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本期分享图片拍摄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综合国力强盛的大唐,是一个兼容并蓄、高度开放的国家,都城长安是6-8世纪当之无愧首屈一指的世界性大都市,其先进地位为各国所向往,中外交流极其频繁,大量外国人和周边民族长期与汉人杂聚,从而促使唐代文化拥有更显多样化、更富创造力和更具恢弘气度的特征。下面就拍摄的本次展览一些图片与大家分享​。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这件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出土于唐太宗昭陵陪葬墓郑仁泰墓,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圆脸、朱唇、头戴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短衫,下着百褶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批红斑黄釉骏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典雅,是初唐仕女出行的写照。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骑马伎乐女俑为组件之一,1991年出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现藏于西安博物院​。据墓志铭载,墓主金乡县主为唐高祖李渊孙女,滕王李元婴第三女,年代为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这组骑马伎乐女俑,灰陶质共5件​。其面庞丰腴,体态优雅,头或戴璞头帽,或戴鹦鹉冠,或戴孔雀毛,或挽高鬓​。均着男装,服饰考究华美,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袍,脚穿尖头靴,服饰颜色花纹各不相同,分别演奏细腰鼓、琵琶、竖箜篌、钹、筚篥。胯下之马肌腱体壮,剪鬃束尾​。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丝绸之路,何其漫长,人们选择了耐力强、能驮载的骆驼。因此,在现代人的意识中,骆驼也有意无意地成为一种长途跋涉乃至“丝绸之路”的象征。中国古代对骆驼的认知有一个过程。从考古发现的图像资料来看,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博山炉上装饰有骆驼纹,并且与凤、虎、龙等装饰在一起,其展开顺序为凤、虎、骆驼、龙,可见当时人将骆驼看得很神秘,有将其视为灵兽之意。到了东汉时期,画像石上开始出现骆驼形象,如河南南阳汉像石上所装饰的胡人骑驼形象。到了隋代,情况进一步发生变化,特别是随葬骆驼俑的墓葬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多与胡人一起出现。

彩绘陶骑卧驼俑

虽然骆驼是卧姿,不过跟背上的胡人相比,依然能够体现出该骆驼俑的高大健壮。这件作品2000年出土于蒲城县三合乡李宪墓,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李宪墓内随葬陶俑大部分置于壁龛内,侥幸未受盗扰,经整理,按其性质分为四类,即镇墓俑、大型文武官俑、墓主侍俑及仪卫俑,总计700余件。其中骆驼俑属于墓主内侍及专用动物俑,与其他俑一起使用,共同构成当时随葬俑制度。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三彩釉陶兽首杯,西亚叫这种角状杯子rhyton,来通杯。这类杯形有明显的东西交融的特点。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这件彩绘陶女俑的手势是不是很现代?nobody​舞蹈是不是就是这个手势?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张臣合原籍太原晋阳,唐初从戎,举义有功。因官随任徙居安定郡(辖今长武县)。张氏三代属文武世家。1980、1985年先后发现墓葬两处,出土文物有墓志铭、镇墓兽、陶俑等160件。


几件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文物​:法门寺,佛教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扶风县。始建于东汉时期,唐代时大加扩建,为其全盛时期,以后历代均有所修缮。法门寺塔基与地宫是1987年在清理法门寺塔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在地宫中出土有世界上仅存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1枚,仿造影骨舍利3枚,大量佛像和法器,完整的唐代茶道文化器具以及大量唐代的金器、银器、瓷器、丝绸、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数千件。这批遗物数量之多、系统性之强、内容之丰富,均为中国唐代考古所仅见。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法门寺为供奉舍利而建塔,又因塔而建寺。该塔原名阿育寺,相传建于汉代桓帝时期,到唐代时因佛教的特殊地位而备受重视,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宋金元之时,该塔仍气势恢宏,到明清时,逐渐衰落。 1981年,法门寺因年久失修在风雨的侵袭中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198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基及其外围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了唐代塔基和明代塔基。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明塔塔基略呈圆形,夯筑,东西直径约19米,南北约20米,基槽与明代的八角十三层砖塔底部完全吻合。唐代塔基为方形,青石砌边,夯筑,边长26米,唐塔比明塔大,且设有回廊。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这件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出土于法门寺地宫中。它是地宫出土全套唐代茶具里用于放置茶饼的工具。此器是模冲成型,通体镂空,纹饰鎏金。带盖,直口,平底,四足,有提梁。盖为穹顶,口沿下折,顶面刻有15只飞鸿,口沿上装饰一周莲瓣纹,下缘装饰一周上下错列的破式团花纹,鱼子纹地。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笼体口沿处亦装饰一周破式团花纹,腹壁刻三周20只飞鸿,都是两两相对。两侧口沿下有环耳,套置提梁。提梁上套有银链,银链另一端与盖顶相连。底足与笼底边缘相接,每只足底以三个花瓣呈倒"品"字形排列。通体镂空处作球路纹。这件银笼子以飞鸿为主要装饰物,翩翩飞鸿打破了球路纹的单调布局,给人以驰骋想象的空间。


李仙蕙(684年—701年10月9日),字秾(nóng)辉,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大足元年(701年)九月三日,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为武后所杀。根据墓志铭记载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年仅十七岁。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死因神秘。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此墓虽然被盗过,出土文物仍很丰富,共达1354件,其中各类彩绘、唐三彩俑占878件。墓内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画,画面以人物为主,颜色鲜艳生动(后为空气氧化失色)。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研究古玉时,我对国博藏玉-辽金架鹘童子一直魂魂牵梦绕,通过这个架鹘狩猎的人俑,可见架鹘狩猎之题材,其起始年代还是相当早的。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1992年2月在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韦皇后家族墓之西南侧,发掘了一座斜坡形长墓道土洞墓,墓主为窦皦​。窦皦,唐书无传​。根据墓志记载,与史书查证,其字师明,扶风平陵人,其父窦抗,太穆皇后之从兄也。窦皦玉其父窦抗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随同唐太宗李世民征讨薛举等,授上柱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被授秦王府右亲卫车骑将军​。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出土

陕西地区出土唐代文物欣赏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了,下次见,记得关注​公众号:“畅明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