐晃骁勇善战,不仅勇猛还有点虎!汉水一战,徐晃带着他的斧子队精兵强将去迎战;赵云,黄忠两支人马!你说他二虎不二虎?结局当然被黄忠赵云杀得大败亏输!徐晃还把一肚子气撒在王平身上!逼走王平,还在曹操面前说王平坏话!把责任全推到王平身上!被曹操识破,怒斥徐晃!说徐晃是良将!他不如张辽,张郃,乐进脾气稳定!


魏王铜雀台


徐晃,字公明,原为杨奉帐下都尉,后在满宠的说服下,转投曹操麾下。从此,徐晃积极出战,多次冲锋陷阵,为曹操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徐晃先后越级挑战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虽然惨败而归,可是他的这种精神,值得赞扬。

他到底有多厉害,为何敢独战“河北四庭柱”的颜良和文丑?徐晃武功大概介于一流武将和超一流武将之间,和超一流武将颜良、文丑还有很大差距。他是怕死的,可是为了赌一把,只能硬着头皮上去大战颜良和文丑。

徐晃战颜良

曹操派出两个降将宋宪和魏续,接连丧命,成为了“炮灰”,曹营诸将畏首畏尾。徐晃迎难而上,自告奋勇,出战颜良。他本以为看看清了颜良的武功套路,没想到,自己只不过坚持了二十回合,便败回本阵如果不是徐晃福大命大,他可能就回不来了,为国捐躯了。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

徐晃战文丑

徐晃看到关羽秒杀颜良,论功行赏封为汉寿亭侯,他眼红了,也想要立功。因此,在曹操询问后,他和张辽一同出战。没想到的是,文丑武功和颜良相差无几,徐晃和张辽两人联手,都被文丑打败。张辽被射中头盔和战马,徐晃和文丑对战厮杀一阵,“料敌不过”,随后拨马而回,文丑紧追不舍。如果不是关羽接应徐晃,徐晃可能交代在战场上了,被文丑解决。

以上就是徐晃大战颜良和文丑的具体经过,从中可知徐晃武功有几斤几两。徐晃敢于单挑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有下列几个原因。

其一,徐晃是刚刚归顺曹操,想在新老板曹操及各位老同事面前表现,博取好印象。

徐晃是中途投靠曹操的,不是曹操的嫡系将领,还未得到曹操的认可。因此,他需要多出战,多立功,来博取新老板及老同事的认可,以便更好地在新单位混。想必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人来到新单位,很难融入这个集体,经常受到这个单位老同事及老板的排挤。你想要在这个单位站住脚,就必须多努力工作,多做事,少说话。徐晃就是这样做的,他每逢战斗,总是身先士卒,不畏艰辛,才迈入五子良将的行列。

其二,徐晃战颜良和文丑,都是挑准时机,想要捡便宜。

如他战颜良时,颜良已经连续杀了宋宪和魏续两员健将,人困马乏;他战文丑时,文丑大军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大军混乱不堪,这是出战的好机会。何况,还有另一位大将张辽一同出战,张辽是不次于徐晃的武将,两人围殴文丑,胜率大大增加。

其三,徐晃有一颗建功立业、积极向上的心。

徐晃早年跟随杨奉,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逃回洛阳。这时的徐晃是爱国的,他忠君报国,为了汉室江山,拼命拦住李傕郭汜的军队,保护了汉献帝的人身安全。现在,曹操是汉丞相,徐晃自然会效命于曹操。而颜良和文丑,都是地方军阀袁绍的手下大将,徐晃为了汉室江山统一,上去拼命,再正常不过了。

总结:徐晃的武功大概介于一流武将和超一流武将之间,他和超一流武将颜良、文丑还有不小的差距。可是他敢于越级挑战,大战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虽然差点丧命,也不改其初衷。


魁哥说历史


徐晃在樊城之战单挑关羽,大战80回合,因关羽旧伤未愈,不敌败走,这是徐晃有生之年第一次赢了关羽,虽然关羽不是战力完整状态,但毕竟也是关羽一生中少有的战平,这是徐晃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从徐晃的整个军事生涯来看,他的武功一直在精进,从最开始只能和一些二流将军对打,到后来能和一流大将过招,即使不敌,也能全身而退,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他身为五子良将之一,不论是武力还是带兵打仗的能力,在三国时期都是很有名的。

颜良和文丑是袁绍手下的大将, 也是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兖、并、幽、冀四州有赫赫威名,有国之柱石之称。

若不是颜良和文丑两人都死在关羽的手上,让世人对他们低看一眼,他二人的名声会更加响亮。

单就武力而言,颜良和文丑,也是三国时期排在前列的武将,也是一流大将的行列。两人之所以都死在关羽手上,那也是关羽太厉害,而不是颜良和文丑太弱。

徐晃单挑过颜良,那次二十回合就败走,可见徐晃不是颜良的对手。徐晃败的快,退的也快,颜良想要轻易杀死徐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晃打不赢颜良,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

徐晃曾经也跟文丑大战过,在延津,文丑来劫曹军军粮,正好中了曹操的设下的圈套。当时,张辽和徐晃来抢攻文丑,张辽被文丑一箭射中头盔,徐晃急忙提着双斧抢上去阻拦,没打几回合,文丑就有了增援,徐晃立即拨马而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徐晃打仗的作风,行就打,勇于抓住机会,不行立马退走,绝对不给自己留下危险。


提问者问为什么徐晃敢挑战巅峰时期的颜良和文丑?我认为是因为徐晃个人有能力,他遇事机警,且战且退,完全可以和颜良文丑一战。

所谓富贵险中求,徐晃如果能杀死袁绍军中的大将,对他的名声是很大的提升。如果形势不利,即使没有杀死对方,也可以在曹操面前留下一个不畏强敌的印象,对徐晃而言,有利无害。


昊阳闲看历史


据三国志记载,两人都是五子良将之中。徐晃基本上在正面战场,官渡之战立了不小的功劳,还击败了关羽,被曹操称为周亚夫。

张颌活得年纪比较大,他在前期就依附韩馥,后来在袁绍谋得冀州的时候,投奔了袁绍。在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的时候,追击被杀。估计至少有60岁了。三国志上记载,魏略说刘备不太害怕夏侯渊,却很忌惮张颌。诸葛亮对张颌也有所忌惮,这个是正文记载。由于裴松之的年代,已经不需要为长者讳,所以只要他有疑问的地方,就会提出来,加之一些史料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对诸葛亮忌惮张颌,裴松之似乎也表示认同,至少没提出异议。

而张颌在后期,俨然有第一武将的意思。三国志很少记载武将正面对抗,因为当时这种正面对抗本身就比较少。三国演义至少两次写魏延似乎很怕张颌,一次是张翼德大战张儁乂的时候,魏延引张颌出兵。一次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似乎有意不出战。所以可以说张颌单打独斗胜过魏延,是基本上得到三国演义作者认可的(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很多都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是二毛修改版的)。

这就比较困难了。徐公明功劳较大,但活得时间稍短。而徐晃虽然没能排进前10大武将里,但是的确击败了排名第四,被后世人神话的关羽。吕蒙只是偷袭,并没有在正面战场上打败关羽。而徐晃却是在正面击败了关羽,虽然曹操让曹仁射箭报信,扰乱了军心。

而张颌则的的确确是三国中期,也就是赵云死后的第一武将。两个人都谥号“壮侯”,可见曹魏对两个人的评价差不多。而陈寿的意思则是徐晃、张辽略胜一筹,不过张颌、于禁、乐进有些事迹已经失传。陈寿这么说,有点不负责任。因为陈寿是晋国的史官,应该能得到极多的魏国一手资料,再加上不止一个人在写魏略、魏国志这种东西,陈寿的史料应该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也就是后人有不少都对陈寿有些看法的原因。不过,陈寿做三国志的观点是,只要这个材料存疑,就不加使用,所以他可能认为很多东西是无法确认的,就没有写上去。





静逸堂堂主


徐晃是河东郡杨县人,早年做过河东郡小吏,后跟随车骑将军杨奉讨伐贼寇,因功升任为骑都尉。李榷、郭汜寇长安之际,徐晃跟随杨奉等救出天子,一路保驾护航,护送天子抵达了洛阳。天子封徐晃为都亭侯。

建安元年,曹操奉诏到洛阳接驾,试图迁都到许昌。杨奉等埋伏在途中打算劫驾,命徐晃当先出马搦战,曹操令许褚出马,二将相交五十余合,彼此胜负难分。曹操见徐晃武艺超凡,遂萌生了招降之意。并令徐晃的旧交满宠将其说降。

那么?能五十合打平许褚的徐晃,他的武艺该如何定位呢?他为何敢挑战巅峰时期的颜良、文丑呢?

许褚是谁?是曹老板的第二代保镖,是继典韦之后,公认的曹营第一猛将。徐晃能打平许褚,而且是五十余合的酣斗。那么他的武艺,在曹营中肯定能名列前茅。甚至略优于张郃、张辽等人。

再看徐晃的另外一战,汉中破张鲁期间,曹操、许褚、徐晃三匹马前去探营,被张鲁部将杨任举万余军马包围。许褚独自挡住杨任、杨昂二将,徐晃保护着曹操,三匹马杀透重围无人能挡。此战中,徐晃也可以称之为“突入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而且是护住曹操的前提下完成的。普通的一流武将肯定做不到这点。

因此!徐晃的武艺肯定强于张辽、张郃等人,在曹营中大概仅次于典韦、许褚,而与庞德、夏侯惇等人相当。

徐晃为什么敢挑战颜良、文丑?那是因为白马、延津战场上,只有徐晃是曹营中武艺最高的将领,如果他都不敢出马,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首先,夏侯惇肯定不在;其次在白马、延津两场战役中,并没有出现过许褚的身影。曹操军分为三队,许褚很有可能不在前队;

因此!在白马之战中,面临颜良连斩曹营两员将领,徐晃是出战颜良的最佳人选。至于延津之战,是因为文丑阵脚自乱,处于仓惶败逃之际,所以张辽、徐晃都争先出马去捉文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