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戰場上的“搶手貨”,漢陽造步槍的“前世今生”

作為抗日題材電視劇裡面最頻繁被提及的一把步槍,漢陽造可謂是家喻戶曉,大多數人對這把步槍的印象都是"設計落後、威力小,不如三八大蓋",但無論如何評價,總裝備量為100多萬支的漢陽造步槍都是抗戰中國共軍隊的主力武器,它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戰場上的“搶手貨”,漢陽造步槍的“前世今生”

陳列在博物館裡的漢陽造步槍

19世紀90年代,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開設漢陽兵器廠,他從外國大量購買槍械圖紙,引進技術人才,將當時世界先進的步槍技術引入國內。

在外籍僱員的建議下,張之洞引進了德國步槍試驗委員會研發的1888式7.92毫米步槍,該槍採用無煙火藥和通鎳合金被甲彈頭,在當時是一款設計先進的優良步槍。

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踏出了仿造1888式步槍的第一步,當時定名為八八式步槍,但由於張之洞的名望很大,加之主要有漢陽兵工廠生產,因此八八式步槍從此被叫做漢陽造步槍。

戰場上的“搶手貨”,漢陽造步槍的“前世今生”

張之洞所辦漢陽兵工廠界碑

直到1904年前生產的漢陽造又被叫做"老套筒",這是因為當時漢陽兵工廠模仿德國步槍的設計,在槍管外加裝了一個防止燙傷的套筒,1904年後的步槍去除了這個套筒,因為在實戰中這個套筒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直到1944年,漢陽造停產以後,全國共生產了108萬支漢陽造步槍,堪稱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單兵武器。

戰場上的“搶手貨”,漢陽造步槍的“前世今生”

國民革命軍訓練使用漢陽造

其實如果比較漢陽造和日本的制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漢陽造的設計思路雖然稍顯落後,但不失為一款能夠對壘三八式的優良步槍,不過當時中國落後的工業生產能力阻礙了漢陽造的性能提升和生產。

日本在攻佔東北後,中國失去了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其中許多兵工廠生產技術也被日軍所阻斷。加之隨後到來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的大量熟練操縱機器生產的技工離散,許多軍工廠的生產設備在轉運的時候被日軍阻截打擊,損失頗多。加之中國冶鐵工業的缺乏,軍工廠很難得到優質鋼鐵,因此漢陽造的質量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另一方面,當時許多軍閥部隊甚至連漢陽造都沒有,只能用一些老式的火銃或者零零散散的走私過來的英、德、俄步槍,很多步槍都存在超齡服役和過度使用的問題。在抗戰初期,許多八路軍和新四軍手中的漢陽造連膛線都磨平了,精度和威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一些文章中曾經說中正式步槍才是中國軍隊的主力武器,這個說法實際上是錯誤的。

因為中正式步槍1935年10月才開始生產,加之中正式的生產線頻繁遭到日軍空襲和緊急撤離,生產時斷時續,漢陽造的月產量有3500支左右,中正式只有1000多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漢陽造都很難普及到中國軍隊中。

戰場上的“搶手貨”,漢陽造步槍的“前世今生”

漢陽造步槍和中正式步槍結構對比

由於中國的軍工生產能力落後,加之蔣介石中央軍與共產黨、軍閥部隊之間的矛盾,許多抗日軍隊都無法保障子彈口徑的統一和使用武器的統一,大多數國軍部隊都是標準的雜牌軍武器配置,有繳獲的日本三八式步槍,也有戰前英美進口的步槍。

在當時能夠裝備清一色的漢陽造給一個連都已經很難得,閻錫山、李宗仁等的軍閥部隊中漢陽造甚至只有嫡系精銳才能夠使用。

漢陽造作為中國在工業落後、政治鬆散、國際環境孤立的糟糕處境中一款並不太先進的步槍,卻擔當了中國主力武器的重任,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很像許多從未上過戰場的中國年輕人,他們不懂得軍事理論、不懂得組織進攻、不懂得協調大部隊作戰,完全是靠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手中一杆落後的步槍去對付裝備先進且組織嚴密的陸軍,萬幸的是,這杆步槍和我們的英雄們一樣,等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