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城牆、城池,作為古代一個地方(包括在州、府、縣等等),不管是在政治軍事防禦上,還是地方社會治安管理上,或者是人民群眾生活安全穩定,以及一個地方的民眾財產抵制自然災害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雷州城,自有人類出現,各界文人志士、官賈豪紳,都對雷州城城牆的建造、修葺等方面,付出過財力、物的促進幫助。那麼,雷州城出現過哪些歷史演變呢?下面來給大家說一說。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雷州城,現在雷州市的縣城。春秋戰國屬楚界,西漢元鼎時設置合浦郡徐聞縣。明黃佐《廣東通志》記載:

“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開石城,建楚豁樓,以表其界。”

在《雷州府志》中也有如此記載:

“府城,東漢建武中,伏波將軍馬援始築徐聞城。”

時至唐貞觀八年(634年)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奏準改東合州為雷州,並在古徐州城(今雷州城)舊址重建郡城。陳文玉高瞻遠矚,看到雷州乃“南方天塹”,為了保障施政效果,確保雷州社會長期穩定,認為必先“自固吾圉”。所以,他倡議修築城池、加固城牆。公款不足,他全捐個人薪俸。貞觀十二年正月十三日,規模宏偉的雷州城牆埈工,他帶領文武百官齊上城牆巡、察,與民同樂。因城池年久而廢,南漢乾亨年

間(917-924年)重建府城。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宋代大興建築雷州城。宋淳化五年(994年),知軍事楊維新增築子城。紹興十五年(1145年)知軍事王㒛重新建築外城,作矮牆,闢四門。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黃勳調任雷州知軍事。當時,雷州“海寇”聚眾橫行,到處搶掠,民無寧日。黃勳到任後,認為“土城”(城牆為夯土)不堅,改用磚甓(用礎砌)城牆。修建了南北城牆“四百二十二丈”,但東西城牆還沒修好,黃勳就調走了。根據現存的《雷州府志》、《海康縣誌》都有黃勳“雷州修城”的記載。雷州市博物館收藏的在舊雷州參府署遺址(現在雷州市黨校附近)出現的宋紹興年間“修城官磚”都證實了黃勳修城這段歷史。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嘉定五年(1212年),知軍事王給葺修二城。淳祐十年(1250),知軍事儲擢又重新修造二城,建是四座門樓。元天曆與至順年間(1328-1332年),海北道廉訪司僉事呂珫重複修建城牆。元統元年(1333年),廉訪司僉事張添睡、經歷郭思誠重修城牆。

明洪武二至七年(1369-1374年),指揮張秉彝、朱永、周淵,通判李希祖大築雷州城,在四門上各建重樓。四門門楣上東門叫“鎮洋”、西門叫“中和”、南門叫“廣運”、北門叫“朝天”。 明正統五年(1440年),指揮魏讓砌城上馳道。成化年間(1465-1487年),知府黃瑜、鄧琚相繼對馳道進行修葺。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弘治十七年(1504年),海北道僉事方良永改建四門重樓。正德十二年(1517年),知府王秉良對四門重樓進行修葺。嘉靖八年(1529年),指揮張傑再次對城牆各處重修。十一年

(1532年),知府黃行可在城牆外圍開浚河塹。十八年(1539年),通判朱象賢重修。三十三年(1554年),四門樓因損壞,知府羅一鸑復建。四十二年(1563年),同知蕭文清重新修築城外樓簷。四十三年(1564年)夏天淫雨陰連,造成南門西及北城崩塌,知府陸瓚重修,莫天賦作記。四十四年(1565年),生員莫經緯等呈請復修築南門外土城,楊逢元開始修城,知府王子卿最後完工,盧夢陽作記。隆慶三年(1569年),新城崩塌,分守道張士純委把知縣蔣蘊善進行修築。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新城又損壞,生員陳瑾等呈請修築,同知張應中、知縣鮑際明申請修葺。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清順治四年(1647年),郡城被海水淹。順治八年及九年,颶風連作,城池崩壞。十三年(1656年),知府陸彪進行了大修。康熙十年(1671年),城東垣崩塌數十丈,當年颶風頻發,城上垛窩,十壞之八九,知府吳盛藻與屬下及縣紳士捐資修築。十一年(1672年),知府吳盛藻填塞城內濠溝。二十五年(1686年),協鎮張士選,因街道積水,仍疏通城內濠溝,照舊引水灌東洋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東南城垣崩塌,知縣南君璋進行了修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城東牆垣壞二丈餘,府經歷彭家梅捐修葺。嘉慶十一年(1806年),城西牆垣又壞,生員陳駿聲、職員陳源泗等呈請修城,知縣廖昆齡首次倡儀鄉民捐資修築。咸豐五年(1855年)禿圮過半,

六年(1856年)縣紳李韶繹等呈請知府郭樁壽、知縣和綸大修城垣。爾後城垣分屬界區管理,同治、光緒年間都有作修葺。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清朝末期,城內通街自南至北2裡,自東至西1裡,

城內分21坊:守廉、仁裡、澄清、大成、明善、顯應、中正、永富、樂安、桂華、多富、薦賢、守良、安仁、愷悌、貴德、迎恩、鎮寧、官賢、守富、永寧;城外分18坊:廣運、富教、興賢、西湖、魯衛、文富、昭賢、文昌、寧國、民富、南亭、文貴、調會、多福、登雲、龍應、那盧、宜稼。

民國29年(1940年)歷史悠久的雷州城牆被海康縣長邱桂興下令拆毀。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1984年後,海康縣人民政府撥鉅款修復一批名勝古蹟,新建(擴建)綺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內涵相結合的雷州西湖公園、三元塔公園、雷祖祠遊覽區。

雷州城經過多年的建設,已成為一座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古城,又是雷州半島旅遊勝地。1990年,公佈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海康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雷州市的縣城城牆歷史演變

現在雷州城還保留有許多名勝古蹟,列為國家、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共有上百處。至2004年,雷州城分為舊城區和新城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萬多人,置12個行政管理區。雷州城為海康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94年4月26日,經務院批准撤銷海康縣,設立雷州市。屬縣級市,委託湛江管轄。

雷州城的城牆自民國29年海康縣長的下令拆毀,加上年久失收,地方人口的增長住房建設需要和人們保護意識的差弱及修建資金的緊缺,極大多數已毀而不存,有的僅僅是在現代建設中找到片段的遺址,現在只有在文物、文人傳、相關地方誌上去回味那段歷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