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彭州是成都北面的交通枢纽,

而致和镇则是进出彭州的南大门。

作为彭州向南发展的主区域,

致和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里的大部分村庄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本期《听鉴彭州》就带大家,

到致和的村落中走一走,且行且歌,

一起感受致和刚健休闲、安逸向上的文化特质,

听一听,关于致和的故事——

彭彭

悄悄告诉大家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新请到的“声音导游”——无言老师,声音真的超好听哦~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点击上方音频 一起听鉴彭州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棋盘村

“手谈一局未了,叶落花红几回。”致和镇有一个村,它的名字叫做棋盘村。听村里的老人们说,棋盘村是因村里的一方石棋盘而得名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这块石棋盘,夹在沟渠与农田之间,四周芳草萋萋,盘面经纬相交,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棋盘村当地有种说法:前人在棋盘下摆了龙门阵,后人不得随意挪动,否则便会招致灾祸。这说法固然具有迷信色彩,但其中蕴含的,不乏如今村民对先人的敬畏。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棋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代表着智慧与休闲。棋盘村隐在绿水林盘中,村民秉持淳朴与良善,自在地生,安逸地活。那一方棋盘,展现着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四方村

“四方碑,指四方,车水马龙似雁行。”致和镇四方村便是得名于“四方碑”。四方碑宽约四十公分,四面宽窄一样,据老一辈人说,四方碑四面碑身上刻的是通达四方村庄的里程,碑旁还住过两位品行方正的说书人。逢清明与中元前后,说书人总会义务讲儒学经典,引导村民与路人方正善良、内外相应。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从表象到内核,四方碑的“四方”,指的不仅是东西南北的地理之路,也是人们心中的方正之路。可惜的是,1958年成汶铁路修筑时,四方碑因在路基上而被拆除,与四方碑一同消逝的还有四方村的大菩提树。但如今,在四方村乃至致和人身上,我们依旧能看到四方碑与大菩提树所导出的静心、正心的精神取向。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五里村

五里村原叫五里堆,在清朝时是来往商人的歇脚之地。

史料记载,清朝时,当政者在各地设防,原彭县南门外至成都古道五里处,有堆土设置的关卡,故名五里堆。早前五里堆的土堆较大,周边还有皂树和油患子树。高大浓密的树冠拢下乘凉的地方,附近居民茶余饭后便到堆旁的五里店吃酒饮茶,消暑纳凉。遗憾的是,民国时期新成彭路修建后,曾经繁华一时的五里古道渐渐萧条,土堆缩小并渐渐被挖平。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除了古道,五里村消逝的,还有清朝末年盛极一时的

刘氏烧酒坊。据记载,刘氏烧酒坊的兴盛与一位外号“穿山龙”的江姓风水大师密不可分。江氏善辨水质,为刘氏烧酒坊觅得了清香回甜的井水,加之刘氏的优良技术和独特配方,烧酒坊很快闻名乡里。康熙十五年时,刘氏烧酒坊被皇室征用,此后名声大振。历经两百余年的刘氏烧酒坊因井而盛,也因1986年那口井的坍塌而消逝,人们再也找不回那清甜的泉水,再也酿不出那醇厚的美酒。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古道衰了,美酒去了,五里村也改成了五里社区。但“五里红豆寄相思”、慈云寺女织布织毛巾以及神雕飞落五里周家林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明台村

明台村书经台的原址上坐落的是一座寺庙——始建于明朝末年的“明皇台寺”——后改称明台寺。康熙七年,当时的明台寺占地200余亩,内有100余人。曾与新都宝光寺、文殊院一起开过旗,所藏经书也颇丰。那时候明台寺还有一块神奇的石台,下雨时它干爽,天朗气清时它又湿润。今天的明台村,今天的书经台,便是自它而来。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如今的明台村,虽然没有了神奇的石台,但留下了书经台,留下了敏而好学、孜孜不倦的尚学风气,有了人人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太平场

三四十年前,太平场有几家本地人出川赴云南、贵州等地收古玩、古床之类,进行收藏与交易,后来逐渐影响本村乃至外延到附近的村庄。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如今,光是太平一地,就有两百多户家庭与古玩收藏脱不开关系。太平古玩一条街,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古玩界也小有名气。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的很大一部分古玩,便是来自太平场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在太平古玩一条街,我们可以看到店家摆在地上的老桌椅、老床,看到墙上挂着的带有川西、川东民居风格的精美古窗。似乎回到百年前的致和:镂空的木窗下,老人坐于椅中,手边案几上一杯清茶袅袅泛着香气,黄昏的光铺洒在地面和老人的脸上,一派幽静、闲适……

除了无言老师讲述的内容

彭彭再给大家讲几个

其他村落的趣事儿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红瓦村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主要用来做祭器和兵器。1991年在红瓦村出土了圈点纹铜矛、蝉纹手纹铜矛、虎纹戈、银斑纹戈等数十件窖藏的青铜兵器。据文物专家鉴定,这批窖藏兵器的年代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的战国时期。这些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仍光亮如新。从中反映出了当时蜀地青铜制造的高超技艺。

战国时期

青铜兵器·戈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在这批战国的青铜兵器中,有一些是以神秘的“巴蜀符号”纹饰出现的。有人推测是秦灭蜀时,有一支蜀国军队顾全当时的大局,不愿交战血刃涂炭百姓,以和善之举,故意把武器埋藏起来而解甲离散归乡。2001年这些珍稀的窖藏青铜兵器,被送往美国的西雅图博物馆和加拿大的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进行公开展出,获得了参观者的高度赞美。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中平村

中平村有一座古墓,高出周围田地五米以上,远望犹如一座小山屹立在十里平畴之上。它就是

三国时期遗存的白虎夷王墓,俗称高堆子。白虎夷王:史书上称呼他叫白虎文,凉州羌胡族的首领,去世后尊称为白虎夷王。

遗址

白虎夷王墓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白虎夷王率族人在中平村附近一带筑城定居,他去世后就葬在中平村。清朝末年,有人在高堆子顶上建庙,祭祀白虎夷王。这个遗存,成为诸葛亮“西和诸戎”战略思想的直接见证。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龙泉村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龙泉村有无数口天然形成的泉眼,历史的渊源为龙泉村造就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文化命脉。上有九龙,下有泉,天地合一为龙泉。龙泉村的名字由此而来。如今以龙王塘为首的泉眼仍是村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源泉。

战国时期

青铜桥形币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1980年,在龙泉村发掘出一船棺葬,船棺均为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乌木制成,棺内随葬有青铜桥形币和战国时期的青铜钺、戈各一件。经专家考证,龙泉村是一个大型的战国船棺群。

战国时期

青铜宝剑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同年,村民在龙泉村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宝剑和剑鞘等文物;2012年7月,村民在修葺围墙时,又发现了大量乌木,经成都市文物局专家的勘察挖掘,确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座亲王墓;2003年,村民在田间农作时发现了大量铜钱,经彭州市文物专家数月的现场挖掘,出土了两把战国青铜宝剑和大量的“半两”铜钱币

战国时期

“半两”铜钱币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这些青铜器反映了古蜀与夏、商、周的关系和春秋战国时期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古蜀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冶炼、铸造的工艺和技术。由此,龙泉村的战国文化遗址也成为了成都平原迄今最大的青铜器群。

新时器晚期

石锛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同期,在龙泉村新石器文化层中出土了一件石锛,经鉴定为新石器晚期文物。这件石锛

的发现,将彭州3000多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一座座村落,

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行歌村落,东汉墓葬群文物遗存,

先人旧居残留民俗风土淳朴,

“旷野清泉流稻浪,高堆古庙逸钟声”。

这就是致和,

一个满含历史积淀的川西小镇。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彭友们,

除了彭彭上述提到的致和村落的故事,

你所居住的村庄,

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赶快去文末留言告诉彭彭吧!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本期·声音导游

无言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吴学森(无言)

资深媒体人、音乐人,广播电视主持人。

曾荣获中国金话筒奖、全国百优主持人奖,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成都市最受欢迎广播主持人奖等奖项;

现任 Billboard Radio.CN推广总监,中国大众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广播电视台音乐产业工作小组成员。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声音导游征集令: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和一段3分钟以内的朗读音频,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欢迎每一位热爱朗读的彭友前来报名

期待你们的声音~

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行歌村落,听听致和小镇的故事

期数:1666期

文字:《品鉴彭州》杂志 刘倩

音频:无言(吴学森)

图片:彭应洪 胡小君 《品鉴彭州》杂志 致和镇提供 网络

亲,读完文章,记得在页面最下方点赞哦!谢谢关注和支持!

有一种美好生活,叫彭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编辑: 孙小洁 刘代萱 邓茹月 魏悦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